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二注
作者:周扬俊
《金匮要略》注本。22卷。元赵良仁(以德)衍义,清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氏于《金匮》注本中,尤服膺于赵氏《金匮要略衍义》,赞誉其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因未见刊本传世,而周氏所见之传本,又有遗编、缺注等情况,遂予补注。注文较为详明,立论多采喻嘉言之学术见解予以融会,并结合《内经》等典籍多所阐论发挥。由于此书以赵书为蓝本,另增周注,故名“二注”。周氏亦以原《金匮》整理本23~25卷,“俱有方无论”,故遵赵氏原编而未予注释。其学术指导思想,诚如他在自序中所说: “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此论反映了周氏此编具有一定的尊古崇圣思想。现存初刻本及其他多种清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叶序
- 陈序
- 自序
-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卷二 痉湿病脉证第二
- 卷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 卷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卷四 疟疾总论
- 卷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 卷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 卷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卷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卷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卷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卷十一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 卷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 卷十三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 卷十四 水气病脉证第十四
- 卷十五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卷十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
- 卷十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 卷十八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 卷十九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第十九
- 卷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 卷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卷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补方
周扬俊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裁决
蒙代伊与贝阿特里斯的婚姻很不幸。蒙代伊曾收到过一封叠成纸船形的恐吓信。接着,他的兄弟们接连被杀,尸体旁也都有一个“纸船”这一系列惨案之间有何联系呢?真正的凶手是谁?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归潜志
金元间刘祁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为十四卷。 《知不足斋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多附录一卷, 《学海类编》本作八卷,钱曾以为是未见全书。作者自序称,此书是他三十二岁居家乡时,回忆八岁以后从祖父游宦于大河之南二十多年的人事, “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因暇日记忆,随得随书,题曰《归潜志》。”“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归潜志序》)。由于这一立意,便使其书尽量包容有关金代的资料,造成内容颇杂,难于归属其类别的情况。有的书把它列入笔记类,也有的认为它是诗文别集,《四库全书》则归属于“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卷首有作于“乙未(1235)季夏之望”的自序。卷1—6,都是金代人物的小传,共收入120余人。
要药分剂
本草类著作。清沈金鳌撰。十卷。金鳌有《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约十五万余字。载药四百二十种。分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论述各药性味、七情、主治、归经以及禁忌、炮制方法,以《本经》为宗,兼取诸家之说,间附按语。“凡有本经者,无不首列。至《名医别录》,所以补《本经》未备者,亦无不录。其历代诸贤,发明诸药功用,又足备《别录》之缺,悉皆采入”。引文皆标姓名,沈氏所论,则以“鳌按”注明。博搜详审,论述严谨,颇有可取之处。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上清握中诀
3卷。撰者未详。成于南北朝时期。上卷9章、中卷20章, 下卷5章。内容包括导引、吐纳、存思、守神、内视、内修等, 多为道教上清液法诀。另有符录、咒语、祝词等以助修炼。其中有些功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
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唐朝崇文馆直学士崔融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篇为嵩山夏后启母庙碑文。相传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夏后启,其母化为石。后人为纪念启母之辛勤,立庙祀之。唐朝崔融奉敕撰写碑铭,赞颂启母之德。武则天皇后至嵩山,见此碑文,深加赞叹。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为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