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要经验录
作者:廖诚庵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论医道。又分两种,一种是医道总论,如“坏药伤人论”“看病切要”;一种是各种医学理论,如“阴阳证论”“阴证似阳、阳证似阴论”“吐血咳嗽论”“虚阳外越论”“非风证论”“虫证论”。 (二)病案。亦有两种,一种是附在每节医论之后,如“经验阴证似阳案证”“阳证似阴案证”“经验虚阳外越案证”“经验非风证案”;一种是先论医理,后附病案,如“脾虚气弱之症”“经验录实论”“妇女杂证论”“治痘论”“诚菴经验辨证录”。 (三)绪论一类。手稿有两个绪论,即“诚菴纂要经验录序”和“经验录自叙”。其可能是作者不同时期对医学的不同感悟。 其中,“妇女杂证论”主要记载了癥瘕、崩带、孕妇诸病,亦斥妇科专用四物汤之不良习用。“治痘论”所载之痘者,无一例用清热、外透之法,可能所治皆已成变证,故治已不在痘,而在变证。“诚菴经验辨证录”记载了临床多种疾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原则,大多有病案附于其后。其记载的病种比较多:咽喉肿痛,脾约,老年性便秘,崩带,痿躄,痛风,眩晕,伤寒病,如见鬼祟者,出丹,阳虚伤寒,带状疱疹,大头瘟,咳血,下血,阳明病,旅途劳伤,腹痛,阳证似阴,少阳证,郁证,见鬼怕鬼,耳聋,头晕遗尿,肺痿,阳强漏精,阳虚便秘,虚劳,阴极似阳证,蛔虫病,虱病。该篇最后对阴证似阳的辨证思路进行了总结。
章节列表
升序↑廖诚庵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韩非子评论
《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乃是抗战前夕熊十力先生在杭州西湖为胡哲敷先生讲解《韩非子》的一个记录整理,曾以胡先生之名发表在1950年1月的《学原》杂志第三卷第一期上,并于1949年底在香港出版了单行本。是书虽非熊先生亲笔所作,但意思却都是熊先生的。而且发表前经过了熊先生的手订,应该说代表了熊先生本人的见解。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丹溪手镜
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等八篇,继列伤寒、时行疫疠等六十七种病证; 中卷首列伤寒方论、发明五味阴阳寒热、伤寒汤丸药性、杂病分气血阴阳三篇,继列恶寒、发热等四十九种病证; 下卷列咳嗽逆痰、积聚、消渴等三十二种病证和脏腑病及各部所属药性、音释二篇。计有论述十三篇,一百四十八种病证。从基础到临床无不赅备。体现了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及以气血痰郁论治杂病的特点。陈乾阳评论:“其文简而旨奥衍……非《素问》弗道也”。可供研究朱氏学术思想及临证参考。一说为二卷。有天启元年刊本。
化人游
丁耀亢作。有《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顺治刊本。共十出,每出有图,并宋琬等题词。叙浙人何皋(野航)欲访仙海上。东海琴仙成连令武陵渔人玄真子扮作舟子前往接应,使他通阅古今之美,穷极声色之乐,然后息其狂性,复返仙真。先由左慈、王阳二人往请汉唐以上高人、仙姝,如屈原、李白、杜甫、曹植、刘桢,西施、赵飞燕,张丽华等俱来会合,昆仑奴护舟。其间,薛涛、卢莫愁讴歌,凌波、桃叶舞蹈,陆羽煮茶,易牙烹调,众仙则联句射覆。舟入弱水,何生独坐小舟垂钓,为鲸鱼所吞。鲸腹中别有天地,何生即此炼道。鱼骨大王差鱼肠剑客行剌。鲸鱼段段化为莲花。何生钻出鱼腹,先后经鱼篮寺、铁舡庵,又登仙舟共游龙王府,然后别众仙登岸,指顾之间,舟亦不见。剧中场面、词藻,诡异变幻,何皋系作者自况,水府金光殿开宴时有“如今世上那有宽容地方”之语,足见作者思想彷徨情状。本剧系作者顺治初期羁迹北京时所作。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本事出《列子》”,实无关连。
诗谱
诗论著作。元陈绎曾著。一卷。此书非诗法、诗格之作,实近于诗评。倡言魏晋古诗,所评均主于情真、事真,并不泥于古。全篇末云:“故君子贵自主,不可随流俗也。”有《说郛》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撰。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1914年天津庸言报馆印行。光绪年间,恽在宫廷任职十九年,将所见所闻纂成此书。记清宫倾轧内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史料。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