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三妇人方中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
虚损第一盗汗附
虚烦第二
中风第三心虚惊悸附
心腹痛第四
恶露第五血瘕附
下痢第六
淋渴第七
杂治第八
虚损第一盗汗附① 论一首三条 方二十一首
① 盗汗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论曰:凡妇人非止临产须忧,至于产后,大须将慎,危笃之至,其在于斯。勿以产时无他②,乃纵心恣意,无所不犯。犯时微若秋毫,感病广于嵩岱③,何则?产后之病,难治于余病也。妇人产讫,五脏虚羸,惟得将补,不可转泻④。若其有病,不须快药⑤。若行快药,转更增虚,就中更虚,向生路远。所以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①忧畏,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②。若有所犯,必身反强直,犹如角弓反张,名曰蓐风,则是其犯候也。若似角弓,命同转烛,凡百女人,宜好思之。苟或在微不慎,戏笑作病,一朝困卧,控告无所。纵多出财宝,遍处求医,医者未必解此。纵得医来,大命已去,何处追寻。学者于此一方,大须精熟,不得同于常方耳。特忌上厕便利,宜室中盆上佳。凡产后满百日,乃可合会③。不尔,至死虚羸,百病滋长,慎④之。凡妇人皆患风气,脐下虚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凡产后七日内,恶血未尽,不可服汤,候脐下块散,乃进羊肉汤。有痛甚切者,不在此例。后三两日消息,可服泽兰丸。比至满月,丸尽为佳。不尔,虚损不可平复也。全极消瘦不可救者,服五石泽兰丸。凡在蓐,必须服泽兰丸补之。服法必七日外,不得早服也。凡妇人因暑月产乳⑤取凉太多得风冷,腹中积聚,百病竞起,迄至于老,百方治不能瘥,桃仁煎主之,出蓐后服之。妇人纵令无病,每至秋冬须服一两剂,以至年内常将服之佳。
② 他 原作“佗”,今改。按“佗”,通“他”。《正字通•人部》:“佗,与他、它通。”
③ 感病广于嵩岱 谓罹患多种难治的病。按“嵩”,中岳嵩山;“岱”,东岳泰山。此喻产后不知慎养带来的恶果。
④ 转泻 孙本“转”作“轻”。
⑤ 快药 “快”原作“”,今改。按“”,同“快”。《说文解字•马部》徐铉注:“()今俗与快同用。”“快药”,谓药性较峻猛的泻下药。
① 殷勤 情意恳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此谓关怀备至。
② 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 孙本作“勿浪犯触房事弥深”八字。
③ 合会 孙本作“行房”,词异义同。
④ 慎 原作“”,据孙本、《外台秘要》卷三十四•产后风虚瘦损方改。按“”,为“慎”之缺笔避讳字,宋人为避宋孝宗赵慎名讳而改。
⑤ 产乳 生孩子。《说文解字•生部》:“产,生也。”《说文解字•乙部》:“人及鸟生子曰乳。”
亦产讫可服四顺理中丸方
甘草二两 人参 白术 干姜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稍增至二十丸。新生脏虚,此所以养脏气也。
桃仁煎
治妇人产后百疾,诸气补益悦泽方。桃仁一千二百枚捣令细熟,以上好酒一斗五升研滤三四遍,如作麦粥法,以极细为佳,纳长项瓷瓶中,密塞以面封之,纳汤中煮一伏时①不停火,亦勿令火猛,使瓶口常出在汤上,无令没之,熟讫出,温酒服一合,日再服,丈夫亦可服之。
① 一伏时 古代计时量词。十二时辰(自子至亥)谓之一伏时,即今之二十四小时。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每一伏时,可溉五十顷。”又,孙本作“一晬时”,义同。
治妇人虚羸短气,胸逆满闷,风气,石斛地黄煎方②。
② 治妇人虚羸……石斛地黄煎方 《千金翼方》卷七•虚乏“人”下有“产后”二字,“胸逆满闷”作“胸胁逆满”,“风气”作“风寒”,“石斛地黄煎”作“生地黄煎”,有人参,无大黄。
石斛四两 生地黄汁八升 桃仁半升 桂心二两 甘草四两 大黄八两 紫菀四两 麦门冬二升 茯苓一斤 淳酒八升
上十味为末,于铜器中炭火上熬,纳鹿角胶一斤,耗得一斗,次纳饴三斤,白蜜三升和调,更于铜器中釜上煎微耗,以生竹搅,无令著,耗令相得药成,先食酒服如弹子一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二丸。一方用人参三两。
治妇人产后欲令肥白③,饮食平调,地黄羊脂煎方
③ 治妇人产后欲令肥白 《千金翼方》卷七•虚乏“后”下有“诸病羸瘦”四字。
生地黄汁一斗 生姜汁五升 羊脂二斤 白蜜五升
上四味先煎地黄令得五升,次纳羊脂合煎减半,纳姜汁复煎令减,合蜜著铜器中,煎如饴,取鸡子大一枚投热酒中服,日三。
地黄酒
治产后百病,未产前一月当预酿之,产讫蓐中服之方。
地黄汁一升 好曲一斗 好米二升
上三味先以地黄汁渍曲令发,准家法酝之至熟,封七日,取清服之。常使酒气相接,勿令断绝。慎蒜生冷醋滑猪鸡鱼。一切妇人皆须服之。但夏三月热不可合,春秋冬并得合服。地黄并滓纳米中炊合用之,一石十石一准此一升为率。先服羊肉当归汤三剂,乃服之佳。
治产后虚羸喘乏,白汗④出,腹中绞痛,羊肉汤方。
④ 白汗 指冷汗。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并作“自汗”。
肥羊肉三斤,去脂 当归一两,姚氏用葱白 桂心二两 芍药四两,《子母秘录》作葱白 甘草二两 生姜四两 芎三两,《子母秘录》作豉一升 干地黄五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半先煮肉,取七升,去肉,纳余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重作。《千金翼》有葱白一斤。《子母秘录》:若胸中微热,加黄芩麦门冬各一两;头痛,加石膏一两;中风,加防风一两;大便不利,加大黄一两;小便难,加葵子一两;上气咳逆,加五味子一两。
治产后虚羸喘乏,乍寒乍热,病如疟状,名为蓐劳,猪肾汤方
猪肾一具,去脂,四破,无则用羊肾代 香豉绵裹 白粳米 葱白各一斗
上四味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不瘥更作。《广济方》有人参当归各二两,为六味。
羊肉黄芪汤
治产后虚乏,补益方。
羊肉三斤 黄芪三两 大枣三十枚 茯苓 甘草 当归 桂心 芍药 麦门冬 干地黄各一两
上十味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去肉,纳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鹿肉汤
治产后虚羸,劳损,补乏方。
鹿肉四斤 干地黄 甘草 芎各三两 人参 当归各二两 黄芪 芍药 麦门冬 茯苓各二两 半夏一升 大枣二十枚 生姜二两
上十三味咀,以水二斗五升煮肉,取一斗三升,去肉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汤方
獐骨一具 远志 黄芪 芍药 干姜 防风 茯苓一作茯神 厚朴各三两 当归 橘皮 甘草 独活 芎各二两 桂心 生姜各四两
上十五味咀,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
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方。
当归一两半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 甘草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干地黄一两
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产后虚气,杏仁汤方
杏仁 橘皮 白前 人参各三两 桂心四两 苏叶一升 半夏一升 生姜十两 麦门冬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
治产后上气,及妇人奔豚气,积劳脏气不足,胸中烦躁,关元以下如怀五千钱状方
厚朴 桂心 当归 细辛 芍药 石膏各三两 甘草 黄芩 泽泻各二两 吴茱萸五两,《千金翼》作大黄 干地黄四两 桔梗三两 干姜一两
上十三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佳。
治产后七伤虚损,少气不足,并主肾劳寒冷,补益气,乳蜜汤方
牛乳七升,无则用羊乳 白蜜一升半 当归 人参 独活各三两大枣二十枚 甘草 桂心各二两
上八味咀,诸药以乳蜜中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
治产后虚冷七伤,时寒热,体痛乏力,补肾并治百病,五石汤方
紫石英 钟乳 白石英 赤石脂 石膏 茯苓 白术 桂心 芎 甘草各二两 薤白六两 人参 当归各三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五味,五石并末之,诸药各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去滓,分六服。
若中风,加葛根独活各二两;下痢,加龙骨一两。
三石汤
主病如前方。
紫石英二两 白石英二两半 钟乳二两半 生姜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二两 茯苓 干地黄 桂心各三两 半夏五两大枣十五枚
上十二味,三石末之,咀诸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若中风,加葛根四两。
内补黄芪汤
主妇人七伤,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食饮,并诸虚乏不足,少气,心悸不安方。
黄芪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半夏各三两 茯苓 人参 桂心 远志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术 泽泻各二两 干姜四两 大枣三十枚
上十六味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一服五合,日三夜一服。
治产后虚羸①,盗汗恶寒,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三两以清酒三升渍一宿,煮如蚁鼻沸,减得二升许,中分之,顿服一升,日再,间日再作服。亦治产后腹中疾痛。
① 虚羸(léi 雷) 虚弱。按“羸”,瘦弱。《玉篇•羊部》:“羸,弱也。”
治产后体虚,寒热,自汗出,猪膏煎方。
猪膏一升 清酒五合 生姜汁一升 白蜜一升
上四味煎令调和,五上五下膏成,随意以酒服方寸匕。当炭火上熬。
鲤鱼汤
主妇人体虚,流汗不止,或时盗汗方。
鲤鱼二斤② 葱白切,一升 豉一升 干姜二两 桂心二两
② 鲤鱼二斤 “斤”原作“升”,据孙本改。
上五味咀四物,以水一斗煮鱼,取六升,去鱼,纳诸药,微火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取微汗即愈。勿用生鱼。
治产后风虚,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一两半 附子二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虚烦第二方十一首
薤白汤
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参 知母各二两 石膏四两 栝楼根三两 麦门冬半升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热甚,即加石膏知母各一两。
竹根汤
治产后虚烦方。甘竹根细切一斗五升,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去滓,纳小麦二升、大枣二十枚,复煮麦熟三四沸,纳甘草一两、麦门冬一升,汤成去滓,服五合,不瘥更服取瘥,短气亦服之。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下痢,蓝青丸方
蓝青熬 附子 鬼臼 蜀椒各一两半 厚朴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龙骨 黄连 当归各三两 黄檗 茯苓 人参各一两
上十四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每服以饮下二十丸。一方用赤石脂四两。
治产后虚冷下痢,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三两 当归 白术 黄连 干姜 秦皮 甘草各二两 蜀椒 附子各一两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作散,空腹饮服方寸匕。
治产后下痢,赤散方
赤石脂三两 桂心一两 代赭三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治产后下痢,黑散方
麻黄 贯众 桂心各一两 甘草三两 干漆三两 细辛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五撮,日再,五日愈。麦粥下尤佳。
治产后下痢,黄散①方
黄连二两 黄芩虫 干地黄各一两
① 黄散方 《千金翼方》卷七•下痢有大黄二两,为五味。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治产后痢,龙骨散方
五色龙骨 黄檗根皮蜜炙令焦 代赭 赤石脂 艾各一两半 黄连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淋渴第七方九首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栝楼汤方
栝楼根 黄连各二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麦门冬二两 桑螵蛸二十枚 生姜三两
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产后小便数,鸡肶胵汤方
鸡肶胵二十具① 鸡肠三具,洗 干地黄 当归 甘草各二两 麻黄四两 厚朴 人参各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二十枚
① 二十具 道藏本、四库本并作“二三具”。
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肶胵及肠大枣,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师所不能治方
贝齿四枚,烧作末 葵子一升 石膏五两,碎 滑石二两,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二末及猪脂一合,更煎三沸,分三服,日三,不瘥再合服。
治产后卒淋,气淋,血淋,石淋,石韦汤方
石韦二两 榆皮五两 黄芩二两 大枣三十枚 通草二两 甘草二两 葵子二升 白术《产宝》用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集验》无甘草生姜。崔氏同《产宝》,不用姜枣。
治产后淋涩,葵根汤方
葵根二两 车前子一升 乱发烧灰 大黄各一两 冬瓜练七合,一作汁 通草三两 桂心滑石各一两 生姜六两
上九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翼》不用冬瓜练。
治产后淋,茅根汤方
白茅根一斤 瞿麦四两 地脉①二两 桃胶 甘草各一两 鲤鱼齿一百枚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生姜三两
① 地脉 药名,即地肤子。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产后淋,滑石散方
滑石五两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醋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治产后虚渴,少气力,竹叶汤方
竹叶三升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一两 小麦五合 生姜三两 大枣十四枚 半夏三两 麦门冬五两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竹叶小麦,取七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二升半,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治产后渴不止,栝楼汤方
栝楼根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崔氏不用 麦门冬三两 大枣二十枚 土瓜根五两,崔氏用芦根 干地黄二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杂治第八方五十九首 灸法九首
治妇人劳气,食气,胃满吐逆,其病头重结痛,小便赤黄,大下气方
乌头 黄芩 巴豆各半两 半夏三两 大黄八两 戎盐一两半 虫 桂心 苦参各十八铢 人参 消石各一两
上十一味末之,以蜜青牛胆拌和,捣三万杵,丸如梧子。宿不食,酒服五丸,安卧须臾当下。下黄者,小腹积也;青者,疝也;白者,内风也;如水者,留饮也;青如粥汁,膈上邪气也;血如腐肉者,内伤①也;赤如血者,乳余疾也;如虫刺者,蛊也。下已必渴,渴饮粥。饥食酥糜,三日后当温食,食必肥浓,三十日平复。亦名破积乌头丸,主心腹积聚,气闷胀疝瘕,内伤瘀血,产乳余疾及诸不足。
① 内伤 “内”字原脱,据《千金翼方》卷五•妇人积聚补。
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竹茹汤方
竹茹二升 干地黄四两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 当归 甘草 桂心各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妇人自少患风,头眩眼疼②方
② 头眩眼疼 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并作“头疼眼眩”。
石南一方用石韦 细辛 天雄 茵芋各二两 山茱萸 干姜各三两 署预 防风 贯众 独活 蘼芜③各四两
③ 蘼芜 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芎的苗叶。性味辛温,能祛脑中风寒,主治头风头眩,流泪,多涕唾等。
上十一味咀,以酒三斗渍五日,初饮二合,日三,稍稍加之。
治妇人经服硫黄丸,忽患头痛项冷,冷歇又心胸烦热,眉骨眼眦痒痛,有时生疮,喉中干燥,四体痛痒方
栝楼根 麦门冬 龙胆各三两 大黄二两 土瓜根八两 杏仁二升
上六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十枚,日三服,渐加之。
治妇人患癖,按时如有三五个而作水声,殊不得寝食,常心闷方 牵牛子三升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三十服后可服好硫黄一两。
治妇人忽与鬼交通方
松脂二两 雄黄一两,末
上二味,先烊松脂,乃纳雄黄末,以虎爪搅令相得,药成,取如鸡子中黄,夜卧以著熏笼中烧,令病人鼻向其上①,以被自覆,惟出头,勿令过热及令气得泄也。
①(xiè 泄)鼻向其上 “”原作“取”,“鼻”原作“自昇”二字,“向”字原脱,并据孙本补正。按“”,使。《说文解字•攴部》:“,使也。”“鼻向其上”及其上下文系指一种使病人的鼻子朝向熏笼,以便吸入药物熏烟的治疗方法。
厚朴汤
治妇人下焦劳冷,膀胱肾气损弱,白汁与小便俱出者方。厚朴如手大,长四寸,以酒五升煮两沸,去滓,取桂一尺末之,纳汁中调和,一宿勿食,旦顿服之。
温经汤
主妇人小腹痛方。
茯苓六两 芍药三两 薏苡仁半升 土瓜根三两
上四味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旦加水七升煎取二升,分再服。
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脔②,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半夏厚朴汤方
② 炙肉脔(luán 挛) 烤肉块。按“脔”,把肉切成块状。《说文解字•肉部》:“脔,切肉脔也。”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不瘥频服。一方无苏叶生姜。
治妇人气方
平旦服乌牛尿,日一,止。
治妇人胸中伏气,昆布丸方
昆布 海藻 芍药 桂心 人参 白石英 款冬花 桑白皮各二两 茯苓 钟乳 柏子仁各二两半 紫菀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六铢 吴茱萸 五味子 细辛各一两半 杏仁百枚 橘皮 苏子各五合
上二十味末之,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再,加至四十丸。
治妇人无故忧恚,胸中迫塞,气不下方
芍药 滑石 黄连 石膏 前胡 山茱萸各一两六铢 大黄 细辛 麦门冬各一两
半夏十八铢 桂心半两 生姜一两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
妇人断产方
蚕子故纸方一尺,烧为末,酒服之,终身不产。
又方 油煎水银一日勿息。空肚服枣大一枚,永断,不损人。
治劳损产后无子,阴中冷溢出,子门闭,积年不瘥,身体寒冷方
防风一两半 桔梗三十铢 人参一两 昌蒲 半夏 丹参 厚朴 干姜 紫菀 杜蘅①各十八铢 秦艽 白敛 牛膝 沙参各半两
① 杜蘅 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蘅的根茎及根或全草。性味辛温,能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主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痛龋齿,痧气腹痛等。
上十四味末之,白蜜和,丸如小豆。食后服十五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二十丸,有身止。夫不在勿服之,服药后七日方合阴阳。
治产后癖瘦,玉门②冷,五加酒方
② 玉门 又称儿门、产门、阴户、阴门,谓妇女阴道外口。
五加皮二升 枸杞子二升 干地黄 丹参各二两 杜仲一斤 干姜三两 天门冬四两 蛇床子一升 乳床半斤
上九味咀,以绢袋子盛,酒三斗渍三宿,一服五合,日再,稍加至十合,佳。
治子门③闭,血聚腹中生肉癥,脏寒所致方
③ 子门 即子宫颈口。《灵枢经•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生地黄汁三升 生牛膝汁一斤 干漆半斤
上三味,先捣漆为散,纳汁中搅,微火煎为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再。若觉腹中痛,食后服之。
治产劳④玉门开而不闭方
④ 产劳 道藏本、四库本“产”下并有“后”字。《外台秘要》卷三十四•产后阴道开方引《集验方》作“产后冷”三字。
硫黄四两 吴茱萸一两半 菟丝子一两六铢 蛇床子一两
上四味为散,以水一升煎二方寸匕,洗玉门,日再。
治产后阴道开不闭方
石灰一斗熬令烧草①,以水二斗投之,适寒温,入汁中坐渍之,须臾复易,坐如常法②。已效,千金不传。
治妇人阴脱,黄芩散方
黄芩 猬皮 当归各半两 芍药一两 牡蛎 竹皮各二两半狐茎一具,《千金翼》用松皮。
上七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禁举重房劳,勿冷食。
治妇人阴脱,硫黄散方
硫黄 乌贼鱼骨各半两 五味子三铢
上三味治下筛,以粉其上良,日再三粉之。
治妇人阴脱,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各二两 芍药一两六铢 猬皮半两 牡蛎二两半
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禁举重,良。
① 熬令烧草 孙本作“熬之,今能烧草”六字。
② 坐如常法 孙本作“常若此”三字。
治产后阴下脱方
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产后阴中痛。
治妇人阴下脱,若脱肛方 羊脂煎讫,适冷暖以涂上,以铁精敷脂上,多少令调,以火炙布令暖③,以熨肛上,渐推纳之。末磁石,酒服方寸匕,日三。
③ 炙布令暖 “令”字原脱,据元本、道藏本、四库本补。
治产后阴下脱方
烧人屎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弊帚头为灰,酒服方寸匕。
又方 皂荚半两 半夏 大黄 细辛各十八铢 蛇床子④三十铢
④ 蛇床子 孙本无此药,为四味。
上五味治下筛,以薄绢囊盛大如指,纳阴中,日二易,即瘥。
又方 鳖头五枚烧末,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蜀椒 吴茱萸各一升 戎盐如鸡子大
上三味皆熬令变色,治末,以绵裹如半鸡子大,纳阴中,日一易,二十日瘥。
治阴下挺出方
蜀椒 乌头 白及各半两
上三味治末,以方寸匕绵裹,纳阴中入三寸,腹中热易之,日一度,明旦乃复著,七日愈。《广济方》不用蜀椒。
治产后脏中风,阴肿痛,当归洗汤方
当归 独活 白芷 地榆各三两 败酱《千金翼》不用 矾石各二两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适冷暖,稍稍洗阴,日三。
治产后阴肿痛方
熟捣桃仁敷之,良,日三度。
治男女阴疮膏方
米粉一酒杯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各十八铢
上六味咀,以不中水猪膏一斤煎之于微火上,三下三上,候白芷黄膏成,绞去滓,纳白粉,和令相得,敷疮上。并治口疮。
治阴中痛生疮方
羊脂一斤 杏仁一升 当归 白芷 芎各一两
上五味末之,以羊脂和诸药,纳钵中,置甑内蒸之三升米顷,药成,取如大豆,绵裹纳阴中,日一易。
治阴中痒,如虫行状方
矾石十八铢 芎一两 丹砂少许
上三味治下筛,以绵裹药,著阴中,虫自死。
治男女阴蚀①略尽方
① 阴蚀 病名,即阴疮。指妇女外阴部溃烂生疮。
虾蟆 兔屎
上二味等分为末,以敷疮上。
又方 当归 芍药 甘草 蛇床子各一两,一方用芎 地榆三两
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洗之,日三夜二。
又方 蒲黄一升 水银一两
上二味研之,以粉上。
又方 肥猪肉十斤以水煮取熟,去肉,盆中浸之,冷易,不过三两度。亦治阴中痒有虫。
治男女阴中疮,湿痒方
黄连 栀子 甘草 黄檗各一两 蛇床子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以粉疮上,无汁,以猪脂和涂之,深者用绵裹纳疮中,日二。
治阴中痒入骨困方
大黄 黄芩 黄芪各一两 芍药半两 玄参 丹参各十八铢吴茱萸三十铢
上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狼牙两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洗之,日五六度。
治阴疮方
芜荑 芎 黄芩 甘草 矾石 雄黄 附子 白芷 黄连
上九味各六铢咀,以猪膏四两合煎,敷之。
治女人交接辄血出方
桂心 伏龙肝各二两
上二味为末,酒服方寸匕,立止。
治童女交接,阳道违理,及为他物所伤,血出流离不止方 取釜底墨少许,研胡麻以敷之。
又方 烧青布并发灰敷之,立愈。
又方 烧茧絮灰敷之。
治合阴阳辄痛不可忍方
黄连一两半 牛膝 甘草各一两
上三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洗之,日四度。
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方
生地黄八两 芍药五两 香豉一升 葱白一升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慎房事。《集验方》无生姜甘草。治妇人阴阳过度,玉门疼痛,小便不通,白玉汤方
白玉①一两半 白术五两 泽泻 苁蓉各二两 当归五两
① 白玉 药名,为矿物软玉的碎粒。性味甘平,能润心肺,清胃热,主治喘息烦闷,消渴,小儿惊啼,痃癖等。
上五味咀,先以水一斗煎玉五十沸,去玉,纳药煎取二升,分再服,相去一炊顷。
治动胎见血,腰痛小腹疼,月水不通,阴中肿痛方
蒲黄②二两 葱白一斤,切,当归二两,切 吴茱萸 阿胶各一两
② 蒲黄 孙本作“菖蒲”。
上五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治妊娠为夫所动欲死,单行竹沥汁方 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饮之,立效。
治伤丈夫,苦头痛,欲呕,心闷,桑根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半两 干姜二两 桂心五寸 大枣二十枚
上四味咀,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适衣,无令汗出。
治嫁痛③单行方
大黄十八铢以好酒一升煮三沸,顿服之,良。
③ 嫁痛 病证名,又称小户嫁痛。指妇女阴户小,性交时疼痛的病证。
治小户嫁痛连日方
甘草三两 芍药半两 生姜十八铢 桂心六铢
上四味咀,以酒二升煮三沸,去滓,尽服,神效。
又方 牛膝五两以酒三升煮取半,去滓,分三服。
治小户嫁痛方
乌贼鱼骨烧为屑,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阴宽大令窄小方
兔屎 干漆各半两 鼠头骨二枚 雌鸡肝二个,阴干百日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小豆,月初七日合时,著一丸阴头,令徐徐纳之,三日知,十日小,五十日如十五岁童女。
治阴冷令热方
纳食茱萸于牛胆中令满,阴干百日,每取二七枚绵裹之,齿嚼令碎,纳阴中,良久热如火。
月水不利,奔豚上下,并无子 灸四满三十壮,穴在丹田两边相去各一寸半,丹田在脐下二寸是也。
妇人胞落颓① 灸脐中三百壮。
① 胞落颓 即阴挺。妇女子宫下垂,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统称阴挺。又称“阴菌”、“阴脱”。因多发生在产后,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
又 灸身交五十壮,三报②,在脐下横纹中。
② 三报 重复三回。按“报”,重复。《周礼•春官•大祝》:“八曰褒(拜)。”郑玄注:“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
又 灸背脊当脐五十壮。
又 灸玉泉五十壮,三报。
又 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此穴卑,今废不针灸。
妇人胞下垂注阴下脱 灸夹③玉泉三寸,随年壮④,三报。
③ 夹 原作“侠”,今改。按“侠”通“夹”。《正字通•人部》:“侠,傍也……与夹通。”
④ 随年壮 灸法术语。指艾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而言。即年几岁,灸几壮。
妇人阴冷肿痛 灸归来三十壮,三报,夹玉泉五寸是其穴。
妇人欲断产 灸右踝上一寸三壮,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