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评文灵枢
作者:周学海猜你喜欢的书
竹岩集
诗文集。明柯潜(1423—1473)撰。二卷,补遗一卷。潜字孟时,号竹岩(一作喦)。莆田(今属福建)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邃于文学,性高介。为学士时即于院中构清风亭,植柏两株于后堂,人称为柯亭学士柏,后传为古迹。原集曾于嘉靖中刊版。此为抄本,已多缺佚。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约三万六千字。卷首有康大和、董士宏二人序。正文含五言古诗、七言绝句、表、书、赞、经筵讲章、疏等一卷,序、记、传、志铭、祭文、说、杂著等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三篇,其中有潜门生吴希贤撰《中顺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竹岩柯公行状》。其诗如《烟寺晚钟》、《吟室盆荷》等,多冲澹清婉,不落蹊径。其文如《陈情疏》、《复潘太守》等,则峻整有法度,不失明初先正之风。有《四库全书》本。
高峰文集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高峰集》十七卷。钱曾《绛云楼书目》卷三著录“宋版《高峰先生廖刚文集》八册”。宋本未见。今有明、清抄本《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藏福建、浙江省图书馆。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著录两淮马裕家藏本,仅十二卷,乃十七卷本之前十二卷。前九卷,札子表启等二百二十余篇;第十卷,诗四十余首,词七首;最后两卷,疏状青词等九十余篇。此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亦收。另有《高峰先生文集》七卷,收入《三间草堂集录二十一种》。
群书会元截江网
类书。撰人不详。35卷。书中有淳祐、端平年号,盖南宋理宗时程式策论之本,出自坊间以应科举之用。此书命名“群书会元”者,以见群书有会归之地,“截江网”者,以状其网罗无遗。书分65门,每门间附子目。各类之中,以历代事实、宋朝事实、经传格言、名臣奏议、诸儒至论、警段偶句分段标识。内容丰富,每事皆有始终,便于翻检。于宋代典故引用尤详,有可补正史之不足者。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著。萧涤非著。初稿完成于1933年,系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时的论文。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修订本。全书共分6编,第一编为《绪论》,依次探讨了乐的起源与先秦乐教、乐府的产生及其沿革、乐府的界说与分类、五言诗出于西汉民间而不始于班固、乐府变迁的大势等问题。作者认为,汉魏以后,民间乐府与贵族乐府实行分化,由此导致乐府的变迁;乐府并非诗之一体,实则一切诗体皆从乐府而出,先有五言乐府而后有五言诗,而非先有五言诗而后产生了五言乐府;曹操诸人“借古题而写时事”的拟古乐府,变两汉质朴之风,开私家模拟之渐。其余5编依次阐述两汉、魏(附吴)、晋、南朝、北朝(附隋)乐府。作者认为,汉代民间乐府如《君子行》、《长歌行》、《猛虎行》等显然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由于汉代儒学定于一尊,男女间多能以礼义节制情感,因此《公无渡河》、《东门行》、《艳歌行》等抒情类乐府多重在描写夫妇之情爱,而不像南朝乐府多写男女相思及刻画女性。由此并证明《孔雀东南飞》必产生于儒家思想独尊的时代,决不能作于六朝。在《魏乐府》一编中,著者着重探讨了曹氏父子在乐府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对于晋乐府,作者从历史风俗中留心探讨,力求以乐府补史传之所阙,言之有据,富有启发意义。在《南朝乐府》一编中,作者从史事上证出诗歌,从诗歌证出地理,从地理上考见政治,从政治上窥及制度与当时人民的风尚及其思想,材料丰富,论证详明,尤其是论吴声歌中的双关语最为独到。至于北朝民间乐府,著者主要从地理风俗、民族性格等方面论述了乐府产生的环境及其特点,并就南北朝乐府的异同作了比较。作者当年的论文导师黄节在对该论文所作的审查报告中指出,“统观成绩全部,皆能从乐府本身研究。知变迁,有史识;知体制,有文学;知事实,有辨别;知大义,有慨叹。”可以看作是对本书较为恰当的评价。
维摩经文疏
二十八卷。 隋代释智顗(538—597)撰。《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旨在疏文古义幽,旨渊趣博。精彩教门,辨明观道,以扶冀宗旨。抉择迷纲,三观三德,一念三千,性善性恶,自行化他。一切若正若助权实之道,无不备举。智顗对维摩诘所说全经十四品经文即:《佛国品》、《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佛道品》、《入不二法门品》、《香积佛品》、《菩萨行品》、《阿閦佛品》、《法供养品》、《嘱累品》经文一一作解。以消除中印经文文意之隔,便于僧众研习之用。《维摩诘所说经文疏》的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他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的释论有:憨山大师的《金刚决疑》;天亲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