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会要
作者:吴迈吴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湖山叙游
湖景丽于昼,湖情暇于夜。主一舟焉,以司昼夜之长。晴开雨泊,傍树依云,栩栩然也。虽然,犹未也。神飘忽而无所着,其为游也,不静矣。于是舍舟而僦居。半在山,而半在水。背高而凭流,浣以红,而沃以青。眠食于其间,徘徊于其上。极朝昏之变态,看烟云之吐吞。其于湖也,亦非泛泛焉者矣!虽然,亦未也。湖之境有,未历湖之情,终未周也。
孙膑兵法注释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前四篇记孙膑擒庞涓事迹以及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其他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内容书体都与银雀山汉墓所出孙武兵法佚篇不相类,所以可以肯定是孙膑兵法。下编各篇没有提到孙子,今据内容、文例及书体定为孙膑兵法。由于竹简残断散乱,而孙膑兵法又早巳亡佚,无从核对,整理工作中肯定会有错误。本书中可能有一些本来不属于孙膑兵法的内容搀杂在内,请读者指正。
中兴小纪
四十卷。南宋熊克撰。克字子复,建宁府建阳(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进士。历任校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知台州等职。卒年七十三。好学能文,博闻强记,尤熟于朝章典故。曾著《九朝通略》、《中兴小纪》、《诸子精华》、《官制新典》等。此书原名《中兴小历》,诸人讳高泉 (弘历)而改。按年月日编载建炎元年 (1127)迄绍兴三十二年 (1162)共36年史事。取材广泛,上援朝典,下参私记,见闻较切,有诸史未载的原始资料。缀辑联贯,颇具条理。然失误亦多。作者附和偏安和议,对李纲、韩世忠、岳飞诸人抗金活动颇加诋抑。原书久佚,今本系四库馆臣从 《永乐大典》 中辑出。又有 《广雅书局丛书》本、《国学基本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清光绪年间廖廷相据巴陵方氏传抄本参考宋史等之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论衡全译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又作《四明仁岳往复书》。佛教书。北宋继忠集。7卷。收于《卍续藏》第九五册。集录北宋天台宗山家派与山外派和后山外派先后论战的7种著作。其中《释难抉宗记》为知礼所作,由此挑起山家、山外之争;知礼门人仁岳作《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止疑书》和《抉膜书》,辅佐其师驳斥山外派甚力。上述四篇主要围绕隋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略本和知礼所作《十不二门指要钞》、《观经疏妙宗钞》等书阐述观境真妄、别理随缘、理毒性恶、色具心具等重要论题。后仁岳在观心观佛等问题上和知礼发生分歧,遂作《十谏书》、《雪谤书》对抗其师,知礼乃作《解谤书》驳斥。仁岳以山家派健将,改投山外派门下,成为后山外派代表人物。本书与《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为研究宋代天台宗的重要资料。
俱舍论实义疏
佛典注疏。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十大论师之一安慧撰。译者不详。从译文风格及引文考释,当译于七世纪后。原著卷数不详。敦煌本标题下称梵本有二万八千颂。现存敦煌遗书三号;P.3196,系前五卷之节抄。此件先解释《俱舍论本颂》之归敬序,然后解说《分别界品》(共四十四颂)中的十四颂及二个半颂,《分别根品》(共七十四颂)中的八颂(有数颂仅列颂文,未作解说),最后论述佛教的人寿论。北新1440,首残尾存,约长十余米,是敦煌遗书中少见的大卷子。北图另藏残片一件(尚未编号),恰为北新1440所残缺的首部。两号缀接,丝毫不差。有首尾题,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从卷三的篇幅看,梵本二万八千颂释文的说法可信。北新1440尾有题记:“释门法律法严奉写记。”本疏释文主要依据《俱舍论》、《顺正理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等,基本符合说一切有部的思想。有藏译本,篇幅亦与“二万八千颂”大体相当。另有回鹘文残片存世。历代经录均无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未收录,仅在日本《奈良朝现在一切经疏目录》中有记载,证明曾传入日本。后日本《大正藏》第二十九卷根据P.3196录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