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五上少小婴孺方上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YOx中华典藏网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YOx中华典藏网

序例第一择乳母附YOx中华典藏网

初生出腹第二拭儿口 治生不作声 断脐 衣儿 裹脐 甘草汤 朱蜜 哺乳 浴儿法并方 鹅口 治生辄死 相儿寿夭YOx中华典藏网

惊痫第三中风附YOx中华典藏网

客忤第四鬾病 夜啼 惊啼附YOx中华典藏网

伤寒第五寒热温疟附YOx中华典藏网

序例第一择乳母附① 五条 方二首YOx中华典藏网

① 择乳母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诗》有厥初生民②;《传》云声子生隐公③。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著,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④者,则是崇本之义也。然小儿气势微弱,医士欲留心救疗,立功瘥难,今之学者,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于襁褓①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讵②肯瞻视,静而言之,可为太息③者矣。《小品方》云: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以上④为少,巢源、《外台》作十八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巢源、《外台》作二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⑤也。中古有巫妨⑥巢源作巫方者,立《小儿颅囟经》⑦,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焉。逮于晋宋⑧,江左⑨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于人间。齐有徐王⑩者,亦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者,颇得传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少有可采,未为至秘,今博撰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以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养小之术,则无横夭之祸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厥初生民 按《诗经•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言周始祖后稷之母为姜嫄。此谓生养少小亦属圣人之道。YOx中华典藏网

③ 声子生隐公 按《左传•隐公元年》,鲁隐公之母为鲁惠公继室声子。此谓生养少小皆为人情之常。YOx中华典藏网

④ 耆(qí 奇)老 泛指老人。《国语•吴语》韦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YOx中华典藏网

① 襁褓 背负婴儿的布带和布兜。《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讵(jù 具) 难道。《说文解字•言部》:“讵,犹岂也。”YOx中华典藏网

③ 太息 “太”原作“大”,今改。按“大”通“太”。《骈雅训纂•释名称》:“大与太通。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学。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太息”,即叹息。YOx中华典藏网

④ 十六以上 孙本“十六”作“二十”。YOx中华典藏网

⑤ 承据 谓承受师传,有所依据。YOx中华典藏网

⑥ 巫妨 人名。一作“巫方”。相传为尧臣,精于医道,能判病者生死。撰有《小儿颅卤经》,早佚。今传《颅囟经》为宋人伪托之作。YOx中华典藏网

⑦ 《小儿颅囟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全书二卷,相传为巫妨所撰。唐宋之际曾有人修订,明以后原书已佚。今存者,为清《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者。YOx中华典藏网

⑧ 逮于晋宋 及至晋宋时期。按“逮”,及至。《尔雅•释言》:“逮,及也。”“宋”,南朝刘宋(公元420—479年)。YOx中华典藏网

⑨ 江左 古地区名。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江左中兴,立左氏传杜氏服氏博士。”YOx中华典藏网

⑩ 徐王 即徐之才,封西阳王,故称。详见卷二•妊娠恶阻“徐之才”条注释。YOx中华典藏网

又曰: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其惊痫①客忤①解颅②不行③等八九篇,合为此卷,下痢等余方并散在诸篇,可披而得之。YOx中华典藏网

① 惊痫 病证名。因小儿心肝热盛,复被惊邪所触,神气溃乱而致,症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怵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惊痫候可资参阅。YOx中华典藏网

① 客忤 病证名。因小儿神气未定,忽为异声、异物或生人冲逆而致,症见惊哭不休,甚或面色变异,吐泻腹痛,瘛疭状似惊痫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中客忤候。按“忤”,违逆。《广韵•暮韵》:“忤,逆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解颅 病证名,又名囟解、囟开不合。因父母精血不足,小儿先天肾气亏虚,脑髓失养而致,症见囟门应合而不合,骨缝开解。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解颅候。YOx中华典藏网

③ 不行 即行迟。因先天禀赋薄弱,肾虚骨软而致小儿行走迟缓。YOx中华典藏网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④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覆;一作百五十日百八十日尻骨⑤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YOx中华典藏网

④ 咳(hái 孩)笑 谓婴儿笑。(说文解字•口部》:“咳,小儿笑也。”YOx中华典藏网

⑤ 尻骨 《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尻”作“髋”。按“尻骨”,骶骨与尾骨的合称,又名尾骶骨。YOx中华典藏网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⑥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①,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睛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之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日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恐不解了,故重说之。且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旁多人。儿变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②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可已,少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儿变蒸时,若有寒加之,即寒热交争,腹腰夭纠③,啼不止者,熨之则愈也。熨法出下篇,炙粉絮熨者是。变蒸与温壮④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作余治,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也。YOx中华典藏网

⑥ 变蒸 谓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按一定时间规律出现的生理变化。变蒸之时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一般不属病态,无需治疗,重者可酌予治疗。此说始于西晋王叔和,隋唐医家日相传演,其说益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变蒸候可与本篇互参。YOx中华典藏网

① 吐(xiàn 现) 吐乳。《广韵•铣韵》:“,小儿呕乳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违日数 谓超越正常日数。按“违”,背离,此谓超越。《玉篇•辵部》:“违,背也。”YOx中华典藏网

③ 夭纠 “纠”原作”,今改。按”,同“纠”。《字汇•糸部》:“,同纠。”“夭纠”,屈曲拘急貌。按“夭”,弯曲。《说文解字•夭部》:“夭,屈也。”“纠”,弯曲,拘急。《玉篇•丩部》:“纠,戾也,急也。”YOx中华典藏网

④ 温壮 病证名。因胃失和调,气机壅塞,蕴积体热而致,症见大便黄而恶臭,或白而酸臭,发热嗜睡,饮食减少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温壮候。YOx中华典藏网

又一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变,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⑤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以能匍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凡小儿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四蒸也,当其变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变且蒸者,是儿送迎月也。蒸者甚热而脉乱,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远者八九日歇也。当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YOx中华典藏网

⑤ 机关 谓心机灵性。黄庭坚《山谷别集诗注•牧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YOx中华典藏网

紫丸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①,哺乳不进,乳则吐后,食痫②,先寒后热者方。YOx中华典藏网

① 痰癖 病证名。因乳食内积,郁而生痰而致,症见胁下或腹内积块。按“癖”,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玉篇•疒部》:“癖,食不消。”《广韵•昔韵》:“癖,腹病。”YOx中华典藏网

② 食痫 病证名,因乳食不节,脾胃受病,乳食结滞而化痰生热,上扰神明而致,症见嗳吐酸馊,发则四肢抽搐,目睛上视,移时方醒。详参《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治小儿食痫方。YOx中华典藏网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YOx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末之,巴豆杏仁别研为膏,相和,更捣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捣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无所不疗,虽下不虚人。YOx中华典藏网

黑散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方。YOx中华典藏网

麻黄半两 大黄六铢 杏仁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乃细细纳散,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YOx中华典藏网

择乳母法YOx中华典藏网

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其乳儿者,皆宜慎于喜怒。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其多,不可求备,但取不胡臭①瘿瘘气嗽瘑②疥痴癃③白秃④疬疡⑤渖唇耳聋齆鼻⑥癫痫⑦,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也。师见其故灸瘢,便知其先疾之源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胡臭 即狐臭。YOx中华典藏网

② 瘑 病证名,即瘑疮。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致,症见手足上茱萸子状突起,对称发作,瘙痒疼痛,搔破流水,浸淫成疮,时瘥时剧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瘑疮候。YOx中华典藏网

③ 痴癃 孙本作“癣瘙”。YOx中华典藏网

④ 白秃 病名。又名秃头疮、癞头疮。头皮癣疾之一,由接触传染而发,症见头皮初起白痂,搔痒难忍,蔓延成片,久则发枯脱落,形成秃斑,愈后毛发常可再生。YOx中华典藏网

⑤ 疬疡 病证名,又称疬疡风。因风邪湿热郁于皮肤而致,症见颈胸背腋下等处斑剥之点群集相连,色白而圆,无痛无痒等。详参《华佗神医秘传》卷四、《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疬疡候。YOx中华典藏网

⑥ 齆(wèng 瓮)鼻 病证名。因肺虚卫弱,风寒内搏津液而致,症见鼻道不利,发音不清,不闻香臭等。按“齆”,鼻道阻塞。《龙龛手鉴•鼻部》:“齆,鼻塞病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齆候及卷四十八•齆鼻候。YOx中华典藏网

⑦ 癫痫 孙本作“癫痃”。YOx中华典藏网

初生出腹第二拭儿口 治生不作声 断脐 衣儿 裹脐 甘草汤  朱蜜 哺乳 浴儿法并方 鹅口 治生辄死 相儿寿夭⑧ 论二首 十二事YOx中华典藏网

⑧ 拭儿口……夭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衡一作衔。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儿亦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跗①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不以时断,若挼汁不尽,则令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②。生儿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女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③,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凡裹脐法,捶治白练④令柔软,方四寸,新绵厚半寸,与帛等合之,调其缓急,急则令儿吐。儿生二十日,乃解视脐。若十许日儿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脐燥还刺其腹,当解之,易衣更裹。裹脐时闭户下帐,燃火令帐中温暖,换衣亦然,仍以温粉粉之,此谓冬时寒也。若脐不愈,烧绛帛末粉之。若过一月,脐有汁不愈,烧虾蟆灰粉之,日三四度。若脐中水及中冷,则令儿腹绞痛,夭纠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炙粉絮以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捣当归末和胡粉敷之,炙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为候。若儿粪青①者,冷也,与脐中水同。儿洗浴断脐竟,抱②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③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也。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④,气急变噤痉而死。新生与朱蜜法:以飞炼朱砂如大豆许,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箸头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勿过,此则伤儿也。与朱蜜竟,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乳酪厚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从此法,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儿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尪弱⑤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小儿微寒热,亦当尔利之,要当下之,然后乃瘥。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足跗 “跗”原作“趺”,今改。按“趺”,同“跗”。《玉篇•足部》:“跗,《仪礼》:棊结于跗。跗,足上也。趺,同上。”“足跗”,足背。YOx中华典藏网

② 脐风 病名,因断脐处理不善,使风冷秽毒之邪侵入其中而致,症见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YOx中华典藏网

③ 风日 “日”字原脱,据《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儿初生将息法补。YOx中华典藏网

④ 白练 已练制的白色熟绢。《急就篇》第二章颜师古注:“练者,煮缣而熟之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粪青 孙本“青”作“清”。《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作“尿清”。YOx中华典藏网

② (bēng 崩)抱 用被包裹婴儿。按“”,婴儿的包被。《广韵•耕韵》:,束儿衣。”YOx中华典藏网

③ 蚬(xiǎn 险)壳 软体动物蚬的介壳。呈圆形或心形,表面有轮状纹。《广韵•铣韵》:“蚬,小蛤。”YOx中华典藏网

④ 阴痫 病证名。因慢惊之后,痰入心包而致,症见发作时肢体偏冷,不啼叫,手足不抽搐,其脉多沉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⑤ 尪弱 瘦小虚弱。《艺文类聚•五一•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岂臣尪弱,所当忝承。”YOx中华典藏网

浴儿法YOx中华典藏网

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枝亦得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治小儿惊,辟恶气,以金虎汤浴:金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外外一作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然。治之法,以发缠箸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脱去也。如不脱,可煮栗荴汁令浓,以绵缠箸头拭之,若春夏无栗荴,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喜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①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②,有著颊里及上腭如此者,名重腭③,有著齿龈上者,名重龈④,皆刺去血汁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芦箨(tuò 唾) 当作“芦箨”,竹的笋壳。按“箨”,竹皮。《玉篇•竹部》:“箨,竹箨。”《集韵•铎韵》:“箨,竹皮。”YOx中华典藏网

② 重舌 病证名。因心脾有热而致,症见舌下血脉胀起,形如小舌,或红或紫,状如莲花,身发潮热,饮食难下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重舌候。YOx中华典藏网

③ 重腭 病证名。因心脾热毒蕴结而致。症见上腭浮肿,形如梅李,心烦而不发热等。详参《疡科会粹》卷四。YOx中华典藏网

④ 重龈 病证名。因脾胃积热,湿浊熏蒸而致,症见牙龈红肿,吮乳困难,口涎外流等。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生辄死治之法YOx中华典藏网

当候视儿口中悬痈前上腭有胞者⑤,以指摘取头,决令溃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杀儿,急急慎之。YOx中华典藏网

⑤ 有胞者 《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胞”上有“赤”字。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⑥,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方出下惊痫篇。YOx中华典藏网

⑥ 聚口撮面 谓口面部肌肉拘急挛缩。YOx中华典藏网

相儿命短长法YOx中华典藏网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YOx中华典藏网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YOx中华典藏网

啼声散,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啼声深,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脐中无血者,好。YOx中华典藏网

脐小者,不寿。YOx中华典藏网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YOx中华典藏网

鲜白长大者,寿。YOx中华典藏网

自开目者,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YOx中华典藏网

汗血者,多厄不寿。YOx中华典藏网

汗不流,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头四破,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YOx中华典藏网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YOx中华典藏网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一作不聪。YOx中华典藏网

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YOx中华典藏网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YOx中华典藏网

尻骨不成者,能踞①而死。YOx中华典藏网

① 踞 原作“倨”,今改,按“倨”,通“踞”。蹲坐。《庄子•天运》:“老聃方将倨堂而应。”成玄英疏:“倨,踞也。”YOx中华典藏网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YOx中华典藏网

踵骨②不成者,能行而死。YOx中华典藏网

② 踵骨 跟骨。按“踵”,足跟。《字汇•足部》:“踵,足跟。”YOx中华典藏网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YOx中华典藏网

身不收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鱼口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股间无生肉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颐③下破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③ 颐(yí 宜) 在颏部的外上方,口角的外下方,腮部的前下方部位。《素问YOx中华典藏网

•刺热篇》:“肾热病者,颐先赤。”又,颐,颊。《说文解字•部》:“,也。颐,篆文。”YOx中华典藏网

阴不起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阴囊下白者死,赤者死。YOx中华典藏网

卵缝通达黑者,寿。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项讬颜回①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②孔融③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犹④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颜回 春秋时鲁国人(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渊,孔子弟子。好学,以德行著称。年三十一病死。YOx中华典藏网

② 杨修 东汉末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公元175—219年),字德祖,文学家。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后被曹操所杀,时年四十一。“修”原作“脩”,今改。按“脩”,通“修”。《字汇补•肉部》:“脩,与修通。”YOx中华典藏网

③ 孔融 东汉末年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公元153—208年),字文举,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为人恃才负气,后因触怒曹操被杀,时年五十五。YOx中华典藏网

④ 犹 犹原作“由”,今改。按“由”,通“犹”。《经词衍释》卷一:“由,同犹,若也。”YOx中华典藏网

惊痫第三中风附⑤ 论三首 候痫法一首 方十三首 灸法二十三首YOx中华典藏网

⑤ 中风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少小所以有痫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以上至期岁⑥而痫者,亦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疭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也;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痉也。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凡脉浮之与沉,以判其病在阴阳表里耳,其浮沉,复有大小滑涩虚实迟快诸证,各依脉形为治。《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痫候也。初出腹,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余证并宽,惟中风最暴卒也。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也。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人之中未有一二是食痫①者。凡是先寒后热发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②灸之;风痫当与猪心汤;食痫当下乃愈,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痫者,缘③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惊痫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痫,此食痫,早下则瘥,四味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本无赤丸方,诸医方并无。按此服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赤丸瘥快,疾重者,当用之。今次后癖结胀满篇中弟一方,八味名紫双丸者,用朱砂色当赤,用巴豆又用甘遂,比紫丸当瘥,疑此即赤丸也瘥快,病重者当用之。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方见此篇末。风痫亦当下之,然当以猪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之及摩生膏,方见此篇末。不可大下④也。何者,惊痫心气不定一作足,下之内虚,益令甚尔。惊痫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慎惊,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怖也。又天雷时,当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也。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①,此痫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愈,复与之。儿眠时小惊者,一月辄一以紫丸下之,减其盛气,令儿不病痫也。儿立夏后有病,治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汤散见下篇伤寒条中。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膏涂脐中,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小儿衣甚薄,则腹中乳食不消,不消则大便皆醋臭,此欲为癖②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之。服法先后少起,常令大便稀,勿大下也,稀后便渐减之,不醋臭,乃止药也。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数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稍稍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勿复哺之,但当与乳,甚者十许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此即难治矣。但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而病速愈矣。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醋者,此挟宿寒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药,令小下,皆复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腹胀满,再三下之尚可,过此伤矣。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痫,此为食痫,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而不时下,致于发痫,则难疗矣。若早下之,此脉终不起也。脉在掌中尚可早疗,若至指则病增也。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脉动,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惊则痫发速也。YOx中华典藏网

⑥ 期岁 周岁。按“期”,一周年。《说文解字注笺》:“日月之行……十二月则一周天而复会于故处,谓之期,是为一年。”YOx中华典藏网

① 食痫 原作“风惊”,据《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改。YOx中华典藏网

② 按图 “按”原作“桉”,据元本、明本、道藏本、四库本改。按“桉”,与“案”同。《字汇•木部》:“桉,同案。”又,“案”,通“桉”。《说文通训定声•乾部》:“案,假借为按。”YOx中华典藏网

③ 缘 因为。《玉篇•糸部》:“缘,因也。”YOx中华典藏网

④ 大下 《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作“下”一字。YOx中华典藏网

① 数惊 孙本“数”作“欲”。YOx中华典藏网

② 癖 病名。因饮食不节,寒痰凝聚,气血瘀阻,气血痰食与寒邪相搏而致。症见痞块生于两胁,时痛时止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癖候及卷四十七•癥瘕癖结候。YOx中华典藏网

候痫法YOx中华典藏网

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也。YOx中华典藏网

手白肉鱼际脉黑者,是痫候;鱼际脉赤者,热。YOx中华典藏网

脉青大者,寒;脉青细,为平也。YOx中华典藏网

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眼不明,上视喜扬①,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① 上视喜扬 谓目睛上视。“扬”原作“阳”,今改。按“阳”,通“扬”。上扬。《周礼•考工记•梓人》孙诒让正义:“阳与扬通。”YOx中华典藏网

耳后完骨②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青脉刺之,令血出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完骨 骨名。指耳后之颞骨乳突。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发逆上,啼笑③面暗,色不变,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③ 啼笑 《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小儿将息衣裳厚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笑”作“哭”。YOx中华典藏网

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目闭青,时小惊,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身热,头常汗出,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身热,吐而喘,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身热,目时直视,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卧梦笑,手足动摇,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噫气下而妄怒④,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④ 噫气下而妄怒 谓嗳气频作,止则妄自发怒。“噫”原作“意”,今改。按“意”,同“噫”。嗳气。《灵枢经•口问》张景岳注:“噫,嗳气也。”“下”,止,结束。《新唐书•仪卫志上》:“朝罢……内外仗队,七刻乃下。”YOx中华典藏网

咽乳不利,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喜欠,目上视,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身热,小便难,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身热,目视不精①,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① 目视不精 谓双目视物不明。按“精”,明亮。《广韵•靖韵》:“精,明也。”YOx中华典藏网

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弄舌摇头,是痫候。YOx中华典藏网

以上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便爪②其阳脉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绝脉,亦依方与汤。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发热,为卧不寤③,手足掣疭,喜惊,凡八条,痫之剧者也。如有此,非复汤爪所能救,便当时灸。YOx中华典藏网

② 爪(zhǎo 找) 掐。《说文解字•爪部》:“爪,也。”段玉裁注:“,持也。”王筠释例:“而以爪为持则似误。爪俗作抓,把搔其义也。”YOx中华典藏网

③ 为卧不寤 谓昏睡不醒。“寤”原作“悟”,今改。按“悟”,通“寤”。《说文通训定声•豫部》:“悟,假借为寤。”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诣师④,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治之,以其节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经杂治无次序,不得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后,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直依其后证作治,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所配,依取其前踪迹以为治,乃无逆耳。前师处汤,本应数剂乃差,而病家服一两剂未效,便谓不验,以后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治寒温次序,而更为治,而不次前师治则弊也,或前已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温失度,后人应调治之,是为治败病,皆须邀射⑤之,然后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及重弊也。YOx中华典藏网

④ 诣(yì 易)师 到医师处(求治)。按“诣”,前往。《玉篇•言部》:“诣,往也,到也。”YOx中华典藏网

⑤ 邀射 谋求。此谓尽力调治。按“邀”,谋求。《龙龛手鉴•辵部》:“邀,求也。”“射”,追求。《管子•国蓄》:“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YOx中华典藏网

龙胆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气①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耳。YOx中华典藏网

① 鬾(qí 奇)气 病证名。旧以为鬼神作祟而致,症见寒热往来,面黄形瘦,发焦腹胀等。按“鬾”,小儿鬼。《说文解字•鬼部》:“鬾,小儿鬼。”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被鬾候。YOx中华典藏网

龙胆 钓藤皮②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一方作茯神 甘草各六铢 蜣螂二枚 大黄一两YOx中华典藏网

② 钓藤皮 即钩藤皮。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儿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复服也。YOx中华典藏网

大黄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夭矫③,二十五痫方。大黄 人参 细辛 干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YOx中华典藏网

③ 腹痛夭矫 谓腹痛较甚,使身体屈曲不舒。按“夭矫”,又作“夭挢”,屈曲貌,即偃蹇。《广雅》王念孙疏证:“夭挢谓之偃蹇,故屈曲亦谓之偃蹇。”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枣许,日三。YOx中华典藏网

白羊鲜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风痫,胸中有疾方。YOx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已尽而痫不断者,可更加大黄钓藤各一铢,以水渍药半日,然后煮之。YOx中华典藏网

白羊鲜④三铢 蚱蝉二枚 大黄四铢 甘草 钓藤皮 细辛各二铢 牛黄如大豆四枚 蛇蜕皮一寸YOx中华典藏网

④ 白羊鲜 即白鲜皮。YOx中华典藏网

增损续命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卒中风,恶毒,及久风,四肢角弓反张不随,并①,僻不能行步②方。YOx中华典藏网

①(duǒ 躲(xuē 薛) 也作“亸曳”。谓肢体弛缓,下垂无力。按“”,下垂。《字汇补•身部》:“,垂也。”“”,当作“曳”,困顿。《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曳,犹顿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一•风亸曳候。YOx中华典藏网

② 僻不能行步 谓肢体歪斜不遂,不能行走。按“僻”,歪斜。《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枳茹,渍酒服,治中风身直,及口僻目斜。”YOx中华典藏网

麻黄 甘草 桂心各一两 芎 葛根 升麻 当归 独活各十八铢 人参 黄芩 石膏各半两 杏仁二十枚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咀,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乃纳诸药,煮取一升二合。三岁儿分为四服,一日令尽。少取汗,得汗,以粉粉之。YOx中华典藏网

石膏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中风,恶痱不能语,口眼了戾③,四肢不随方。YOx中华典藏网

③ 口眼了戾 谓口眼部肌肉抽搐拘急。按“了戾”,即“缭戾”,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此谓屈曲。《酉阳杂俎•续集八•支动》:“野牛高丈余,其头似鹿,其角了戾。”YOx中华典藏网

石膏一合 麻黄八铢 甘草 射干 桂心 芍药 当归各四铢 细辛二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三升半先煮麻黄三沸,去上沫,纳余药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三。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中风,状如欲绝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大黄 牡蛎 龙骨 栝蒌根 甘草 桂心各十二铢 赤石脂 寒水石各六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一升内药重半两,煮再沸,绞去滓。半岁儿服如鸡子大一枚,大儿尽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药无毒,可服,日二。有热加大黄;不汗加麻黄;无寒水石,朴消代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中风,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石膏如鸡子大一块,碎 真朱一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纳真朱,煮取一升,稍稍分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中风,脉浮发热,自汗出,项强,鼻鸣干呕,桂枝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桂心一两 甘草一两 芍药一两 大枣四枚 生姜一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此方与伤寒篇中方相重。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新生中风,二物驴毛散方YOx中华典藏网

驴毛一把,取背前交脊上会中,拔取如手拇指大一把 麝香二豆大YOx中华典藏网

上以乳汁和,铜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末之。小儿不能饮,以乳汁和之,苇筒贮,写①著咽中,然后饮乳,令入腹。YOx中华典藏网

① 写 放置。《说文解字•宀部》:“写,置物也。”YOx中华典藏网

茵芋丸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有风痫疾,至长不除,或遇天阴节变便发动,食饮坚强②亦发,百脉挛缩,行步不正,言语 不便者,服之永不发方。YOx中华典藏网

② 食饮坚强 谓饮食物生冷坚硬,不易消化。YOx中华典藏网

茵芋叶③ 铅丹 秦艽 钓藤皮 石膏 杜蘅 防葵各一两 昌蒲 黄芩各一两半YOx中华典藏网

③ 茵芋叶 即茵芋,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YOx中华典藏网

松萝④半两 蜣螂十枚 甘草三两YOx中华典藏网

④ 松萝 药名,为松萝科植物长松萝、破茎松萝的丝状体。性味苦甘平,能清肝化痰,止血,解毒,主治头痛目赤,咳嗽痰多,外伤出血等。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三岁以下服五丸,三岁以上服七丸,五岁以上服十丸,十岁以上可至十五丸。YOx中华典藏网

镇心丸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痫百病,镇心气方。YOx中华典藏网

银屑十二铢 水银二十铢 牛黄六铢 大黄六分 茯苓三分 茯神 远志 防己 白敛 雄黄 人参 芍药各二分 防葵 铁精⑤ 紫石英 真朱各四分YOx中华典藏网

⑤ 铁精 药名,为炼铁炉中的灰烬。性味辛苦平,能镇惊安神,消肿解毒,主治惊痫,心悸等。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三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一方无牛黄一味。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心腹热,除热,丹参赤膏方YOx中华典藏网

丹参 雷丸 芒消 戎盐 大黄各二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纳芒消,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参雷丸,亦佳。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YOx中华典藏网

甘草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十铢 雷丸二两半 桔梗二十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咀,以不中水猪肪一斤煎为膏,以煎药,微火上煎之,消息视稠浊,膏成去滓,取如弹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儿百过①,寒者更热,热者更寒。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YOx中华典藏网

① 过 遍,次。《素问•玉版论要》王冰注:“过,谓遍也。”YOx中华典藏网

灸法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②。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③,因喜成痫。河洛关中④,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⑤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惟阴痫噤痉可针灸爪之。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痫发平旦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①;黄昏发者,在足太阴②;人定发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③。YOx中华典藏网

② 逆针灸之 谓其病未至,而依发病规律,事先针灸以预防之。按“逆”,未至而迎之。《论语•宪问》集注:“逆,未至而迎之也。”YOx中华典藏网

③ 五脉 谓五脏之脉。《素问•宣明五气》:“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YOx中华典藏网

④ 河洛关中 河洛地区与关中地区。按“河洛”,黄河与洛水。因指该流域地区。“关中”,地区名。因秦都咸阳,汉都长安,习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YOx中华典藏网

⑤ 吴蜀 吴地与蜀地。按“吴”,周太王子太伯、仲雍避位出走,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后世迁于吴(今江苏苏州)。因称其地为吴,后泛指东南一带地区。“蜀”,本为国名,秦惠文王更元后九年,遣司马错伐蜀,灭之,因置其地为郡。后指四川地区。YOx中华典藏网

① 足太阳 孙本作“手太阳”。YOx中华典藏网

② 足太阴 孙本作“足太阳”。YOx中华典藏网

③ 足少阴 孙本作“足少阳”。YOx中华典藏网

上痫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YOx中华典藏网

痫有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审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也。YOx中华典藏网

肝痫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 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YOx中华典藏网

心痫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 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YOx中华典藏网

脾痫之为病,面黄腹大,喜痢 灸胃脘④三壮,夹胃脘旁灸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壮。YOx中华典藏网

④ 胃脘 经穴名。即中脘(穴)。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又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据本书卷十一•坚癥积聚:“胃脘……穴在巨阙下二寸。”)“脘”原作“管”,今改。按“管”,穴道,腧穴。《庄子•人间世》:“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成玄英疏:“管,五脏腧也。”又,“管”字从竹,官声;“脘”字从肉,完声;上古音韵均属元部韵;中古音韵均为古满切,上缓见;故“管”通“脘”。YOx中华典藏网

肺痫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 灸肺俞⑤三壮,又灸手阳明太阴各二壮;YOx中华典藏网

⑤ 肺俞 《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小儿将息衣裳厚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作“肝俞”。YOx中华典藏网

肾痫之为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 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又灸足太阳少阴各二壮。YOx中华典藏网

膈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 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YOx中华典藏网

肠痫之为病,不动摇 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五十壮。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脏痫证候。YOx中华典藏网

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 灸项风府脐中二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YOx中华典藏网

牛痫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 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二壮。烧牛蹄,末,服之良。YOx中华典藏网

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 灸大椎上三壮。YOx中华典藏网

猪痫之为病,喜吐沫 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YOx中华典藏网

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 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肋户一壮。YOx中华典藏网

鸡痫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 灸足诸阳各三壮。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畜痫证候。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暴痫 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 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YOx中华典藏网

又灸当腹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行,尽绳头,灸两旁各一寸五壮。YOx中华典藏网

若面白,啼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YOx中华典藏网

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从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①开动张陷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筋②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次灸头两角,两角当回毛两边起骨是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骨解 骨缝。按“解”,物体相连接处,此谓缝隙。《玉篇•角部》:“解,接中也。”YOx中华典藏网

② 两辕动筋 谓项后两大筋。按“辕”,车辕。用喻项后筋肉。YOx中华典藏网

上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者具灸之,轻者惟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著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YOx中华典藏网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次灸膻中;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薜息,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脘;次灸金门,金门在谷道前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孔前,中分之。YOx中华典藏网

上腹部十二处,胸堂巨阙胃脘,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五壮,阴下缝中可三壮,或云随年壮。YOx中华典藏网

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俞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①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穷骨 骨名。即骶骨。《灵枢经•癫狂》:“穷骨者,骶骨也。”YOx中华典藏网

上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YOx中华典藏网

若手足掣疭惊者 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YOx中华典藏网

上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YOx中华典藏网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YOx中华典藏网

上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YOx中华典藏网

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大动,手足掣疭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YOx中华典藏网

客忤第四鬾病 夜啼 惊啼附① 论二首 方三十二首 灸法一首 咒法二首YOx中华典藏网

① 鬾病……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及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鬾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名曰姑获。《肘后》、《子母秘录》作乌获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鸟淳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即化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七八月尤忌。YOx中华典藏网

凡中客忤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①,腹痛夭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等多少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水谷解离 谓水谷杂下,大便不实。按“解离”,分解离散。《广雅•释诂三》:“解,散也。”又,“离,散业。”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痈左右,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②,喘似痫状③,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变五色④,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 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囟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当有细毛,即掷丸道中,痛即止。YOx中华典藏网

② 反倒偃侧 谓身体颠倒仰侧,不能安卧。按“偃”,仰。《集韵•铣韵》:“偃,仰也。”YOx中华典藏网

③ 喘似痫状 《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似”上无“喘”字。YOx中华典藏网

④ 面变五色 调面色变化无定,或赤或白或黄等。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中客忤,强项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敷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著儿母手,掩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鸡子清和如泥。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犯客忤,发作有时者方 以母月衣覆儿上,大良。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卒中忤方YOx中华典藏网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著乳头饮之,下喉即愈。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牛口沫敷乳头,饮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一物猪蹄散方 猪后脚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卒中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啼①,面青腹强者。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二物烧发散方 用向来者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愈。YOx中华典藏网

①啼 病证名,又作躽啼。因小儿在胎中时,其母伤于风冷,儿生之后邪犹不去,与正气相搏而致,症见腹痛啼哭,腰曲背张,气息急迫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躽啼候。又,“啼”,指因啼哭而气息塞堵,按“”,堵塞。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卒客忤方YOx中华典藏网

铜镜鼻烧令红,著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中忤,一物马通浴汤方 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中人忤啼,面青腹强者,一物猪通浴方 豭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 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下:YOx中华典藏网

咒客忤法 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讫,弃丸道中。YOx中华典藏网

又法 取一刀横著灶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镮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鬾方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凡小儿所以有鬾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鬾者,小鬼也音奇,妊娠妇人不必悉招鬾魅,人时有此耳。鬾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去来,毫毛鬓发,鬇不悦①,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鬾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YOx中华典藏网

① 鬇(zhēng 争)(nìng 宁)不悦 谓毛发散乱枯焦无光泽。按“鬇”,毛发乱貌。《玉篇•髟部》:“鬇,鬇,发乱。”“鬇”原作“”,据《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被鬾候改。YOx中华典藏网

治鬾方YOx中华典藏网

炙伏翼,熟嚼哺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伏翼,末,饮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水二升煮萹蓄②冬瓜各四两,取浴之。YOx中华典藏网

② 萹蓄 孙本无此药。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客鬾挟实,白鲜皮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白鲜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夜啼方YOx中华典藏网

龙角丸YOx中华典藏网

主小儿五惊夜啼方。YOx中华典藏网

龙角③三铢 牡蛎④九铢,一作牡丹 黄芩半两 蚱蝉二枚 牛黄如小豆,五枚 川大黄九铢YOx中华典藏网

③ 龙角 药名,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角骨化石。性味甘平,主治惊痫,身热如火等证。YOx中华典藏网

④ 牡蛎 原作“牡砺”,据道藏本、四库本改。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褥裹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崔氏名五惊丸。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散方YOx中华典藏网

芎 白术 防己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九,以瘥为度。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一把YOx中华典藏网

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啼①方YOx中华典藏网

① 惊啼 病证名。因风热内侵,心神被扰而致,症见睡中惊醒,啼哭不止,伴面赤,身热,多汗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惊啼候。YOx中华典藏网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酒服乱发灰。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猬皮三寸灰,著乳头饮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车辖脂如小豆许,纳口中及脐中。YOx中华典藏网

千金汤YOx中华典藏网

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YOx中华典藏网

蜀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YOx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YOx中华典藏网

伤寒第五寒热温疟附②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灸法一首YOx中华典藏网

② 寒热温疟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YOx中华典藏网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门冬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期岁以上分三服。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麻黄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麻黄 生姜 黄芩各一两 甘草 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桂心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伤寒方YOx中华典藏网

葛根汁 淡竹沥各六合YOx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相和,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①。YOx中华典藏网

① 不宜生,煮服佳 孙本作“生服佳”三字。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时气方YOx中华典藏网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五味子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十铢 甘草 当归各十二铢 大黄六铢 芒消五铢 麦门冬 黄芩 前胡各六铢 石膏一两 黄连六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伤寒,莽草汤浴方YOx中华典藏网

莽草半斤 牡蛎四两 雷丸三十枚 蛇床子一升 大黄一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莽草汤浴方YOx中华典藏网

莽草 丹参 桂心各三两 昌蒲半斤 蛇床子一两 雷丸一升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目及阴。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忽寒热,雷丸汤浴方YOx中华典藏网

雷丸二十枚 大黄四两 苦参三两 黄芩一两 丹参二两 石膏三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目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复浴。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身热,李叶汤浴方 李叶无多少咀,以水煮去滓,将浴儿,良。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细切柳枝,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汤YOx中华典藏网

浴小儿壮热羸瘠方。YOx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四两 麻子人一升 虎骨五两 白芷三两 竹叶一升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李根 桂心 芒消各十八铢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十二物寒水石散粉方YOx中华典藏网

寒水石 芒消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芩 防风 芎 麻黄根YOx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合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YOx中华典藏网

升麻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YOx中华典藏网

升麻 白薇 麻黄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朴消 大黄 钓藤各六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肉中久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大黄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大黄 甘草 芒消各半两 桂心八铢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YOx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潮热,蜀漆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蜀漆 甘草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YOx中华典藏网

大黄 黄芩 甘草 芒消 麦门冬各半两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岁以下儿作五服。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竹叶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竹叶切,五合 小麦三合 柴胡半两 黄芩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人参 麦门冬 甘草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惙然①,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YOx中华典藏网

① 气力惙(chuò 绰)然 谓气力虚乏。按“惙”,疲乏。《玉篇•心部》:“惙,疲也。”YOx中华典藏网

竹叶汤YOx中华典藏网

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主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YOx中华典藏网

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 黄芩 栝楼根 泽泻 茯苓 知母 白术 大黄各二两 桂心二铢 生姜一两半 人参 麦门冬 半夏各一两 当归十八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小麦竹叶,取四升,去滓纳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②YOx中华典藏网

② 小儿连壮热……微惊悸方 《千金翼方》卷十一•小儿杂治有紫石英,为十三味。YOx中华典藏网

大黄一两 黄芩 栝楼根 甘草各十八铢 桂心半两 滑石二两 牡蛎 人参 龙骨 凝水石 白石脂 消石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调中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主之方。YOx中华典藏网

葛根 黄芩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术 藁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后法: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斟酌之;其百日至三百日儿,一如前篇,龙胆汤加之。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生地黄汤方YOx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桂心各二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YOx中华典藏网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即出黄水,瘥。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小豆三七枚 瓜蒂十四枚 糯米四十粒YOx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为末,吹鼻中。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有热不汗,二物通汗散方YOx中华典藏网

雷丸四两 粉半斤YOx中华典藏网

上捣和下筛,以粉儿身。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头汗,二物茯苓粉散方YOx中华典藏网

茯苓 牡蛎各四两YOx中华典藏网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自止。YOx中华典藏网

治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YOx中华典藏网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以粉身,良。YOx中华典藏网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YOx中华典藏网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铢YOx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YOx中华典藏网

恒山汤YOx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温疟方。YOx中华典藏网

恒山一两,切 小麦三合 淡竹叶切,一升YOx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儿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儿六合,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鹿角末,先发时便服一钱匕。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鳖甲灰,以酒服一钱匕,至发时服三匕,并以火炙身。YOx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鸡肶胵中黄皮①,末,和乳与服。男雄女雌。YOx中华典藏网

① 鸡肶胵中黄皮 即鸡内金。YOx中华典藏网

小儿温疟 灸两乳下一指三壮。YOx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