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

作者:陈修园
神农本草经读

又名《本草经读》。清陈念祖撰。一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陈氏有感于“宋元诸家,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文日晦”,欲阐发经旨,融贯《金匮》、《伤寒》之法于一帙,撰于嘉庆八年(1803)。其中辑录《本经》时用药物一百十八种,《本经》以外药物附录四十七种,计一百六十五种。按上、中、下三部分类,每品先列《本经》 及其他古籍原文,然后逐字加以解释。亦引用《本草崇原》等书具体内容,加以注释。详析药物气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等。继而阐发《伤寒》、《金匮》对药物的运用。间附按语于后,多有独到见解,有嘉庆八年橦书屋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陈修园医书五十种》排印本及一九三七年上海大文书局《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排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水与土

水与土

夸西莫多抒情诗选,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了诗人的热忱。他用浓烈的感情,涂抹时代生活的悲剧;又把热烈憧憬的理想,涸染在感情的多种色彩之中。他的每一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激荡的情怀。

近代中国史纲

近代中国史纲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猛回头

猛回头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是要灭的。”提倡男女平等、改善妇女受奴役的地位,“兴女学,培植根本”。指出“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说,真正害人得很”,认为中国女子没有知识,是根本坏了,因为“往往有大志的人,竟消磨于爱妻慈母,男子半生都在女子手里”。文中还从其他方面论述了爱国主义思想。收入《陈天华集》。

藏海居士集

藏海居士集

宋诗别集。2卷。吴可撰。作者生平事迹无可考,“藏海居士”当为其别号,其《藏海居士集》未见著录,仅有诗作、诗话等散见于《永乐大典》,谓出自此集。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编为2卷。上卷录入五言古诗15首、七言古诗7首;下卷录入五言律诗6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律诗13首、五言绝句2首、七言绝句15首。凡古今体诗59首。此集中与作者酬答者有王安中、赵令畤、米友仁等南北宋间的文士,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元祐诸贤风流未沫,故所存篇什无多,而大致清警,与谢逸、谢薖兄弟气格相近”。由于其集久佚,故后世论宋诗者从未涉及吴可其人。

西楼记

西楼记

传奇。明末袁晋《剑啸阁传奇》之一。写书生于鹃和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于鹃”二字切音成“袁”,即作者自指,剧中内容据作者个人经历附会。《书隐丛说》等书记载,袁晋年轻时曾因与富豪沈同和争夺妓女穆素徽而打起官司,其父将他送官系狱,《西楼记》就是他在狱中写成的。穆素徽实有其人,孟森《心史丛刊》考证她是周绮生,其事曾见于《列朝诗集》闰集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此剧写于、穆因写词曲而互相爱慕,曾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事为于鹃之父御史于鲁得知,将穆逐徙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穆为妾,穆不从,备受虐待。于鹃赴试得中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于与穆结为婚姻。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安排富于起伏波澜,针线设施颇具匠心,当时曾到处搬演,袁晋因此享有盛誉。《楼会》、《拆书》、《错梦》等出较流行。此剧有冯梦龙的删改本,定名为《楚江情》。《西楼记》今存明末剑啸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又有清初耐闲堂刻本,北京图书馆仅存下卷,题为《西楼梦》。

海天诗话

海天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胡怀琛辑。胡怀琛(1881—1938),字寄尘,泾县(今属安徽)人。诸生。南社社员。有《大江集》。《海天诗话》一卷,专辑欧西、东瀛诗之译作,隶以国人诗之记海外事者,颇反映出清末民初中西文学交流之况。其中亦论及诗的翻译问题,如曰:“欧西之诗,设思措词,别是一境。译而求之,失其神矣。然能文者,撷取其意,锻炼而出之,使合于吾诗范围,亦吟坛之创格,而诗学之别裁也。”区分译诗与原作之离合关系,颇为有识。有广益书局《古今文艺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