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十二胆腑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jfT中华典藏网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jfT中华典藏网

胆腑脉论第一jfT中华典藏网

胆虚实第二虚烦不得眠附jfT中华典藏网

咽门论第三jfT中华典藏网

髓虚实第四jfT中华典藏网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食治方附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第六jfT中华典藏网

万病丸散第七jfT中华典藏网

胆腑脉论第一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难经》云:胆者清净之腑。《甲乙》云:中精之腑。号将军,决曹吏①,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贮水精汁二合《难经》作三合,能怒能喜,能刚能柔。目下裹大②,其胆乃横。凡胆脑髓骨脉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③,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若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甲乙》作神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jfT中华典藏网

① 号将军,决曹吏 谓胆与肝同主疏泄,亦为将军之官,对各脏腑有调节制约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按“曹吏”,官署中吏员。此谓各脏及腑。jfT中华典藏网

② 目下裹大 “裹”原作“果”,今改。按“果”,通“裹”。包裹。此谓眼胞。“目下裹大”,谓目下胞肿胀。jfT中华典藏网

③ 藏于阴而象于地 谓胆脑髓骨脉女子胞能藏精气,其性属阴,取法於地。jfT中华典藏网

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膝疼,口中苦,眯目,善畏如见鬼,多惊少力,刺足厥阴,治阴,在足大指间,或刺三毛①中;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不安,身躯习习也,刺足少阳,治阳,在足上第二指本节后一寸是。jfT中华典藏网

① 三毛 又称聚毛、丛毛,为足大趾第一节背面皮肤处,此处多生数根较长毫毛,故名。《灵枢经•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还贯爪甲,出三毛。”张隐丛注:“大指甲后为三毛。”jfT中华典藏网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澹澹②恐,如人将捕之,咽中介介然③,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见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刺阳陵泉。若善呕,有苦汁④,长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⑤,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刺三里以下。胃气逆,刺足少阳血络以闭胆,却⑥调其虚实,以去其邪也。jfT中华典藏网

② 澹澹 不安定貌。《素问•刺热》:“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王冰注:“澹澹,为似欲不定也。”jfT中华典藏网

③ 介介然 梗阻貌。《汉书•翼奉传》颜师古注:“介,隔也,碍也。”jfT中华典藏网

④ 有苦汁 “汁”字原脱,据孙本补。jfT中华典藏网

⑤ 胆液泄则口苦 “泄”字原脱,据《灵枢经•四时气》补。jfT中华典藏网

⑥ 却 再,表示继续。《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jfT中华典藏网

胆胀⑦者,胁下痛胀,口苦,太息。jfT中华典藏网

⑦ 胆胀 病名。因寒气内迫,正邪相争,营卫郁滞而致,症见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等。详参《灵枢经•胀论》jfT中华典藏网

肝前受病,移于胆,肝咳不已,则呕胆汁。jfT中华典藏网

厥气客于胆,则梦斗讼⑧。《甲乙》云:梦斗讼自刳。jfT中华典藏网

⑧ 斗讼 谓争斗相讼。jfT中华典藏网

肝应筋,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耎⑨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败者胆结。jfT中华典藏网

⑨ 爪耎 谓爪甲软而薄。按“耎”,软。《汉书•王吉传》颜师古注:“耎,柔也。”jfT中华典藏网

扁鹊云: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表清里浊。其病若实极则伤热,热则惊动精神而不守,卧起不定;若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发于玄水,其根在胆,先从头面起,肿至足,方在治水篇。jfT中华典藏网

胆有病,则眉为之倾,病人眉系倾者七日死。jfT中华典藏网

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面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角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①,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则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其经脉经筋支别已具第十一卷肝脏部中。jfT中华典藏网

① 马刀挟瘿 病证名。生于颈项两侧的瘰疬。因其累累而生,形长似马刀,故名。《灵枢经•痈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张景岳注:“此即瘰疬也。”又,杨上善注:“马刀,亦谓痈不脓溃者是也。”jfT中华典藏网

胆虚实第二虚烦不得眠附②脉二条 方九首 灸法二首jfT中华典藏网

② 虚烦不得眠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jfT中华典藏网

胆实热jfT中华典藏网

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曰胆实热也。jfT中华典藏网

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半夏 宿姜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 酸枣仁五合 黄芩一两 远志 茯苓各二两 秫米一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长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三千遍,澄清,取九升煮药,取三升半,分三服。《集验方》治虚烦闷不得眠,无地黄远志,有麦门冬桂心各二两、甘草人参各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胸中胆病 灸浊浴,随年壮,穴在夹胆俞旁行相去五寸。jfT中华典藏网

胆虚寒jfT中华典藏网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①不能起,僵仆②,目黄,失精,名曰胆虚寒也。jfT中华典藏网

① 躄 瘸腿。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四:“顾野王云:躄,谓足偏枯不能行也。”jfT中华典藏网

② 僵仆 谓行动跌倒。按“僵”,仰倒。《说文解字•人部》:“僵,偾也。”段玉裁注:“僵谓仰倒。”“仆”,向前倾倒。《说文通训定声•需部》:“仆,前覆为仆。”jfT中华典藏网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 橘皮三两 生姜四两 甘草一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胆虚 灸三阴交各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一夫。jfT中华典藏网

千里流水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烦不得眠方。jfT中华典藏网

半夏 麦门冬各三两 茯苓四两 酸枣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黄芩 远志 萆薢 人参 生姜各二两 秫米一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过,澄清,取一斗煮药,取二升半,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酸枣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jfT中华典藏网

酸枣仁三升 人参 桂心 生姜各二两 石膏四两 茯苓 知母各三两 甘草一两半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酸枣仁,取七升,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烦闷,不得眠方jfT中华典藏网

大枣二七枚 葱白七茎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jfT中华典藏网

治大下后虚劳不得眠,剧者颠倒懊③欲死,栀子汤方仲景云:jfT中华典藏网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汤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③ 懊烦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善暴死。”《集韵•江韵》:“,心乱也。”jfT中华典藏网

大栀子十四枚 豉七合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纳豉更煮三沸,去滓,一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气呕逆,加橘皮二两,亦可加生姜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治烦闷不得眠方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枸杞白皮各五两 麦门冬 甘草 前胡各五两 茯苓 知母各四两 人参二两 豉 粟米各五合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七合,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不得眠方jfT中华典藏网

酸枣 榆叶各等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十五丸,日再。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干姜四两末,汤和顿服,覆取汗,病愈。jfT中华典藏网

咽门论第三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夫咽门者,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也。喉咙胞囊舌者,并津液,调五味之气本也,不可不研乎。咽门者,肝胆之候也,其重十两,广二寸五分,至胃脘长一尺六寸,主通五脏六腑津液神气,应十二时。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则咽门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方在第六卷中。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若寒热调和,病不生矣。jfT中华典藏网

髓虚实第四论一首 方二首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从髓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jfT中华典藏网

治髓虚,脑痛不安,胆腑中寒,羌活补髓丸方jfT中华典藏网

羌活 芎 当归各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枣肉研如脂 羊髓 酥各一升 牛髓二升 大麻仁二升,熬研如脂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先捣五种干药为末,下枣膏麻仁又捣,相濡为一家①,下二髓并酥,纳铜钵中重汤煎之,取好为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四十丸。jfT中华典藏网

① 相濡为一家 谓相互混合,浸渍成为一体。按“濡”,浸渍。《广雅•释诂二》:“濡,渍也。”jfT中华典藏网

治髓实,勇悍惊热,主肝热,柴胡发泄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柴胡 升麻 黄芩 细辛 枳实 栀子仁 芒消各三两 淡竹叶 生地黄各一升 泽泻四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消,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食治方附②方十八首jfT中华典藏网

② 食治方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jfT中华典藏网

巴戟天酒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羸,阳道不举③,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方。jfT中华典藏网

③ 阳道不举 谓阳痿不能行房。按“阳道”,男性生殖器。《宋书•五行志》:“豫章吴平人有二阳道,重累生。”jfT中华典藏网

巴戟天 牛膝各三斤 枸杞根皮 麦门冬 地黄 防风各二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并生用,无可得用干者,亦得咀,以酒一石四斗浸七日,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慎生冷猪鱼油蒜。春六日④,秋冬二七日,夏勿服。先患冷者,加干姜桂心各一斤;好忘,加远志一斤;大虚劳,加五味子苁蓉各一斤;阴下湿,加五加根皮一斤,有石斛加一斤,佳。每加一斤药,则加酒七升。此酒每年入九月中旬即合,入十月上旬即服。设服余药,以此酒下之,大妙。滓曝干,捣末,以此酒服方寸匕,日三,益佳。常加甘草十两,佳。虚劳,加黄芪一斤。jfT中华典藏网

④ 春六日 孙本、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六”并作“七”。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巴戟天 生牛膝各三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酒五斗浸之,服如前法。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不足,五加酒方五加皮 枸杞根皮各一斗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曲一斗,余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禁如药法,倍日将息。jfT中华典藏网

天门冬大煎jfT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伤中六极。一,气极则多寒痹,腹痛,喘息,惊恐,头痛;二,肺极则寒痹,腰痛,心下坚,有积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脉极则颜色苦青逆,意喜恍惚,失气,状似悲泣之后,苦舌强,咽喉干,寒热恶风,不可动,不嗜食,苦眩,喜怒妄言;四,筋极则拘挛,少腹坚胀,心痛,膝寒冷,四肢骨节皆疼痛;五,骨极则肢节厥逆,黄疸,消渴,痈疽,妄发重病,浮肿如水病状;六,肉极则发疰,如得击不复言,甚者至死复生,众医所不能治。此皆六极七伤所致,非独房室之为也。忧恚积思,喜怒悲欢,复随风湿结气,咳时呕吐,食以变,大小便不利,时泄利重下,溺血,上气,吐下,乍寒乍热,卧不安席,小便赤黄,时时恶梦,梦与死人共食饮,入冢神室,魂飞魄散。筋极则伤肝,伤肝则腰背相引,难可俯仰;气极则伤肺,伤肺则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极则阴痿不起,住而不交;骨极则伤肾,伤肾则短气,不可久立,阴疼恶寒,甚者卵缩,阴下生疮湿痒,搔之不欲住,汁出,此皆为肾病。甚者多遭风毒,四肢顽痹①,手足浮肿,名曰脚弱,一名脚气,医所不治,此悉主之方。jfT中华典藏网

① 四肢顽痹 “顽”原作“烦”,据孙本、元本、道藏本、四库本改。jfT中华典藏网

天门冬切,三斗半,捣压取汁尽 生地黄切,三斗半,捣压如门冬 枸杞根切,三斗,捣洗,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獐骨一具,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酥三升,炼 白蜜三升,炼上六味并大斗,铜器中微火先煎地黄门冬汁减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后散药,煎取一斗,纳铜器重釜煎,令隐掌可丸。平旦空腹酒服如桐子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醋滑猪鸡鱼蒜油面等。择四时旺相日合之,其合和一如第一卷合和篇说。jfT中华典藏网

散药如下。jfT中华典藏网

茯苓 柏子仁 桂心 白术 萎蕤 昌蒲 远志 泽泻 署预 人参 石斛 牛膝 杜仲 细辛 独活 枳实 芎 黄芪 苁蓉 续断 狗脊 萆薢 白芷 巴戟天 五加皮 覆盆子 橘皮 胡麻仁 大豆黄卷 茯神 石南各二两 甘草六两 蜀椒 薏苡仁各一升 阿胶十两 大枣一百枚,煮作膏 鹿角胶五两 蔓荆子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三十八味治下筛,纳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涩,去柏子仁,加秦艽二两、干地黄六两;阴痿失精,去萎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风各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辛防风,加山茱萸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干姜二两;无他疾,依方合之。凡此煎九月下旬采药,立冬日合而服之,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腊日合者,经复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经夏不坏①,当于舍北阴处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药中,上加沙覆之,则经夏不损也。女人先患热者得服,患冷者勿服。jfT中华典藏网

① 若停经夏不坏 元本、明本、道藏本“停”下并有“留”字。jfT中华典藏网

填骨万金煎jfT中华典藏网

治内劳少气,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除百病方。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甘草 阿胶 肉苁蓉各一斤 桑根白皮切,八两 麦门冬 干地黄各二斤 石斛一斤五两 牛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麻子仁三升 大枣一百五十枚 当归十四两 干漆二十两 蜀椒四两 桔梗 五味子 附子各五两 干姜 茯苓 桂心各八两 人参五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纳桑根白皮麻子仁枣胶,为刻识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绞去滓,纳蜜髓地黄汁,汤上铜器煎,纳诸药末,半日许使可丸止,大瓮盛。饮吞如弹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热煮煎转味,可以蜜地黄汁和诸药成末,为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jfT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风虚劳损兼时气方jfT中华典藏网

甘草一斤 石斛 防风 苁蓉 山茱萸 茯苓 人参 署预各四两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丝子 巴戟天 芎各三两,并为末 生地骨皮切,一升 丹参二两 胡麻二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 牛髓三升 生地黄汁一升 生姜汁一升 白蜜三升 生麦门冬汁三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二味,先煎地黄地骨皮胡麻汁减半,纳牛髓蜜姜门冬等汁,微火煎余八升,下诸药散,和令调,纳铜钵中,汤上煎令可丸。酒服三十丸如梧子,日二,加至五十丸。jfT中华典藏网

小鹿骨煎一云獐骨jfT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虚羸,皆服之方。jfT中华典藏网

鹿骨一具,碎 枸杞根切,二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各以水一斗别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日二服,尽好将慎,皆用大斗。jfT中华典藏网

地黄小煎jfT中华典藏网

治五劳七伤,羸瘦干削①方。jfT中华典藏网

① 干削 谓枯悴瘦瘠。jfT中华典藏网

干地黄末,一升 蜜二升 猪脂一升 胡麻油半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铜器中煎令可丸,饮服三丸如梧子,日三,稍加至十丸,久久常服,弥有大益,瘦黑者肥充。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冷枯瘦,身无精光,虚损诸不足,陆抗膏方jfT中华典藏网

牛髓 羊脂各二升 白蜜 生姜汁 酥各三升,《经心录》用猪脂jfT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先煎酥令熟,次纳姜汁,次纳蜜,次纳羊脂牛髓,后微火煎之,三上三下,令姜汁水气尽即膏成,搅令凝止。温酒服之,随人能否,不限多少,令人肥健发热也。jfT中华典藏网

《经心录》云:治百病劳损,风湿,补益神效,男女通服之。jfT中华典藏网

枸杞煎jfT中华典藏网

补虚羸,久服轻身不老,神验方。九月十日取生湿枸杞子一升,清酒六升煮五沸,出取研之,熟滤取汁,令其子极净,曝子令干,捣末,和前汁微火煎令可丸,酒服二方寸匕,日二,加至三匕,亦可丸服五十丸。jfT中华典藏网

夏姬杏仁方 杏仁三升纳汤中,去皮尖双仁,熟捣盆中,水研取七八升汁,以铁釜置煻火上,取羊脂四斤摩釜消之,纳杏仁汁温之,四五日色如金状,饵如弹子,日三,百日肥白,易容人不识。jfT中华典藏网

治枯瘦方jfT中华典藏网

杏仁熬黄,去皮尖,捣,服如梧子,日三,令人润泽,无所禁。咳逆上气,喉中百病,心下烦,不得咽者,得茯苓款冬紫菀并力,大良。生热熟冷其药,喉中如有瘪肉者,亦服。jfT中华典藏网

桃仁煎方jfT中华典藏网

桃仁一斤,末 胡麻一升,末 酥半斤 牛乳五升 地黄十斤,取汁蜜一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合煎如饧①,旋服。jfT中华典藏网

① 饧(xíng 行) 糖稀,亦即饴。《玉篇零卷•食部》引《方言》:“凡饴谓之饧。”jfT中华典藏网

治五劳七伤方jfT中华典藏网

白羊头蹄一具,净治,更以革火烧令黄赤,以净绵急塞鼻及脑孔 胡椒毕拨 干姜各一两 葱白一升 豉二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七物,先以水煮头蹄半熟,即纳药物,煮令极烂,去药,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用七具,禁生冷醋滑五辛陈臭等物。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补方jfT中华典藏网

羊肚一具,切 白术一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一服二升,日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豉一升,蒸三遍 薤白一斤,切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小取汗。jfT中华典藏网

治羸瘦,膏煎方 不中水猪肪煎取一升,纳葱白一握煎令黄,出纳盆中,看如人肌,平旦空腹服,讫,暖覆卧,哺时食白粥,粥不得稀,过三日服补药 方如下。jfT中华典藏网

羊肝一具 羊脊膂肉一条 曲末半斤 枸杞根十?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三斗煮枸杞,取一斗,去滓,细切肝等,纳汁中煮,葱豉盐著如羹法,合煎看如稠糖即好,食之七日,禁如药法。jfT中华典藏网

猪肚补虚方jfT中华典藏网

猪肚一具 人参五两 蜀椒一两 干姜二两半 葱白七两 白粱米半升,《千金翼》用粳米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诸药相得,和米纳肚中,缝合勿泄气,取四斗半水缓火煮烂,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饭。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第六论一首 方三十首 灸法十五首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廪丘云: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①,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为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毒满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因饮食大饱之后,胃中冷则不能消化,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②,因伤裂胃口,吐血色鲜正赤,腹绞痛,白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jfT中华典藏网

① 切(kàn 看) 谓切割能成形的凝血块。jfT中华典藏网

② 冲蹙(cù 促) 谓冲击逼迫。jfT中华典藏网

问曰: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腝臭③,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对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夺血,若醉以入房中,气竭而肝伤,故使月事衰少不来也。治以乌贼骨茹二物,并合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jfT中华典藏网

③ 腥腝(ní 尼)臭 元本、明本、道藏本、四库本“腝”并作“臊”。按“腝”,带骨的肉酱。《说文解字•肉部》:“腝,有骨醢也。”jfT中华典藏网

凡吐血之后,体中但自④然,心中不闷者辄自愈,假令烦躁,心中闷乱纷纷,呕吐,颠倒不安,医工又与黄土汤阿胶散,益加闷乱,卒至不济,如此闷者,当急吐之方jfT中华典藏网

④ 孙本、元本、道藏本、四库本、《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吐血候并作“”,《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作“奄奄”。jfT中华典藏网

瓜蒂三分 杜衡 人参各一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治下筛,服一钱匕,水浆无在⑤,得下而已,羸人小减之,吐去青黄,或吐血一二升,无苦。jfT中华典藏网

⑤ 水浆无在 无论水或浆。按“浆”,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说文解字•水部》:“浆,酢浆也。”jfT中华典藏网

黄土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鸡子大二枚 桂心 干姜 当归 芍药 白芷 甘草 阿胶 芎各一两 细辛半两 生地黄二两  吴茱萸二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咀,以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胶,煮取三升,分三服。亦治衄血。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忧恚呕血,烦懑少气,胸中痛方。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一斤 大枣五十枚 阿胶 甘草各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jfT中华典藏网

坚中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糖三斤 芍药 半夏 生姜 甘草各三两 桂心二两 大枣五十枚jfT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分七服,日五夜二。《千金翼》无甘草桂心,有生地黄。治噫,止唾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石膏四两 厚朴三两 麻黄 生姜 半夏 五味子 杏仁各二两 小麦一升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澄取七升,纳药煮取二升半,分再服。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胸中塞痛方jfT中华典藏网

芍药 干姜 茯苓 桂心 当归 大黄 芒消各三两 阿胶 甘草 人参各二两 麻黄一两 干地黄四两 虻虫 水蛭各八十枚 大枣二十枚 桃仁百枚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七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内崩,上气,面色如土方jfT中华典藏网

干姜 阿胶 柏叶各二两 艾一把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纳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顿服。仲景名柏叶汤,不用阿胶。《小品》不用柏叶,《肘后》同。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酒客温疫,中热毒,干呕,心烦者方jfT中华典藏网

蒲黄 栝楼根 犀角 甘草各二两 桑寄生 葛根各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泽兰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伤中里急,胸胁挛痛,欲呕血,时寒时热,小便赤黄,此伤于房劳也,主之方。jfT中华典藏网

泽兰 糖各一斤 桂心 人参各三两 远志二两 生姜五两 麻仁一升 桑根白皮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淳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纳糖,未食服一升,日三夜一,勿劳动。jfT中华典藏网

治忽吐血一两口,或是心衄,或是内崩方jfT中华典藏网

蛴螬五枚 牛膝 牡丹 王不留行 麦门冬各二两 干地黄 萆薢 芍药各四两 续断 阿胶各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生地黄汁五升、赤马通汁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数剂,取瘥。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乱发灰,水服方寸匕,日三。《集验》云: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亦治小便出血。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肥者五升捣,以酒一升煮沸,三上三下,去滓,顿服之。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凡是吐血,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肘后》云:亦疗下血。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吐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五斤绞取汁,微火煎之三沸,投白蜜一升又煎,取三升,服半升,日三。主胸痛百病,久服佳。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柏叶一斤,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又方 生地黄汁半升 川大黄末一方寸匕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大黄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jfT中华典藏网

犀角地黄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方,不须加也。jfT中华典藏网

治五脏热结,吐血衄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如鸡子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芎甘草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减三升,下药,取三升,分三服。《千金翼》有桂心。jfT中华典藏网

治衄血吐血,当归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当归 干姜 芍药 阿胶各二两 黄芩三两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jfT中华典藏网

黄土汤jfT中华典藏网

治卒吐血及衄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伏龙肝半升 甘草 白术 阿胶 干姜仲景作地黄 黄芩各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分三服。仲景有附子三两,为七味。jfT中华典藏网

治上焦热,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欲死,并主之方jfT中华典藏网

艾叶一升 阿胶如手掌大 竹茹一升 干姜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马通汁半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取新马屎与少水和,绞取汁。一方不用竹茹,加干姜成七两。jfT中华典藏网

治虚劳崩中,吐血下血,上气短气欲绝,面黑如漆方jfT中华典藏网

黄芪 芍药 芎 甘草各四两 生姜一斤jfT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酒五升浸一宿,明旦更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下阴中毒,如汤沃雪①也。凡夏月不得宿浸药。酒客劳热,发痔下血,谷道热者,去生姜,用生地黄代之,凡进三两剂。治吐血汗血,大小便下血,竹茹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① 如汤沃雪 犹若开水浇在雪上。喻取效迅捷。按“汤”,热水,沸水。《说文解字•水部》:“汤,热水也。”“沃”,浇灌。《玉篇•水部》:“沃,同,溉灌也。”jfT中华典藏网

竹茹二升 甘草 芎 黄芩 当归各六分 芍药 白术 人参 桂心各一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jfT中华典藏网

治九孔出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捣荆叶汁,酒服二合。一作荆芥。jfT中华典藏网

治吐血,蛊毒,痔血,女子腰腹痛,大便后出清血①者方 取东向蘘荷根,捣绞取汁二升,顿服之,立瘥。jfT中华典藏网

① 清血 鲜血。按“清”,鲜。《山海经•西山经》:“丹木五岁,五色乃清。”郭璞注:“言光鲜也。”jfT中华典藏网

诸下血,先见血后见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汤;先见便后见血,此为近血,宜服赤小豆散。黄土汤方见次前七味仲景方是。jfT中华典藏网

赤小豆散方jfT中华典藏网

赤小豆三升,熬令坼 当归三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jfT中华典藏网

干地黄丸jfT中华典藏网

治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瘀血往来,脏虚不受谷,气逆不得食,补中理血方。jfT中华典藏网

干地黄三两 当归 干姜 甘草 麦门冬 黄芩各二两 厚朴 干漆 枳实 防风 大黄 细辛 白术各一两 茯苓五两 前胡六分 人参五分 虻虫虫各五十枚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八味末之,蜜丸。先食服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加之。jfT中华典藏网

治凡下血虚极,麦门冬汤方jfT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一两 牡蛎 芍药 阿胶各三两大枣二十枚jfT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jfT中华典藏网

胸中瘀血满②,胁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 三里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② (zhī 支)满 支撑胀满。按“”,支撑。《尔雅•释言》:“,柱也。”郭璞注:“相柱。”jfT中华典藏网

心膈下呕血 上脘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呕血,肩胁痛,口干,心痛,与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肾痛 不容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唾血,振寒,嗌干 太渊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呕血 大陵及郄门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呕血,上气 神门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① 刺地五会。jfT中华典藏网

① 外无膏泽 谓体表皮肤失去光泽滋润。按“膏”,润泽。《广雅•释宫》:“膏,泽也。”《集韵•号韵》:“膏,润也。”jfT中华典藏网

虚劳吐血 灸胃脘二百壮,亦主劳,呕逆吐血,少食多饱,多唾,百病。多唾一作多垂。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唾血 灸胸堂百壮,不针。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腹痛雷鸣 灸天枢百壮。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唾血,上气咳逆 灸肺俞,随年壮。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酸削 灸肝俞百壮。jfT中华典藏网

吐血呕逆 灸手心主五十壮。《千金翼》云:大陵是。jfT中华典藏网

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 灸上星五十壮,入发际一寸是。jfT中华典藏网

大便下血 灸第二十椎,随年壮。jfT中华典藏网

万病丸散第七论述三首 方十三首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圣人之道,以慈济物②,博求众药,以戒不虞,仓卒之际,应手皆得,故有万病方焉。余以此方散在群典,乃令学者难用讨寻,遂鸠撮要妙③,以为斯品,庶其造次可得,好事君子,安不忘危,无事之暇,可预和合,以备疴瘵也。jfT中华典藏网

② 以慈济物 谓以慈惠之心救助万民。按“物”,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杜预注:“夏以妹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共子,晋申生,以骊姬废。”jfT中华典藏网

③ 鸠撮要妙 谓收聚摘取其中的重要玄妙方法。按“鸠”,收聚。《尔雅•释诂下》:“鸠,聚也。”jfT中华典藏网

芫花散jfT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风冷痰饮,癥癖痎疟,万医所不治者皆治之,一名登仙酒,一名三建散方。jfT中华典藏网

芫花 桔梗 紫菀 大戟 乌头 附子 天雄 白术 荛花 狼毒 五加皮 莽草 王不留行 栝楼根 栾荆 踯躅 麻黄 白芷 荆芥 茵芋各十分 石斛 车前子 人参 石长生 石南各七分 萆薢 牛膝 蛇床子 菟丝子 狗脊 苁蓉 秦艽各四分 藜芦五分 署预 细辛 当归 薏苡仁 干地黄 芎 杜仲 厚朴 黄芪 干姜 芍药 山茱萸 桂心 吴茱萸 黄芩 防己 五味子 柏子仁 远志 蜀椒 独活 牡丹 橘皮 通草 柴胡 藁本 昌蒲 茯苓 续断 巴戟天 食茱萸各二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十四味《千金翼》中有麻花半夏赤车使者高良姜紫葳,无白术食茱萸并不治不择不炙不熬,但振去尘土,捣,以粗罗下之,即与人服。无所忌,凡是猪鸡五辛生冷酢滑,任意食之,弥佳,惟不得食诸豆,皆杀药,故不得食。药散三两,糯米三升,细曲末二升,真酒五升,先以三大斗水煮米作粥极熟,冬月扬去火气,春月稍凉,夏月扬绝大冷,秋稍温。次下曲末,搦使和柔相得,重下药末,搦使突突然好熟,乃下真酒,重搦使散,盛不津器中,以一净杖搅散,经宿即饮。直以布盖,不须密封。凡服药旦空心服之,以知为度,微觉发动,流入四肢,头面习习然为定,勿更加之。如法服之,常常内消;非理加增,必大吐利。服散者细下筛,服一方寸匕,和水酒浆饮无在,稍增,以知为度;服丸者细下筛,蜜丸如梧子,一服七丸。但服此药者,丸及散等并得,惟不得作汤。若欲得补,不令吐泻,但取内消,甚大补益,胜于五石,兼逐诸疴,功效一等。然作酒服佳于丸散,美而易服,流行迅疾。若有患人抱病多时,积癊宿食,大块久气,癥瘕积聚,一切痼结者,即须一两度增,令使吐下,泄去恶物尽后,少服内消,便为补益。凡服药慎勿早食,早食触药,必当大吐,吐亦无损,须臾还定,但令人咽喉痛,三两日后始瘥,服者宜知之,平旦服药,至午时待药势定,宜先食冷饭菹,饮冷浆水,午后药势好定,任食热食无忌。若药势未定时,不得强起行,行即晕闷旋倒,眼花暗然迷绝,此是逐风所致,不须疑怪,风尽之后,纵令多服更佳,不然,闷时但卧但坐,须臾醒然,不异于常。若其定后,任意所之。若必便,旋当策杖如厕,少觉闷乱,即须坐住,坐住即醒,醒乃可行。病在膈上,久冷痰癊积聚,癥结疝瘕,宿食块坚,咳逆上气等一切痼结重病,终日吐唾,逆气上冲胸喉,此皆胃口积冷所致,三焦肠间宿冷以成诸疾,如此例便当吐却此等恶物,轻者一度下,转药令吐却,若重者三五度下之令尽。其吐状法,初吐冷气沫,次吐醋水,须臾吐黄汁大浓,甚苦似牛涎,病若更多者,当吐出紫痰,似紫草汁,非常齿①,有此者例入死道,不久定死。若有疰者吐血,陈久黑血,新者鲜血,吐罢永瘥,一世不发。下此吐药,当吐时大闷,须臾自定,即不虚惙②,得冷饮食已,耳不虚聋,手足不痹。若胃口有前件等病势久成者,正当吐时,有一块物塞胸喉,吐复不出,咽复不入,当有异种大闷,更加一二合药酒,重投药下,少时即当吐出块物如拳大,真似毈鸡子③中黄,著地,以刀斫碎,重者十块,轻者三五枚。凡人有上件等病,若服药时不吐却者,当时虽得渐损,一二年后还发,为此故须下吐药。欲服取吐者,当以春三月服之,春宜吐故也。凡膈上冷,少腹满,肠鸣,膀胱有气冷,利多者,须加利药于此酒内服之,便去恶物。利法:出泔淀如清水如黄汁如青泥,轻者一两度下利药,得利以尽病源,重者五度下利药,令使频得大利,以尽病根。利法:旦起服药,比至哺时,可得两三行,即断后服。凡长病人瘦弱虚损老人贵人,此等人但令少服,积日渐渐加,令多内消瘥,除久病,不加吐利也。药若伤多,吐利,困极不止者,服方寸匕生大豆末,水服之,即定;及蓝叶乌豆叶嚼以咽之,登时即定。此据大困时用之,小小时不须。凡在世人有虚损阳衰,消瘦骨立者,服之非常补益,旬月之间,肌肤充悦,颜色光泽,髓溢精满,少壮一等,凡众疴万病皆除之。治一切风病,历节风④,二十两和酒五斗,贼风热风大风上同;偏风风瘫缓风,十二两和酒三斗。此七种并带热,须加冷药,压使常数便利。贼风掣疭,八两和酒二斗;湿风周痹,八两和酒二斗;腰脚挛痛,十二两和酒三斗;筋节拘急,八两和酒二斗;重病后汗不流,初觉三服,一服一盏,年久服一升;食热食如锥刀刺者,八两和酒二斗;口㖞面戾,一眼不合者,初得四两和酒一斗,年久十二两和酒三斗;头面风似虫行,又似毛发在面上者,八两和酒二斗;起即头旋,良久始定者,四两和酒一斗;心闷,呕逆,项强者,风在心脏,欲风欲雨便即先发者①,八两和酒二斗;因疮得风,口强,脊脉急者,五服即定,一服一盏;治一切冷病,积冷癊,瘦者四两和酒一斗,强者六两和酒一斗半;痰饮,疝瘕,六两和酒一斗半;宿食呕吐,四两和酒一斗;癥瘕,肠鸣,噫,八两和酒二斗;痔块坚,冷嗽上气,二十两和酒五斗;奔豚冷气,六两和酒一斗半;噎,六两和酒一斗半;久疰,八两和酒二斗;冷痢,六两和酒一斗半;久劳,八两和酒二斗;卒中恶注忤,心腹胀,气急欲死者,三服定,一服一盏;大吐出鲜血,瘴气②,三服定,一服一盏;蛊毒,五服定,一服一盏;温疟,五服定,一服一盏;痎疟,五服永瘥,一服一盏。治妇人诸风诸病等,并依前件。带下,十二两和酒三斗;崩中,六两和酒一斗半;月闭不通,六两和酒一斗半;冷病不产,六两和酒一斗半;断绪不产,八两和酒二斗;月水前后不调,乍多乍少,亦令人绝产,四两和酒一斗;产后风冷不产,六两和酒二斗,若重者,八两和酒二斗,甚者十六两和酒三斗,大重者,子宫下垂,十六两和酒四斗。jfT中华典藏网

① 齿(chǔ 楚) 齿牙酸软。《玉篇•齿部》:“,齿伤醋也。”又,孙本作“齿楚”,谓牙齿痛楚,可参。jfT中华典藏网

② 虚惙(chuò 绰) 虚弱困乏。按“惙”,困疲。《玉篇•心部》:“惙,疲也。”jfT中华典藏网

③ 毈鸡子 孵不成雏鸡的鸡卵。《说文解字•卵部》:“毈,卵不孚也。”jfT中华典藏网

④ 历节风 “历”原作“疬”,据孙本改。“历节风”,病名,简称“历节”。多因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其临床特点。因其主要病变为关节剧痛,发展很快,又称“白虎历节”。详参《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jfT中华典藏网

① 欲风欲雨便即先发者 谓风雨将至之时即先行发作。按“欲”,将要。《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jfT中华典藏网

② 瘴气 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毒气。《正字通•疒部》:“瘴,中山川厉气成疾也。”jfT中华典藏网

论曰:遐览前古,莫睹此方。有高人李孝隆者自云:隋初受之于定州③山僧惠通道人。此后用之,大有效验,秘而不传,但得其药,其方不可得而闻。始吾得之于静智道人,将三纪④于兹矣,时俗名医未之许也,然比行之,极有神验。其用药殊不伦次,将服节度大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方知神物效灵,不拘常制,至理关感,智不能知,亦犹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此其不知所然而然,虽圣人莫之辨也。故述之篇末,以贻后嗣,好学君子详之,非止救物兼深,抑亦庶几于博见矣。jfT中华典藏网

③ 定州 州名。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改安州为定州,地在今河北定县。jfT中华典藏网

④ 三纪 三十六年。按“纪”,古纪年单位,十二年为一纪。《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孔传:“十二年曰纪。”jfT中华典藏网

耆婆①万病丸jfT中华典藏网

① 耆婆 古印度名医。姓阿提梨,字宾迦罗。著有《耆婆脉经》、《耆婆六十四问》等。jfT中华典藏网

治七种癖块②,五种癫病③,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④,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⑤,十二种痹⑥,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眠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拥闭不通,心腹胀满及连胸背,鼓气坚结,流入四肢,或复又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下痢,疳虫寸白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患,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立,妇人因产冷入子脏⑦,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疹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胡臭耳聋鼻塞等病,此药以三丸为一剂,服药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称万病丸,以其牛黄为主,故一名牛黄丸,以耆婆良医,故名耆婆丸方。jfT中华典藏网

② 七种癖块 谓七种癖病。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癖病诸候。该卷论述癖病凡十一候。其中癖候、久癖候总述其病机,癖结、癖食不消、寒癖、饮癖、痰癖、悬癖分述其证候。又有酒癖、酒癖宿食不消、酒癖菹痰三候。jfT中华典藏网

③ 五种癫病 谓阳癫、阴癫、风癫、湿癫、马癫。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五癫病候。jfT中华典藏网

④ 黄病 病名。因寒湿在表,热蓄脾胃,腠理闭塞,瘀热与宿食相搏而致,症见身体面目俱黄,大小便不通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十二•黄病诸候。jfT中华典藏网

⑤ 八种大风 谓八种疠风证候。按“大风”,即疠风,又称恶风,病名。因体质虚弱,伤于暴疠风毒之邪而致,症见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渐成红斑,肿溃无脓,久之眉落、目损、鼻崩、唇裂等。《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恶风须眉堕落候。jfT中华典藏网

⑥(qún 裙)痹 肢体麻痹的病候。按“”,肢体麻痹。《玉篇•疒部》:“,痹也。”《字汇•疒部》:“,手足麻痹也。”jfT中华典藏网

⑦ 子脏 即子宫。又名子处。《灵枢经•五色》:“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张景岳注:“子处,子宫也。”jfT中华典藏网

牛黄 麝香 犀角一方云一铢,今各一分 朱砂 雄黄 黄连 禹 余粮 大戟 芫花 芫青六枚 人参 石蜥蜴一寸 茯苓 干姜 桂心 当归 芎 芍药 甘遂 黄芩 桑白皮 蜀椒 细辛 桔梗 巴豆 前胡 紫菀 蒲黄 葶苈 防风各一分 蜈蚣三节jfT中华典藏网

上三十一味崔氏无黄芩桑白皮桔梗防风,为二十七味并令精细,牛黄麝香犀角朱砂雄黄禹余粮巴豆别研,余者合捣,重绢下之,以白蜜和,更捣三千杵,密封之。破除日平旦空腹酒服三丸如梧子,取微下三升恶水为良。若卒暴病,不要待平旦,无问早晚即服,以吐利为度,若不吐利,更加一丸,或至三丸五丸,须吐利为度,不得限以丸数,病强药少,即不吐利,更非他故。若其发迟,以热饮汁投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醋饭两三口止之。服药忌陈臭生冷醋滑粘食大蒜猪鱼鸡狗马驴肉白酒行房,七日外始得一日服,二日补之,得食新米韭骨汁作羹粥臛饮,食之三四顿,大良,亦不得全饱。产妇勿服之。吐利以后,常须闭口少语,于无风处温床暖室将息,若旅行卒暴无饮,以小便送之,佳。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积久疾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三丸如小豆,取吐利即瘥;卒得中恶①,口噤,服二丸如小豆,暖水一合灌口令下,微利即瘥;五疰,鬼刺客忤,服二丸如小豆,不瘥后日更服三丸;男女邪病,歌哭无时,腹大如妊娠,服二丸如小豆,日二夜一,间食服之;猫鬼病,服三丸如小豆,未瘥更服;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疟病未发前,服一丸如小豆,不瘥后日更服;诸有痰饮者,服三丸如小豆;冷癖,服三丸如小豆,日三,皆间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如小豆,取利;癥瘕积聚,服二丸如小豆,日三服,皆间食,以利瘥止;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丸如小豆,不瘥更服;上气喘逆,胸满不得卧,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大痢,服一丸如小豆,日三;疳湿,以一丸如杏仁和醋二合灌下部,亦服二丸如小豆;水病,服三丸如小豆,日二,皆间食服之,瘥止,人弱隔日服;头痛恶寒,服二丸如小豆,覆取汗;伤寒时行,服二丸如小豆,日三,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明日更服;大便不通,服三丸如小豆,又纳一丸下部中,即通;耳聋聤耳,以绵裹一丸如小枣核塞之,瘥;鼻衄,服二丸如小豆,即瘥;痈肿疔肿破肿,纳一丸如麻子,日一敷,其根自出,瘥;犯疔肿血出,猪脂和敷,有孔纳孔中,瘥止;胸背腰胁肿,以醋和,敷肿上,日一易,又服二丸如小豆;癞疮,以醋泔洗之,取药和猪脂傅之;瘘疮有孔,以一丸如小豆纳孔中,且和猪脂敷之;痔疮,涂绵筋上,纳孔中,日别易,瘥止;瘰疬,以醋和,敷上,瘥;诸冷疮积年不瘥者,以醋和,涂其上,亦饼贴,瘥;癣疮,以布揩令汁出,以醋和,敷上,日别一易,立瘥;恶刺,以一丸纳疮孔中,即瘥;蝮蛇螫,取少许纳螫处,若毒入腹,心闷欲绝者,服三丸如小豆;蝎螫,以少许敷螫处;蜂螫,以少许敷螫处;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如小豆,取吐利即出;小儿客忤,服二丸如米,和乳汁,敷乳头,令嗽①之;小儿惊痫,服二丸如米,涂乳头,令嗽之,看儿大小量之;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二丸如米,涂乳头,令嗽之,不瘥更服。jfT中华典藏网

① 卒得中恶 谓突然为秽恶毒气所伤。按“卒”,突然。《韩非子•存韩》:“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jfT中华典藏网

① 嗽(shuò 硕) 用嘴吸吮。《释名•释饮食》:“嗽,促也,用口急促也。”jfT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蛊毒,妖邪鬼疰病者,有进有退,积聚坚结,心痛如啮,不得坐卧,及时行恶气温病,风热瘴气,相染灭门,或时热如痎疟,咽喉肿塞,不下食饮,或烦懑短气,面目时赤,或目中赤黄,或干呕,或吐逆,或下痢赤白,或热气如云,或欲狂走自杀,或如见鬼,或手足清冷,或热饮冷水而不知足,或使手掇空,或面目痈肿生疮,或耳目聋暗,头项背脊强不得屈伸,或手足卒痒,或百鬼恶疰,狐魅②走入,皮肤痛无常处方jfT中华典藏网

② 狐魅 狐狸鬼魅。古人以为其能伤人致病。按“魅”,精怪鬼物。《左传•宣公三年》杜预注:“魅,怪物。”jfT中华典藏网

麝香 马目毒公① 特生礜石 丹砂 马齿矾 雄黄各一两 巴豆九十枚 青野葛一两,一本不用jfT中华典藏网

① 马目毒公 药名,即鬼臼,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性味苦辛平,能祛痰散结,解毒祛瘀,主治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痈肿等。jfT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末之,别捣巴豆如膏,合捣五千杵,纳蜜更捣一万杵,丸如小豆。强人服二丸,弱人一丸,入腹云行四布,通彻表里,从头下行,周捣五脏六腑,魂魄静定,情性得安,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蛇虫诸毒,五色热水,或不吐下,便微渐除瘥,万蛊妖精,狐狸鬼魅,诸久痼癖块皆消散,在表汗出,在里直下。忌名其药,故此方无名也。jfT中华典藏网

仙人玉壶丸方jfT中华典藏网

雄黄 藜芦 丹砂 礜石一方矾石 巴豆 八角附子各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纳礜石,又捣三千杵,次纳藜芦,三千杵,次纳附子,三千杵,次纳雄黄,三千杵,次纳丹砂,三千杵,纳蜜,又捣万杵,佳。若不用丹砂者纳真朱四两。无在每纳药,辄治五百杵,纳少蜜,恐药飞扬。治药用王相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密器中封之勿泄气,著清洁处,大人丸如小豆。服药欲下病者,宿勿食,旦服二丸,不知者,以暖粥饮发之令下,下不止,饮冷水以止之;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但噫气而已,即若欲渐除及将服消病者,服如麻子丸二丸;卒中恶欲死,不知人,以酒若汤和二丸,强开口灌喉中;鬼疰病,百种不可名,浆水服二丸,日再;男女与鬼交通,歌哭无常,或腹大绝经,状如妊娠,浆服二丸如胡豆大,日三夜一,又苦酒和之如饴,旦旦敷手间使心主,心主在手腕后第一约横纹当中指,至暮又敷足三阴三阳及鼻孔,七日愈,又浆服麻子大一丸,日三,三十日止;恶风逆心,不得气息,服一丸;若腹中有虫欲胁出状,急痛,一止一作,此是恶风,服二丸;忧恚气结在胸心,苦连噫及咳,胸中刺痛,服如麻子三丸,日三;心腹切痛,及心中热,服一丸如麻子,日三,五日瘥;腹痛,胀满不食,服一丸;澼饮痰饮,旦服一丸;风疝寒疝①心疝②弦疝,每发腹中急痛,服二丸;卒上气,气但出不入,并逆气冲喉,胃中暴积聚者,服二丸,日再;癥结坚痞,服一丸,日三,取愈;积寒热老痞,服二丸;食肉不消,腹坚胀,服一丸,立愈;腹中三虫,宿勿食,明旦进牛羊炙三脔,须臾便服三丸如胡豆,日中当下虫,过日中不下,更服二丸,必有烂虫下;卒关格,不得大小便欲死,服二丸;卒霍乱,心腹痛,烦满吐下,手足逆冷,服二丸;下痢重下者,服一丸,取断;疟未发服一丸,已发二丸,便断;若寒热往来,服一丸;伤寒敕涩③,时气热病,温酒酒服一丸,厚覆取汗,若不汗更服,要取汗;若淋沥瘦瘠,百节酸疼,服一丸,日三;头卒风肿,以苦酒若膏和敷之,絮裹之;痈疽痤疖,瘰疬及欲作瘘,以苦酒和敷之;若恶疮不可名,瘑疥疽,以膏若苦酒和,先以盐汤洗疮去痂,拭干敷之;鼠瘘,以猪脂和敷疮,取驳④舌狗子舐之;中水毒,服二丸,若已有疮,苦酒和三丸,敷疮;耳聋,脓血汁出,及卒聋,以赤榖皮裹二丸,纳之;风目赤或痒,视物漠漠泪出,烂眦,蜜解如饴,涂注目眦;齿痛,绵裹塞孔中;若为蛊毒所中,吐血,腹内如刺,服一丸如麻子,稍加之如胡豆,亦以涂鼻孔中,又以膏和,通涂腹背,亦烧之熏口鼻;若蛇蝮诸毒所中,及猘犬狂马所咋,苦酒和敷,水服二丸;妇人产后余疾及月水不通,往来不时,服二丸,日再;妇人胸中苦滞气,气息不利,少腹坚急,绕脐绞痛,浆服如麻子一丸,稍加之如小豆大;小儿百病,惊痫痞塞及有热,百日半岁者,以一丸如黍米大置乳头与服之,一岁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以饮服;小儿大腹及中热恶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服一丸;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服一丸如麻子;小儿羸瘦丁奚①,不能食,食不化,浆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敷腹上良。一切万病,量之不过一二丸,莫不悉愈。欲行问孝省病,服一丸,一丸系颈上,行无所畏;至丧家,带一丸,避百鬼;若独止宿山泽冢墓社庙丛林之中,烧一丸,百鬼走去,不敢近人;以蜡和一丸如弹丸,著绛囊,系臂上,男左女右,山精鬼魅皆畏之。jfT中华典藏网

① 寒疝 病证名。因阴寒之气内积,卫气凝而不行而致,症见绕脐疼痛,遇寒即发,伴恶寒不欲食,手足冷,脉弦紧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寒疝候。jfT中华典藏网

② 心疝 病证名。因寒邪侵犯心经而致的一种急性痛证,症见下腹有形块突起,气上冲胸,心暴痛如锥刀刺,四肢逆冷,口唇色青,脉弦急等。详参《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大奇论》、《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心疝候。jfT中华典藏网

③ 敇涩 孙本作“赤色”。jfT中华典藏网

④ 驳 原作“”,据元本、明本改。按“”,通“驳”。《说文假借义证•马部》:“驳、声同,形尤近,故可为驳之叚借。”jfT中华典藏网

① 丁奚 病证名。因小儿脾胃尚弱,哺食过度,不能消化而致,症见腹大形瘦,面黄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大腹丁奚候。jfT中华典藏网

张仲景三物备急丸jfT中华典藏网

司空裴秀②为散,用治心腹诸卒暴百病方。jfT中华典藏网

② 裴秀 晋地图学家(公元224—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仕晋为司空,绘有《禹贡地域图》,已佚。《晋书》有传。jfT中华典藏网

大黄 干姜 巴豆各等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皆须精新,多少随意,先捣大黄干姜,下筛为散,别研巴豆如脂,纳散中合捣千杵,即尔用之,为散亦好,下蜜为丸,密器贮之,莫令歇气。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刺痛,口噤气急,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枚,老小量之,扶头起令得下喉,须臾未醒,更与三枚,腹中鸣转,得吐利便愈。若口已噤,可先和成汁,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jfT中华典藏网

治万病,大理气丸方jfT中华典藏网

牛膝 甘草 人参 茯苓 远志 恒山 苦参 丹参 沙参 龙胆 芍药 牡蒙 半夏 杏仁 紫菀 龙骨 天雄 附子 葛根 橘皮 巴豆 狼牙各二两 大黄 牡蛎 白术各三两 白薇六分 玄参十分 雚芦一枚大者 生姜屑五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九味,捣筛二十七味生药令熟,又捣巴豆杏仁如膏,然后和使相得,加白蜜,捣五千杵,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七丸,日三。疝瘕癥结,五十日服,永瘥。吾常用理气,大觉有效。jfT中华典藏网

大麝香丸jfT中华典藏网

治鬼疰飞尸,万病皆主之方。麝香三分 牛黄 附子 鬼臼 真珠 莽草 犀角 矾石 细辛 桂心 獭肝 藜芦各二分 蜈蚣 蜥蜴各一枚 丹砂二两 雄黄一两 巴豆 杏仁各五十枚 地胆《外台》作蚺蛇胆 元青① 亭长② 斑猫各七枚 礜石八分jfT中华典藏网

① 元青 孙本、明本并作“芫青”。按“芫青”,药名,即青娘子,为芫青科昆虫绿芫青的干燥全虫。性味辛温,有毒,能攻毒,逐瘀,主治瘰疬,狂犬咬伤等。jfT中华典藏网

② 亭长 药名,即葛上亭长,为芫青科昆虫豆芫青的全虫。性味辛微温,有毒,能逐瘀破积,主治闭经,癥瘕等。jfT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三味末之,蜜和合,更捣三千杵。饮服如小豆一丸,日二,渐加至三丸。虫毒所螫摩之,以知为度;若欲入毒疫疠乡死丧病处及恶鬼冢墓间,绛袋盛之,男左女右,肘后系之;又以少敷鼻下人中,及卧不魇。jfT中华典藏网

小麝香丸jfT中华典藏网

治病与大麝香丸同方。jfT中华典藏网

麝香三分 雄黄 当归《外台》不用 丹砂各四分 干姜 桂心芍药各五分 莽草 犀角 栀子仁各二分 巴豆五十枚 附子 乌头各五枚 蜈蚣一枚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四味末之,加细辛五分,蜜和,合捣千杵。服如小豆三丸,日三,可至五丸,一切尸疰痛悉皆主之。jfT中华典藏网

治诸热不调,紫葛丸方jfT中华典藏网

紫葛 石膏 人参 丹参 细辛 紫参 苦参 玄参 齐盐 代赭 苁蓉 巴豆 乌头各三分 干姜 桂心 独活各五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末之,蜜和,更捣一万杵。服如小豆六丸,食前三丸,食后三丸。忌五辛猪鸡鱼蒜,余不在禁限。若觉体中大热,各减一丸。服之令人肥悦,好颜色,强阳道,能食。服药后十日得利黄白汁,大佳。妇人食前食后只服二丸,两岁以下儿服米粒大。jfT中华典藏网

令人能饮酒,除百病。药之功能损益备述如下:jfT中华典藏网

腹中积聚 心腹满 心下坚 宿食 痰饮 食吐逆 上气咳嗽 咽喉鸣 短气 黄疸 久疟 面肿 四肢烦重 身浮肿 坐起体重 热病 湿下部痒 大肠出 热淋 关格不通 下利 颜色不定 羸瘦无力 弱房少精精冷体疮痒 身体斑驳 从高堕下绝伤 堕胎后伤损血 皮肉焦烂 月水不定或后或前 月水断 心下闷满 肩膊沉重 小儿百病 小儿癖气 乳不消 小儿 身常壮热 腹内有病jfT中华典藏网

所录诸病皆紫葛丸治之,若积日服之未愈,消息准方服之,取瘥止,秘不传。药性冷,尤宜患热人服之。jfT中华典藏网

太一神精丹jfT中华典藏网

主客忤霍乱,腹痛胀满,尸疰①恶风,癫狂鬼语,蛊毒妖魅,温疟,但是一切恶毒,无所不治方。jfT中华典藏网

① 尸疰 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广雅•释诂一》:“疰,病也。”王念孙疏证:“疰者,郑注《周官•疡医》云:注,读如注病之注。《释名》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注与疰通。”症见寒热淋沥,沉默少语,腹痛胀满,喘息,气冲心胸,旁攻两胁,或包块鼓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神志昏乱而致谬误,每逢节气改变,辄致病情加重,身体困顿,淹久不愈,以致于死。此病与现代医学所谓之结核病相近似。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尸注候。jfT中华典藏网

丹砂 曾青 雌黄 雄黄 磁石各四两 金牙二两半jfT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各捣,绢下筛,惟丹砂雌黄雄黄三味以醋浸之,曾青用好酒铜器中渍,纸密封之,日中曝之百日,经夏急待②,五日亦得,无日以火暖之,讫,各研令如细粉,以醋拌,使干湿得所,纳土釜中,以六一泥固际,勿令泄气,干,然后安铁环施,脚高一尺五寸,置釜上,以渐放火,无问软硬炭等皆得,初放火取熟两秤炭各长四寸,置于釜上,待三分二分尽即益,如此三度,尽用熟火,然后用益生炭,其过三,上熟火已外,皆须加火渐多,及至一伏时,其火已欲近釜,即便满其釜下益炭,经两度即罢,火尽极冷,然后出之。其药精飞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虽无五色,但色光明皎洁如雪最佳。若飞上不尽,更令与火如前。以雄鸡翼扫取,或多或少不定,研和枣膏,丸如黍粒。一本云:丹砂曾青雄黄雌黄各二斤,丹砂以大醋瓷器中渍,曾青美酒渍,纸密封闭,日曝一百日,雄黄雌黄各油煎九日九夜,去油腻讫,更捣数千杵,皆勿研之,别以大醋拌之,令浥浥然,纳药土釜中,以雄黄在下,次下雌黄,次曾青,次丹砂,以甘土泥涂,勿令余毫毛许,干,以刚炭火烧之,九日九夜去釜五寸,九日九夜至釜底,九日九夜侵釜腹三寸,三九二十七日,冷之一日一夜,以刀子于釜际利著一匝,开之取丹,丹成讫,细研如粉,以枣膏和。一切丹不得用蜜,皆用枣膏,学者宜知此术。旧不用磁石金牙,今加而用之。治偏风大风,恶疾癫痫,历节①鬼打等最良,服之法,平旦空腹服一丸如黍米为度。其疟病积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胀满,上气,身面脚等并肿,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吐瘥者,若不吐复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后日增半丸,渐服,无有不瘥,气亦定,当吐出青黄白物,其因疟两胁下有癖块者,亦当消除。若心腹不胀满者,可与一丸,日日加之,以知为度,不必专须吐,亦可一丸即瘥,勿并与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须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内有水,便即下者,勿怪。若患疟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人药性,并与两丸作一丸,顿服之,皆至午后食,勿使冷,勿使热,豉浆粥任意食之。若病疟盗汗虚弱者,日服一丸,三日吐即止。若患疟不汗,气复不流,脚冷者,服一丸,至三日若不汗,气复,脚即暖,有润汗,不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疟无颜色者,服药后三日即有颜色。亦有须吐瘥者,亦有服少许而瘥者,亦有杀药强人服三四丸始觉药行者。凡人禀性不同,不可一概与之,但作黍米大服之为始,渐加,以知为度。药力验壮,勿并多服,特慎油面鱼肉蒜,当清净服之。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并腹胀满及肿,或下痢者多死,但与药救之,十人中或瘥三四人也。又一说:癥瘕积聚,服一刀圭,以饮浆水送之。治诸卒死,中恶客忤,霍乱,腹痛胀绝带②,五尸疰,恶风疰忤,大病相易,死亡灭门,狂癫鬼语,已死气绝,心上微暖者,扶起其头,以物校开口,不可开,③去两齿,以浆饮送药,药下即活。诸久病者,日服一刀圭,覆令汗,汗出即愈,不愈者不过再服,亦有不汗而瘥,复有不汗不愈者,服如上法,加半刀圭,以瘥为度。常以绛囊带九刀圭散,男左女右,小儿系头上,避瘴毒恶时气射公。小儿患可以苦酒和之,涂方寸纸上,著儿心腹上,令药在上治之。亦有已死者,冬二日夏一日与此药服,得药下便活,若不得入腹不活。若加金牙磁石者,服至五服内,必令人吐逆下利,过此即自定。其药如小豆大为始,从此渐小,不得更大。大风恶癞可二十服,偏风历节,诸恶风癫病等可二十服,自余诸恶病者皆止一二服,量人轻重强弱,不得多与。若欲解杀药,但烂煮食肥猪肉。服此药后,小应头痛身热,一二日来大不能得食味,后自渐渐得气味,五日后便能食,若贪食过多者,宜节之。若服药下闷乱,可煮木防己汤服之,即定。凡言刀圭者,以六粟为一刀圭,一说云三小豆为一刀圭。jfT中华典藏网

② 经夏急待 “夏”原作“忧”,据孙本、四库本改;“待”字原脱,据孙本补。jfT中华典藏网

① 历节 “历”原作“疬”,据孙本改。jfT中华典藏网

② 腹痛胀绝带 原作“腹满体带”四字,据孙本改。jfT中华典藏网

③原作“琢”,今改。按“琢”,通“”。《文选•班昭•东征赋》(六臣本):“谅不登巢而琢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李善本“琢”作“”,并注云:“郑玄《周礼》注曰:,击也。”jfT中华典藏网

作土釜法 取两个瓦盆,各受二大斗许,以甘土涂其内,令极干。又一法:作一瓦釜,作一熟铁釜,各受九升,瓦在上,铁在下,其状大小随药多少,不必依此说。一本云:捣好甘土,绢筛,水和作泥,硬耎如坯瓦泥,泥一升纳细纸均停,可受十斤,亦可随药多少作之,阴干三十日,置日中曝之三十日,日夕翻转向日,干讫,以糠五石纳釜,糠中四向土栏拥之,令糠遍釜周回,上下各厚七寸,以火从下放之,五日五夜勿令人近之,去灰,待冷一日一夜乃取,扫拭令净,以黄丹醋和如稀粥,扫其中,令厚一分乃纳药。凡合九丹八石招魂太清神仙诸大丹,皆用此釜,作之万成,终不落节,其古釜六一泥及铁釜皆除去之,勿更用也,此釜一具前后数十回用不动,久久转牢,此法师甚秘之,余欲令当来天下学士得解之,所以委曲具而述之。jfT中华典藏网

作六一泥法jfT中华典藏网

赤石脂 牡蛎 滑石 礜石 黄矾 蚯蚓屎 卤土各二两jfT中华典藏网

上取醋以足为度,若无卤土,以盐代之。先作甘土泥,以泥各别裹前黄矾等五种,作团裹之,勿令泄气,以火烧周三日最好,一日亦得。出火破团,取药各捣碎,绢筛,然后与蚯蚓屎卤土等分,以醋和之如稠粥,既得好醋,可用二分醋一分水和用,取前瓦盆以此泥涂之。曾青如蚯蚓屎如黄连佳,世少此者,好昆仑碌亦得瘥病。丹砂亦鲜,粟砂亦得。旧不用磁石金牙,今加之。用治万种恶风,神良。凡有患连年积岁不可治者,宜须合此一篇,皆以王相日,天晴明,斋戒沐浴,如法合之。jfT中华典藏网

述曰:古之仙者以此救俗,特为至秘。余以大业①年中数以合和,而苦雄黄曾青难得,后于蜀中遇雄黄,大贱,又于飞乌玄武大获曾青。蜀人不识曾青,今须识者,随其大小,但作蚯蚓屎者即是,如此千金可求。遂于蜀县魏家合成一釜,以之治病,神验不可论。宿癥风气百日,服者皆得痊愈,故叙而述焉。凡雄黄皆以油煎九日九夜,乃可入丹,不尔有毒,慎勿生用之,丹必热毒,不堪服,慎之。jfT中华典藏网

① 大业 隋炀帝杨广年号,公元605—616年。jfT中华典藏网

仓公散方jfT中华典藏网

特生礜石 皂荚 雄黄 藜芦各等分jfT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治下筛,主卒鬼击鬼痱鬼刺,心腹痛如刺,下血便,死不知人,及卧魇啮脚踵不觉者,诸恶毒气病。取前散如大豆,纳管中吹病人鼻,得嚏则气通便活,若未嚏,复更吹之,以得嚏为度。此药起死人,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方。jfT中华典藏网

小金牙散jfT中华典藏网

治南方瘴疠疫气,脚弱风邪,鬼疰方。jfT中华典藏网

金牙五分 雄黄 萆薢 黄芩 蜀椒 由跋② 桂心 莽草 天雄 朱砂 麝香 乌头各二分 牛黄一分 蜈蚣一枚六寸者 细辛 萎蕤 犀角 干姜各三分 黄连四分jfT中华典藏网

② 由跋 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块茎。性味辛苦温,有毒,外用主治毒肿结热。jfT中华典藏网

上十九味治下筛,合牛黄麝香捣三千杵。温酒服钱五匕,日三夜二,以知为度。绛袋盛带,男左女右,一方寸匕,省病问孝不避,夜行涂人中,晨昏雾露亦涂之。jfT中华典藏网

大金牙散jfT中华典藏网

主一切蛊毒,百疰不祥,医所不治方。jfT中华典藏网

金牙 鹳骨③ 石膏各八分 大黄 鳖甲 栀子仁 鬼督邮 龟甲 桃白皮 铜镜鼻 干漆各四分 桂心 芍药 射干 升麻 徐长卿 鸢尾 蜂房 细辛 干姜 芒消 由跋 马目毒公 羚羊角 犀角 甘草 狼毒 蜣螂 龙胆 狼牙 雄黄 真朱各三分 地胆 樗鸡 芫青各七枚 桃奴 巴豆各二七枚 雷丸 龙牙 白术 胡燕屎 活草子各六分 铁精 赤小豆各二台 芫花 莽草 射罔 乌梅各一分 蛇蜕皮一尺 斑猫七分jfT中华典藏网

③ 鹳骨 药名,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骼。性味甘寒,主治痨瘵,胸腹痛,喉痹,蛇咬等。jfT中华典藏网

上五十味治下筛,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带之避百邪,治九十九种疰。一本有麝香,无白术。jfT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