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作者:周学海
读医随笔

医话。清周学海撰。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撰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卷一证治总论,论述气血精神、升降出入、承制生化、虚实补泻等基本理论与证治法则;卷二分上下两编。上编形气类,论述六淫及三焦水道膀胱津液等。下编脉法类,论述脉理、脉位、脉象及怪脉、太素脉、结气伏热脉等;卷三卷四证治类,载寒、温、血、咳等五十余条篇;卷五方药类,论述部分方剂与药性功用;卷六评释类,载读《伤寒论》杂记、《内经》志疑等二十三篇,颇有阐发。如认为《伤寒论》中所论证治不外四种:伤寒初起本证、初起兼证、日久化寒或化热并误治等。书中分类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断、辨证施治等理论与临床问题,宗于经旨,颇多独到见解。为后人所重。文辞条达。有《周氏医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皖南建德周氏藏版,《中国医学大成》本。

猜你喜欢的书

镡津集

镡津集

宋代诗文别集。22卷。释契嵩著。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至卷3为《辅教篇》,卷4为《皇极论》、《中庸解》,卷5至卷7为《论原》,卷8为杂著,卷9至卷11为书启,卷12、13为叙,卷14为志、记、铭、题,卷15为碑记、铭、哀辞,卷16为述题、书、赞、传、评,卷17至卷19为《非韩》,卷20至卷21为各体诗歌,卷22为序诗赞题。书中的《辅教篇》,主要是对儒教和释教精神实质相通之处进行诠释,包括《原教》、《广原教》以及《孝论》13篇。另有《非韩》30篇,主要是诋毁韩愈,尤其针对韩愈斥佛的观点而发。其文重在论辩,文学成就不高,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释契嵩是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故名其集为《镡津集》。有明弘治十二年(1499)释如卺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心印绀珠经

心印绀珠经

综合类著作。元末明初李汤卿撰(一作元朱㧑撰。今从《四库全书提要》说)。二卷。约成书于洪武元年(1368)。凡九篇。其中“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出十二经水火分治之法。“推运气”篇,为五运六气学说。“明形气”篇,简述脏腑经络学说。“评脉法”篇,介绍脉学。“察病机”篇,主要论述运气为病,兼述内伤诸病。“理伤寒”篇,述及六经传受、汗气传染、内外伤辨及主疗心法等。“演治法”篇,首论标本、七方十剂,后述中风、风痫、风寒湿痹、霍乱吐泻等症。“辨药性”篇,包括药之气味、十八反、六陈、李东垣论诸品药性等内容。“十八剂”篇,将方剂的类别分为轻、淡、清、解、缓、火、暑、湿、寒、燥(一为涩)、甘、平、温、和、调、补、荣、夺十八剂,各列代表方剂一首。汤卿学术上尊崇张仲景、刘守真、张子和、李东垣诸家,重视运气学说。论述简要,可供学习、研究参考。有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当涂邢址福建重刻本,嘉靖二十六年(1547)关中赵瀛(文海)据江洲陈守义(南棠)藏本所刻嘉兴府本。【图片请参阅PDF版】

娇红传

娇红传

一作《娇红记》。文言短篇小说。元宋远作。写宋书生申纯随父居成都,因考试不第,至邻郡眉州母舅王通判家小住,与表妹王娇娘相见而互生爱慕之情。侍女飞红,初阻二人接近,后娇娘屈意事飞红,红反助之,二人遂得成幽会。申父托媒向王通判求婚,通判不许。既而得知二人幽会事,方欲许之,而帅府为其子求婚不能拒。娇娘以忧卒,申生闻讯自缢,死葬于锦江之滨,俗鸳鸯冢云。全文长达一万七千余字,以一对有情男女相爱而不能成眷属的悲剧故事,谴责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为元代传奇小说之代表作。今存明建安郑云竹刻本,题作《申王奇遘拥炉娇红记》,收入《国色天香》、《花阵绮言》等书,后又为郑振铎编入《世界文库》第三卷。

阿毛姑娘

阿毛姑娘

《阿毛姑娘》是丁玲早期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城乡交界处的姑娘面对外界诱惑而心理失衡最后自杀而亡的故事。丁玲通过阿毛的心灵之声,道出了中国农村在城市文化冲击下动荡的焦虑,在落后的传统观念压抑人性下中国现代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也为人们抖落了潜藏在惶恐不安的灵魂中的各种隐秘,尤其是因自我丧失、人性异化、灵魂无所依托所致的痛苦和焦虑,也正是这些心灵之声透露了丁玲对生活从容的观察和大胆的思索。阿毛是丁玲笔下的一个鲜明的人物。时至今日,阿毛的文化选择仍然为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晋纪

晋纪

(1)西晋陆机撰。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在曹魏当权时事迹。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2)西晋曹嘉之撰。十卷。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3)东晋干宝撰。二十卷。记述自司马懿在曹魏当权至西晋愍帝共五十三年的历史。编年体。 史称“其书简略,直而能婉”,为当时佳作。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辑本,收入《辑佚丛刊》。(4)一称《晋元明纪》。东晋邓粲撰。十一卷。记东晋元帝、明帝时事。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5)东晋徐广撰。四十五卷。记东晋事。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6)南朝宋王韶之撰有《晋安帝纪》,亦称《晋纪》。(7)南朝宋刘谦之撰。十卷。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佛教真面目

佛教真面目

编者按:不少读者来信说,《禅》刊上的文章太专,不便于初学者宏观把握佛教的真精神。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佛教,我们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把唐密冯达庵大阿闍黎的《佛教真面目》介绍给广大读者。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它史论兼顾、点面结合,线条清晰,说理透辟,文辞简约,易于大家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