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录
作者:陈士铎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六卷。士铎有《辨证录》已著录。假托岐伯口授,张机、华佗等发明,雷公增补。卷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及吕道人撰,殊为诡诞。实为傅山遗著,经士铎补充整理而成。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百二十八法,各附列方剂。所论不同凡响,见解独特,尤多新意。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南西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精,如分析补中益气汤“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余如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皆有参考价值。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治等,简捷明了。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并载若干验方。提出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内容较繁,间有重复。夹有鬼神、报应等不经之语,应去粗取精。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一九五五年锦章书局石印本等数十种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的著作。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1948年10月,由上海时与文出版社初版印行。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共分17篇,曾分篇连载于上海《时与文》杂志上。本书以历史和经济分析为基础,对官僚政治这一官僚主义发展最成熟的形态本身的基本矛盾——官民对立关系作了慧眼独具的剖析,从而为探索官僚主义的根本克服办法提供了启示。官僚政治确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作用于一切国家的某一历史阶段。作者提出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去认识官僚政治。官僚主义的作风和流弊,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的官僚政治,是由封建制到资本制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必然产物。“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或规律”。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的特殊表象,分别体现在它的以下三种性格中:一是延续性,二是包容性,三是贯彻性。作者从分析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入手,指出“专制的官僚的政体必须建立在地主经济封建制基础之上”。儒家学说的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和纲常教义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官僚政治得以巩固的思想基础。两税制和科举制是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集权的专制官僚政治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传统农村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逐渐瓦解和都市的市民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传统的旧官僚政治不断走向覆灭。一个新的代替官的或官僚的人民时代,就是让人民普遍地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政治革新运动,这才是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全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实际,解答了英国科技史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向他提出的“中国官僚政治”话题。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作者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珠玉词
词别集。北宋晏殊(991—1055)撰。一卷。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被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使尽读秘阁书。仁宗朝尤加信爱,历居显宦要职, 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培养、提携人才较多,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著有《临川集》、《紫薇集》等多散佚,文集仅存一卷,名《晏元献遗文》,有《四库全书》本。此词集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词承南唐冯延巳余风,为北宋初期词家之开祖。原集有张先序,己佚。今存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毛本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较为完备,《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皆据以收录。清咸丰二年晏端书辑《历代诗余》中晏殊词为《珠玉词钞》,而以毛本多出的三十七首为补遗。
后村诗话
南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撰。该书是撰者六十岁至八十二岁的二十余年间陆续写成的。据书后跋语说:“前、后集各二卷,六十岁至七十岁间所作。续集四卷,乃公告老归后所作,时近八十。新集凡六卷,专采唐诗之新警者。咸淳戊辰(1268)五月夏间也,时年已八十二矣。”其中新集六卷是刘克庄晚年失明以后背诵唐诗的记录,极少评语。前、后、续集,则以评诗为主兼及记事。有中华书局83年点校本。此书凡4集14卷,前、后、续三集统论汉魏唐宋诗人,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诗,皆“采摘精华,品题优劣”(《四库提要》),对唐诗中大量的名篇佳句、诗人的品格进行了品评。后村论诗不主一家,不拘一格,无门户之见。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极力称赞此书“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
护净经
佛说护净经,一卷,失译。见大池之中有虫,而说食不净食之报,并示护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