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二十八平脉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Wt4中华典藏网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Wt4中华典藏网

平脉大法第一Wt4中华典藏网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Wt4中华典藏网

指下形状第三Wt4中华典藏网

五脏脉所属第四Wt4中华典藏网

分别病形状第五Wt4中华典藏网

三关主对法第六Wt4中华典藏网

五脏积聚第七Wt4中华典藏网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Wt4中华典藏网

何时得病第九Wt4中华典藏网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Wt4中华典藏网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Wt4中华典藏网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Wt4中华典藏网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Wt4中华典藏网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Wt4中华典藏网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Wt4中华典藏网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Wt4中华典藏网

平脉大法第一Wt4中华典藏网

论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是以古之哲医①,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②,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①,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②,则庶事堕坏③,使夫物类④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者必当屏弃俗情,凝心于此,则和鹊⑤之功,因兹可得而致也。Wt4中华典藏网

① 哲医 识见超群的医生。按“哲”,睿智。《尔雅•释言》:“哲,智也。”Wt4中华典藏网

② 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 谓无论何时何事皆不与凡俗之人混同一类。按“域”,境界。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明其道而不求其异者,道之域也。”Wt4中华典藏网

① 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 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谓古之哲医无论仓猝或困顿之时皆依据于医。按“造次”,仓猝。《后汉书•吴汉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述。”“颠沛”,倾倒。此谓困顿。Wt4中华典藏网

② 与常人混其波澜 谓与常俗之人相混于世间俗事。按“波澜”,波涛。因喻世事之变迁。陆机《陆士衡集•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Wt4中华典藏网

③ 庶事堕坏 谓众事破败不成。按“庶”,众多。《尔雅•释诂下》:“庶,众也。”Wt4中华典藏网

④ 物类 万物之品类。此谓百姓。Wt4中华典藏网

⑤ 和鹊 医和与扁鹊。按“和”,即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曾为晋平公诊病,并述六气致病说,为最早唯物论病因说。“鹊”,即扁鹊。Wt4中华典藏网

经曰:诊脉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⑥,络脉调均⑦,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脉经》云:过此非也。切脉动静,而视精明⑧,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⑨,形之盛衰,可以此参伍,决生死之分也⑩。又曰:平脉者,皆于平旦,勿食勿语,消息体气,设有所作,亦如食顷,师亦如之。既定,先诊寸口,初重指切骨,定毕便渐举指,令指不厚不薄,与皮毛相得,如三菽之重①。于轻重之间,随人强弱肥瘦,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称其浮沉,诸类应于四时五行,与人五脏相应。不尔者,以其轻重相薄,寻状②论寒暑得失。Wt4中华典藏网

⑥ 经脉未盛 谓经脉气血尚未充盈。按“盛”,充盛。《素问•皮部论》:“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王冰注:“盛谓盛满。”Wt4中华典藏网

⑦ 络脉调均 孙本、《素问•脉要精微论》“均”并作“匀”。Wt4中华典藏网

⑧ 视精明 谓察辨目睛之光泽神彩。按“精明”,光明。《淮南子•冥览》:“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此谓目睛之光泽神彩。Wt4中华典藏网

⑨ 强弱 “强”原作“疆”,据道藏本、四库本改。按“疆”,通“强”。《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Wt4中华典藏网

⑩ 决生死之分也 “决”原作“诀”,据孙本、《素问•脉要精微论》改。按“诀”,通“决”。《前汉纪•孝平纪》:“以王邑为腹心,甄邯、甄丰主诀断。”Wt4中华典藏网

平脉 辨脉。按“平”,通“辨”。《尚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孙星衍疏引郑康成曰:“平,一作辨。”Wt4中华典藏网

消息 此谓斟酌。Wt4中华典藏网

① 三菽之重 三粒豆的重量。形容诊脉的指力。按“菽”,豆类的总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菽者,众豆之总名。”Wt4中华典藏网

② 寻状 谓探求其情状。按“寻”,探求。《说文解字•寸部》:“寻,绎理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寻所以度物,故揣度以求物谓之寻。”Wt4中华典藏网

凡人禀形,气有中适③,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④,故一呼而脉再至,一吸而脉再至,呼吸定息之间复一至,合为五至,此为平和中适者也。春秋日夜正等,无余分时也,其余日则其呼而脉至多,吸而脉至少,或吸而脉至多,呼而脉至少,此则不同,如冬夏日夜长短之异也。凡气脉呼吸法昼夜,变通效四时,然于呼吸定息应五至之限,无有亏僻⑤,犹晷刻⑥与四时有长短,而岁功⑦日数无遗也。若人有羸有壮,其呼吸虽相压遏⑧,而昼夜息度随其漏刻⑨,是谓呼吸象昼夜,变通效四时。Wt4中华典藏网

③ 中适 谓中正平和,躁静无偏。按“适”,和谐,顺适。《正字通•辵部》:“适,和也。”Wt4中华典藏网

④ 性韵 体质及气韵。按“韵”,气韵。《抱朴子•刺骄》:“若夫伟人巨器,量逸韵远,高蹈独往,萧然自得。”Wt4中华典藏网

⑤ 无有亏僻 谓不相违背。按“亏”,违背。《商君书•赏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僻”,不正。《后汉书•张衡传》李贤注:“僻,邪也。”Wt4中华典藏网

⑥ 晷(guǐ 鬼)刻 日晷上的刻度。按“晷”,日晷,一种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玉篇•日部》:“晷,以表度日也。”Wt4中华典藏网

⑦ 岁功 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Wt4中华典藏网

⑧ 相压遏 谓人之呼吸随其强弱而互有差等。按“压”,超过,胜过。柳宗元《柳先生集•与萧翰林俛书》:“才不能喻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怨仆宜也。”Wt4中华典藏网

⑨ 漏刻 古计时器,即漏壶,古人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又称漏刻。《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Wt4中华典藏网

夫诊脉,当以意先自消息,压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后察其脉数,计于定息之限,五至者为平人,若有盈缩,寻状论病源之所宜也。Wt4中华典藏网

问曰:何谓三部脉。答曰:寸关尺也。凡人修短不同①,其形各异。有尺寸分三关之法,从肘腕中横纹至掌鱼际后纹,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为尺;从鱼际后文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此处其骨自高。故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却行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行六分为尺分。又曰:从鱼际至高骨②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如天地人为三界。寸主射上焦③头及皮毛,竟④手上部;关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为三部法,象三才天地人,头腹足为三元也。Wt4中华典藏网

① 修短不同 谓身形长短不等。Wt4中华典藏网

② 高骨 腕后高骨。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即桡骨茎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腕骨……其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之骨名高骨。”Wt4中华典藏网

③ 射上焦 与上焦相应合。按“射”,相合。《魏书•阉官传•刘腾》:“奸谋有余,善射人意。”Wt4中华典藏网

④ 竟 终了,完毕。《玉篇•音部》:“竟,终也。”Wt4中华典藏网

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其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晬时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脉,法三百六十日也。Wt4中华典藏网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阴阳绝竭,目眶陷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眉系倾者,七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口如鱼口,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返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口张者,三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唇反,人中满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唇口忽干者,不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唇肿齿焦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舌卷卵缩者,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发直者,十五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发如干麻,善怒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发与眉冲起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爪甲青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爪甲白者,不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荣卫竭绝,面浮肿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卒肿,其面苍黑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手掌肿,无纹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脐肿反出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阴囊茎俱肿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脉绝口张,足肿者,五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足趺①肿,呕吐头重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趺 同“跗。脚背。《玉篇•足部》:“跗,《仪礼》:棊结于跗。跗,足上也。趺,同上。”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足趺上肿,两膝大如斗者,十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卧,遗屎不觉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尸臭者,不可治。Wt4中华典藏网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Wt4中华典藏网

心病目黑,肾之日壬癸死。Wt4中华典藏网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Wt4中华典藏网

肺病颊赤目肿,心之日丙丁死。Wt4中华典藏网

肾病面肿唇黄,脾之日戊己死。Wt4中华典藏网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Wt4中华典藏网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Wt4中华典藏网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Wt4中华典藏网

黑欲如重漆,不欲如炭。Wt4中华典藏网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Wt4中华典藏网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视而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曰八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①,立死。一曰目亭亭,二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肩息回视 谓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目神恐惧而直视。按“肩息”,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的样子。《素问•通评虚实论》张隐菴注:“肩息者,呼吸摇肩者。”“回视”,即“回回直视”。惊惧直视貌。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肠一云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一曰五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腓肠平,九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肉绝,六日死,何以知之。耳干,舌皆肿,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肿,九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曰鼻口虚张,短气。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人骨绝,齿黄落,十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诸浮脉无根者,皆死,以上五脏六腑为根也。Wt4中华典藏网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Wt4中华典藏网

春三月,木旺,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旺相顺脉也。到六月土旺,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何谓肾反脾,夏火旺,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而反得肾脉,是谓肾反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脾反肝,三十日死。何谓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脾脉先至,是谓脾反肝,期正月二月,忌甲乙。肾反肝,三岁死。何谓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肝,期七月八月,忌庚辛。肾反心,二岁死。何谓肾反心,夏心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心,期六月,忌戊己。此中不论肺金之气,疏略未谕,指南,又推五行,亦颇颠倒,待求别录上。Wt4中华典藏网

凡疗病,察其形貌神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治之。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从四时,此为易治;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坚甚,脉逆四时,此为难治。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涩者,曰逆。春夏沉涩,秋冬浮大,病热。脉静泄痢,脉大脱血,脉实病在中,脉坚实病在外,脉不实,名逆四时,皆难疗也。凡四时脉皆以胃气为本,虽有四时旺相之脉,无胃气者难瘥也。何谓胃脉,来弱以滑者是也,命曰易治。Wt4中华典藏网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Wt4中华典藏网

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一经云一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二动一止,三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四动一止,六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五动一止,七日死,或五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六动一止,八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七动一止,九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八动一止,十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一经云十三日死,若立春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十动一止,立春死。一经云立夏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十一动一止,立夏死。一经云夏至死,又云立秋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十二动十三动一止,立秋死。一经云立冬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十四动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一经云立夏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二十动一止,一岁死,若立秋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二十一动一止,二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二十五动一止,二岁死。一经云一岁死。又云立冬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三十动一止,二岁死,若三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三十五动一止,三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四十动一止,四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五十动一止,五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不满五十动一止,五岁死。Wt4中华典藏网

五行气毕,阴阳数同,荣卫出入,经脉通流,昼夜百刻,五德相生。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也。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后三岁,麦熟而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得节不动,出清明死,远不出谷雨死矣。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后五日而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一来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二来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Wt4中华典藏网

脉三来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Wt4中华典藏网

脉四来而久住者,病在肾,间中治。Wt4中华典藏网

脉五来而久住者,病在肺,枝中治。Wt4中华典藏网

五脉病,虚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药不得而治,针不得而及。盛人可治,气全故也。Wt4中华典藏网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Wt4中华典藏网

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Wt4中华典藏网

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属也。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苒苒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脉五来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具知也。Wt4中华典藏网

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①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沉滑而微 《难经•十七难》“滑”作“濡”。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经言形脉与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头痛目痛,脉反短涩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腹满而喘,脉反滑利而沉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耳聋,脉反浮大而涩者死。《千金翼》云:脉大者生,沉迟细者难治。Wt4中华典藏网

病若目,脉反大而缓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左有病而右痛,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为逆,逆者死不可治。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沉之绝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Wt4中华典藏网

脉来微细而绝者。人病当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病脉不病者生,脉病人不病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脉当大反小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羸人得躁脉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小而脉来往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半日死。《脉经》云:尺脉不应寸,时如驰,半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Wt4中华典藏网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Wt4中华典藏网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Wt4中华典藏网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Wt4中华典藏网

温病时行大热,其脉细小者死。《脉经》时行作攘攘。Wt4中华典藏网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Wt4中华典藏网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叠叠①,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叠叠 累累不断貌。“叠叠”原作“牒牒”,今改。按“牒”,通“叠”。累。《说文通训定声•谦部》:“牒,假借为叠。”《淮南子•本经》:“积牒旋(琁)石,以纯脩碕。”高诱注:“牒,累。”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一作喘不散一作数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②,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② 小便不利 孙本“不利”作“赤黄”。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瘥。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之极也,十死不治。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已得汗,脉常躁盛,阴气之极也,亦死。《太素》作阳极。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大一作专。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Wt4中华典藏网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Wt4中华典藏网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Wt4中华典藏网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Wt4中华典藏网

诊头痛目痛,久视无所见者死。久视一作卒视。Wt4中华典藏网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之属,身热①,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绝者死,以脏期之。Wt4中华典藏网

① 身热 孙本、《素问•通评虚实论》“身”下并有“不”字。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洞泄,食不化,下脓血,脉微小者生,紧急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蚀,阴疰,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汗出若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Wt4中华典藏网

吐血而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伤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散者死,为其人形损故也。Wt4中华典藏网

上气,脉数者死,为其形损故也。Wt4中华典藏网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Wt4中华典藏网

上气注液①,其脉虚宁宁伏匿②者生,坚强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注液 谓大汗渗泄。按“注”,流注,倾泻。《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液”,津液。《玉篇•水部》:“液,津也。”《灵枢经•五癃津液别》:“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此谓汗液。Wt4中华典藏网

② 脉虚宁宁伏匿 谓脉象虚静不躁,隐伏难触。按“宁宁”,安静貌。《尔雅•释诂上》:“宁,静也。”Wt4中华典藏网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则死。《太素》云: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谓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Wt4中华典藏网

消渴,其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痟瘅③,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急,病久不可治。Wt4中华典藏网

③ 痟瘅 孙本作“痟渴”。Wt4中华典藏网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Wt4中华典藏网

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Wt4中华典藏网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Wt4中华典藏网

病疮,腰脊强急瘛疭者,皆不可治。Wt4中华典藏网

寒热瘛疭,其脉代绝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二十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顿仆 跌落坠仆。按“顿”,僵仆。《广雅•释诂四》:“顿,僵也。”Wt4中华典藏网

从高顿仆①,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微细者死,洪大而速者生。《脉经》速作迟。Wt4中华典藏网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瘥。Wt4中华典藏网

人病甚而脉洪,易瘥。Wt4中华典藏网

人阴阳俱结者,见其上齿如熟小豆,其脉躁者死。结一作竭。Wt4中华典藏网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生,冬夏死。Wt4中华典藏网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②加息③者死。Wt4中华典藏网

② 焱(yàn 焰)大 盛大。按“焱”,旺盛。《说文解字•火部》:“焱,火华也。从三火。”段玉裁注:“凡物盛则三之。”Wt4中华典藏网

③ 加息 谓气息急数。按“加”,增益。《尔雅•释诂上》:“加,重也。”郝懿行义疏:“加者,增也,益也,故为重。”Wt4中华典藏网

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Wt4中华典藏网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也。其发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穄赤而死④。Wt4中华典藏网

④ 黍(shǔ 暑)穄(jì 寄)赤而死 谓病者至秋日黍穄成熟时即死。按“黍”,俗称黄米。“穄”与“黍”相类而不黏,俗称糜子。“赤”,黍穄成熟时呈赤色,故称。Wt4中华典藏网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来有力者,是谷气不充,病得节辄动⑤,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Wt4中华典藏网

⑤ 病得节辄动 谓病气逢其盛时则鼓动,以致脉细而反有力。按“节”,时。《荀子•正名》:“性伤谓之病,节遇谓之命。”杨倞注:“节,时也。”Wt4中华典藏网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花一作叶。Wt4中华典藏网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死。叶一作荚。Wt4中华典藏网

右手尺部①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一止,乍动乍疏,不与息数相应,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②。Wt4中华典藏网

① 右手尺部 孙本“右”作“左”。Wt4中华典藏网

② 蘩草生而死 谓病者至春日蘩草初生时即死。按“蘩草”,即蘩,亦即白蒿,春始生,嫩苗可食。《尔雅•释草》:“蘩,皤蒿。”郭璞注:“白蒿”。《左传•隐公三年》孔颖达疏引陆玑曰:“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Wt4中华典藏网

左手尺部③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然④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脉经》作至立冬死。Wt4中华典藏网

③ 左手尺部 孙本“左”作“右”。Wt4中华典藏网

④ 然 引急,绷急貌。按“”,引急,绷急。《集韵•登韵》:“,《说文》:大索也。一曰急也。或省。”Wt4中华典藏网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Wt4中华典藏网

凡三部脉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者,脉呼吸八至,细数吉。《千金翼》云:人大而脉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而脉缓,性缓而脉躁;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者,脉自快疾,呼吸八至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涩,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实而大⑤,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实而缓亦生,实而紧亦生,实而紧急,癫病可治之。Wt4中华典藏网

⑤ 实而大 元本、明本、道藏本、四库本“大”并作“长”。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强,非称其人⑥,病便死。Wt4中华典藏网

⑥ 非称其人 谓脉形不与病情相合。按“称”,适宜,相当。《荀子•礼论》:“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杨倞注:“称谓各当其宜。”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羸①,非其人,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① 脉羸 谓脉形弱而小。按“羸”,微弱。《玉篇•羊部》:“羸,弱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粗,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软,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浮而滑,长病亦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浮而数,长病风得之生,卒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毒病必死。数而软,蛊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潎潎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连连如蜘蛛丝,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霹雳,长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角弓,长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累累如贯珠,长病得之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四日死。《脉经》云:十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Wt4中华典藏网

三部脉急切,腹间病,又婉转腹痛②,针上下瘥。Wt4中华典藏网

② 婉转腹痛 谓因腹痛而屈曲腰体。按“婉转”,又作“宛转”,曲屈貌。《淮南子•精神》:“屈伸俯仰,抱天命而婉转。”Wt4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