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四妇人方下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
补益第一
月水不通第二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
月经不调第四
补益第一论一首 方十四首
论曰:凡妇人欲求美色,肥白罕比,年至七十与少不殊者,勿服紫石英,令人色黑,当服钟乳泽兰丸也。
柏子仁丸
治妇人五劳七伤,羸冷瘦削,面无颜色,饮食减少,貌失光泽,及产后断绪无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补益方。
柏子仁二两 蜀椒一两半 杜仲四十二铢 厚朴 桂心各一两 泽兰二两六铢 黄芪二两 当归四十二铢 干姜二两 甘草四十二铢 芎四十二铢 白术 细辛 独活 人参 石斛 白芷 芍药 五味子 桔梗各一两 藁本十八铢 苁蓉一两 芜荑十八铢 防风 乌头一方作牛膝 干地黄各三十铢 钟乳 白石英 紫石英各二两 赤石脂一两
上三十味末之,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无乌头,有龙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两,为三十三味。并治产后半身枯悴。
大五石泽兰丸
治妇人风虚寒中,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纭,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并宜服此方。
钟乳 禹余粮各一两半 石膏 白石英各二两 紫石英二两半 泽兰二两六铢 蜀椒 干姜各二两 当归 桂心 芎 厚朴 柏子仁 干地黄 细辛 茯苓 五味子 龙骨各一两半 甘草 黄芪各二两半 石斛 远志 人参 续断 白术 防风 乌头各三十铢 山茱萸 紫菀各一两 白芷 藁本 芜荑各十八铢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有阳起石二两。
小五石泽兰丸
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面无光色,腹中冷痛,经候不调,吸吸少气无力,补益温中方。
钟乳 紫石英 矾石各一两半 白石英 赤石脂各四十二铢 石膏 阳起石各二两 泽兰二两六铢 干姜二两 当归 甘草各四十二铢 苁蓉 龙骨 桂心各一两半 白术 芍药 厚朴 人参 蜀椒 山茱萸各三十铢 藁本 柏子仁各一两 芜荑十八铢
上二十三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
增损泽兰丸
治产后百病,理血气,补虚劳方。
泽兰 甘草 当归 芎各四十二铢 附子 干姜 白术 白芷 桂心 细辛各一两 防风 人参 牛膝各三十铢 柏子仁 干 地黄 石斛各三十六铢 厚朴 藁本 芜荑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
上二十味末之,以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大补益当归丸①
① 大补益当归丸 公元1849年(日本嘉永二年)江户医学馆影刻宋本时,卷四仅存前四页,并据元刻本补充卷四全文。公元1974年日本每日新闻开发公司根据此本的原大影印。本次整理,此方前据后者所载前四页原文整理,此方后悉依原底本。“丸”原作“圆”,今改。按“圆”,指中药圆形颗粒制剂,与“丸”同义。今依全书习例改。又,改“丸”为“圆”,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
治产后虚羸不足,胸中少气,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所下过多,血不止,虚竭乏气,昼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脱色,唇干口燥,亦治男子伤绝,或从高堕下,内有所伤,脏虚吐血,及金疮伤犯皮肉方。
当归 芎 续断 干姜 阿胶 甘草各四两 白术 吴茱萸 附子 白芷各三两 桂心 芍药各二两 干地黄十两
上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加至五十丸。若有真蒲黄,加一升绝妙。
白芷丸
治产后所下过多,及崩中伤损,虚竭少气,面目脱色,腹中痛方。
白芷五两 干地黄四两 续断 干姜 当归 阿胶各三两 附子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无当归,芎代;入蒲黄一两,妙;无续断,大蓟根代。
紫石英柏子仁丸
治女子遇冬天时行温风,至春夏病热头痛,热毒风虚,百脉沉重,下赤白,不思饮食,而头眩心悸,酸恍惚,不能起居方。
紫石英 柏子仁各三两 乌头 桂心 当归 山茱萸 泽泻 芎 石斛 远志 寄生 苁蓉 干姜 甘草各二两 蜀椒 杜蘅一作杜仲 辛夷各一两 细辛一两半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服。一方用牡蛎一两。
钟乳泽兰丸①
① 钟乳泽兰丸 孙本无石膏芜荑艾叶,为十八味。
治妇人久虚羸瘦,四肢百体烦疼,脐下结冷,不能食,面目瘀黑,忧恚②不乐,百病方。
② 忧恚 忧愁和愤恨。《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注引《献帝春秋》:“(日)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钟乳三两 泽兰三两六铢 防风四十二铢 人参 柏子仁 麦门冬 干地黄 石膏 石斛各一两半 芎 甘草 白芷 牛膝 山 茱萸 薯蓣 当归 藁本各三十铢 细辛 桂心各一两 芜荑半两 艾叶十八铢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四十丸,日二服。
大泽兰丸
治妇人虚损,及中风余病,疝瘕,阴中冷痛。或头风入脑,寒痹筋挛缓急,血闭无子,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或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及泄痢淋沥。或五脏六腑寒热不调,心下痞急,邪气咳逆。或漏下赤白,阴中肿痛,胸胁支满①。或身体皮肤中涩如麻豆,苦痒,痰癖结气。或四肢拘挛,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目眩无所见,或上气,恶寒洒淅如疟。或喉痹,鼻齆②,风痫癫疾。或月水不通,魂魄不定,饮食无味,并产后内衄,无所不治,服之令人有子。
① 支满 支撑胀满。《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
② 鼻齆(wèng 瓮) 病证名。因肺虚胃弱,风寒内搏津液而致,症见鼻道不利,发音不清,不闻香臭等。按“齆”,鼻道阻塞。《龙龛手鉴•鼻部》:“齆,鼻塞病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齆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齆鼻候。
泽兰二两六铢 藁本 当归 甘草各一两十八铢 紫石英三两 芎 干地黄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一两半 桂心 石斛 白术一两六铢 白芷 苁蓉 厚朴 防风 薯蓣 茯苓 干姜 禹余粮 细辛 卷柏各一两 蜀椒 人参 杜仲 牛膝 蛇床子 续断 艾叶芜荑各十八铢 赤石脂 石膏各二两 一有枳实十八铢、门冬一两半。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至四十丸。久赤白痢,去干地黄石膏麦门冬柏子仁,加大麦糵陈曲龙骨阿胶黄连各一两半。有钟乳加三两,良。
小泽兰丸
治产后虚羸劳冷,身体尪瘦方。
泽兰二两六铢 当归 甘草各一两十八铢 芎 柏子仁 防风 茯苓各一两 白芷 蜀椒 藁本 细辛 白术 桂心 芜荑 人参 食茱萸 厚朴各十八铢 石膏二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四十丸。无疾者,依此方春秋二时常服一剂,甚良。有病虚羸黄瘦者,服如前。一方无茯苓石膏,有芍药干姜。胡洽十五味,无柏子仁人参食茱萸,除细辛桂心生用外,尽熬令变色,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纳暖酒中服之。《千金翼》无茯苓食茱萸,有干姜一两。
紫石英天门冬丸
主风冷在子宫,有子常堕落,或始为妇便患心痛,仍成心疾,月水都未曾来,服之肥充,令人有子。
紫石英 天门冬 禹余粮各三两 芜荑 乌头 苁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参 泽泻一作泽兰 远志 杜仲各二两 蜀椒 卷柏 寄生 石南 云母 当归一作辛荑 乌贼骨各一两
上二十二味为末,蜜和,为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
三石泽兰丸
治风虚不足,通血脉,补寒冷方。亦名石斛泽兰丸。
钟乳 白石英各四两 紫石英 防风 藁本 茯神各一两六铢 泽兰二两六铢 黄芪 石斛 石膏各二两 甘草 当归 芎各一两十八铢 白术 桂心 人参 干姜 独活 干地黄各一两半 白芷 桔梗 细辛 柏子仁 五味子 蜀椒 黄芩 苁蓉 芍药 秦艽 防葵各一两 厚朴 芜荑各十八铢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二三服。
大平胃泽兰丸
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诸不足,定志意,除烦满,手足虚冷,羸瘦,及月水往来不调,体不能动等病方。
泽兰 细辛 黄芪 钟乳各三两 柏子仁 干地黄各二两半 大黄 前胡 远志 紫石英各二两 芎 白术 蜀椒各一两半 白芷 丹参 栀子一本用枳实 芍药 桔梗 秦艽 沙参 桂心 厚朴 石斛 苦参 人参 麦门冬 干姜各一两 附子六两 吴茱萸 麦糵各五合 陈曲一升 枣五十枚,作膏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令人肥健。一本无干姜,有当归三两。
泽兰散
治产后风虚方。
泽兰九分 禹余粮 防风各十分 石膏 白芷 干地黄 赤石脂 肉苁蓉 鹿茸 芎各八分 藁本 蜀椒 白术 柏子仁各五分 桂心 甘草 当归 干姜各七分 芜荑 细辛 厚朴各四分 人参三分
上二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以意增之。
月水不通第二方三十一首
桃仁汤
治妇人月水不通方。
桃仁 朴消 牡丹皮 射干 土瓜根 黄芩各三两 芍药 大黄 柴胡各四两 牛膝 桂心各二两 水蛭 虻虫各七十枚
上十三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干姜丸①
① 干姜丸 《千金翼方》卷五•妇人求子无柴胡大黄,有前胡干地黄。
治妇人寒热羸瘦,酸削②怠惰,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懑,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
② 酸削 “削”原作“消”,据本卷•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灸法正文改。“酸削”,酸痛。《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痟首疾。”郑玄注:“痟,酸削也。”贾公彦疏:“言痟者,谓头痛之外,别有酸削之痛。”
干姜 芎 茯苓 消石 杏仁 水蛭 虻虫 桃仁 蛴螬虫各一两 柴胡 芍药 人参 大黄 蜀椒 当归各二两
上十六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空心饮下三丸,不知,加至十丸。《千金翼》以疗妇人瘕结胁肋下疾。
干漆汤
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方。
干漆 萎蕤 芍药 细辛 甘草 附子各一两 当归 桂心 芒消 黄芩各二两 大黄三两 吴茱萸一升
上十二味咀,以清酒一斗浸一宿,煮取三升,去滓,纳消烊尽。分为三服,相去如一炊顷。
芒消汤
治月经不通方。
芒消 丹砂末 当归 芍药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大黄三两 桃仁一升
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丹砂芒消,分为三服。
治月经不通,心腹绞痛欲死,通血止痛方
当归 大黄 芍药各三两 吴茱萸 干地黄 干姜 芎 虻虫 水蛭各二两 细辛 甘草 桂心各一两 栀子十四枚 桃仁一升
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为五服。一本有牛膝麻子仁各三两。
桃仁汤
治月经不通方。
桃仁一升 当归 土瓜根 大黄 水蛭 虻虫 芒消各二两 牛膝 麻子仁 桂心各三两
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消令烊,分为三服。《肘后》无当归麻子仁,用牡丹射干黄芩芍药柴胡各三两,为十三味。《千金翼》无虻虫。
前胡牡丹汤
治妇人盛实,有热在腹,月经瘀闭不通,及劳热热病后,或因月经来,得热不通方。
前胡 牡丹 玄参 桃仁 黄芩 射干 旋复花 栝楼根 甘草各二两 芍药 茯苓 大黄 枳实各三两
上十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干地黄当归丸
治月水不通,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体嘘吸不欲食,心腹坚痛,有青黄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动,举体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虚乏黄瘦方。
干地黄三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半 牛膝 芍药 干姜 泽兰 人参 牡丹各一两六铢 丹参 蜀椒 白芷 黄芩 桑耳① 桂心各一两虫四十枚 芎一两十八铢 桃仁二两 水蛭 虻虫各七十枚 蒲黄二合
① 桑耳 药名,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性味甘平,主治肠风痔血,衄血崩漏,带下,妇人心腹痛等。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一本无。
牡丹丸
治妇人女子诸病后,月经闭绝不通,及从小来不通,并新产后瘀血不消,服诸汤利血后,余疢①未平,宜服之,取平复方。
① 疢(chèn 趁) 疾病。《金匮要略》卷之上•脏腑经各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牡丹三两 芍药 玄参 桃仁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虻虫 水蛭各五十枚 蛴螬二十枚 瞿麦 芎 海藻各一两
上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当转如沸,血自化成水去。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肤子一两。
黄芩牡丹汤
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方。
黄芩 牡丹 桃仁 瞿麦 芎各二两 芍药 枳实 射干 海藻 大黄各三两 虻虫七十枚 水蛭五十枚 蛴螬十枚
上十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两剂后,灸乳下一寸黑圆际各五十壮。
治月经不通方
取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纳阴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
干漆丸
治月经不通,百疗不瘥方。
干漆 土爪根 射干 芍药各一两半 牡丹 牛膝 黄芩 桂心 吴茱萸 大黄 柴胡各一两六铢 桃仁 鳖甲各二两虫 蛴螬各四十枚 水蛭 虻虫各七十枚 大麻仁四合 乱发鸡子大二枚 菴子二合
上二十味为末,以蜜和为丸。每日酒下十五丸,梧子大,渐加至三十丸,日三。仍用后浸酒服前丸药。
浸酒方
大麻子三升 菴子二升 桃仁一升 灶屋炱煤①四两 土瓜根 射干各六两 牛膝八两 桂心四两
① 炱(tái 抬)煤 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玉篇•火部》:“炱,炱煤烟尘也。”
上八味咀,以清酒三斗,绢袋盛药浸五宿,以一盏下前丸药,甚良。或单服之,亦好。
当归丸
治女人脐下癥结,刺痛如虫所啮,及如锥刀所刺,或赤白带下,十二疾,腰背疼痛,月水或在月前或在月后。
当归 葶苈 附子 吴茱萸 大黄各二两 黄芩 桂心 干姜 牡丹 芎各一两半
细辛 秦椒 柴胡 厚朴各一两六铢 牡蒙一方无 甘草各一两 虻虫 水蛭各五十枚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十五丸,日再。有胎勿服之。
鳖甲丸
治女人小腹中积聚,大如七八寸盘面,上下周流,痛不可忍,手足苦冷,咳噫腥臭,两胁热如火炙,玉门冷如风吹,经水不通,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服之,三十日便瘥,有孕。此是河内太守魏夫人方。
鳖甲 桂心各一两半 蜂房半两 玄参 蜀椒 细辛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吴茱萸各十八铢虫 水蛭 干姜 牡丹 附子 皂荚 当归 芍药 甘草 防葵各一两 蛴螬二十枚 虻虫 大黄各一两六铢
上二十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七丸,日三,稍加之,以知为度。
又方 治妇人因产后虚冷,坚结积在腹内,月经往来不时,苦腹胀满,绕脐下痛引腰背,手足烦,或冷热,心闷不欲食。
鳖甲一两半 干姜 赤石脂 丹参 禹余粮 当归 白芷一方用术 干地黄各一两六铢
代赭 甘草 鹿茸 乌贼骨 僵蚕各十八铢 桂心 细辛蜀椒 附子各一两
上十七味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五丸,加至十丸。
禹余粮丸
治妇人产后积冷坚癖方。
禹余粮 乌贼骨① 吴茱萸 桂心 蜀椒各二两半 当归 白术 细辛 干地黄 人参 芍药 芎 前胡各一两六铢 干姜三两 矾石六铢 白薇 紫菀 黄芩各十八铢虫一两
① 乌贼骨 孙本作“乌头”。
上十九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空心酒若饮下二十丸,日二,不知则加之。
牡蒙丸
治妇人产后十二癥病,带下无子,皆是冷风寒气,或产后未满百日,胞络恶血未尽,便利于悬圊上及久坐,湿寒入胞里,结在小腹,牢痛为之积聚,小如鸡子,大者如拳,按之跳手隐隐然,或如虫啮,或如针刺,气时抢心,两胁支满,不能食,饮食不消化,上下通流,或守胃脘,痛连玉门背膊,呕逆,短气,汗出,少腹苦寒,胞中疮②,咳引阴痛,小便自出,子门不正,令人无子,腰胯疼痛,四肢沉重淫跃③,一身尽肿,乍来乍去,大便不利,小便淋沥,或月经不通,或下如腐肉青黄赤白黑等,如豆汁,梦想不祥方。亦名紫盖丸。
② 胞中疮 “疮”原作“创”,据孙本改。按“创”,通“疮”。《正字通•刀部》:“创,又疡也。通作疮”。“胞中疮”,谓胞宫中溃烂生疮。
③ 淫跃 游走跳动貌。为“淫淫跃跃”之简辞。《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淫淫,往来貌。”《战国策•秦策四》注:“跃跃,跳走也。”此喻肌肉之往来跳动感。
牡蒙 厚朴 消石 前胡 干姜虫 牡丹 蜀椒 黄芩 桔梗 茯苓 细辛 葶苈 人参 芎 吴茱萸 桂心各十八铢 大黄二两半 附子一两六铢 当归半两
上二十味为末,蜜和,更捣万杵,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丸,日三。不知,则加之至五六丸。下赤白青黄物如鱼子者,病根出矣。
治月经不通,结成癥瘕如石,腹大骨立①,宜此破血下癥方
① 骨立 谓人极消瘦。《列子•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
大黄 消石各六两 巴豆 蜀椒各一两 代赭 柴胡熬变色水蛭 丹参②熬令紫色
② 丹参 孙本作“丹砂”。
土瓜根各三两 干漆 芎 干姜 虻虫 茯苓各二两
上十四味为末,巴豆别研,蜜和,丸如梧子。空心酒服二丸,未知加至五丸,日再服。《千金翼》无柴胡水蛭丹参土瓜根。
大虻虫丸
治月经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宜服此,数有神验方。
虻虫四百枚 蛴螬一升 干地黄 牡丹 干漆 芍药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四两
吴茱萸 桃仁 黄芩 牡蒙各三两 茯苓 海藻各五两 水蛭三百枚 芒消一两 人参一两半 葶苈五合
上十九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七丸,不知加之,日三服。《千金翼》无芒消人参。
桂心酒
治月经不通结成癥瘕方。
桂心 牡丹 芍药 牛膝 干漆 土瓜根 牡蒙各四两 吴 茱萸一升 大黄三两 黄芩 干姜各二两 虻虫二百枚虫 蛴螬 水蛭各七十枚 乱发灰 细辛各一两 僵蚕五十枚 大麻仁 灶突墨三升 干地黄六两 虎杖根 鳖甲各五两 菴子二升
上二十四味咀,以酒四斗分两瓮,浸之七日并一瓮盛,搅令调,还分作两瓮。初服二合,日二,加至三四合。
虎杖煎
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方。取高地虎杖根,细剉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
又方 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方。
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 土瓜根 牛膝各取汁二斗
上三味咀,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旦煎取二斗,纳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
桃仁煎
治带下,经闭不通方。
桃仁 虻虫各一升 朴消五两 大黄六两
上四味为末,别治桃仁,以醇苦酒四升纳铜铛中,炭火煎取二升,下大黄桃仁虻虫等,搅勿住手,当欲可丸,下朴消,更搅勿住手,良久出之,可丸乃止。取一丸如鸡子黄投酒中,预一宿勿食服之,至晡时下如大豆汁,或如鸡肝凝血虾蟆子,或如膏,此是病下也。
治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一作血瘕,若生肉癥,不可为也,疗之之方
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干漆一斤,为末
上二味以漆末纳地黄汁中,微火煎令可丸。每服酒下如梧子大三丸,不知加之,常以食后服。
治月经不通甚极闭塞方
牛膝一斤 麻子三升,蒸 土瓜根三两 桃仁二升
上四味咀,以好酒一斗五升浸五宿。一服五合,渐加至一升,日三,能多益佳。
治产后风冷,留血不去停结,月水闭塞方
桃仁 麻子仁各二升 菴子一升
上三味咀,以好酒三斗浸五宿,每服五合,日三,稍加至一升。
五京丸
治妇人腹中积聚,九痛七害,及腰中冷引小腹,害食,得冷便下方。
干姜 蜀椒①各三两 附子一两 吴茱萸一升 当归 狼毒 黄芩 牡蛎各二两
① 蜀椒 《千金翼方》卷五•妇人积聚无此药,为七味。
上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初服三丸,日二,加至十丸。此出京氏五君,故名五京。久患冷困当服之。
鸡鸣紫丸
治妇人癥瘕积聚方。
皂荚一分 藜芦 甘草 矾石① 乌喙 杏仁 干姜 桂心 巴豆各二分 前胡 人参各四分 代赭五分 阿胶六分 大黄八分
① 矾石 《千金翼方》卷五•妇人积聚作“礜石”。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鸡鸣时服一丸,日益一丸至五丸止,仍从一起。下白者,风也;赤者,癥瘕也;青微黄者,心腹病②。
② 青微黄者,心腹病 《千金翼方》卷五•妇人积聚作“青者疝也,黄者心腹病也”十字。
辽东都尉所上丸
治脐下坚癖,无所不治方。
恒山 大黄 巴豆各一分 天雄二枚 苦参 白薇 干姜 人参 细辛 狼牙 龙胆 沙参 玄参 丹参各三分 芍药 附子 牛膝 茯苓各五分 牡蒙四分 雚芦③六分,一方云:二两三分
③ 雚芦 药名,性味甘微温,主治心腹冷痛,癥瘕,蛔虫蛲虫,蛇螫毒,恶疮秃疮等。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宿勿食,服五丸,日三。大羸瘦,月水不调,当二十五日服之,下长虫,或下种种病,出二十五日服,中所苦悉愈④,肌肤盛,五十日万病除,断绪者有子。
④ 出二十五日服,中所苦悉愈 《千金翼方》卷五•妇人积聚“服”作“腹”,连下句读。
牡蛎丸
治经闭不通,不欲饮食方。
牡蛎四两 大黄一斤 柴胡五两 干姜三两 芎 茯苓各二两半 蜀椒十两 葶苈子 芒消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虻虫各半两 桃仁七十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七丸,日三。
当归丸
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方。
当归 芎各四两 虻虫 乌头 丹参⑤ 干漆各一两 人参 牡蛎 土瓜根 水蛭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
⑤ 丹参 《千金翼方》卷八•月水不利作“朱砂”。
上十一味为末,以白蜜丸如梧子大。酒下三丸,日三服。
消石汤①
① 消石汤 《千金翼方》卷八•月水不利“丹参”作“朱砂”,无大枣,为十五味。
治血瘕,月水留瘀血大不通,下病散坚血方。
消石 附子 虻虫各三两 大黄 细辛 干姜 黄芩各一两 芍药 土瓜根 丹参 代赭 蛴螬各二两 大枣十枚 桃仁二升 牛膝一斤 朴消四两
上十六味咀,以酒五升、水九升渍药一宿,明旦煎取四升,去滓,下朴消消石烊尽,分四服,相去如炊顷。去病后食黄鸭羹,勿见风。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论二首 方六十五首 灸法八首
论曰:诸方说三十六疾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不通是也。何谓十二癥?是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脓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十二曰经度不应期也。何谓九痛?一曰阴中痛伤,二曰阴中淋沥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经来即腹中痛,六曰气满痛,七曰汁出阴中如有虫啮痛,八曰胁下分痛②,九曰腰胯痛。何谓七害?一曰穹孔③痛不利,二曰中寒热痛,三曰小腹急坚痛,四曰脏不仁,五曰子门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何谓五伤?一曰两胁支满痛,二曰心痛引胁,三曰气结不通,四曰邪恶泄利⑤,五曰前后痼寒。何谓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肤,二曰绝产乳,三曰经水闭塞。病有异同,具治之方。
② 分痛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带下三十六疾候作“皮痛”。
③ 穹孔 “穹”原作“穷”,今改。按“穷”,通“穹”。《汉书•扬雄传上》:“香芬茀以穷隆兮。”《文选•扬雄•甘泉赋》引作“香芬茀以穹隆兮”。“穹孔”,此指阴道口。又,孙本作“窍孔”。
④ 月浣 谓妇女月经。
⑤ 邪恶泄利 “恶”原作“思”,据《医心方》卷二十一•治妇人带下三十六疾方改。
白垩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方。又方见后。
白垩 龙骨 芍药各十八铢 黄连 当归 茯苓 黄芩 瞿麦 白敛 石韦 甘草 牡蛎 细辛 附子 禹余粮 白石脂 人参 乌贼骨 藁本甘皮 大黄以上各半两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饮服十丸,日再,不知加之,二十日知,一月百病除。若十二癥,倍牡蛎禹余粮乌贼骨白石脂龙骨;若九痛,倍黄连白敛甘草当归;若七害,倍细辛藁本甘皮,加椒茱萸各一两;若五伤,倍大黄石韦瞿麦;若三痼,倍人参,加赤石脂矾石巴戟天各半两。合药时随病增减之。
治女人腹中十二疾
一曰经水不时,二曰经来如清水,三曰经水不通,四曰不周时,五曰生不乳,六曰绝无子,七曰阴阳减少,八曰腹苦痛如刺,九曰阴中寒①,十曰子门相引痛,十一曰经来冻如葵汁状,十二曰腰急痛②。凡此十二病得之时,因与夫卧起,月经不去,或卧湿冷地,及以冷水洗浴,当时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疮痍未瘥便合阴阳,及起早作劳,衣单席薄,寒从下入方。
① 阴中寒 孙本作“腹中冷热不调”六字。
② 腰急痛 孙本“急”作“背”。
半夏 赤石脂各一两六铢 蜀椒 干姜 吴茱萸 当归 桂心 丹参 白敛 防风各一两 雚芦半两
上十一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以知为度。
白石脂丸
治妇人三十六疾,胞中痛,漏下赤白方。
白石脂 乌贼骨 禹余粮 牡蛎各十八铢 赤石脂 干地黄 干姜 龙骨 桂心 石韦 白敛 细辛 芍药 黄连 附子 当归 黄芩 蜀椒 钟乳 白芷 芎 甘草各半两
上二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十五丸,日再。一方有黄檗半两。
小牛角散①
① 小牛角散 孙本无龙骨,为九味。《千金翼方》卷八•崩中无鹿茸乌贼骨赤小豆,为七味。
治带下五贲:一曰热病下血;二曰寒热下血;三曰经脉未断,为房事则血漏;四曰经来举重,伤任脉下血;五曰产后脏开经利。五贲之病,外实内虚方。
牛角一枚,烧令赤 鹿茸 禹余粮 当归 干姜 续断各二两 阿胶三两 乌贼骨 龙骨各一两 赤小豆二升
上十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 日三。《千金翼》无鹿茸乌贼骨。
龙骨散②
② 龙骨散 孙本无灶中黄土桂心干姜乌贼骨代赭白僵蚕,为五味。
治淳下③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脏癖,七曰阴阳患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交,宜服之。淳下,一本作腹下。
③ 淳下 孙本“淳”作“腹”。《千金翼方》卷八•崩中“淳”作“缦”。
龙骨三两 黄檗 半夏 灶中黄土 桂心 干姜各二两 石韦 滑石各一两 乌贼骨 代赭各四两 白僵蚕五枚
上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白多者,加乌贼骨僵蚕各二两;赤多者,加代赭五两;小腹冷,加黄檗二两;子脏坚,加干姜桂心各二两。以上各随病增之。服药三月,有子即住药。药太过多,生两子。当审方取好药。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治女人带下诸病方
大黄蒸三斗米下 附子 茯苓 牡蒙 牡丹 桔梗 葶苈各三两 厚朴 芎 人参 当归 虻虫 蜀椒 吴茱萸 柴胡 干姜 桂心各半两 细辛二两半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二丸,不知加之,以腹中温温为度。一本有麻子三两、泽兰半两,而无蜀椒葶苈。
治带下百病无子,服药十四日下血,二十日下长虫及清黄汁出,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方
大黄破如豆粒,熬令黑色 柴胡 朴消各一斤 芎五两 干姜 蜀椒各一升 茯苓如鸡子大一枚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米饮服七丸,不知加至十丸,以知为度。
治带下方
枸杞根一斤 生地黄五斤
右二味咀,以酒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三服。水煮亦得。
治妇人及女子赤白带方
禹余粮 当归 芎各一两半 赤石脂 白石脂 阿胶 龙骨 石韦一两六铢① 乌贼骨 黄檗 白敛 黄芩一用黄连 续断桑耳 牡蛎各一两
① 一两六铢 此上疑脱“各”字。
上十五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饮下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为度。
白马蹄丸
治女人下焦寒冷成带,下赤白浣②方。
② 赤白浣 即赤白带。孙本作“去浣”二字。
白马蹄 鳖甲 鲤鱼甲 龟甲 蜀椒各一两 磁石 甘草杜仲 萆薢 当归 续断 芎 禹余粮 桑耳 附子各二两
上十五味为末,蜜丸梧子大。以酒服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一本无龟甲。
白马散
治带下方。下白者取白马,下赤者取赤马,随色取之。
白马③二两 龟甲四两 鳖甲十八铢 牡蛎一两十八铢
③ 白马药名,即马鬃,为马科动物马的鬃毛或尾毛。主治女子崩中,带下,疮痈等。白马,即白色马鬃。
上四味治下筛,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一匕半。
治五色带下方
服大豆紫汤,日三服。方见前三卷风篇中。
又方 烧马左蹄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烧狗头和毛皮骨为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 煮甑带汁,服一杯,良。
又方 烧马蹄底护干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云母芎散①
① 云母芎散 《千金翼方》卷八•崩中名鳖甲散,有干姜龙骨白术,无东门边木,为十四味。
卫公治五崩②身瘦,咳逆,烦满少气,心下痛,面生疮,腰痛不可俯仰,阴中肿如有疮状,毛中痒时痛与子脏相通,小便不利常拘急,头眩,颈项急痛,手足热,气逆冲急,心烦不得卧,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醋噫苦,上下肠鸣,漏下赤白青黄黑汁,大臭如胶污衣状,皆是内伤所致。中寒即下白,热即下赤,多饮即下黑,多食即下黄,多药即下青,或喜或怒,心中常恐,或忧劳便发动,大恶风寒。
② 五崩 指五种带下病。阴道排出物暴下量多,状如崩中,故名。根据阴道排出物的颜色和性状区分为白崩、赤崩、黄崩、青崩、黑崩五种。从阴道流出白色的,像米泔水,或黏胶样的物体者,称为白崩;从阴道排出的物体为深红色者,称为赤崩;从阴道排出的物体为污黄色,状如烂瓜瓤者,称为黄崩;从阴道排出的物体状如凝结的死血者,称为黑崩。
云母 芎 代赭 东门边木烧,各一两 白僵蚕 乌贼骨 白垩 猬皮各六铢 鳖甲一作龟甲 桂心 伏龙肝 生鲤鱼头各十八铢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一方有龙骨干葛。
慎火草散
治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心,两胁肿胀,食不生肌肤,令人偏枯,气息乏少,腰背痛连胁,不能久立,每嗜卧困懒。又方见后。
慎火草 白石脂 禹余粮 鳖甲③ 干姜 细辛 当归 芎 石斛 芍药 牡蛎各二两 黄连 蔷薇根皮 干地黄各四两熟艾 桂心各一两
③ 鳖甲 孙本作“龟甲”。
上十六味治下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二匕。若寒多者,加附子椒;热多者,加知母黄芩各一两;白多者,加干姜白石脂;赤多者,加桂心代赭各二两。
禹余粮丸
治崩中,赤白不绝,困笃方。
禹余粮五两 白马蹄十两 龙骨三两 鹿茸二两 乌贼 鱼骨一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梧子大。以酒服二十丸,日再,以知为度。
增损禹余粮丸
治女人劳损因成崩中,状如月经来去多不可禁止,积日不断,五脏空虚,失色黄瘦,崩竭暂止,少日复发,不耐动摇,小劳辄剧。治法且宜与汤,未宜与此丸也。发时服汤,减退即与此丸。若是疾久,可长与此方。
禹余粮 龙骨 人参 桂心 紫石英 乌头 寄生 杜仲 五味子 远志各二两
泽泻 当归 石斛 苁蓉 干姜各三两 蜀椒 牡蛎 甘草各一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治女人白崩,及痔病方
槐耳 白敛 艾叶 蒲黄 白芷各二两 黄芪 人参 续断 当归 禹余粮 橘皮 茯苓 干地黄 猬皮各三两 牛角四两 猪后悬蹄二十个 白马蹄四两,酒浸一宿,熬
上十七味为末,蜜丸。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加之。
治妇人忽暴崩中,去血不断,或如鹅鸭肝者方
小蓟根六两 当归 阿胶 续断 青竹茹 芎各三两 生地黄八两 地榆 釜月下土各四两,绢裹 马通一升,赤带用赤马,白带用白马
上十味咀,以水八升和马通汁,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频服三四剂。未全止,续服后丸方。
续断 甘草 地榆 鹿茸 小蓟根 丹参各三十铢 干地黄二两半 芎 赤石脂 阿胶 当归各一两半 柏子仁一两,《集验》作柏叶 龟甲 秦牛角各三两,剉,熬令黑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以酒服十丸,日再,后稍加至三十丸。
治女人崩中,去赤白方
白马蹄五两 蒲黄 鹿茸 禹余粮 白马毛 小蓟根 白芷 续断各四两 人参 干地黄 柏子仁 乌贼骨 黄芪 茯苓当归各三两 艾叶 苁蓉 伏龙肝各二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饮服二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当归汤
治崩中去血,虚羸方。
当归 芎 黄芩 芍药① 甘草各二两 生竹茹二升
① 芍药 孙本无此药,为五味。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取六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忌劳动嗔怒,禁百日房事。
治崩中昼夜十数行,众医所不能瘥者方 芎八两咀,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饮酒,水煮亦得。
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断,或月经来过多,及过期不来者,服之亦佳方
吴茱萸 当归各三两 芎 人参 芍药 牡丹 桂心 阿胶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八两 麦门冬一升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治暴崩中,去血不止方
牡蛎 兔骨各二两半,炙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女人白崩方
芎 桂心 阿胶 赤石脂 小蓟根各二两 干地黄四两 伏龙肝如鸡子大七枚
上七味咀,以酒六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尽,分三服,日三。《千金翼》止六味,无伏龙肝。
伏龙肝汤
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方。
伏龙肝如弹丸七枚 生地黄四升,一方五两 生姜五两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二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牛角中仁散
治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虚极方。
牛角仁①一枚,烧 续断 干地黄 桑耳 白术 赤石脂 矾石 干姜 附子 龙骨
① 牛角仁 药名,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性味苦温,主治妇女崩漏,衄血便血,赤白痢,水泻等。又,孙本作“牛角腮”。
当归各三两 人参一两 蒲黄 防风 禹余粮各二两
上十五味治下筛,以温酒未食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加。
治崩中去血,积时不止,起死方
肥羊肉三斤 干姜 当归各三两 生地黄二升
上四味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黄汁及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即断。尤宜羸瘦人服之。
生地黄汤
治崩中漏下,日去数升方。
生地黄一斤 细辛三两
上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服七合,久服佳。
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方
龟甲 牡蛎各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桑耳二两半 鹿茸十八铢
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②,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
② 炙燥,渍尽为度 “炙燥”二字恐当在“度”字下。
又方 烧鹿角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桃核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地榆 知母
上二味各指大长一尺者,咀,以醋三升东向灶中治极浓,去滓服之。
又方 桑木中蝎屎①烧灰,酒服方寸匕。
① 桑木中蝎屎 “蝎”原作“蜴”,据下述校本及本校改。孙本作“桑树中蝎虫屎”六字。《外台秘要》卷三十三•损娠方及本书卷二•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方均作“桑蝎虫屎”四字。足证“蜴”是“蝎”的形误。本书卷二“桑蝎虫”条注文可参。
治崩中下血,羸瘦少气,调中补虚止血方
泽兰 蜀椒二两六铢② 藁本 柏子仁 山茱萸 厚朴各十八铢干地黄 牡蛎各一两半 代赭 桂心 防风 细辛 干姜各一两甘草 当归 芎各一两十八铢 芜荑半两
② 二两六铢 此上疑脱“各”字。
上十七味治下筛,空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一方加白芷龙骨各十八铢、人参一两十八铢,为二十味。
治崩中方
白茅根三斤 小蓟根五斤
上二味咀,以水五斗煎取四斗,稍稍服之。《外台》用酒煎。
丹参酒
治崩中去血,及产余疾方。
丹参 艾叶 地黄 忍冬 地榆各五斤
上五味剉,先洗臼,熟舂,以水渍三宿,出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炊饭酿酒,酒熟榨之。初服四合,后稍稍添之。
牡丹皮汤
治崩中血盛,并服三剂即瘥方。
牡丹皮 干地黄 斛脉各三两 禹余粮 艾叶 龙骨 柏叶厚朴 白芷 伏龙肝 青竹茹 芎 地榆各二两 阿胶一两芍药四两
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五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治崩中单方
烧牛角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亦治带下。
又方 桑耳烧令黑,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治带下。
又方 生蓟根一斤半捣取汁,温服,亦可酒煮服之。
又方 羊胰一具以醋煮,去血服之,即止。忌猪鱼醋滑物,犯之便死。亦治带下。
治白崩方
灸小腹横纹当脐孔直下百壮。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壮。
论曰:治漏血不止,或新伤胎,及产后余血不消作坚,使胞门不闭,淋沥去血,经逾日月不止者,未可以诸断血汤,宜且与牡丹丸散等,待血坚消便停也。坚血消者,所去淋沥便自止,亦渐变消少也。此后有余伤毁,不复处此,乃可作诸主治耳。妇人产乳去血多,伤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拔牙齿去血多未止,心中悬虚,心闷眩冒,头重,目暗,耳聋满,举头便闷欲倒,宜且煮当归芎各三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即定。展转续次合诸汤治之。
白垩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胞中病,漏下不绝方。又方见前。
邯郸白垩 禹余粮 白芷 白石脂 干姜 龙骨 桂心 瞿麦 大黄 石韦 白敛 细辛 芍药 甘草 黄连 附子 当归茯苓 钟乳 蜀椒 黄芩各半两 牡蛎 乌贼骨各十八铢
上二十三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服五丸,日再服,不知加至十丸。
治女人漏下,或瘥或剧,常漏不止,身体羸瘦,饮食减少,或赤或白或黄,使人无子者方
牡蛎 伏龙肝 赤石脂 白龙骨 桂心 乌贼骨 禹余粮各等分
上七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白多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黄多者,加伏龙肝桂心,随病加之。张文仲同,亦疗崩中。《肘后》无白龙骨,以粥饮服。
治妇人漏下不止散方
鹿茸 阿胶各三两 乌贼骨 当归各二两 蒲黄一两
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治女人产后漏下,及痔病下血方
矾石一两 附子一枚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丸,日三,稍加至五丸,数日瘥。能百日服之,永断。
芎汤
治带下漏血不止方。
芎 干地黄 黄芪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当归干姜各三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经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黄吴茱萸,加杜仲人参各二两。
治漏下去血不止方
取水蛭治下筛,酒服一钱许,日二,恶血消即愈。
治漏下神方
取槐子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立瘥。
治漏下去黑①方
① 去黑 孙本作“黑血”。
干漆 麻黄 细辛 桂心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五味治下筛,以指撮著米饮中服之。
治漏下去赤②方
② 去赤 孙本作“赤血”。
白术二两 白薇半两 黄檗二两半
上三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黄③方
③ 去黄 孙本作“黄血”。
黄连 大黄 桂心各半两 黄芩虫 干地黄各六铢
上六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青④方
④ 去青 孙本作“青血”。
大黄 黄芩 白薇各半两 桂心 牡蛎各六铢
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白方
鹿茸一两 白敛十八铢 狗脊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空心米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女子漏下积年不断,困笃方 取鹊重巢柴烧灰,作末,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愈,甚良。重巢者,鹊去年在巢中产,今年又在上作重巢产者是也。
马通汤
治漏下血,积月不止方。
赤马通汁一升,取新马屎绞取汁,干者水浸绞取汁 生艾叶 阿胶各三两 当归 干姜各二两 好墨半丸
上六味咀,以水八升、酒二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马通汁及胶,微火煎取二升。分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
马蹄屑汤?治
白漏①不绝方。
① 白漏 病证名,因脾肾气虚而致,症见阴道流出白色分泌物,淋漓不断,质稀如水。
白马蹄 赤石脂各五两 禹余粮 乌贼骨 龙骨 牡蛎各四两附子 干地黄 当归各三两 甘草二两 白僵蚕一两
上十一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九升,分六服,日三。
马蹄丸
治白漏不绝方。
白马蹄 禹余粮各四两 龙骨三两 乌贼骨 白僵蚕 赤石脂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不知,加至三十丸。
慎火草散
治漏下方。又方见前。
慎火草②十两,熬令黄 当归 鹿茸 阿胶各四两 龙骨半两
上五味治下筛。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② 慎火草 药名,即景天,又名慎火,为景天科植物景天的全草。性味苦酸,寒,能清热,解毒,止血,主治丹毒,游风,烦热惊狂,咯血吐血,疔疮肿毒,风疹漆疮,目赤涩痛,外伤出血等。
蒲黄散
治漏下不止方。
蒲黄半升 鹿茸 当归各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不知,稍加至方寸匕。
灸法
女人胞漏下血不可禁止 灸关元两旁相去三寸。
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绞痛,腹中五寒 灸关仪百壮,穴在膝外边上一寸宛宛①中是。
① 宛宛 凹处。《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涌泉,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
女人漏下赤白及血 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足太阴经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
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 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
女人漏下赤白 灸营池②四穴三十壮,穴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中脉上,一名阴阳是。
② 营池 奇穴名。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方之凹陷处。每足二穴,左右共四穴。
女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 灸漏阴三十壮,穴在内踝下五分微动脚脉上。
女人漏下赤白泄注 灸阴阳③,随年壮,三报,穴在足拇趾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
③ 阴阳 孙本作“阴陵”。
月经不调第四方二十三首 灸法一首
白垩丸
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痛,嘘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方。
白垩 白石脂 牡蛎 禹余粮 龙骨 细辛 乌贼骨各一两半 当归 芍药 黄连 茯苓 干姜 桂心 人参 瞿麦 石韦 白芷 白敛 附子 甘草各一两 蜀椒半两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三。至月候来时,日四五服为佳。
桃仁汤
治产后及堕身,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四体嘘吸,不能食,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举体沉重,惟欲眠卧,多思酸物方。
桃仁五十枚 泽兰 甘草 芎 人参各二两 牛膝 桂心 牡丹皮 当归各三两 芍药 生姜 半夏各四两 地黄八两 蒲黄七合
上十四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半,分六服。
杏仁汤
治月经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一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方。
杏仁二两 桃仁一两 大黄三两 水蛭 虻虫各三十枚
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当有物随大小便有所下,下多者止之,少者勿止,尽三服。
大黄朴消汤
治经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风冷所致,宜下之。
大黄 牛膝各五两 朴消 牡丹 甘草 紫菀各三两,《千金翼》作紫葳 代赭一两 桃仁 虻虫 水蛭 干姜 细辛 芒消各二两 麻仁五合
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纳消令烊,分五服,五更为首,相去一炊顷,自下后将息,忌见风。
茱萸虻虫汤
治久寒月经不利,或多或少方。
吴茱萸三升 虻虫 水蛭虫 牡丹各一两 生姜一斤 小麦 半夏各一升 大枣二十枚 桃仁五十枚 人参 牛膝各三两 桂心六两 甘草一两半 芍药二两
上十五味咀,以酒一斗、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适寒温,一服一升,日三。不能饮酒人,以水代之。汤欲成,乃纳诸虫。不耐药者,饮七合。
抵党汤
治月经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方。
虎掌《千金翼》作虎杖 大黄各二两 桃仁三十枚 水蛭二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当下恶血为度。
七熬丸①
① 七熬丸 《千金翼方》卷八•月水不利生姜作干姜,无芎,为十一味。
治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默默不欲寐②,心烦方。
② 默默不欲寐 “寐”原作“寤”,据孙本、《千金翼方》卷八•月水不利改。
大黄一两半 前胡一作柴胡 芒消熬,各五两 葶苈 蜀椒并熬,各六铢 生姜 芎各十八铢 茯苓十五铢 杏仁九铢,熬 桃仁二十枚,熬 虻虫熬 水蛭各半合,熬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不知加一倍。《千金翼》无芎。又一方有虫牡丹各二两,为十四味。
桃仁散
治月经来绕脐痛,上冲心胸,往来寒热如疟疰状。桃仁五十枚虫二十枚 桂心五寸 茯苓一两 薏苡仁牛膝 代赭各二两 大黄八两
上八味治下筛,宿勿食,温酒服一钱匕,日三。
治月经往来,腹肿,腰腹痛方
虫四枚 蜀椒 干姜各六铢 大黄 女青① 桂心 芎各半两
① 女青 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带根全草。性味辛凉,能清热,解毒,主治惊痫高热,疟疾,咳嗽喉痛,湿痹,痈疽癣疮,丹毒痒疹,蛇虫咬伤等。
上七味治下筛,取一刀圭,先食酒服之,日三,十日微下,善养之。
治月经不调,或月头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两脚疼,胞中风寒,下之之方。
大黄 朴消各四两 牡丹三两 桃仁一升 人参 阳起石茯苓 甘草 水蛭 虻虫各二两
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朴消令烊尽,分三服,相去如一饭顷。
阳起石汤
治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乍赤乍白方。
阳起石 甘草 续断 干姜 人参 桂心各二两 附子一两赤石脂三两 伏龙肝五两 生地黄一升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妇人忧恚,心下支满,膈中伏热,月经不利,血气上抢心,欲呕不可多食,懈怠不能动方
大黄 芍药 虻虫各二两 土瓜根 蜀椒 黄芩 白术 干姜 地骨皮一作炭皮 芎各一两 桂心 干漆各一两半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日三,不知加之。
牛膝丸
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方。
牛膝 芍药 人参 大黄各三两 牡丹皮 甘草 当归 芎各二两 桂心一两虫 蛴螬 蜚蠊各四十枚 虻虫 水蛭各七十枚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
又方 鹿角末服之。
又方 生地黄汁三升煮取二升,服之。
又方 饮人乳汁三合。
又方 烧月经衣,井花水服之。
又方 烧白狗粪焦,作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取白马尿服一升,良。
治月经不断方
船茹①一斤净洗,河水四升半煮取二升,分二服。
① 船茹 即败船茹。参见卷三•恶露“败船茹”条注释。
又方 服地黄酒,良。
又方 服大豆酒,亦佳。
又方 烧箕舌灰,酒服之。
又方 灸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随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