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作者:吴谦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类著作。清吴谦等纂注。十七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是书因《伤寒论》流传既久,残缺不全,存者编次传写多误,欲正其错讹,删繁补遗,遂博采诸家精华,辑成此书。约当乾隆七年(1742)编入官修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一至十七卷。内容为辨六经病脉治、辨合病、并病、辨差后劳复、阴阳易、辨坏病、辨温病、辨痉湿暍、辨霍乱、辨汗吐下、病脉篇、平脉法、辨脉法及正误、存疑、合药分剂法则、经脉图注、伤寒刺灸穴图等。每篇之首,设有总论。后录张仲景原文,文后加注,释解原文。集注采录诸家之言。内容简明扼要,颇切实用,为初学中医必读书。于 《伤寒论》之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本排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六朝事迹编类

六朝事迹编类

城镇志。2卷。张敦颐著。此书前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详此书体例,盖为补《金陵图经》而作。敦颐字养正,安徽婺源人。绍兴进士,历官南剑州教授,舒、衡二州知州。著有《柳集音辨》。六朝皆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敦颐因览图经、实录,疑所载六朝事迹尚有脱误,遂取吴志、 《晋书》及齐宋诸史传,与碑记参订,考以六朝史实、金陵遗迹,分门编类,于绍兴三十年(1160)编撰成书。约六万字。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寺院、庙宇、坟陵、碑刻等十四门。引据颇为详赅。名为2卷,而篇页颇富,征引也较详博。其中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

伤寒论述义

伤寒论述义

日·丹波元坚撰。成书于1843年。全书约6万字,分为5卷。卷一列叙述、阴阳总述,卷二分述六经病,卷三述合病并病、温病风温,卷四述坏病、兼变诸证,卷五述霍乱、瘥后劳复。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辑义》之不足。其特点有三:①论病机,注重正气。认为邪气侵入,随其人阳气之盛衰化而为病,于是有寒热之分。大抵阳之变阴,皆因其人胃气本弱。②以病情,贯通大论。指出唯以病情读大论,则无所而不通。故本书自始至终,一以病情贯之。征之经文,既无前后牴牾。验之事为,亦莫切近乎此。③辨疾病,重察脉证。认为仲景之旨,先辨定其病。辨病之法,在察脉证。就脉证而认得寒热表里虚实之真,则病无遁情。总之,本书阐发《伤寒论辑义》一书未尽之义,予以覆核辨订,并斟酌诸家之说,而补充《辑义》之所阙。其中反映了作者学习《伤寒论》一书的心得。1851年,作者又撰《伤寒论述义补》一篇,附刊于本书之末。本书有1843年万籍堂版本,1884年杨守敬购得原版辑印。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

续小五义

续小五义

又名《忠烈续小五义传》、《三续忠烈侠义传》。章回小说。清无名氏著。一百二十四回。系《小五义》续书。书叙众义士大破铜网阵,焚毁冲霄楼,查获襄阳王谋叛盟单,襄阳王潜逃宁夏国。庞吉门生李天祥收买亡命之徒邢如龙、邢如虎兄弟行刺包公。智化识破阴谋,将计就计,活捉二邢。白菊花晏飞夜盗皇帝冠带袍履,众义士侦悉赃物置于南阳府恶霸东方亮家藏珍楼中。经查访取得此楼图纸,众侠齐力捕杀群贼,取回皇上衣冠并得一鱼肠宝剑。后襄阳王自宁夏国搬兵来犯,众侠和宋兵全力合击,生擒襄阳王。随后消灭白菊花等群贼。本书在思想内容上与《小五义》难分轩轾,在艺术上则略胜一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三侠五义》、《小五义》和《续小五义》三书“疑草创或出一人,润色则由众手,其伎俩有工拙,故正续遂差异也”。有光绪十六年(1890)文光楼初刊本,次年重印。另有珍艺书局铅印本、天宝书局石印本等。近有198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89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玉笥集

玉笥集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传比较广。《粤雅堂丛书》本《玉笥集》卷首有明成化五年(1469)刘釪序,卷1-2为咏史诗,卷3为古乐府,卷4为歌吟,卷5为四五言古诗,卷6-7为七言古诗,卷8为五言排律、五言律诗,卷9为七言排律、七言律诗,卷10为五六七言绝句。卷末有清咸丰元年(1851)伍崇曜跋。《四库全书》的底本比《粤雅堂丛书》本在卷首多杨维桢、周砥、戴良等3人写的序,并有孙大雅撰《玉笥生传》、杨基撰《玉笥生传书后》。张宪曾师事杨维桢,其诗多为怀古感时之作,本集的前3卷显然受到“铁崖体”的影响。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

记录明末史事的丛刻,又名为《甲申纪闻》。明代冯梦龙辑。共十三卷,附录一卷。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城。紧接着,明朝残余势力又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同年九月,“九王子”顺治帝从沈阳迁至北京,将北京定为清朝首都。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将近二百七十年统治中国的历史。关于这一年的史事,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其挥毫泼墨,有的记叙当时事变的过程,有的记录明亡时诸大臣的各种言行,还有的搜集各种轶文怪事敷演为文。冯梦龙的《甲申纪事》便是汇集记载甲申之年史事的诸多野史稗乘稍加编辑而成的,当然,其中也有两卷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而成的,如第二,第三卷。

三宜盂禅师语录

三宜盂禅师语录

明明孟说,净范等编。十一卷。卷一卷至二,收越州云门显圣禅寺语录;卷二收住姑苏古朱门寺语录、示众,卷四收小参、晚参;卷五收,普说;卷六收,普说、问答机缘;卷七收,拈古;卷八收,颂古;卷九收,佛祖历传像赞;卷十收,佛祖像赞、自赞;卷十一收,佛事、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