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难字音义
作者:陆懋修猜你喜欢的书
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作。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吕克昂学院第11代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讲稿、讲义,他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遗稿加以分类编纂,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著作被编在一起,称之为《物理学》,而把讨论抽象问题的作品编在一起,取名即《物理学之后诸篇》,西方文字一律音译这一书名。由于中国古代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说法,而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书是研究个别、一般等抽象哲学问题的,故而称之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共14卷,由于是文章汇集,所以各卷、甚至各章节之间在结构上都缺少连续性。近代研究者认为这14卷可以分为4组:第1、3、4、6卷为第1组,主要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第1卷讨论哲学的形成和性质,介绍在他之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的本原的看法。第3卷提出哲学应研究的十多个问题,例如一般和个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本书的基本内容。第4、6卷回答哲学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哲学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前者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属性,以及表述存在的最一般范畴和各门科学都应遵循的一般公理。第7、8、9卷为第2组,主要是关于实体的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实体是存在的中心范畴,是与一切事物相关的本原。在这里,专门讨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三大基本理论,既实体论,形式和质料,潜能与现实。第10、13、14卷为第3组,批驳柏拉图主义者将数和理念看作独立存在实体的观点。第2、5、11、12卷为第4组,仍然是讨论哲学问题,但内容庞杂而不集中连贯。
古方分量考
医史著作。日本立花贞庵著。本书合1册。作者充分肯定吉益东洞考定张仲景处方中药味分量的重要意义。担心因沿用久远,药方中药味及分量有所差违,故对数百个处方的用药分量进行了考定规范。本书对临床大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日本宽政七年(1795年)浪花书肆积玉圃雕本。
见只编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三卷,明姚士粦撰。卷首有其友人屠中孚序谈此书之作:姚每携三寸管,脚著游屐,身背囊橐,行迹半天下,以“溯千古,验来今也。事不逾条数十百,而多耳目外事、公朝间语、能人铦手于情理,缩远异于眼中。”可见此书为撰者云游天下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其中多传奇、轶闻故事之类,也偶杂记名胜事物等。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说是把老子智慧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予以思考,尤其注重老子与孔子、庄子的比较。书中把《老子》八十一章按内容概括为七篇,分别为: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力量之源、生活的准则、政治论、箴言。书中认为《老子》前四篇(前四十章)形成老子思想的哲学原理,后四十一章(后三篇)是讨论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该书另有三篇序文和一篇有趣的附文《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认为,道家哲学恰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的一面。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而《老子》一书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籼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老子是以混混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老子的隽语,象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了解老子的最好的方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读。另外一种研究老子的方法,是从爱默生的短文《循环论》着手,爱默生运用诗歌顿呼“循环哲学家”之中“循环”,导出了与老子同样的思想体系。书中认为,如果要找一种被科学家所接受的宗教,我们会不加思索地说出“道家”二字。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关于生命、心灵、意识等数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得留给非科学家去处理。一种类似于“神秘主义”的方法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自然”。
盂兰盆经赞述
又名《盂兰盆经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注进法相宗章疏》、《东域传灯目录》等谓唐慧沼、慧净曾各撰《盂兰盆经赞述》一卷,故疑此《赞述》即其中一人所作。此推断如成立,则此卷是现存关于《盂兰盆经》的最早注疏。首略残,全文基本完整,尾题:“盆经赞述卷一”。另上海图书馆亦收有一号。此卷将《盂兰盆经》分作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及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亦即传统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逐句引用经文,加以简略解说。强调必须对父母行孝,谓“养育之恩,昊天罔极。纵令从地积聚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养父母一分功德”。“宁于一日受三百钻以钻其身,不应起一念恶心向于父母”。本文把“盂兰盆”解释为“成(盛)食之器”。谓:“名餐悉俎,在于盆内,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故曰‘盆’也。”则对于“盂兰盆”一词的错误解释,由来已久。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据P.2269录文收入第八十五卷。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观自在菩萨授记经、多罗菩萨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大本文殊经中观音授记经之一部分,共分四品。内容叙述自观音普现色身、授记、右瞳中出现多罗菩萨、讲说功德、陀罗尼等,及观音曼荼罗、护摩、灌顶、供养、大咒、一髻罗刹陀罗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