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简要方

作者:张宗祥
本草简要方

芦沟桥事变之后。予方旅居汉口。二十七年秋。入桂林。寇祸日深。武汉又陷。欧战未起。国步之危。甚于累卵。有数门人过桂。知予生活艰苦。问此后出处。予曰。如果国不幸而亡。亭林船山所不敢学。我其以青主先生为归乎。其实书画无法则。医药无宗派。此言亦欺世而已。三十二年秋。世事日有转机。予早托迹中国农民银行。衣食粗给。公余之暇。乃编此书。盖中国之医。向不专精于识病。而专重在用药。伤寒论一书所包之病多矣。而统名之曰伤寒。及其下药。乃各不同。小儿惊风。所包之病多矣。而统名之曰急慢惊风。及其下药。乃各不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知识病虽未确。用药故不误也。

张宗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查理大帝传

查理大帝传

法兰克艾因哈德(Einhard,约770~840年)著。作者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时代的古典学者,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作家。本书是作者在查理大帝死后,以对先王缅怀和敬仰的心情,模仿罗马历史学家苏托尼厄斯《十二恺撒传》的笔法写成的。全书分两部分,共33节,分别叙述了查理大帝“在国内外的事业”与“私生活和性格”。虽然作者出自感恩戴德的目的,但作品也真实展现了查理大帝戎马倥偬的一生和日常生活,因此是一部人物传记佳作。其缺陷主要在于作者没有说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受时代影响,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宗教神秘色彩,另外全书仅二、三万字,记载难免失之简略。与艾因哈德同时期的圣高尔修道院僧侣也写有查理大帝的传记,对人物的时代背景注入了较多笔墨。上述两个传记由戚国淦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79年合辑出版,并被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

简易集

简易集

朝鲜王朝宣祖(1568~1608年在位)时简易堂崔岦所著诗文集。共9卷9册。1631年由几位文臣出刊,由张维写序。卷1~3收录序、记、书、跋、碑文等,卷4~5收录同中国、日本来往的外交文书和其他杂记等,卷6~9在焦尾录、西都录、休假录等题目下,按时期分类整理了诗歌。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简称《导引三光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已引此经。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原书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但《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篇,上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下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善德妙行真人,述说导引三光(日月星)之道法。上篇先述日月星之生成。谓大道微妙玄深,分化清浊二炁,清气上浮为天,浊炁下凝为地。二炁分判,一阴一阳,阴阳之至精结为日月,日月之分精散为星辰。又称日月星中各有宫朗,有自然玉字八会之文藏于三宫。修道者若得受经文,依法修持「导引三光服御真气」之术,十八年则功成得道,罴与道合,寿命无穷。经文下篇言修持导引三光之法。亦称。定光真常之道」。其法于六阳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先诵章吞符,然后依次导引流精、泽要、法气、阳玉、云华、道仙、九变、定光等八天真名,据称长修此道,可归真于常,随气升沦,与道玄会,不生不灭,亿劫常存。

京尘杂录

京尘杂录

四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号尔园。生卒年不详,道光辛卯(1831)举人。该书为笔记体,记京城戏曲艺人之事,与《教坊记》、《青楼集》内容相类。卷一为“长安看花记”,记着名艺人秀兰等二十一人事。卷二为“辛壬癸甲录”,记艺人韵香等十四人事。卷二所记诸人比卷一秀兰等行辈稍前。题为“辛壬癸甲录”,是因作者道光辛卯年(1831)入京,至甲午(1834)已四年,述此四年所闻见之人。卷三为“丁年玉笋志”,记艺人秀芸等十二人事,其年辈又后于卷一秀兰等。卷四“梦华琐簿”,记歌场舞筵间轶闻琐事。作者熟知当时京城戏曲界情况,在吴长元《燕兰小谱》(记乾隆间京师名艺人)之后,较详细记载了当时着名艺人及剧场情形,具有史料价值。作者本人对戏曲颇有研究,与当时着名文人有交往。该书卷四载,作者与阮元论今乐古乐之关系,所言亦颇有见地。书有清光绪丙戌(1886)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清孙星衍辑。嘉庆二十一年(1816)成 书。全书分类编次,共十四篇,十七卷。篇名为劝学、孝 本、五性、六艺、主德、臣术、交道、论人、论政、博物、事 谱、杂事、遗谶、寓言。均采自百家、传记之书所载孔子 微言大义而成。如两书所载有异,则并录之,另一条则 低一字以为别。宋人薛据曾于《春秋繁露》、《韩诗外传》 及《尚书大传》等书中摘录孔子之言,积成一帙,题曰 《孔子集语》。孙星衍即据薛书而推广之,编成本书,故 仍题《孔子集语》。其自纪云:“尝见宋明人格言,世多辑 录刊刻者,先圣遗训,岂可任其放失。所列篇目,皆儒者 立身行政之要义,不敢杂以墨家释氏之旨也。”又宋人 杨简编有《孔子逸语》,皆不若本书详赅。有平津馆孙氏 自刻本及《二十二子》本。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告香、普说、立班之图’等三十九项;卷下有‘上堂、普说、小参’、‘告香、入室、请益’等二十项,其第二十项为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