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方剂

暑部pxb中华典藏网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所谓热淫,即暑也。治以咸寒者,以水胜火,以寒胜热也。然咸实补心,而暑淫必乘心之不足,然则用咸乃所以补正,使正气足而外淫乃不得乘,此所云治淫,亦仍然治心之法。佐之以甘,所以缓火之急。顾治法亦有当变通者,自春分后,君火已司令,而暑气则未盛行,时虽猝暑,亦风温耳;及已交夏,则人气浮于经络,而内气多虚,此时暑虽未盛,而肺金暗已受亏,酸收甘缓,正在此时,所以敛心保肺,未庸遽以咸软也;及芒种后,则时当盛夏,而相火又继承心君以秉政,咸寒苦发,正在此时,然暑犹未盛也;小暑、大暑,乃暑暍大行;及于秋初,暑犹未处,此时人气浮在肌肉,其内益虚,又大暑后,湿令已行,庚金亦伏,斯时则暑暍、湿、清三气交杂,人虚怯暑,饮冷乘凉,于是暑气伤人,更挟清、挟湿,中暑、中暍、霍乱、吐泻,为疟、为痢诸病,皆莫盛于此时矣。暑淫既挟湿、挟清,则治之亦杂苦热、苦温、酸、淡、甘、辛,而又不专用咸、寒矣。然大抵暑性暴直,非若风寒之多传变,其来甚疾,其去亦易平,非若风寒之留滞,惟外有溽湿、清、燥之淫以遏之,则留滞也。pxb中华典藏网

黄芪人参汤 东垣pxb中华典藏网

治暑伤元气,注夏倦怠,胸满自汗,时作头痛。pxb中华典藏网

按:暑伤元气,经所谓壮火食气也。凡气以温行,过热则散;气以凉靖,过冷则消;血以凉生,过寒则涩;血以温布,过热则枯。此阴阳消长之常。是以入夏则气浮而虚,而暑脉亦虚。注夏者,当夏而神疲。如水之分注,不能复聚,故四肢怠倦。胸满者,膻中虚烦如满。火气上炎,液随气散,腠理疏而自汗。时作头痛者,时痛时止,火上炎而不恒。此必人之元气虚,抑亦暑淫所伤,故入夏而遂病。但愚集此方,与东垣意稍不同,东垣主长夏暑盛之后,愚则欲理于暑气未盛之时也。pxb中华典藏网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pxb中华典藏网

按:胸胁之间,手足厥阴所主。胸胁支满,乃肾水泛溢,脾不能制,则随经而上积于胸膈,横溢两胁,故支满也。痰饮阻于胸胁,则胃气之阳不升,水精不能上布,故目眩也。pxb中华典藏网

茯苓 四两。 松魄也, 魄能拘魂, 淡能渗湿, 故入心则能行心膈之水而安神。 以其生于土中, 故入脾则能去脾土之湿而除满, 入肾则能渗肾之邪水而达之膀胱 白术 三两。 补暖脾胃以制寒水 桂枝 三两。 以升达肝木之气, 而畅于胸胁, 行于肩臂, 使荣脉宣通, 则水湿自散 甘草 一两。 助白术以厚脾土, 协群药之中, 支满所不忌也pxb中华典藏网

此治寒水之溢于膈上者 张仲景曰: 短气有微饮, 此汤主之, 使从小便去, 肾气丸亦主之。pxb中华典藏网

按:肾气丸亦以治肾水之泛滥也。pxb中华典藏网

生姜半夏汤 《金匮》pxb中华典藏网

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无奈者。pxb中华典藏网

按:似喘不喘,气为虚寒所抑也,似呕不呕,胃气虚寒如上逆也,似哕不哕,胃有寒饮,阳不上升,故欲出而不得行也。心中愦愦无奈,寒饮溢于膻中,故膻中之气不快也。此虽不言痰饮,而实虚寒痰饮之为病也。pxb中华典藏网

半夏 半斤 生姜 四两pxb中华典藏网

此治寒痰之积于胃,而上逆干膻中者 《金匮》橘皮汤, 用生姜、 陈皮, 治干呕、 哕及手足厥冷者。 干呕、 哕而手足厥冷, 亦寒饮闭之也。pxb中华典藏网

生姜白糖汤pxb中华典藏网

治寒痰上溢于肺,咳嗽多痰而觉有冷气上冲喉者。pxb中华典藏网

生姜 三钱。 辛以行痰, 而泻肺之寒邪 白糖 一撮。 甘以补肺, 且亦能化痰pxb中华典藏网

煎姜汤熟,盛白糖于碗中,以姜汤冲下,清晨服之 清晨则百脉 方朝于肺。pxb中华典藏网

治寒痰咳嗽,此方最为简易。pxb中华典藏网

金沸草散 《局方》pxb中华典藏网

治肺感风淫。头目昏痛,咳嗽多痰。肺感风淫,风栖皮毛,则腠理闭而肺气壅,鼻塞声重也。肺气壅则津液不行,风激成痰而上涌矣。痰涌于上,则阳气不得升而头目昏痛,眉棱骨痛,痰触肺则肺痒而咳嗽。pxb中华典藏网

金沸草 一钱。 咸、 苦、 微辛。 其花午开子落, 与半夏意同。 而轻浮上入于肺, 苦能泄热气, 咸能化痰结, 辛能行痰湿。 凡痰饮之逆干于肺者, 此能降而泄之 前胡 一钱。 甘、 苦、 微辛。 能降泄高亢之气而疏畅下行之滞, 主下气行痰 麻黄 一钱。 以大开腠理而祛其风 荆芥 一钱五分。 辛苦而性上浮, 祛头面之风, 去经隧之湿。 此方盖以此为君药, 以兼去风痰, 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 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 赤芍药 八分。 酸以泻肝敛阴, 且监麻黄之过散; 用赤者, 以行水分, 收痰湿也 半夏 五分。 此轻用半夏者, 以风则挟相火也, 然必用之者, 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 金沸草轻虚, 此以行于下, 所以助之 甘草 炙, 五分。 以厚脾土, 以缓肝急pxb中华典藏网

加姜、枣煎 满闷加枳壳、 桔梗; 有热加柴胡、 黄芩; 头痛加川芎。pxb中华典藏网

此痰以风动而感之轻者,故分为理之;逐其风而汗以散之 荆芥、 麻黄; 然后泄其逆而降之 气降则痰息, 痰复为水而已; 且汗则湿从汗出也 半夏以行之, 麻黄以出之, 《活人方》用赤茯苓, 使湿从小便出。 愚意此风淫在肺, 则腠理必闭, 以小便出之远, 不如以汗出之近也。 麻黄最能治咳嗽。pxb中华典藏网

星香散pxb中华典藏网

方已见“风部”。此治风痰盛而体寒者。pxb中华典藏网

风乘肝虚,风急痰涌。凡体肥者则多湿,而脂满则气滞不行,故风淫所激,湿涌为痰。胆南星以补肝而除痰湿,木香以行其气,全蝎以散肝风,风息而痰亦消矣 此其人体必虚寒, 虚寒则用六君子汤下此丸可也。pxb中华典藏网

青州白丸pxb中华典藏网

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 斜,手足瘫痪,及小儿惊风,及痰盛泄泻。pxb中华典藏网

按:风急必挟痰。其方多见“风部”。此方主痰为治。故列于此。白附子出青州,故名青州白丸。pxb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 二两, 生用。 辛、 甘, 热。 补肝祛风, 行阳明经, 祛头面之风 南星 二两, 生用。 辛、 苦, 温。 祛风行湿, 破滞通关, 其力甚猛 川乌头 五钱, 去皮尖, 生用。 甘、 辛, 热。 此亦祛风行湿, 然南星、 乌头性实相反, 此乃合用之者, 盖激之使怒, 正所以治涌盛之风痰也 半夏 七两, 水浸去衣, 生用。 用半夏为君, 以治痰为主也pxb中华典藏网

为末,绢袋盛之,水摆出粉,未尽,再擂再摆,以尽为度,贮瓷盆日曝夜露 春五日, 夏三日, 秋七日, 冬十日, 晒干,糯米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若瘫痪则酒下 以活血; 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惟风痰实盛者可用, 虚弱者宜慎之。pxb中华典藏网

此治风痰相挟之尤甚者。用药甚峻,而制治之使甚平 喻嘉言以此为治风痰之上药。 并治痰泻,亦肝风逼之也 脉滑而作泻无常, 且粪中必有痰。pxb中华典藏网

茯苓半夏汤 《宣明》pxb中华典藏网

治热痰。pxb中华典藏网

按:热痰亦火痰也,气失其平,以逆而上则为火,火气炎上。痰湿随之,沸而上涌。其痰必浓厚胶黏而色黄,然与阴虚火动之火,又有不同。pxb中华典藏网

即二陈汤加黄芩 一钱pxb中华典藏网

煎不用姜、枣。pxb中华典藏网

胃有热痰,必上凌肺 即二陈症之咳嗽、 胀满、 呕吐, 而胸膈必觉烦热, 热上凌则伤肺,加黄芩以泻肺热。pxb中华典藏网

二陈加栀连生姜汤pxb中华典藏网

治热痰在膈上,令人烦闷呕吐。pxb中华典藏网

即二陈汤加黄连 一钱。 以泻心脾之火 栀子 一钱。 以泄三焦之火, 且除心烦 生姜 一钱。 以行膈上之痰, 且稍制栀、 连之寒也pxb中华典藏网

热痰在膈上则当心分,故黄连以泻之,行之以栀子,使湿热自三焦而降也 三焦、 心包相表里。 加生姜以和之 本方除茯苓、 甘草, 单用陈皮、 半夏, 加黄连面糊为丸。 姜汤下, 名三圣丸, 治痰火嘈杂, 心悬如饥。 又半夏用醋煮, 而去陈皮不用, 用三味姜汁丸, 以消伏暑。pxb中华典藏网

桑皮十味煎 许仁则pxb中华典藏网

本治气嗽经久,将成肺痿,乍寒乍热,唾涕稠黏,喘息气上,唇口焦干;或且唾血,渐觉瘦悴,小便赤少,色败毛竖,亦成骨蒸;及久嗽成肺痈,唾悉成脓,出无多少。pxb中华典藏网

愚按:此阴虚火动,肺受火伤,以致津液浑浊,是则火痰之不可以二陈治者。pxb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 一升。 甘、 酸、 微辛。 补肺泻火, 敛肃清之气, 为清肺主药 地骨皮 三升, 二味合煎, 取汁三升。 甘, 淡。 补肺清金, 两能下滋肾水 生地黄汁 五升。 大滋肾水, 以靖君相之火。 此方以为君药 生麦冬汁 二升。 地黄滋水而上交于心, 麦冬清金而下生肾水 生葛根汁 三升。 此以提胃中之清气而升之膻中, 即以生津而解膻中之热也 生姜汁 方内皆寒凉之味, 非姜 汁无以调剂而行之, 亦反佐也。 又辛以行痰。 一升 竹沥 三升。 升散阴中之火, 祛除经络之痰, 且滋阴生血 白蜜 一升。 以润肺而治咳 枣膏 一升。 此以补土而生金 牛酥 三合。 资血气之类, 以滋阴润肺, 而养血治咳pxb中华典藏网

以麦冬、生地、葛根、姜汁、竹沥和煎减半,再内桑皮、地骨汁和煎,三分减一,再入酥、蜜、枣膏,搅勿停手,煎如饴糖。夜卧时取如胡桃大一块含之,稍加至如鸡子大,或昼日丸服亦可。pxb中华典藏网

凡人之生,生以元火,而赖元水以滋之,如膏沃而光煜也。若用有偏胜,则火炽者其膏焚 偏胜如七情以动君火, 浓厚以助相火之类, 而又色欲以耗其水也, 膏欲枯而火益炽 水不足以制火, 则火益炽。 胃,釜也 以受水谷; 肺,盖也,而皆金也 胃亦对化阳明燥金。 浊焰熏烁,水沸金流,皆成浊液,于是乃有所谓火痰 与寻常火气上逆之火痰有不同, 肺痈、肺痿、羸瘵、骨蒸,所自来矣。火痰若是,则不可责之于湿,而二陈非所用,是必大滋阴水以制其火,不得议其徒与火争也 仲景麦门冬汤, 以治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其方用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粳米, 已见 “三焦部”, 然其所治胃火耳。 喻氏称其不用寒凉, 不与火争。 然治各有所施, 要不得谓寒凉概不可用。 此命火独炎, 与胃火之一时上逆者, 固不同治也。pxb中华典藏网

紫菀汤 海藏pxb中华典藏网

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 ,吐痰吐血,及肺痿变痈 。pxb中华典藏网

按:此所治症与前症略同,而此方主于保肺,是亦一治也。pxb中华典藏网

紫菀 一钱五分, 洗净炒。 辛、 苦, 温。 散伏阳于阴中, 舒郁热于膈上 阿胶 一钱, 蛤粉炒成珠。 润肺清金, 滋阴而下澄肾水 知母 一钱。 清胸膈浮游之火, 以下滋肾水, 而伏命门之火 贝母 一钱。 苦、 辛。 主散心肺之郁, 降上逆之气。 其能行痰与半夏同, 不得谓半夏为燥, 而贝母为润。 然其用则有不同者, 半夏行于阳, 贝母行于阴也 桔梗 五分。 苦、 辛。 以泻肺之邪热而降上逆之气 人参 五分。 补土生金, 且能泻火 茯苓 五分。 咳而有痰, 究本于湿, 特以火炎则不敢大为燥之耳。 紫菀、 阿胶、 贝母, 要皆行痰之品, 而茯苓则自土中以渗之 甘草 五分 五味子 十二粒。 补敛肺气以滋肾水。 凡久嗽气伤, 肺虚有火者, 所必用也pxb中华典藏网

食后服。pxb中华典藏网

按:医方所云食前服、食后服者,皆不必尽拘,但须食远服之,勿使与谷气相混可也。pxb中华典藏网

前方主于滋肾,此方主于保肺,果其火炎水涸,则用前方,其气极金伤,则用此方。相缓急而施之,惟其是也。pxb中华典藏网

顺气消食化痰丸 《瑞竹堂方》pxb中华典藏网

治酒食生痰,及胸膈膨闷,五更咳嗽,酒食多则郁积成湿,郁湿成痰,郁痰成热。此以过食而脾胃不能胜,又油腻辛腥皆能助热也。痰随胃气上升而壅于胸膈则膨闷;痰热上熏于肺,则肺痒而咳嗽;五更咳嗽者,平旦脉朝于肺而热气随之也。pxb中华典藏网

半夏 姜制, 一斤 胆南星 一斤。 胆制南星, 难以猝得一斤, 或用半夏、 南星各一斤, 白矾、 皂角、 生姜各一斤, 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 去皂角、 生姜, 切片同晒干用 陈皮 去白, 一两 青皮 一两。 发肝气之郁而攻坚破滞 香附 一两。 补肝破郁, 去脾胃之滞积而宣达血气 葛根 一两。 行肝气, 抒土郁, 而升其清气于膻中, 以除酒食腐积之热 苏子 一两, 用沉水者炒。 辛、 甘而润。 能散热顺气, 除咳、 消痰、 利膈 杏仁 一两, 去皮尖, 炒。 甘、 苦、 辛。 降泄逆气, 润肺宁心, 而能攻坚破积 莱菔子 一两。 辛, 甘。 生用, 以除痰, 攻积聚, 宽胸膈 神曲 一两, 炒。 健脾消食 麦芽 一两, 炒。 消谷食 山楂 一两, 炒。 顺气消肉食 姜汁 以行痰通彻经络pxb中华典藏网

和,蒸饼糊丸。pxb中华典藏网

用治酒食生痰。此方甚为周密,酒食有形之积 酒虽无质, 亦属有形, 宜坚力以破之。胆星以协半夏 用胆制者兼可以平肝胆之热, 青皮以协陈皮 青皮之行肝气尤烈; 二陈用治痰之主,食积去而后热可除;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所以去酒食甘肥之积也,气行而后积可去;葛根、陈皮、杏仁、苏子、香附,所以升降而顺其气也。pxb中华典藏网

苏子降气汤 《局方》pxb中华典藏网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利。pxb中华典藏网

按:此所谓虚阳上攻者,阳极于上,不复归根,如否剥之为卦,故上盛而下虚,非热非火也。气虽盛于上,而其下津液已枯,其痰涎壅盛,其气不下通,则痰涎亦留滞于上,而为咳为喘耳,是以大便不利。此乃秋金清燥之气,乃所谓燥痰也,治者慎勿以为火。pxb中华典藏网

苏子 一钱。 润肺、 清金、 顺气 半夏 一钱五分。 阳气不能复入于阴, 故仍君半夏, 以升降阳气而除其上壅之痰。 谓半夏为燥, 而燥痰不可用半夏者, 其失之矣 前胡 一钱。 泄高亢之气, 使复于下而行其痰 橘红 一钱。 行痰必主半夏, 利气必主陈皮 厚朴 一钱, 姜炒。 破土中之郁气, 以除溽湿, 而通升降之道路 当归 一钱。 此则萃津液以荣其根干, 根干润泽, 则枝叶流通, 而痰涎不上壅 肉桂 五分。 此又补命火以复其生气于根荄, 根荄之生气复于下而通于上。 由命而肝, 行以当归; 由肝达胃, 行以橘红; 由胃上达, 行以半夏。 此自下而上也, 由是顺之以苏子, 降之以前胡, 破之以厚朴, 而上之气又复于下, 上下通贯, 无所谓上实下虚矣 甘草 炙, 五分。 以厚其土, 亦以和 上下也pxb中华典藏网

加姜一片,煎。pxb中华典藏网

气揪敛 而血枯涩,则谓之燥。燥者,秋气凄清之象也。燥则不润,何以有痰。气之所敛,湿亦聚之,其下欲枯,故痰涎壅于上而津液不行也。此方乃所谓“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者。今人所言燥,皆失其所谓矣 今人所谓燥, 皆火症耳。pxb中华典藏网

导痰汤pxb中华典藏网

治顽痰胶固,非用二陈汤所能除者。pxb中华典藏网

即二陈汤加胆南星 一钱, 枳实 一钱。pxb中华典藏网

顽痰胶固,亦燥痰也。惟燥故顽,加胆星以协半夏,是辛以润之,且苦以降之。加枳实以攻坚,所以破其胶固也。pxb中华典藏网

茯苓丸 《指迷方》pxb中华典藏网

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中皖,胃也。手经六脉皆出入于膻中,痰停中脘,则胃气之升膻中者不快,而手经六脉阻滞难通,两臂滞痛而脉见沉细。pxb中华典藏网

半夏曲 二两。 制之为曲, 畏其燥耳。 然半夏实不燥, 但制之为曲亦佳, 兼有消导之意 茯苓 一两, 乳拌, 蒸。 茯苓则有燥意, 乳拌以润之, 以滋阴也 枳壳 五钱, 麸炒。 枳壳之破气行气甚于陈皮, 此以停痰故用之, 亦兼能敛阴 朴硝 风化者二钱半, 然风化硝难猝得, 只用朴硝撒竹盘中。 少顷盛水置当风处, 即干如芒硝, 刮取用之。 痰停中脘, 顽结胶固, 故咸以软之pxb中华典藏网

姜汁糊丸,姜汤下。pxb中华典藏网

亦本二陈之意,以其停结中阻,故加以变化潜消之术 用曲、 用硝, 皆是也。 其用咸,所以软坚胜燥也 喻嘉言曰: 痰药虽多, 此方甚效。pxb中华典藏网

控涎丹 《三因方》pxb中华典藏网

人忽患胸背、手足、腰臂、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瘰疬痈肿。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此方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pxb中华典藏网

按:此方亦峻险,而坚痰流注者则必宜之。顾痰之与瘫痪,则何以别?曰:痰脉必滑而不匀,且或有结代闭塞者。pxb中华典藏网

甘逐 去心 大戟 去皮 白芥子 辛、 温。 芥性专入肝木, 行于两胁及筋膜之间, 去两胁支饮及皮里膜外之痰pxb中华典藏网

等分为末,糊丸,临卧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丸,丸数无定。pxb中华典藏网

如脚气加槟榔 行滞, 气沉于下极、 木瓜 敛阴, 能收水气而消之、 松枝按:当是用松节,使行水通于节。节,膝胫也、卷柏 辛可行痰, 咸能软坚。pxb中华典藏网

惊痰加朱砂 镇心安神、 全蝎 辛祛肝风, 咸补心血, 酸收心散惊, 则动肝胆之风, 故兼风治。pxb中华典藏网

惊气成块加穿山甲 攻坚破块、 鳖甲 惊则动肝胆之气, 成块还归于肝, 二甲皆入肝而滋阴软坚, 且亦能逐水湿也、 蓬术 破坚积, 行气中之血、 延胡索 辛苦, 能通气血之凝滞, 肝则主血, 故兼血分之意。pxb中华典藏网

热痰加盆硝 咸以软之, 且寒胜热。pxb中华典藏网

寒痰加胡椒 补命火、 丁香 益心气, 祛膈间寒气、 姜 补肝行痰、 桂 补命火, 和荣血。pxb中华典藏网

随宜加减,不必执一。pxb中华典藏网

以行水为行痰。时珍称之,谓得其本。然行水与行痰,究有未容一视者。水流于委曲之地,气有所滞而不能到,然后停积而为痰。使气果流通而无不到,则水自无所渟 湿,而安得为痰也。肺为气主,气有所滞而不周,是皆宜责之肺气所不彻,渟湿愈加胶固,渟湿胶固,气愈窒而不行,是则顽痰、燥痰牵引流走之痰,皆一类也。燥也者,金气偏有揪敛,而木之生气不得行也,惊气亦然。故此方所主,究在经络委曲凝滞之湿,苦燥辛行,其得用尤在白芥子 甘遂、 大戟, 苦以燥湿; 白芥, 辛以行之。 虽曰以行“皮里膜外之痰”, 而辛散之性, 实能使肝气大行, 不为清燥所遏, 不止行皮里膜外, 不 然者则无所为控涎也。 其所加用,则有咸软消之,以其类也 润下作咸, 湿之凝结也。 咸则还能软坚, 故用以消燥结之痰, 如卷柏、 全蝎、 穿山甲、 鳖甲、 盆硝, 皆其类也。 不用二陈,二陈所难猝及也。pxb中华典藏网

三仙丸 《百一方》pxb中华典藏网

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胃气不上输,则肺气无能四布。肺气不四布,则滞积不行。pxb中华典藏网

南星曲 四两 半夏曲 四两 香附米 二两。 行肝气以疏脾胃之郁, 而亦能行湿pxb中华典藏网

糊丸,姜汤下。pxb中华典藏网

此治胃气不舒者,亦本二陈之意,而主治中脘发陈郁也 故南 星、 半夏皆用曲, 而以香附代陈皮, 香附之行气为尤快也。pxb中华典藏网

百花膏 《济生》pxb中华典藏网

方已见“肺部”。此治喘嗽不止,只百合、款冬花二味。pxb中华典藏网

此治肺虚而燥者,百合以敛之,款冬花以温之。pxb中华典藏网

半夏天麻白术汤 东垣pxb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pxb中华典藏网

按:痰本于湿,湿主于脾,太阴头痛之主痰固也。而痰之所以生,则脾胃内伤,脾土不能胜水,故渍于湿而成痰。痰何以逆厥?则肝气欲行于胃而湿壅之,胃气欲输膈上而痰随之,是以逆厥而上也。胃气既弱,而痰溢于膈,升降不能自遂,是以恶心烦闷;湿气浸淫肌肉,故身重;阳气不能周布,故四肢厥冷;头为诸阳之会,痰壅胸膈,则阳气不得上行,而头痛目眩。头痛非太阴,而太阴致头痛矣。此何以辨之?以身重四肢厥冷,而其脉必沉缓不匀也。pxb中华典藏网

半夏 姜制, 二钱。 痰滞在脾胃, 仍以达阳气, 燥脾湿为主 麦芽 一钱五分。 甘、 咸、 平。 不惟软坚化食, 而且有宣达生气、 解郁去湿之意 神曲 炒, 一钱。 甘、 辛。 以郁于湿热而变化, 故有能变化而除湿热之长。 凡半夏、 南星之用曲者, 亦是此意, 然不如直用半夏而佐以神曲之为捷也 白术 炒, 一钱。 脾胃内伤, 必用白术健之 苍术 泔浸, 五分。 以宣达肝气, 以疏通脾湿 陈皮 五分。 主于行气, 气行则湿行, 必仍用陈皮 人参 五分。 补益中气, 乃足为行痰去湿之本 黄芪 蜜炙, 五分。 益胃气而输之膻中, 使痰湿不得而壅之 茯苓 五分。 欲渗脾膈之湿, 必仍用茯苓。 此方中半夏、 陈皮、 茯苓, 仍二陈汤也; 人参、 白术、 茯苓, 则四君子汤。 合之则六君子汤, 以除痰湿, 以理脾胃, 必此为之主。 但不用甘草, 盖治病宜急, 不欲其缓而中守, 以滋满欤 泽泻 五分。 与积湿以下行之路 天麻 五分。 痰中壅则上虚, 以上虚故头痛, 天麻宣达阳气以直上于头目, 头目得阳气之充, 则阳实而痛可定。 此非用以祛风也, 方中皆除痰补中之药, 惟用此味以上治头痛, 故方头特表其名曰半夏天麻白术汤 干姜 三分。 脾胃不能制湿。 是中寒也, 用干姜以助二术而温之 黄柏 酒洗, 二分。 水湿之不下行, 是肾不摄水, 用黄柏以润之, 以助茯苓、 泽泻, 而宣达膀胱, 使之能出水也pxb中华典藏网

每服五钱 此方分作两服而已。pxb中华典藏网

痰变无穷,要本于湿。湿淫四注,要归于脾。脾不制湿,痰乃生焉。经络肌肉之痰,可以行水之法逐之,而非其本也。治本必从脾,脾湿主二陈,脾胃内伤,则参、芪、茯、术不容缺。此方以治痰厥头痛,法至周密,然不独痰厥头痛也。中虚而痰壅,宜视此为则而斟酌焉矣。pxb中华典藏网

白金丸pxb中华典藏网

治癫狂失心。pxb中华典藏网

按: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大概分之则然。《内经》治狂症,绝其饮食,饮以铁落水,谓其阳之有余而治从阳明也。癫症则未言治法。顾癫、狂之症,每因七情郁抑而成,而七情皆由于心,心血涸而痰凑之,则神明迷乱,而癫狂之疾成焉。其为癫为狂,则因乎其人之强弱耳,不能有大别也。古者人民质朴而和乐,以七情失心者寡。其有狂症,或因热郁阳明,如阳明伤寒发狂之类,故其治与后世不同,不容泥古矣。pxb中华典藏网

白矾 三两。 酸能收心之散, 咸能补心之虚, 且软坚而消顽痰 郁金 七两。 苦能泻心之妄火, 辛能开心之郁塞, 且能去恶血pxb中华典藏网

薄荷糊丸 薄荷辛寒, 行肝气而除痰清热。pxb中华典藏网

治癫狂之方甚多,此方为简易而有理,然知也无涯,则非药饵所能与。pxb中华典藏网

辰砂散 《灵苑》pxb中华典藏网

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pxb中华典藏网

按:痫病有得之惊恐忧怒者,亦有禀之于胎中者。其平时无病如常,其猝发则仆跌搐搦,口吐涎沫,叫吼如猪羊声,食顷乃苏。人以其声分六畜为说,此俗论也。大抵痫症虽因七情,亦兼外风。情有乍伤,风淫乘虚凑之,病不即发,溢于奇经,奇经滞而成痰,以不在十二经中。故病不常发,偶或有触而后发也。其在督脉,则角弓反张而仰跌;其在 脉,则足高而侧仆;其在维脉,则手搐而俯仆;其在阳,则身热脉浮;其在阴,则身冷脉沉。大约在阴者为难治,此亦无庸细分,要亦风痰随经,乍承心关而病发,乍随经散而病复愈,如日月食焉已耳。人每以风痫、癫狂同类并称,其实痫症之与癫狂,则又有别也。pxb中华典藏网

辰砂 光明者一两。 镇心安神 乳香 光莹者五钱。 入心而散瘀血 枣仁 炒, 五钱。 泻肝胆之火, 收心神之散pxb中华典藏网

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 此为妙法。 万一惊寤,不可复治 治痰痫者治其风, 痰迷心耳, 然其病不恒在心则无从为治。 服此者宜于其乍仆而复苏时服之, 以洁清其灵府而涤荡其余邪, 又藉酒力以使药气亦溢奇经, 而直诣其痰之所在为祛除之。 故须使沉醉熟睡勿动而后可以奏效。 万一惊寤, 则不可复治。pxb中华典藏网

治痫药亦甚多,此方最有理,又本方加人参一两,蜜丸如弹子大,名宁志膏。每服一丸,薄荷汤下,亦佳 加人参则可于平时服 之, 平时有以固其心神, 则风痰亦自不能猝犯也。pxb中华典藏网

牛黄丸pxb中华典藏网

治风痫迷闷,抽掣潮涎。此症在小儿为多,大人亦间有之。pxb中华典藏网

胆南星 全蝎 去足, 炙 蝉蜕 各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 洗焙去丝 防风 天麻 各一钱五分 珍珠 犀角 麝香 各五分pxb中华典藏网

煮枣肉,和水银五分细研,合入药末为丸,或荆芥汤,或薄荷汤,或姜汤下。pxb中华典藏网

牛黄丸各有配合不同,兹录一方,备用缓急而已。pxb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