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 姓名:王冰
- 别名:号启玄子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710
- 逝世日期:804
- 民族族群:
王冰(710—804),唐著名医学家。唐景云至贞元间人。号启玄子,一作启元子。笃好养生,留心医学,师从郭斋堂、元珠先生。宝应(762—763)年间任太仆令。以为《素问》之“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以师授之《素问》秘本,参以全元起注本,历时十二年,重行注释编次,并补入《天元纪大论》等七篇旧藏之卷,合成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所注 《黄帝内经素问》(世称《次注黄帝素问》,762年)及《释文》一卷,对保存古代医籍和解释古奥字义有所贡献,至今岐黄家奉为圭臬。所注《内经》,排抉隐奥,多所发明。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开明代薛己诸人探本命门之一法,对“阴阳互根”作了“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之论述,强调“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对后世医学发展深有影响。对运气学说亦有研究,补入之《天元纪大论》等七篇,为后世运气学说之本。另撰有《玄珠》一书,至宋代已佚。今有推五运六气变化之《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十卷、《天元玉册》(又作《天元玉策》)三十卷、《昭明隐旨》三卷及有关方药之《元和纪用经》一卷,皆为后世托名之作。王观 明医生。字惟颙。吴县(今属江苏)人。曾祖仲光有医名。承祖传,医操远识,治有奇效者先后不可胜算。成化(1465—1487)后大江南北及京师称上医者,观为之冠。
王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齐略记
通志。又作《三齐略》。撰者、卷数不详。文廷式推测为晋人所撰。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皆见著录。《水经注》(《河水注》与《濡水注》)、《续汉郡国志注》、《后汉书注》(《蔡邕传》注)诸书均曾引用过此书资料,在文字上或有省略。久佚。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元代著名道士陈致虚(字观吾)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至元丙子年(1276)作者自序,概述《度人经》要旨。认为灵宝度人之道即金液归真,形神俱妙之道也。但世人只知念诵祈祷,而不知有还丹久视之道。故本书作者分别以「道用」、「世法」注解经文。所谓「道用」,即金丹内修之法,学道者「依之修行而登仙」。所谓「世法」,即诵经祈祝外修之法,世人「精勤诵念而求福」。自南北朝唐宋以来,《度人经》注家或主道用,或主世法。本书作者则兼采两派之说,主张「修行人道用和世法并行,以道用而隐世法,以世法而全道用,是为性命双修」。此种主张符合元代全真道内外双修功行两全的教义。
黄帝四经
秦汉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黄帝四经》四篇。《隋书·经籍志》“道经部”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其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隋时已佚。今有人考证即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原曾误称为十大经)、《称》、《道原》(见唐兰《黄帝四经初探》)。作者的真实姓名已无法考定。
老乞大
《老乞大》是古代王氏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乞大一词即契丹的音转,又作乞塔、起炭或吉代,语出蒙古对汉人之称谓。汉人,蒙语读如“kitat”,老乞大,意即老汉儿。
青红帮演义
《青红帮演义》是一部演义型长篇小说,共6卷,30回,叙述了青红帮自乾隆12年至清末的起始、成立、发展的历史。
宗镜录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昭示禅教一致之修禅要文集。全书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标宗章,为总论概说,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问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讨论关于心与教禅诸宗之异同问题。第三部分引证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证三百余处经文以强调第二部分之论述。书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订版出现,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至清代,续有节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