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验良方汇编
作者:田间来田间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局外人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中篇小说,1942年出版,为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法国航运公司的小职员,贫穷而孤独。一天,他接到“老人收容所”的一份电报,通知他母亲病故,第二天下葬。为此,他请了两天假赶到阿尔及尔郊外的收容所,他的母亲已经入殓,他没有哭,也没有打开棺盖最后见母亲一面,在一种麻木和迷惑中安葬了母亲。第二天休息,他跑去游泳,遇到了一个旧同事玛丽,两人一起看了一部滑稽片,当晚便同居了。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依然过着与过去一样的生活,所见的依然是朝夕相处的的人,他感到无聊、对一切都淡漠,对什么都无所谓。后他又在一种麻木状态中为一个邻居雷蒙做证人,并在海滨迷迷糊糊地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仍然对一切无所谓,觉得生活既然毫无意义,那么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在一种回忆和种种安然的感受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夜。此作一问世,立即震动文坛。莫尔索这个典型的局外人揭示出西方当代社会中存在着的一种麻木不仁、被扭曲、异化了的精神世界。此作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西方经典作品之一。
金陵春梦之三:八年抗战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三集《八年抗战》全景展现1937-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的对日战略,涵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同时剖析国共合作中的矛盾与皖南事变等事件,呈现抗战的复杂性与民族韧性。
雅舍小品
梁实秋著。散文集。1949年台北正中书局出版。本书除序外,收入《雅舍》,《孩子》《音乐》、《信》、《女人》、《男人》、等散文,是作者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创作的。这些作品是梁实秋倡导真实流畅的文学,而受到左翼作家批判的“无言的抵抗”。正如作者所述:“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集中作品谈论生活、人生、艺术,题材广泛,角度新颖,表现了作家在苦难中寻觅诗意,达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作者“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和超功利的审美态度。显示出作家深受道家的人生观,美学观的影响。但因为这些作品产生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无消极性质。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所以,这些作品简繁得当,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其语言、文情莫不适中,声韵配合,读来琅琅上口。作品思路宽广,旁征博引、融会贯通,集文人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特色于一体,机智闪烁,谐趣迭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朱光潜曾评价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此书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至今发行50余版,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记录。
苏轼诗词选
苏轼学博才高,极具灵心慧眼,对人生持超旷的态度,其诗纵意所如,触处生春,多发妙理新意,是古今中外最喜爱的宋代诗人。《苏轼诗词选》精选苏诗词,加以精炼注释,参酌采用旧注的成果,择善而从,对旧注的错误也有所驳正。注释文字活泼,并常结合“谈艺”,言简意赅,时有新见,对读者很有启发。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普贤菩萨之法。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一卷,唐不空译。秘密部。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