吴普本草

作者:吴普
吴普本草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 内不复有,惟诸子书多见引录,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吴普本草》已佚(散佚时间大 致在宋代)。清·焦理堂有辑本。今人尚志钧等的辑校本系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药物231 种,分列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六类。各药项下记载其别名、性味、有毒无毒、产地、采 集时间(有的还记载植物形态)、功能主治、忌畏等。其所记载别名和药性类集(类集诸家药性) 比较丰富。

吴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一得集

一得集

医案。清释心禅撰。三卷。心禅,南海普陀山僧人。侨居杭州多年,以医名于时。此书撰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约三万余言。卷上载医论十七篇,首论庸医误人之害,主张临证必先读医书,提出德以治身,药以治病等观点。次论治喉症宜分三大纲,治小儿用药宜轻,补药不宜轻服,方药、针灸、按摩、薄贴、薰蒸各有所宜等临证治疗法则。所论多为读书或临证心得,立论明确,文辞晓畅。卷中、下共载医案八十则,不分门类。包括虚喘暴脱、暑毒发颐、风热咳喘、湿温夹疟、肠痈、偏枯、结毒烂喉、霍乱、产后血厥等数十种证治,以外感、内伤杂病为多。每案叙述症、因、脉、治,简要清晰,重点突出,辨证确切,间附按语。心禅尤精于脉诊,注重辨证施治,每以成方化裁。除内服汤药外,尚有针灸、外治等多种疗法。有光绪十六年(1890)永禅室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旅舍备要方

旅舍备要方

成书于元祐元年(1086年)。宋代董汲撰,木刻单行本。方书。为旅行者“道途有病,治疗有归”而编,所收“经效奇方”证详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故名。原书共载医方百余首,于明代失传。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神仙紫雪、小半夏汤、半夏化痰丸等46方,收载有30余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如五灵脂“微炒”,槟榔“烧灰存性”,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南星、蝎尾、诃子皮“炮”,腻粉、牵牛子“炒”,麻子、麝香、乳香、朱砂、牛黄、马牙硝“研”,黄连“入生姜同杵,炒令紫色”,豮猪血“腊月内以新瓷罐盛,挂于房东上,阴干为末”等炮制方法。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行正一章符,后年代久远,宝章缺失,所存十得一二。又列出上各类章所需物信,并分为三等,以及上章的章辞格式与吉日等。卷二说明书符法、书章法、上章禁忌、请官、封章法等。卷三至卷六列出上种种章的具体内容,如天旱章、收鼠灾章、收除虎灾章、言功安宅章、保婴童章等等,以通过上章仪式,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禅学随笔

禅学随笔

文学博士铃木大灼﹐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哲学教授﹐生于一八六九年。他可说是当今活着的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一九六六年已去世)﹐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最伟大的禅学权威。关于佛学﹐他用英文发表的主要著作约有十二部﹐或者更多一些﹔他用日文所写的著作﹐则至少在十八部以上﹐这些都是西方人尚未有机会读到的。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