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菜部
李时珍曰:凡草木之可茹者谓之菜。韭、薤、葵、葱、藿,五菜也。《素问》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古者三农生九谷,场圃艺草木 ,以备饥馑。菜固不止于五而已。夫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谨和五味,脏腑以通,气血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可以长久。是以《内则》有训,食医有方,菜之于人,补非小也。
韭
一名草钟乳,又名起阳草。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干,勿令浥郁 。韭之为菜,可生可熟,可菹 可久,乃菜中最温而有益人者也,宜常食之。昔人正月节 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蒜、姜也。《礼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俗谓韭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素问》言:心病宜食韭。时珍曰:叶热 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
辛、微酸,温,涩。无毒。主治:归心,除胃中热,利病人,可久食,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打扑伤损及妇人经脉逆行。煮食,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止泄血脓,腹中冷痛,归肾,止泄精,暖腰膝,充肺气,除心腹痼冷痃癖。煠 熟,以盐、醋空心吃,治胸膈噎气。捣汁服,治胸痹 骨刺痛如锥不可触者,即吐出胸中恶血甚验;上气喘息欲绝,肥白人中风失音;又解药毒、肉脯毒,疗狂狗咬人数发者 ,亦涂诸蛇虺 、蝎虿、恶虫毒及灌初生小儿,吐去恶水恶血,永无诸病。捣汁澄清,和童尿饮之,能消散胃脘瘀血,甚效。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晕,洗肠痔脱肛。叶:煮鲫鱼鲊食,断卒下痢。根:入生发膏用。有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
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能昏神暗目而动虚阳也,酒后尤忌。热病后十日食之,即发困。五月多食乏 气力。冬月多食,动宿饮,吐水。不可与蜜及牛肉同食。韭黄未出粪土,最不益人,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申之气故也。孔子曰:“不时不食 ”,正谓此类。
花,食之亦动风。
附方
喘息欲绝:韭汁饮一升,效。
卒然中恶:捣韭汁,灌鼻中,便苏。
夜出盗汗:韭根四十九根,水二升,煮一升,顿服。
消渴引饮:韭苗日用三五两,或炒或作羹,勿入盐,入酱无妨,吃至十斤即住,极效。过清明勿吃。有人病此,引饮无度,得此方而愈。
水谷痢疾:韭叶作羹、粥,煠、炒,任食之,良。
喉肿难食:韭一把,捣熬傅之,冷即易。
鼻衄不止:韭根、葱根同捣枣大,塞入鼻中,频易,两三次即止。
百虫入耳:韭汁灌之即出。
产后血晕:韭菜切,安瓶中,沃以热醋,令气入鼻中,即省。
赤白带下:韭根捣汁,和童尿露一夜,空心温服取效。
土豆
一名土芋,又名土卵,亦名黄独。藏器曰:土卵蔓生,如芋,人以灰汁煮食之。恭曰:土卵似小芋,肉白皮黄。梁、汉人名为黄独。可蒸食之。
根
甘、辛,寒。有小毒。主治:解诸药毒,生研水服,当吐出恶物便止。煮熟食之,甘美不饥 ,厚人肠胃,去热嗽。
藏器曰:土芋蔓生,叶如豆,其根圆如卵。 食后弥 吐,人不可食。
山药
一名薯蓣,一名 藇 音诸预 。土 音除,山 ,一名山芋,一名玉延。宗奭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薯,改为山药。尽失当日本名。恐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详著之。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只堪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刮去皮,竹筛盛,置檐风处,不得见日,一夕干五分,候全干收之。或置焙笼中,微火烘干亦佳。
根
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强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权 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李杲曰:山药入手太阴。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润之。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又按王履 《溯洄集》云:山药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阴也。又按曹毗 《杜兰香传》云:食薯蓣可以辟雾露 。惟和面作馎饦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荆芥
一名姜芥,一名假苏。处处有之,初生作菜,生熟皆可食,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二月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子状,黄赤色 ,连穗收采用之。
茎穗
辛,温。无毒。主治:寒热,恶风贼风 ,口面斜,遍身 痹。筋骨烦疼及阴阳毒 ,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气,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破结 聚气,下瘀血,除湿疸 ,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鼠瘘 瘰疬生疮,阴 ,吐血衄血,下血血痢,治妇人血风,崩中痔漏。
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反驴肉。凡服荆芥药者,忌食无鳞鱼、蟹 。
附方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
中风口噤: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名荆芥散。贾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录》,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者,病此已革 ,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产后中风,华佗愈风散,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瘛疭 如角弓,或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四肢强直,或筑心眼倒 ,吐泻欲死:用荆芥穗子,微炒 为末,每服二 钱。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挑 齿灌之,龈噤则灌入鼻中,其效如神。
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荆芥烧研,陈皮汤服二钱,不过二服也。
瘰疬溃烂,疬疮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茄子大,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疗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武进县朱守仁传,云其项不能回头,用此数日减可:如疮烂破者,用荆 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 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
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即消。
紫苏
一名赤苏。时珍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处处有之,以二三月下种,或宿 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钜 齿,面背皆紫者佳。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茎叶
辛,温。无毒。主治:补中益气,通心经,益脾胃,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除寒热,一切冷气,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下气,除寒中。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蟹肉毒。治蛇犬伤。
但气香而辛甘,能散气。脾胃寒人,多食恐致滑泻。同鲤鱼食,生毒疮。
附方
感寒上气:苏叶三两,橘皮四两,酒四升,煮一升半,分再服。
霍乱胀满,未得吐下:用生苏捣汁饮之,佳。干苏煮汁亦可。
诸失血病:紫苏不限多少,入大锅内,水煎令干,去滓熬膏,以炒熟赤豆为末,和丸梧子大,每酒下三五十丸,常服之。
癫扑伤损:紫苏捣傅之,疮口自合。
伤损血出,不止:以陈紫苏叶蘸所出血挼烂傅之,血不作脓,且愈后无瘢,甚妙也。
刺儿菜
一名大蓟,一名小蓟 ,一名青刺蓟。恭曰:大、小蓟叶 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大蓟苗根 与此相似,但肥大,高三四尺,叶皱,小蓟叶不皱,以此为异,作菜虽有微芒,不害人。
大蓟根叶同
甘,温。无毒。主治:女子赤白沃 ,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小蓟根苗同
甘,温。无毒。主治:热毒风 ,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苗:去烦热,生研汁服。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不止,捣汁半升服,立瘥。
附方
崩中下血:捣大蓟根,绞汁服半升,立瘥。
肠痈,腹脏瘀血,作晕扑损:用大蓟叶生研,酒并小便任服。
恶疮疥癣:用大蓟叶,同盐研罯之。
小便热淋:大蓟根捣汁服。
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 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
九窍出血: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
舌硬出血:方同上。
卒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一升。
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三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
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婆婆奶
即地黄苗。处处有之,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菜 面深青色有皱文,又似小芥叶而颇厚,叶中撺 茎,上有细毛,其花似脂麻花而红紫色。其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 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气。其叶作菜,甚 益人,《礼记》云“羊芐 豕薇”,则自古已食之矣。
叶
主治:恶疮似癞,十年者,捣烂日涂,盐汤先洗。
时珍曰:按《抱朴子》云:韩子治用地黄苗喂五十岁老马,生三驹,又一百三十岁乃死也。张 《朝野佥载》云:雉被鹰伤,衔地黄叶点之。
黄花菜
一名忘忧,一名疗愁,一名丹棘,一名鹿葱,一名宜男,一名萱草。时珍曰:“萱”本作“谖”。谖,忘也。《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谓忧思不能自遣,故欲树此草,玩味以亡 忧也。吴人谓之疗愁。董子 云:欲忘人之忧,则赠之丹棘,一名忘忧故也。其嫩苗作菹食,形涎似葱 ,而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乃其一,故又名鹿葱。《周处风土记》云: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萱宜下湿地,五月抽茎开花。肥土所生,则花厚色深,起重台 ,开有数月;瘠土所生,则花薄而色淡,开亦不久。其花有红、黄、紫三色。今东 人采花跗 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其根与麦门冬相似。
苗花
甘,凉。无毒。主治:消食,利湿热。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
李九华《延寿书》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 。
根
主治:沙淋,下水气。酒疸黄色遍身者,捣汁服。吹乳、乳痈肿痛,擂酒服,以滓封之。
附方
大热衄血:萱草根研汁一大盏,和生姜汁半盏,细呷之。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频饮。
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
扫帚苗
一名地肤,一名地葵,一名王篲 ,一名王帚,一名扫帚,一名落帚,一名益明,一名千 心妓女。时珍曰:地肤,因其子形似也。地葵,因其苗味似也。妓女,因其枝繁而头多也。益明,因其子功能明目也。子落则老,茎可为帚,故有帚、篲诸名。其嫩苗可作蔬茹。其子宜入补药。
子
八月、十月采,阴干听用。
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补气益力,使人润泽,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散恶疮疝瘕,强阴,治客热,丹肿,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
附方
风热赤目:地肤子焙一升,生地黄半斤,取汁和作饼,晒干研末,每服三钱,空心酒服。
雷头风 肿,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姜研烂,热冲酒服,取汗即愈。
疝气危急:地肤子即落帚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
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苗叶
苦,寒。无毒。主治:大肠泄泻,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烦疼,利小便诸淋。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
附方
赤白痢:捣扫帚苗叶 汁服,烧灰亦善。
淋疾:用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即效。按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服此方遂愈。至贱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
小便不通:用地肤草一大把,水煎服。古方亦常用之。此物能益阴气,通小肠。
蓼
蓼有数种,青蓼 其叶有圆有尖,而圆者为胜。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香蓼可为生菜,青蓼宜入药用,其叶相似而俱薄。平泽生者为良,余蓼无用。
子
辛,温。无毒。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浮肿,痈疡,归鼻,除肾气,止霍乱,治小儿头疮。
多食吐水,壅气损阳。
附方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痕。
苗叶
与大麦面相宜。
辛,温。无毒。主治: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 中益志。作生菜食,能入腰脚。煮汤捋脚,治霍乱转筋。煮汁日饮,治痃癖。干之酿酒,主风冷,大良。
黄帝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二月食蓼,伤人胃。扁鹊云:久食令人寒热,损髓减气少精。妇人月事来食蓼、蒜,喜为淋。
附方
恶犬咬伤:蓼叶捣泥傅之。
香椿
《集韵》 作櫄,《夏书》作杶,《左传》作橁。《庄子》言“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是矣。其树皮细肌实色赤而香,其嫩叶香甘可茹,或晒或醃,俱堪食用。
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络也。
附方
脏毒下痢赤白:用香椿洗刮取皮,日干为末,饮下一钱,立效。
香菜
一名罗勒。禹锡曰:北人避石勒讳,呼罗勒为兰香。时珍曰:按《邺中记》 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今俗人呼为瞖子草,以其子治瞖也。处处有之,有三种:一种似紫苏叶;一种叶大,二十步内即闻香;一种堪作生菜。冬月用干者。子可安入目中去瞖,少顷湿胀,与物俱出也。须三月枣叶生时种之乃生,否则不生。常以鱼 水、米泔水、泥沟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臞仙神隐书》 言:园边水侧宜广种之,饥年亦可济用。其子大如蚤,褐色而不光,七月收之。弘景曰:术家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撒湿地遍踏之,即生罗勒。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饮膳 正要》云:与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气。
辛,温。微毒。主治: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
不可多食,壅关节,涩营卫,令人血脉不行。又动风,发脚气。
子
时珍曰:按《普济方》云:昔庐州知录彭大辨在临安,暴得赤眼后生瞖。一僧用香菜子洗晒,每纳一粒入眦内,闭目少顷,连膜而出也。一方:为末点之。时珍常取子试之水中,盖此子得湿即胀,故能染惹 眵泪浮膜尔。然目中不可着一尘,而此子可纳三五颗亦不妨碍,盖一异也。
主治:目瞖及尘物入目,以三五颗安目中,少顷当湿胀,与物俱出。又主风赤眵泪。
附方
目昏浮翳:香菜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