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纪用经

作者:王冰
元和纪用经

医经类著作。原题唐王冰撰。一卷。冰有《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已著录。是书约成于宝应元年(762)。卷首有许寂序,谓唐末入四明山,有羽人梁自然授以是书,后用以疗病,起死者不可胜数。其后传本甚稀,惟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曾引其说,清苏州程永培得其书,残缺不全,据冰《素问》原注补之,仍有未尽者。书凡三章。上章为六气用药增损六法,以运气学说为指导,列叙用药方法,其中以药品分配每病补泻所宜之法,系冰自拟;中章为五味具备服饵九法,首列其师玄珠子秘授苗丹三方,又引伸仲景戒人妄服燥烈之品等语; 下章载今古效验八十一方,对诸方各有疏证。书中文辞典雅,多属骈偶,对研究唐代医学颇有参考价值。有清程永培《六醴斋医书十种》本,同治光绪间刻本,日本明治二十四年(1891)抄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朱生豪情书全集

朱生豪情书全集

本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直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本书手稿全部经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授权并整理。全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是迄今遗留的保存最完整的朱生豪情书手稿。

病机沙篆

病机沙篆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卷一,载中风、中寒、中气、中热、虚劳、咳嗽吐血等十八种病证。卷二,载头痛、眩晕、心痛、腹痛等二十七种病证。凡四十五种病证。每证之下,又详列子目。引述《内经》及诸家之论,结合临床,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每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症状、分类、鉴别、治则、治法、急救、预防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有论有方,以论为主。其治法以方剂为主,间有针灸等治法。对眩晕、痹证、中风、虚劳等病证的论述,简明扼要,议理精当,给人以启迪。书中所论,体现了作者治病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乘云:“明乎虚实强弱,标本先后以施治疗之方,则沙篆备矣。”可供中医临证及研究参考。有康熙六年(1667)《士材三书》刻本,宣统二年(1910)印本。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黑凤集

黑凤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开明书店1943年7月初版,列入“沈从文著作集”。内收短篇小说7篇:《三个女性》、《贤贤》、《静》、《主妇》、《白日》、《三三》、《贵生》。小说集反映了都市和乡村的现实生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三个女性》、《主妇》、《贵生》等篇。《三个女性》(初载《新社会》半月刊第5卷第3至第6号)描写蒲静、仪青、黑凤等3个少女天真无瑕的心灵。她们在小山草地上远望大海,畅谈人生、革命和艺术,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作品表现了少女青春的活力和情怀,充满了诗情画意。《主妇》(初载开明书店纪念刊《十年》,修改后刊于《月报》第1卷第3期)描写一个女大学生结婚成家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所引起的惆怅和迷惑,刻划了女主人公由天真烂漫的少女变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过程。作品通过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揭示了充满欢乐和痛苦的人生真谛。《贵生》(初载《文学杂志》第1卷第1期)描写湘西山村的生活。主人公贵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雇农,他老实、憨厚,凭借年轻力壮,替人打短工勉强度日。作品表现了湘西人民勤劳、纯朴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在封建宗法社会里落后、愚昧的社会现状。

癸巳孟子说[四库本]

癸巳孟子说[四库本]

宋张栻解《孟子》义理之书。凡7卷。书序称为《孟子说》,因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 (1173年) 癸巳,故《四库全书》题《癸巳孟子说》。他书著录有称《南轩孟子说》或《孟子解》者,系著录者所题。本书与《癸巳论语解》为姊妹篇,集中反映张栻理学思想,主旨以二程性理之学为依归,分章串解义理。认为天命是理的本然状态,性是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提出 “同体异取” 的命题。其说曰: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天也,理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癸巳孟子说》卷7) 认为理在事先,“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同上书,卷4) 。折服孟子的性善说,曰: “所谓善者,盖以其仁、义、礼、知之所存,由是而发,无欲之私乱之,则无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矣。” (同上书,卷2) 。于王霸义利之辨,服膺孟子的仁政说,认为 “王霸之分,德与力也” ,“以力服人者,特以力不赡之故,不得已而服之,而其中心固莫之服也。至于以德服人,虽无意于人人之服,而人将中 心悦而诚服” (同上书,卷1) 。因此,认为人主不可有血气之怒以逞霸称能;但不可不有义理之怒,“周平王不怒犬戎骊山之事也,故东周卒以不振; 晋元帝惟不怒刘聪青衣之耻也,故神州卒以沦亡”(同上书,卷1)。其辞感愤,显为宋室南渡偏安而发。通行有《丛书集成》本。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即《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译出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