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作者:王士雄
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扬州史典搢臣著, 仁和俞世贵桂庭参补, 甥王士雄孟英 校订。医话。一卷。典字搢臣,扬州(今属江苏)人。此书经王孟英舅父俞世贵参补,于道光十二年(1838)刊行。首载医话十二则,杂说医药及养生等心得随笔,内容简略。次载解诸服毒、诸物鲠、吞五金,并救缢死、刎、溺、冻,压、吓等诸死伤之各种急救法,及咽喉急证、牙疳、霍乱急证、痈疽等二十多种急症的简易疗法。所载急救法除内服方药外、亦有敷、洗、涂、贴、薰、温、灸、刺等多种外治法,多为验方,方药简便易得,便于救急应用。俞氏除逐条补充或评议外,对急救方药亦有较多增补。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咸丰元年(1851)重庆堂刻《三家医话》本。

猜你喜欢的书

西汉文纪

西汉文纪

二十四卷。明梅鼎祚编。明冯惟讷曾辑陈、隋以前之诗以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梅鼎祚仿其意而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 《文纪》,此为其一。此编则一以 《史记》、《汉书》为主,而杂采他书附益之。所据根本,较诸子杂言犹为典实。所收于班、马二史之外者,亦藉以参校是非,不至如《皇霸文纪》之滥。诸如《飞燕奏笺》,《成帝答诏》,《张良四皓往返书》,《孔臧与弟子书》,《东方朔宝瓮铭》,《李陵、苏武往返书》,《刘向上关尹子》、《子华子》、《於陵子奏》,《扬雄润州牧箴》,《卓文君、司马相如诔》诸篇,依托显然者,皆能辨之。其他如《西京杂记》、《东方朔别传》、《搜神记》、《博物志》,《佛藏辨正论》所载诸篇,及 《孔安国尚书序》,《孔衍家语序》等文,虽未一一厘正,但所漏甚微。唯《新书》节录数篇,则 《新语》、《春秋繁露》之类,以例推之,当亦收入,却弃之未载;《列女传》及扬雄诸赋并节录其序,以例推之,其他亦将多不胜收。此见殊无义例。其于诏制既以各帝分编,又往往随事附各篇之后,端绪庞杂,于编次之体亦显乖谬。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奇正方

奇正方

方书。1卷。日本贺古寿著。贺古寿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成书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本“方有奇正,以应病之常变”之意,述方有正常与权变之法。乃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方》、《外台秘要》、《局方》等书199方,述其应用之“奇正”。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道德经[帛书本]

道德经[帛书本]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老子的《道德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85年,距今2500余年,历时久远,祖本已失。目前公认的最早的版本是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版。《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错别字较多,多有删改之处,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综合性医书。1974年河北省威县张大昌捐献家藏敦煌文献抄本。据张氏云:其祖父张光荣清末留学日本,民国初回国从军,曾在湖北任军马总缉察,1915年奉命往张掖收购军马,曾到敦煌千佛洞,从王道士手中购得此卷。原卷写在丝织品上,约长一丈二、三尺,高尺许,卷首有三皇像,像四周为二十八宿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后书正文。卷本后遭毁,现张大昌仅存两种传抄本。首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实为托名之作,约成书于隋唐时期。主要论述五脏病辨治,每脏附大小泻补汤四方。另记有救诸病误治致生变化五方、救诸劳损病五方、救卒死五方、二十五种药物变化图说及天行病经方等。此书重视五行学说,以五行经纬五脏用药,独具一格。文中保存了部分已佚“经方”,如“朱雀汤”、“大小阴旦汤”、“大小阳旦汤”、“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方等。其中救卒死中恶等均为很有效的简便医方。

中州人物考

中州人物考

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八卷。是书为作者晚岁居夏峰村时所撰,所收二百余人,均系明代河南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又以世次为序。各人传赞详略不等,由于史料无征,少的仅一行,并不以详略定褒贬。末卷《补遗》、《续补》,实为七类之外无所归从之人物。最后尚有列名而无传者三十四人。书前冠有自序。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一卷,附六祖大师识智颂解,明德清述,即性相通说卷下,(卷上在七六套)出梦游集卷四十六,古本卷三十四。嘉续三八重出,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