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二十一消渴 淋闭 尿血 水肿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3vf中华典藏网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3vf中华典藏网

消渴第一消中 强中 渴利 不渴而利 渴兼他病3vf中华典藏网

淋闭第二遗尿 失禁 尿床附3vf中华典藏网

尿血第三3vf中华典藏网

水肿第四3vf中华典藏网

消渴第一消中 强中 渴利 不渴而利 渴兼他病① 论六首 方五十三首 灸法六首3vf中华典藏网

① 消中……渴兼他病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3vf中华典藏网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②,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③嗜,不离其口,三觞④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鲊酱⑤,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①,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②。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③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3vf中华典藏网

② 消渴 病名,又称“消瘅”。以多饮、多食、多尿,久则消瘦,尿有甜味为主症。本书宗《小品方》、《诸病源候论》将其概分为内消、消渴渴利三证。内消,症见不渴,小便自利;消渴,症见渴,小便不利;渴利症见随饮随溲。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慎护,多有阐发。指出饮酒为其病因之要,虚热为病理之枢,首论与平人夏月喜渴、冬月溲多之鉴别,并强调慎忌甚于医药,告诫患病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对变生痈疽,亦有方治。3vf中华典藏网

③ 耽(dān 丹) 沉溺,迷恋。《汉书•王嘉传》:“耽于酒色,损德伤年。”3vf中华典藏网

④ 觞(shāng 伤) 盛满酒的酒杯。也泛指酒器。《玉篇•角部》:“觞,饮器也。”3vf中华典藏网

⑤ 鲊(zhǎ 眨)酱 鲁酱。按“鲊”,用腌糟等方法加工的鱼类食品。《晋书•列女传》:“侃(陶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粱,以一坩鲊遗母。”又,孙本、《医心方》卷十二•治消渴方并作“酢酱”。3vf中华典藏网

又曰: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当预备痈药以防之。3vf中华典藏网

① 不解(jiě 姐) 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又,《外台秘要》卷十一•消渴方“解”作“懈”,义同。3vf中华典藏网

② 旋踵 掉转脚跟。喻时间短促。《韩诗外传》卷十:“夫天怨不全日,人怨不旋踵。”3vf中华典藏网

③ 其如 怎奈。刘长卿《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多留此,其如归限催。”3vf中华典藏网

有人病渴利④,始发于春,经一夏服栝楼豉汁,得其力,渴渐瘥,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转久便止。渐食肥腻,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食乃兼倍于常,故⑤不为气力者。然此病皆由虚热所为耳。治法:栝楼汁可长将服以除热,牛乳杏酪善于补,此法最有益。3vf中华典藏网

④ 渴利 病证名。消渴病之一。因少服石药,房室过度而致,症见口干烦,随饮小便,多发痈疽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五•渴利候。3vf中华典藏网

⑤ 故 反而。《经传释词》卷五:“故,又作顾。”按,顾与反同义。《韩非子•内储说下》:“燕人无惑,故浴狗矢。”陈奇猷校注:“故与顾同,反也。”3vf中华典藏网

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方3vf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 茯苓 黄连 石膏 萎蕤各八分 人参 龙胆 黄芩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实五分 枸杞子⑥《外台》用地骨皮 栝楼根 生姜屑,各十分3vf中华典藏网

⑥ 枸杞子 《外台秘要》卷十一•消渴方作“地骨白皮”四字。3vf中华典藏网

上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①粟米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则与此饮至足,大麻亦得,饮方如下。3vf中华典藏网

① 茆根 《外台秘要》卷十一•消渴方作“茅根”。3vf中华典藏网

茆根切,一升,粟米三合3vf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米熟,用下前药。3vf中华典藏网

又方 栝楼根 生姜各五两 生麦门冬用汁 芦根切,各二升茆根切,三升3vf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3vf中华典藏网

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泄热止渴,茯神汤方3vf中华典藏网

茯神二两《外台》作茯苓 栝楼根 生麦门冬各五两 生地黄②六两 萎蕤四两 小麦二升 淡竹叶切,三升 大枣二十枚 知母四两3vf中华典藏网

② 生地黄 孙本作“生姜”二字。3vf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三斗煮小麦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服不问早晚,但渴即进。非但正治胃渴,通治渴患,热即主之。3vf中华典藏网

猪肚丸③治消渴方。3vf中华典藏网

③ 猪肚丸 《千金翼方》卷十九•消渴第一无粱米茯神,为五味。3vf中华典藏网

猪肚一枚,治如食法 黄连 粱米④各五两 栝楼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三两 麦门冬二两3vf中华典藏网

④ 粱米 药名,即粟米。性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3vf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接热及药木臼中捣可丸,若强⑤,与蜜和之,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随渴即服之⑥。3vf中华典藏网

⑤ 强 干硬。按《玉篇•弓部》:“彊,坚也。强,同上。”3vf中华典藏网

⑥ 服之 此下孙本有“非但治胃热”五字。3vf中华典藏网

凡肿病须百方内外攻之,不可一概,摩膏主表方3vf中华典藏网

生当陆一斤 猪膏一斤,煎,可得二升3vf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和煎令黄,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并涂以纸覆之,燥辄敷之,不过三日瘥。3vf中华典藏网

治妇人短气虚羸,遍身浮肿,皮肤急,人所稀见,麝香散方3vf中华典藏网

麝香三铢 雄黄六铢 芫花 甘遂各二分3vf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钱五匕,老小以意增减,亦可为丸,强人小豆大,服七丸。《小品》无雄黄。《深师》以蜜丸如大豆,服二丸,日三,治三焦决漏,水在胸外,名曰水病,腹独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华佗方》、《肘后》有人参二分,为丸服。3vf中华典藏网

虚劳浮肿 灸太冲百壮,又灸肾俞①。3vf中华典藏网

① 肾俞 此下孙本有“百壮,穴在第十四椎”八字。3v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