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卷第六下七窍病下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8zh中华典藏网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8zh中华典藏网

齿病第六8zh中华典藏网

喉病第七咽附8zh中华典藏网

耳病第八8zh中华典藏网

面药第九8zh中华典藏网

齿病第六论一首 方三十八首 灸法二首8zh中华典藏网

论曰:凡齿龈宣露①,多是疳②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③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8zh中华典藏网

① 齿龈宣露 病证名,又名牙宣,齿挺。症见齿龈先肿,继而龈肉日渐萎缩,终致牙根宣露,或齿间出血,或溢脓汁。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龈血出候及齿挺候。8zh中华典藏网

② 疳(nì 逆) 病证名。此指口中疳。常因多种慢性疾患引起,是一种以牙龈肿痛腐烂,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证的疳。陈藏器《本草拾遗》:“口中疳”。8zh中华典藏网

③ 揩齿 此上《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疳虫食齿方有“和盐”二字。此下无“及叩齿”三字。8zh中华典藏网

治龋齿及虫痛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 知母 细辛各六铢 芎 高良姜各十二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末之,以绵裹少许著齿上,有汁吐出,一日两度含之,亦治口气。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切白马悬蹄如米许,以绵裹著痛处孔中,不过三度。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虫齿①,积年不瘥,从少至老方雀麦草②,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叶四十枚净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长二寸、广一寸、厚五分,以瓠叶裹缚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酽醋③浸之,至日中取两裹纳火中炮令极热,纳口中齿外边熨之,冷则易之。取铜器以水纳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虫长三分,老者黄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8zh中华典藏网

①齿虫齿 病名,即龋齿。8zh中华典藏网

② 雀麦草 药名,即雀麦,又名杜姥草,牡姓草,牛星草,燕麦。性味甘平,无毒,主女人产不出,去虫。8zh中华典藏网

③ 酽(yàn 彦)醋 浓醋。按“酽”,味厚,汁浓。《广韵•酽韵》:“酽,酒、醋味厚。”《增韵•艳韵》:“酽,醲也。”8zh中华典藏网

治虫齿方8zh中华典藏网

莨菪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罂子④,令可口含得者,将钱纳罂子中。取一撮许莨菪子安钱上,令炮烢声⑤,仍与半合许水淋,令气上从罂出,将口含罂口令气莫出,用熏齿,冷复更作,取三合药尽为剂。非止虫齿得瘥,或风齿⑥龋齿齿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8zh中华典藏网

④ 小口罂(yīng 英)子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方作“瓶子”二字。按“罂子”,瓶一类的容器,比缶大,腹大口小。8zh中华典藏网

⑤ 烢(chè 撤)声 裂开的声音。按“烢”,裂开。《龙龛手鉴•火部》:“烢,裂也。”8zh中华典藏网

⑥ 风齿 病名。头面有风,阳明胃脉虚,风乘虚随脉流入于齿者,则令齿有风,微痛而根浮。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风齿候。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杨叶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桃仁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纳入口安虫齿上咬之,不过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8zh中华典藏网

治疳虫蚀齿根①方8zh中华典藏网

地龙置石上,著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展取,却待凝厚,取以纳病上。又以皂荚去皮涂上,虫即出。8zh中华典藏网

① 疳虫蚀齿根 病名。因阳明胃火上炎而致,症见齿龈肿痛,继则腐溃多脓,甚则穿破唇颊。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纯麻子烛烬研,以井花水涂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黑羖羊脂②莨菪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銎③令赤,纳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烟气入口熏之。8zh中华典藏网

② 黑羖羊脂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疳虫食齿方“羖”作“羚”。8zh中华典藏网

③ 斧銎(qióng 穷) 斧头上装柄的孔。《说文解字•金部》:“銎,斤斧穿也。”段玉裁注:“谓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龈肿痛及虫痛方8zh中华典藏网

黄芩 甘草 桂心 当归 细辛 蛇床子各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醋浆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方8zh中华典藏网

莽草十叶④ 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⑤8zh中华典藏网

④ 十叶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痛有孔方作“七叶”。8zh中华典藏网

⑤ 猪椒……七枚 “猪椒”,药名。原植物为芸香科之两面针,根或枝叶均可入药。性味辛苦温,能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主治胃痛牙痛,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又,《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痛有孔方作“猪椒九个”四字。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满口含,倦即吐却,日二三度。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根肿方8zh中华典藏网

松叶一把,切 盐一合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根动欲脱落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绵裹著齿上,咋之。又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著之,并咽汁,十日大佳。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根动痛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独活各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① 酒 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并作“水”。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酒①一升渍一宿,以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齿落不用之可也。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间血出方8zh中华典藏网

以苦竹叶②浓煮之,与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吐③。8zh中华典藏网

② 苦竹叶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间血出方作“竹叶”二字。8zh中华典藏网

③ 冷吐 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吐”上并有“即”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温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出血不止方8zh中华典藏网

刮生竹皮二两,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噀其背上三过,仍取竹茹④浓煮汁,勿与盐,适寒温含嗽⑤之,竟日为度。8zh中华典藏网

④ 竹茹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血不止方作“茗草”。8zh中华典藏网

⑤ 嗽(sǒu 擞) 同“漱”。漱口。《集韵•宥韵》:“漱,《说文》:荡口也。或从口。”8zh中华典藏网

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⑥8zh中华典藏网

⑥ 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牙齿杂疗方作“疗齿痛方”四字。8zh中华典藏网

当归二两 桂心 细辛 甘草各一两 矾石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浆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钉令赤,注血孔中⑦,止。8zh中华典藏网

⑦ 注血孔中 放置于出血孔中。按“注”,放置。《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郭璞注:“载旄于竿头。”8zh中华典藏网

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方8zh中华典藏网

蜀椒二合 莽草十叶 雀李根 独活各二两 细辛 芎 防风各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张文仲有白术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鸡屎白烧灰,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生地黄一节 蒜一瓣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熟捣,绵裹著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为之,瘥止。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含驴尿,须臾止。8zh中华典藏网

风齿疼痛① 灸外踝上②高骨前交脉三壮。8zh中华典藏网

① 风齿疼痛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疼方作“疗齿疼方”。8zh中华典藏网

② 上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疼方作“下”。8zh中华典藏网

又 以线量手中指至掌后横纹,折为四分,量横纹后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右。8zh中华典藏网

含漱汤③8zh中华典藏网

③ 含漱汤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痛方引《集验》作“又方”二字,方中无细辛,为六味。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痛方。8zh中华典藏网

独活三两 黄芩 芎 细辛 筚拨各二两 当归三两 丁香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漱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古今录验》同,有甘草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过三五口。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痛漱汤方8zh中华典藏网

④ 腐棘刺⑤二百枚⑥,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⑦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8zh中华典藏网

④ 治齿痛漱汤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方引《小品》作“疗齿虫腐棘刺漱汤方”九字。8zh中华典藏网

⑤ 腐棘刺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方“棘”上有“烂”字。8zh中华典藏网

⑥ 二百枚 此下《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方有“即是枣木刺朽落地者用一物”一十二字。8zh中华典藏网

⑦ 旋(xuán 眩)旋 犹言频频。顾况《焙茶坞》诗:“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芎 细辛 防风 矾石 附子 藜芦 莽草8zh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绵裹如弹丸大,酒浸安所患处,含之勿咽①,日三,刺破极佳。8zh中华典藏网

① 勿咽 此下《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痛方有“汁”字,其下无“日三刺破极佳”六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如粉,以腊月猪膏和,敷齿龈上,日三两度,永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自死蚯蚓干者捣末,著痛处,即止。8zh中华典藏网

治齿龈痛不可食生果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桂心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马齿菜②一把嚼之,即瘥。8zh中华典藏网

② 马齿菜 “菜”原脱,据《千金宝要》卷三•舌耳心目等大小便第十一•治齿痛又方补。按“马齿菜”,即“马齿苋”。8zh中华典藏网

治牙痈塞,口噤不开方8zh中华典藏网

附子大者一枚 黄连十八铢 矾石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末之,纳管中,强开口吹之入喉间,细细吹之。8zh中华典藏网

喉病第七咽附③ 证一条  方五十首 针灸法二首8zh中华典藏网

③ 咽附 原缺,据本书目录补。8zh中华典藏网

凡卒喉痹④不得语,服小续命汤,加杏仁一两。方出第八卷中。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乌翣膏主之方8zh中华典藏网

④ 卒喉痹 病证名。谓中风失语。8zh中华典藏网

生乌翣⑤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艾叶六铢,生者尤佳 芍药二两 通草二两 生地黄切,五合 猪脂二斤8zh中华典藏网

⑤ 生乌翣(shà 霎) 药名,即生射干。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纳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纳喉中细细吞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喉肿痛,风毒冲心胸方8zh中华典藏网

豉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各二两 羚羊角一两半 芍药三两 栀子七枚 升麻四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豉煮一沸,分三服。8zh中华典藏网

喉肿胸胁支满 灸尺泽百壮。8zh中华典藏网

治风毒咽水不下及瘰疬肿方8zh中华典藏网

升麻 芍药各四两 射干 杏仁 枫香① 葛根 麻黄各三两 甘草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① 枫香 药名,即白胶香,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性味辛苦平,无毒,能活血,凉血,解毒,止痛,主治瘰疬,齿痛,吐血衄血,痈疽疮疥,瘾疹金疮等。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水服莨菪子末两钱匕,神良。8zh中华典藏网

治喉痹②方8zh中华典藏网

荆沥稍稍咽之。8zh中华典藏网

② 喉痹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内伤阴阳气血虚损,或气滞肝郁等而致。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痹候及卷四十八•喉痹候。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腊月猪尾烧末,水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牛角末,酒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含鸡屎白。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巴豆去皮,针线穿,咽入牵出。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马蔺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荆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荆一握,取一升,分三服。8zh中华典藏网

治喉痹及毒气方8zh中华典藏网

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生姜二斤捣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附子一枚破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汁,甘尽更涂炙如前法。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剥大蒜塞耳鼻,日二易。8zh中华典藏网

喉痹 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8zh中华典藏网

治喉痹,卒不得语方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著舌下,渐咽之,良。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芥子末,水和,薄之①,干则易。8zh中华典藏网

① 薄(bó 勃)之 将药物涂敷于患部。按“薄”,敷,涂饰。《史记•礼书》引徐广曰:“乘舆车,金薄璆龙为舆倚较。”司马贞索隐:“刘氏云:薄犹饰也。”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商陆苦酒熬令浓,热敷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末桂心,如枣核大绵裹著舌下,须臾破。8zh中华典藏网

治喉卒肿不下食方8zh中华典藏网

以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疮亦佳。8zh中华典藏网

治悬痈②咽热,暴肿长方干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著舌上。8zh中华典藏网

② 悬痈 病名。多由火毒炽盛所致,症见上腭肿起色红疼痛,饮食吞咽均感不适,或见身发寒热,口渴,舌苔黄,脉数等。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盐末,以箸头张口柱之,日五。8zh中华典藏网

治悬痈咽中生瘜肉,舌肿方日初出时向日张口,使妇人用左裙裾③拄④其头上,七下瘥。8zh中华典藏网

③ 裙裾(jū 居) 裙子。常建《古兴》诗:“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8zh中华典藏网

④ 拄 原作“柱”,今改。按“柱”通“拄”。《尔雅•释言》:“楮,柱也。”《释文》柱作拄。“拄”,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赛儿随光将根竹杖头儿拄将下去,拄得一拄,这土就似虚的一般,脱将下去,露出一个小石匣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盐豉和涂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四五岁小儿尿,合盐含之。8zh中华典藏网

凡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①,治之方 马衔②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8zh中华典藏网

① 马喉痹 病名,为喉痹之来势更急骤者,亦称走马喉痹。多由热毒之气,结于喉间而致,症见喉间肿痛,甚至肿连颊腮,发热烦懑,危及生命。详参《诸病源候论》三十•马喉痹喉。8zh中华典藏网

② 马衔(xián 咸) 马嚼子。放在马口中用以制驭马。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毡③中苍耳三七枚烧末,水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③ 毡(zhān 沾) 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压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马鞭草根一握,勿中风,截去两头,捣取汁服。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谷奴灰,酒服之,立破。8zh中华典藏网

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方8zh中华典藏网

母姜汁二升 酥 牛髓 油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芎 独活各一两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末之,纳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调,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温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细细吞之,日三夜一。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丹参 升麻 雄黄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各一两 麝香半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末之,以蜜为丸如梧子。饮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声不利,用之良。8zh中华典藏网

治咽伤语声不彻方8zh中华典藏网

酒一升 干姜二两半,末 酥一升 通草 桂心 石菖蒲各二两,末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酒一升 酥一升 干姜末十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痛。8zh中华典藏网

治哑塞咳嗽方8zh中华典藏网

桂心六铢 杏仁十八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仁大。含之,细细咽汁,日夜勿绝。8zh中华典藏网

治咽痛,逆气不能食方麻子一升熬令黑,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渐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触风冷。此方兼理产妇及丈夫中风,如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大验,与紫汤气力同。8zh中华典藏网

治卒咽痛方8zh中华典藏网

悬木枸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炊帚①一枚,浆水服方寸匕。8zh中华典藏网

① 炊帚(zhǒu 肘) 刷洗锅碗的炊事用具。道藏本、四库本并作“炊”。8zh中华典藏网

治卒风咽肿面肿方8zh中华典藏网

杏仁末和鸡子黄,更捣敷上,干复易之七八度。若肿汁出,煮醋和伏龙肝敷,干更易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卒咽方8zh中华典藏网

烧履鼻绳为灰,暖水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麻子脂,服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咽喉不利,下气方8zh中华典藏网

射干 杏仁 人参 附子 桂心②各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② 桂心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咽喉杂疗方无此药,为四味。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药味相接。8zh中华典藏网

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虫毒方含生姜五十日,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熏咽中。8zh中华典藏网

耳病第八方五十五首8zh中华典藏网

治肾热背急挛痛,耳脓血出,或生肉塞之,不闻人声方8zh中华典藏网

磁石 白术 牡蛎各五两 甘草一两 生麦门冬六两 生地黄汁一升 芍药四两 葱白一升 大枣十五枚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8zh中华典藏网

治肾热,面黑目白,肾气内伤,耳鸣③吼闹,短气,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黄赤方8zh中华典藏网

③ 耳鸣 病证名。证有虚实之分,虚证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而致,实证为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而致。耳鸣不止,则变成聋。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鸣候。8zh中华典藏网

羊肾一具治如食法 白术五两 生姜六两 玄参四两 泽泻二两 芍药 茯苓各三两 淡竹叶切,二升 生地黄切,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咀,以水二斗煮羊肾竹叶,取一斗,去滓澄之,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已,三日更服一剂。8zh中华典藏网

治肾热,耳脓①,血出溜,日夜不止方8zh中华典藏网

① 耳脓 病名。谓耳内流脓。即聤耳。《医贯》卷五:“耳脓即聤耳。”8zh中华典藏网

鲤鱼脑一枚 鲤鱼肠一具洗,细切 鲤鱼鲊三斤 乌麻子熬令香,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先捣麻子碎,次下余药,捣为一家,纳器中,微火熬暖,布裹薄耳,得两食顷开之,有白虫出,复更作药。若两耳并脓出,用此为一剂薄两耳;若止一耳,分药为两剂薄。不过三薄,耳便瘥,慎风冷。8zh中华典藏网

治肾虚寒,腰脊苦痛,阴阳微弱,耳鸣焦枯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汁二升 生天门冬汁 白蜜各三升 羊肾一具炙 白术 麦曲各一斤 甘草 干姜 地骨皮各八两 桂心 杜仲 黄芪各四两 当归 五味子各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四味末之,纳盆中,取前三物汁和研,微火上暖盆取热更研,日曝干,常研令离盆,酒服方寸匕,日再。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鸣汁出,皆由肾寒,或一二十年不瘥方8zh中华典藏网

故铁二十斤烧赤,水五斗浸三宿,去铁澄清8zh中华典藏网

柘根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8zh中华典藏网

菖蒲切五斗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合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二斗,酿如常法酒,用②一月封头开清,用磁石吸铁者三斤,捣为末,纳酒中浸三宿,饮之,日夜饮,常取小小醉而眠,取闻人语乃止药。8zh中华典藏网

② 用 需要。《周易•系辞下》:“介如石焉,宁用终日,继可识矣。”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服天门冬酒,百日瘥,方在第十四卷中。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矾石少许以生菖蒲根汁和,点入耳中。8zh中华典藏网

治劳聋①、气聋②、风聋③、虚聋④、毒聋⑤、久聋⑥耳鸣方8zh中华典藏网

① 劳聋 病名,谓由气血真元亏虚所致之耳聋。如将适得所,其聋则轻;而遇劳累,其聋则甚。《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劳聋者,是肾气虚乏故也。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则宗脉虚损,气血不足,故名劳聋。”8zh中华典藏网

② 气聋 病名。据病因病机,可分为气虚耳聋和气逆耳聋。气虚耳聋,指因气虚所致者。《医学准绳六要》:“气虚耳聋,右脉大而无力,或濡而细,证兼倦怠,口中无味等内伤证者,属气虚。”气逆耳聋,指因气厥逆所致者。《证治准绳•杂病》:“气逆耳聋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8zh中华典藏网

③ 风聋 病名。多由宗脉亏虚,风邪入耳,使经气否塞不宣而致,症见聋而兼有头痛。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风聋候。8zh中华典藏网

④ 虚聋 病证名,谓耳聋之因于虚者。耳为肾窍,肾虚则耳窍失聪。《丹溪心法》卷四•耳聋:“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为之虚聋。”8zh中华典藏网

⑤ 毒聋 病名,谓耳聋之因于脓毒瘀血,壅塞耳窍者。《医方考》卷五•耳疾门:“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8zh中华典藏网

⑥ 久聋 病名,谓耳聋时日久者。证多属虚,气虚、血虚、肝肾阴虚等皆可致之。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久聋候。8zh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天 芍药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芪 干地黄 远志 蛇床子 石斛 当归 细辛 苁蓉 牡丹 人参 甘草 附子各二两 菖蒲一两 羊肾二枚 防风一两半 茯苓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后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四十丸止。皆缘肾虚耳,故作补肾方,又作薄利九窍药即瘥。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方8zh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极粗者,长一寸半 巴豆 杏仁各七枚 印成盐两颗 头发如鸡子大,烧灰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治下筛,以绵薄裹,纳耳中一日一夜。若小损即去之,直以物塞耳。耳中黄水及脓出,渐渐有效,不得更著。不著一宿后,更纳一日一夜,还去之,依前。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蓖麻仁五合 杏仁 菖蒲 磁石 桃仁各三分 巴豆一分 石盐三分 附子二分 薰陆香 松脂各十分 蜡八分 通草三分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先捣草石令细,别研诸仁如脂,纳松脂、蜡,合捣数千杵,令可丸乃止。以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转捻,不过三四日易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磁石四两 天门冬 地骨皮 生姜各三两 山茱萸 茯苓 菖蒲 芎 枳实 白芷 橘皮 甘草 土瓜根 牡荆子各二两 竹沥二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五日一剂,三日乃著散纳耳中,如后方。8zh中华典藏网

石菖蒲 白蔹 牡丹 山茱萸 牛膝 土瓜根各二两 磁石四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治下筛,绵裹塞耳,日一易之,仍服大三五七散佳,方在第十三卷中。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薰陆香 蓖麻 松脂 蜡 乱发灰 石盐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等分末之,作丸,绵裹塞耳,时易之,瘥止。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方8zh中华典藏网

巴豆十四枚 成炼松脂半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合治丸如黍米大,绵裹以簪头著耳中,一日一易,药如硬,微火炙之,以汗出乃愈,大效。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雄鲤鱼脑二两 防风 菖蒲 细辛 附子 芎各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咀,以鱼脑合煎三沸,三上三下之,膏香为成,滤去滓,冷,以一枣核灌耳中,以绵塞之。《古今录验》用疗风聋,年久耳中鸣者,以当归代防风,以白芷代芎。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竹筒盛鲤鱼脑,炊饭处蒸之令烊,注耳中。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菖蒲附子各等分,末之,以麻油和,以绵裹纳耳中。《广济方》以疗耳卒痛求死者。崔氏以苦酒和塞耳。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矾石 甘草 菖蒲 当归 细辛 防风 芎 白芷 附子 乌贼骨 皂荚各半两 巴豆十四枚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薄切,三升醋渍一宿,以不中水鸡膏九合煎三上三下,以巴豆黄膏成,去滓,纳雄黄末,搅调。取枣核大沥耳中,绵塞之,日三易。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烧铁令赤,投酒中饮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别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蓖麻一百颗去皮 大枣十五枚去皮核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熟捣,丸如杏仁,纳耳中,二十日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芥子捣碎,以男儿乳和,绵裹纳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柴胡苗汁灌耳中,再度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作一坑可容二升许,著炭火其中,坑似窖形,以砖覆口上,砖上作一孔子,容小指,砖孔上著地黄一升,以木盆覆之,以泥泥盆下,勿泄,盆底上钻一小孔,可容箸,其孔上著三重布,以耳孔当盆上熏,久若闷,去黄水,发裹盐塞之,不过二三度,神效。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捣豉作饼填耳内,以地黄长五六分,削一头令尖,纳耳中,与豉饼底齐,饼上著揪叶盖之,剜一孔如箸头,透饼,于上灸三壮。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作泥饼子,厚薄如馄饨皮,覆耳上四边,勿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一小孔,于上以艾灸之百壮,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侧耳泻却黄水出尽即瘥。当灸时,若泥干,数易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虽三十年久聋亦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截箭簳①二寸,纳耳中,以面拥四畔,勿令泄气,灸筒上七壮。8zh中华典藏网

① 箭簳(gǎn 敢)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耳聋方“簳”作“竿”,其下有“竹”字。按“簳”,小竹。可以作箭杆。《文选•张衡〈南都赋〉》李善注:“簳,小竹也。”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硫黄雄黄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数日②闻人语声。8zh中华典藏网

② 数日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耳聋方“日”作“月”。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桂心十八铢 野葛六铢 成煎鸡肪五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咀,于铜器中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贮勿泄,以苇筒盛如枣核大,火炙令少热,敧卧③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聍自出,大如指,长一寸。久聋不过三十日,以发裹膏深塞,莫使泄气,五日乃出之。《千金翼》云:治二十年耳聋。8zh中华典藏网

③ 敧(qī 七)卧 倾斜而卧。刘禹锡《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诗:“敧枕闲看知自适,含毫朗与谁同。”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齿痛,赤膏方8zh中华典藏网

桂心 大黄 白术 细辛 芎各一两 干姜二两 丹参五两 蜀椒一升 巴豆十枚 大附子二枚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苦酒二升浸一宿,纳成煎猪肪三斤,火上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纳耳中;齿冷痛则著齿间;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枣许大;咽喉痛,取枣核大吞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绵裹蛇膏塞耳,神良。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淳醋微火煎附子一宿,削令可入耳,以绵裹塞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卒耳聋①方8zh中华典藏网

① 卒耳聋 病名,又称暴聋,风聋,突然发生之耳聋。《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证多属实,由外邪壅滞经络,以致气机上下升降不利,或忧思郁怒,血郁于上,气血壅塞,致窍闭不通,或外伤等所致。8zh中华典藏网

细辛 菖蒲各六铢 杏仁 曲末各十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和捣为丸,干即著少猪脂,取如枣核大②,绵裹纳耳中,日一易,小瘥,二日一易,夜去旦塞之。8zh中华典藏网

② 和捣……取如枣核大 “取”字原脱,据元本、道藏本、四库本补。又,《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耳杂疗方作“捣筛,研杏仁合之如脂,枣核大”一十二字。8zh中华典藏网

治三十年耳聋方8zh中华典藏网

故铁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宿,取汁入曲酿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可饮,取醉,以绵裹磁石纳耳中,好覆头卧,酒醒去磁石,即瘥。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鸣聋方8zh中华典藏网

当归 细辛 芎 防风 附子 白芷各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以鲤鱼脑八两合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以枣核大灌耳中,旦以绵塞耳孔。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鸣如流水声,不治久成聋方 生乌头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纳耳中,日一易之,不过三日愈。亦疗痒及卒风聋。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鸣水入方③8zh中华典藏网

③ 治耳鸣水入方 道藏本、四库本并无当归,为八味。8zh中华典藏网

通草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菖蒲一两 附子六铢 矾石六铢当归 甘草各十二铢 独活一两半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末之,以白鹅脂半合稍稍和如枣核,绵裹纳耳中,日三,旋旋和用。一本用葱涕半合。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有脓散方8zh中华典藏网

乌贼骨 釜底墨 龙骨 伏龙肝各半两 附子一两 禹余粮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取皂荚子大,绵裹纳耳中,日一易,取瘥。不瘥者有虫,加麝香一豆大。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有脓不瘥,有虫方8zh中华典藏网

鲤鱼肠一具,切 醋三合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和捣,帛裹纳耳中,两食顷当闷痛,有白虫著药,去之,更入新者,虫尽乃止。药择去虫,还可用。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先以纸缠去耳中汁,以矾石末粉耳中,次石盐末粉其上,食久乃起,不过再度,永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捣桂和鲤鱼脑①,纳耳中,不过三四度。8zh中华典藏网

① 鲤鱼脑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耳聋有脓方作“鱼膏”二字。8zh中华典藏网

治聤耳出脓汁方8zh中华典藏网

矾石 乌贼骨 黄连 赤石脂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等分末之,以绵裹如枣核纳耳中,日三。《小品》不用赤石脂。《姚氏》加龙骨一两。《千金翼》同《姚氏》。8zh中华典藏网

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方 取釜月下灰,薄耳中,日三易之,每换以篦子去之,再著,取瘥止。8zh中华典藏网

治聤耳方8zh中华典藏网

桃仁熟捣,以故绯绢裹纳耳中,日三易,以瘥为度。8zh中华典藏网

治底耳方8zh中华典藏网

黄矾烧,绵裹纳耳中,不过二三日愈,或以苇管吹耳中。《肘后》以疗耳卒肿出脓。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聋,干耵聍②不可出方捣自死白项蚯蚓,安葱叶中,面封头,蒸之令熟,并化为水,以汁滴入耳中,满即止,不过数度,即挑易出,瘥后,发裹盐塞之①。《肘后》以疗蚰蜒入耳,效。8zh中华典藏网

② 耵(díng 盯)聍(níng 凝) 亦称耳垢,耳屎,耳内津液结聚所成。人耳皆有之,轻者不能为患;若风热乘之,硬结成核塞耳,亦令耳聋。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耳耵聍候。8zh中华典藏网

① 捣自死……塞之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耳杂疗方作“烂捣自死蚯蚓,取汁灌耳,不过数灌即桃(挑)出之”一十八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灌醋三年者最良,绵塞之半日许,必有物出。8zh中华典藏网

治百虫入耳方8zh中华典藏网

末蜀椒一撮,以半升醋调,灌耳中,行二十步即出。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取桃叶火熨,卷之以塞耳,立出。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车脂②敷耳孔,虫自出。《肘后》以疗聤耳脓血。8zh中华典藏网

② 车脂 “”原作“肛”,据《证类本草》卷五引改。“”,车毂内外口穿轴用的铁圈。《说文解字•金部》:“,车毂中铁也。”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葱涕灌耳中,虫即出。亦治耳聋。8zh中华典藏网

治蜈蚣入耳方8zh中华典藏网

炙猪肉令香,掩耳即出。8zh中华典藏网

治蚰蜒入耳方8zh中华典藏网

炒胡麻捣之,以葛袋盛,倾耳枕之,即出。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牛酪灌之,满耳即出,出当半消。若入腹中,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为黄水而出。不尽更服,手用神效。《千金翼》作牛乳。8zh中华典藏网

治耳中有物不可出方8zh中华典藏网

以弓弦从一头令散,敷好胶,柱著耳中物上,停之令相著,徐徐引出。8zh中华典藏网

面药第九方八十一首8zh中华典藏网

五香散8zh中华典藏网

治①疱②黡③④,黑晕赤气,令人白光润方。8zh中华典藏网

① (gǎn 敢) 面上黑色斑点,俗称雀斑。《广韵•旱韵》:“,面黑。”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面皯候。8zh中华典藏网

② 疱 发于面部的白色疮疱,又名粉刺。好发于男女青春发育期。面上有风热气,尤其是肺经为风热之邪所乘;饮酒、过食辛辣油腻均可导致本病。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面疱候。8zh中华典藏网

③ 黡(yǎn 掩) 黑痣。《广韵•琰韵》:“黡,面有黑子。”《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张守节正义:“许北人呼为黡子,吴楚谓之。,记也。”8zh中华典藏网

④ (zèng 赠),面黑气。《集韵•隥韵》:“,,面黑气。”《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面:“是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腑脏,即雀卵斑,女人名粉滓斑。”8zh中华典藏网

毕豆⑤四两 黄芪 白茯苓 萎蕤 杜若 商陆 大豆黄卷各二两 白芷 当归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蚕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旋覆花 防风 木兰 芎 藁本 皂荚 白胶 杏仁 梅肉 酸浆 水萍 天门冬 白术 土瓜根各三两 猪胰二具,曝干8zh中华典藏网

⑤ 毕豆 药名。即豌豆。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十二味下筛,以洗面,二七日白,一年与众别。8zh中华典藏网

洗手面,令白净悦泽,澡豆⑥方8zh中华典藏网

⑥ 澡豆 古代洗浴用品。《世说新语•纰漏》:“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一般用猪胰磨成糊状,合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制成豆粒状或块状,有去污作用。本方用猪胰合诸药物,除增强洁肤、润肤作用外,还可使皮肤增白,有营养、美容、保健、祛病之功效。8zh中华典藏网

白芷 白术 白鲜皮 白蔹 白附子 白茯苓 羌活 萎蕤 栝楼子 桃仁 杏仁 菟丝子 商陆 土瓜根 芎各一两 猪胰两具大者,细切 冬瓜仁四合 白豆面一升 面三升,溲猪胰为饼曝干,捣筛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九味合捣筛,入面、猪胰拌匀更捣,每日常用,以浆水洗手面,甚良。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黑不净,澡豆洗手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鲜皮 白僵蚕 芎 白芷 白附子 鹰屎白 甘松香 木香各三两,一本用藁本8zh中华典藏网

土瓜根一两,一本用甜瓜子 白梅肉三七枚 大枣三十枚 麝香二两 鸡子白七枚 猪胰三具 杏仁三十枚 白檀香 白术 丁子香各三两,一本用细辛 冬瓜仁五合 面三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味,先以猪胰和面,曝干,然后合诸药捣末,又以白豆屑二升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千金翼》无白僵蚕芎白附子大枣,有桂心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洗面药澡豆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胰五具,细切 毕豆面一升 皂荚三挺 栝楼实三两,一方不用 萎蕤 白茯苓 土瓜根各五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捣筛,将猪胰拌和,更捣令匀,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8zh中华典藏网

洗面药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芷 白蔹 白术 桃仁 冬瓜仁 杏仁 萎蕤各等分 皂荚倍多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绢筛,洗手面时即用。8zh中华典藏网

洗面药 除悦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胰两具,去脂 豆面四升 细辛 白术各一两 防风 白蔹 白芷各二两 商陆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皂荚五挺 冬瓜仁半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和土瓜根一两捣,绢罗,即取大猪蹄一具,煮令烂作汁,和散为饼,曝燥,更捣为末,罗过,洗手面,不过一年悦白。8zh中华典藏网

澡豆8zh中华典藏网

治手干燥少润腻方。8zh中华典藏网

大豆黄五升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各二升,去皮 丁香五合 麝香一两 冬瓜仁 茅香各六合 猪胰五具,细切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细捣罗,与猪胰相合和,曝干,捣,绢筛,洗手面。8zh中华典藏网

澡豆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芷 青木香 甘松香 藿香各二两 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 栝楼仁各四两 零陵香二两 毕豆面三升,大豆黄面亦得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捣筛,用如常法。8zh中华典藏网

桃仁澡豆8zh中华典藏网

主悦泽,去方8zh中华典藏网

桃仁 芜菁子各一两 白术六合 土瓜根七合 毕豆面二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合和,捣,筛,以醋浆水洗手面。8zh中华典藏网

澡豆8zh中华典藏网

主手干燥,常少润腻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胰五具,干之 白茯苓 白芷 藁本各四两 甘松香 零陵香各二两 白商陆五两 大豆末二升,绢下 蒴藋灰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为末,调和讫,与猪胰相和,更捣令匀,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八九月则合冷处贮之,至三月以后勿用,神良。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无光泽,皮肉皴①黑,久用之令人洁白光润,玉屑面膏方②8zh中华典藏网

① 皴(cūn 村) 皮肤皱裂。《说文新附•皮部》:“皴,皮细起也。”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8zh中华典藏网

② 玉屑面膏方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作“又方”二字,方中无“猪肪脂一升”,为二十七味。8zh中华典藏网

玉屑细研 芎 土瓜根 萎蕤 桃仁 白附子 白芷 冬瓜仁 木兰 辛夷各一两 菟丝子 藁本 青木香 白僵蚕 当归 黄芪 藿香 细辛各十八铢 麝香 防风各半两 鹰屎白一合 猪胰三具,细切 蜀水花一合 白犬脂 鹅脂 熊脂各一升 商陆一两 猪肪脂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八味。先以水浸猪、鹅、犬、熊脂,数易水,浸令血脉尽乃可用。咀诸药,清酒一斗渍一宿,明旦生擘猪鹅等脂安药中,取铜铛③于炭火上,微微煎至暮时乃熟。以绵滤,置瓷器中,以敷画。仍以练系白芷片,看色黄,即膏成。其猪胰取浸药酒,捣取汁,安铛中。玉屑蜀水花鹰屎白麝香末之,膏成,安药中,搅令匀①。8zh中华典藏网

③ 铛(chēng 撑) 温器,似锅,三足。《集韵•庚韵》:“铛,釜属,通作鎗。”《太平御览•器物•铛》:“通俗文曰鬴,有足曰铛。”8zh中华典藏网

① 先以水……搅令匀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作“细切,以清酒渍一宿,微火煎一日,以新布绞去滓,以涂面。切慎风,任用之”二十八字。8zh中华典藏网

面脂8zh中华典藏网

主悦泽人面,耐老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芷 冬瓜仁各三两 萎蕤 细辛 防风各一两半 商陆 芎各三两 当归 藁本 蘼芜 土瓜根去皮 桃仁各一两② 木兰皮 辛荑 甘松香 麝香 白僵蚕 白附子 栀子花 零陵香半两 猪胰三具,切,水渍六日,欲用时以酒挼取汁,渍药8zh中华典藏网

② 各一两 “一”原脱,据道藏本、四库本补。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一味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一宿,平旦以煎猪脂③六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入麝,收于瓷器中,取涂面。8zh中华典藏网

③ 煎猪脂 “煎”原作“前”,据元本、道藏本、四库本改。8zh中华典藏网

炼脂法8zh中华典藏网

凡合面脂,先须知炼脂法。以十二月买极肥大猪脂,水渍七八日,日一易水,煎取清脂没水中。炼鹅熊脂,皆如此法。8zh中华典藏网

玉屑面脂方8zh中华典藏网

玉屑 白附子 白茯苓 青木香 萎蕤 白术 白僵蚕 蜜 陀僧 甘松香 乌头 商陆 石膏 黄芪 胡粉 芍药 藁本 防风 芒消 白檀各一两 当归 土瓜根 桃仁 芎各二两 辛夷 桃花 白头翁 零陵香 细辛 知母各半两 猪脂一升 羊肾脂一具 白犬脂 鹅脂各一合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十三味切,以酒水各一升合渍一宿,出之,用铜器微火煎令水气尽,候白芷色黄,去滓,停一宿,旦以柳枝搅白,乃用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令黑者皆白,老者皆少方。8zh中华典藏网

玉屑 寒水石 珊瑚 芎 当归 土瓜根 菟丝 藁本 辛夷仁 细辛 萎蕤 商陆 白芷 防风 黄芪 白僵蚕 桃仁 木兰皮 藿香 前胡 蜀水花 桂心 冬瓜仁 半夏 白蔹 青木香 杏仁 蘼芜 芒消 旋复花 杜蘅 麝香 白茯苓 秦椒 白头翁 礜石 秦皮 杜若 蜀椒 芜菁子 升麻 黄芩 白薇 栀子花各六铢 栝楼仁一两 熊脂 白狗脂 牛髓 鹅脂 羊髓各五合 清酒一升 鹰屎白一合 丁香六铢 猪肪脂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十四味咀,酒渍一宿,纳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气尽膏成,绞去滓,下麝香末,一向搅至凝,色变止,瓷器贮,勿泄气。8zh中华典藏网

面脂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上皴黑,凡是面上之疾皆主之方。8zh中华典藏网

丁香 零陵香 桃仁 土瓜根 白蔹 防风 沉香 辛夷 栀子花 当归 麝香 藁本 商陆 芎各三两 萎蕤一本作白芨 藿香一本无 白芷 甘松香各二两半 菟丝子三两 白僵蚕 木兰皮各二两半 蜀水花 青木香各二两 冬瓜仁四两 茯苓三两 鹅脂 羊肾脂各一升半 羊髓一升 生猪脂三大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十九味咀,先以美酒五升挼猪胰六具,取汁渍药一宿,于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一大两纳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任性用之,良。8zh中华典藏网

面膏8zh中华典藏网

去风寒,令面光悦,却老去皱方。8zh中华典藏网

青木香 白附子 芎 白蜡 零陵香 香附子 白芷各二两 茯苓 甘松各一两 羊髓一升半,炼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咀,以水、酒各半升浸药经宿,煎三上三下,候水酒尽,膏成,去滓,敷面作妆,如有皆落。8zh中华典藏网

猪蹄汤8zh中华典藏网

洗手面令光润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蹄一具 桑白皮 芎 萎蕤各三两 白术二两 白茯苓三两 商陆二两,一作当归 白芷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咀,以水三斗煎猪蹄及药,取一斗,去滓,温一盏洗手面,大佳。8zh中华典藏网

令人面白净悦泽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蔹 白附子 白术 白芷各二两 藁本三两 猪胰三具,水渍去赤汁尽,研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先以芜菁子半升、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纳酒水中,以瓷器贮封三日,每夜敷面,旦以浆水洗之。8zh中华典藏网

猪蹄浆 急①面皮,去老皱,令人光净方。大猪蹄一具,净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②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又以此药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浆水洗,面皮即急。8zh中华典藏网

① 急 紧。《字汇•心部》:“急,紧也。”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8zh中华典藏网

② 渝(yū 迂) 溢出。《文选•木华•海赋》李善注:“渝,亦溢也。”8zh中华典藏网

白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牡蛎三两 土瓜根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白蜜和之,涂面即白如玉,旦以温浆水洗之,慎风日。8zh中华典藏网

鹿角散8zh中华典藏网

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鹿角长一握 牛乳三升 芎 细辛 天门冬 白芷 白附子 白术 白蔹各三两 杏仁二七枚 酥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咀,其鹿角先以水渍一百日,出,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余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8zh中华典藏网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胰五具 芜菁子二两 栝楼子五两 桃仁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酒和,熟捣,敷之,慎风日。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采三株桃花,阴干,末之,空心饮③服方寸匕,日三。并细腰身。8zh中华典藏网

③ 空心饮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色光悦方作“以酒饮”。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百病。三月三日收。8zh中华典藏网

桃花丸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黑,令人洁白光悦方。8zh中华典藏网

桃花二升 桂心 乌喙 甘草各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一两,为七味。8zh中华典藏网

铅丹散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方。8zh中华典藏网

铅丹三十铢 真女菀六十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日三,男十日知,女二十日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中出矣,面白如雪。8zh中华典藏网

白杨皮散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与手足黑,令光泽洁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 桃花一两 白瓜子仁三十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内外治方8zh中华典藏网

成炼松脂为末,温酒服三合,日三服。尽三升,无不瘥。8zh中华典藏网

治外膏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芷 白蜡各二两 白附子 辛夷 防风 乌头 藿香各半两 藁本一两 萎蕤 零陵香各半两 商陆 麝香各六铢 牛脂 鹅脂各一升 羊脂五合 麻油二合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薄切,醋渍浃浃然①一宿,合煎②,候白芷色黄膏成,以皂荚汤洗面,敷之,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① 浃浃然 透彻貌。《尔雅•释言》:“浃,彻也。”郭璞注:“谓沾彻。”8zh中华典藏网

② 合煎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皯黯方作“以诸脂油煎”五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矾 石硫黄 白附子各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为末,以醋一盏渍之三日③,夜净洗面,敷之,莫见风日,三七日慎之,白如雪。8zh中华典藏网

③ 三日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皯黯方作“一宿”。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鸡子三枚 丁香一两 胡粉一两,细研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先以醋一升渍七日后,取鸡子白调香粉令匀,以浆水洗面,敷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李子仁末,和鸡子白,敷一宿即落。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羊乳二升 羊胰二具,水浸去汁细擘 甘草二两,末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相和一宿,先以醋浆洗面,生布拭之,夜敷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却,每夜洗之①。8zh中华典藏网

① 每夜洗之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皯黯方作“又依前为之即尽”七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附子末,酒和敷之②,即落。8zh中华典藏网

② 酒合敷之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皯黯方作“以水和涂上频频用”八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桂心 石盐③ 蜜各等分8zh中华典藏网

③ 石盐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皯黯方作“石姜末”。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末之,相和以敷。8zh中华典藏网

治人面黑,肤色粗陋,皮厚状丑方 羖羊胫骨末,以鸡子白和敷之,旦以白粱米泔洗之,三日白如珂雪。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蜜和茯苓粉敷之,七日愈。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杏仁末之 鸡子白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相和,夜涂面,明旦以米泔洗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杏仁酒浸皮脱,捣,绢袋盛,夜拭面。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酒浸鸡子三枚,密封四七日成,敷面,白如雪。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令悦泽光白润好及手皴方8zh中华典藏网

猪蹄两具治如食法 白粱米一斗,洗令净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五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三斗,用煮后药。8zh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 商陆各五两 萎蕤一两 白芷 藁本各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前药汁三斗,并研桃仁④一升,合煮取一斗五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一两入膏中,搅令匀,绵幕⑤之,每夜用涂手面。8zh中华典藏网

④ 桃仁 元本、道藏本、四库本并作“杏仁”。8zh中华典藏网

⑤ 幕(mù 木) 覆盖。《方言》卷十二:“幕,覆也。”8zh中华典藏网

面多,面皮粗涩,令人不老,皆主之方8zh中华典藏网

朱砂 雄黄各二两 水银霜半两 黄鹰粪二升 上胡粉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并细研如粉,以面脂和,净洗面,夜涂之,以手细摩令热,明旦不废作妆,然须五日一洗面一涂,不过三遍,所有恶物一切皆除,数倍少嫩,慎风日,不传神秘。治乌黡,令面洁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马珂①二两 珊瑚 白附子 鹰屎白各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① 马珂 药名,即珂,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性味咸平,无毒,主目中翳,断血生肌。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研成粉,和匀,用人乳调以敷面,夜夜著之,明旦以温浆水洗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黑生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蔹十二铢 生礜石《救急方》无礜石 白石脂各六铢 杏仁三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研,和鸡子白,夜卧涂面上,旦用井花水洗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令人悦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栝楼子六合 麝香半两 白石脂五合 雀屎二合,去黑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捣筛,别研麝香雀粪白石脂,和合,取生菟丝苗汁和之如薄泥,先用澡豆洗去面上腻,以涂上,日夜三四过,旦以温浆水洗之,任意作妆。8zh中华典藏网

治子面不净方8zh中华典藏网

以上朱砂研细如粉,和白蜜涂之,旦以醋浆洗之,大验。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白附子 香附子 白檀 马珂 紫檀各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末之,白蜜和,如杏仁大阴干,用时以水研涂面,旦以温水洗,忌风油,七日面如莲花。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沉香 牛黄 薰陆香 雌黄 鹰屎 丁香 玉屑各十二铢 水银十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末之,蜜和以敷。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黑皮皱皴散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附子 密陀僧 牡蛎 茯苓 芎各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末之,和以羖羊乳,夜涂面,以手摩之,旦用浆水洗,不过五六度,一重皮脱,瘥矣。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水和丹砂末,服方寸匕,男七日,女二七日,色白如雪。8zh中华典藏网

白瓜子丸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令色白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瓜子二两 藁本 远志 杜蘅各一两 天门冬三两 白芷 当归 车前子 云母粉各一两 柏子仁 细辛 橘皮 栝楼仁 铅丹 白石脂各半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五味末之,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去面上靥子黑痣方 夜以暖浆水洗面,以生布楷靥子令赤痛,水研白旃檀取汁令浓,以涂靥子上,旦以暖浆水洗之,仍以鹰屎白粉其上。8zh中华典藏网

治粉滓方8zh中华典藏网

白蔹十二铢 白石脂六铢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捣筛,以鸡子白和,夜卧涂面,旦用井花水洗。8zh中华典藏网

去粉滓皴疱及茸毛,令面悦泽光润如十四五时方①8zh中华典藏网

① 去粉滓……时方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粉滓方作“又方”二字。方中无“土爪根”,为十四味。8zh中华典藏网

黄芪 白术 白蔹 萎蕤 土瓜根 商陆 蜀水花 鹰屎白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白芷 细辛 青木香 芎 白附子 杏仁各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十五味末之,以鸡子白和作挺,阴干②,石上研之,以浆水涂面,夜用,旦以水洗。细绢罗如粉,佳。8zh中华典藏网

② 阴干 《外台秘要》卷三十二•面粉滓方作“曝干”。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粉滓方8zh中华典藏网

熬矾石以清酒和敷之,不过三上。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捣生菟丝苗汁涂,不过三上。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羖羊胆 牛胆各一具 淳酒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合煮三五沸,敷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年少气盛,面生疱疮方8zh中华典藏网

胡粉半两 水银一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旦起布拭之,慎勿水洗,至暝又涂之,不过三上,瘥。一方有真朱。8zh中华典藏网

白膏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疥痈恶疮方。8zh中华典藏网

附子十五枚 野葛一尺五寸 蜀椒一升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咀,以醋渍一宿,猪膏一斤煎令附子黄,去滓涂之,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栀子丸8zh中华典藏网

治酒鼻①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① 酒(zhā 渣)鼻 病名,俗谓酒糟鼻,因鼻尖发暗红色疱疹似酒糟而得名。多因饮酒,热势冲面,复遇风冷之气相搏而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酒齇候。8zh中华典藏网

栀子仁三升 芎四两 大黄六两 豉三升 木兰皮半两 甘草四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末之,蜜和,服十丸如梧桐子,日三,稍加至十五丸。8zh中华典藏网

薄鼻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蒺藜子 栀子仁 豉各一升 木兰皮半斤,一本无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末之,以醋浆水和如泥,夜涂上,日未出时,暖水洗之。亦灭瘢痕。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鸬鹚屎一升末之,以腊月猪脂和令匀,夜敷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上风方8zh中华典藏网

玉屑 密陀僧 珊瑚各二两 白附子三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末之,以酥和,夜敷面上,旦洗之。亦灭瘢痕。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甚者方8zh中华典藏网

冬葵子 柏子仁 茯苓 冬瓜子8zh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疱方8zh中华典藏网

荠苨② 肉桂各二两8zh中华典藏网

② 荠苨 约名,为桔梗科植物荠苨的根。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化痰,主治燥咳喉痛,消渴,疔疮肿毒等。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以醋浆服方寸匕,日一。亦治及灭瘢去黑痣。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枸杞根一十斤 生地黄三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先捣筛枸杞,又捣碎地黄,曝干,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颜如童子,秘之。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方8zh中华典藏网

木兰皮一斤,以三年醋渍,令没百日,曝干,末之,温酒服方寸匕,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治面有热毒恶疮方8zh中华典藏网

胡粉熬 黄檗炙 黄连各等分8zh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末之,以粉上,取瘥止。若疮干,以面脂调涂之,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灭瘢痕方 以猪脂三斤饲乌鸡一只,令三日使尽,后取白屎,纳白芷当归各一两,煎白芷色黄去滓,纳以鹰屎白半两,搅令调,敷之,日三①。8zh中华典藏网

① 日三 《外台秘要》卷二十九•灭瘢痕方作“旦洗之”三字。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禹余粮、半夏等分末之,以鸡子黄和,先以新布拭瘢令赤,以涂之,勿见风,日二,十日瘥,十年者亦灭。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鹰屎白一合 辛夷一两 白附子 杜若 细辛各半两8zh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咀,以酒五合浸一宿,以羊髓五两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小伤瘢上敷之,日三。8zh中华典藏网

灭瘢痕,无问新旧必除方 以人精和鹰屎白,敷之,日二,白蜜亦得。8zh中华典藏网

治瘢痕凸出方8zh中华典藏网

春夏以大麦,秋冬以小麦,好细绢下筛,以酥和封上。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鹰屎白一两 衣白鱼二七枚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良。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热瓦熨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冻凌熨之。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鹰屎白二两 白僵蚕二两半8zh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末之,以白蜜和敷上,日三。慎五辛生菜。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腊月猪脂四升,煎大鼠一枚令消尽,以生布拭上皮令赤,涂之,不过四五上。8zh中华典藏网

治身及面上印文方8zh中华典藏网

针刺字上破,以醋调赤土薄之,干又易,以黑灭即止。8zh中华典藏网

又方 以未满月儿屎敷上,一月即没。8zh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