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懋修医书文十六卷

作者:陆懋修
陆懋修医书文十六卷

《文》十六卷是陆懋修的医学论文集,共一百二十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集中了陆懋修的医学观点,内容涉及广泛。其主要内容是论述司天理论、伤寒学说、温病、瘟疫学说、各科疾病以及陆懋修对各种学术观点的评价。采用叙述体、问答体、书信体的形式写作而成。

猜你喜欢的书

斯通纳

《斯通纳》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5年。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威廉·斯通纳的平凡人的一生:他19岁进入密苏里大学,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再后来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最后在1956年死亡。作者一开篇就设置了斯通纳惨淡的命运结局,且叙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尽可能保持平行,具有西方古典戏剧悲剧的元素,突出了斯通纳命运的不可违以及抗争的徒劳,勾画出了一位勇者失败但不失意的人生。

西斋话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祖士衡撰。原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 《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子孙孙尽忠尽孝。”宋太祖答: “但尽我一世耳,后世子孙亦非尔所及也。”记录了宋初怀柔藩国的珍贵史料。 《文秀才》一则记蔡州秀才文宏惟夫妇,年近百岁, 自耕耘不懈,每获常倍熟,邻里颇得益,时人疑其有道术。太守蔡汶问其化民之道,但答云: “六籍载之备矣,外复何求?”后不知所适。 《曾若虚》则写曾针砭有起死回生之妙,其所救一已死复生之人苏醒后述经历云:始者若梦故夫相随,出郭外,远历郊野桥梁,复入丛林草莽,展转不相舍。俄而故夫为一物刺中其足,不能履步,由是独行,忽若梦觉耳。所叙与国外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人濒死时感觉十分相象。可知本书虽稍涉神怪,亦汉忠实记录传闻而已。

天方性理

回族伊斯兰教哲学著作,刘智撰。全书分“本经”、“图传”两部分;书前附自序、序文及“采辑经书目”。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行。主要内容以伊斯兰教一神论观点结合中国宋明理学,论述宇宙起源,包括大世界(即天地)与小世界(即人)、性与理之关系。本经为四言体八字一句,附总图10幅,为全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图传有图60幅,传文60篇,为本经内容的阐述。两者构成了回族伊斯兰教哲学体系。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清净法身毘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一卷,失译,日本佚名题记,昌俊题记,盛宪题记,豪珍题记,韶真题记,实灵题记,贯亮题记,龙肝题记,尾题毘卢遮那佛别行经。常晓进官录云,大毘卢遮那三种悉地法,八家秘录云,清净毘卢遮那三种悉地。

蕤呬耶经

又曰瞿醯坛哆罗经,玉呬耶经。慧琳音义作掬呬耶亶怛罗经。三卷,唐不空译。所谓瞿醯经是也。见瞿醯经条。梵Guhya-tantra,蕤宜作[廿/(夌*玉)]。

大宝积经论

梵名Maha^ -ratnaku^t!a-dharmaparya^ya-s/atasa^hasrika^-parivarta-ka^s/yapa-parivarta-t!ika^ 。凡四卷。安慧着(据西藏译本),北魏菩提流(留)支译。此论虽名为大宝积经论,然并非唐代菩提流志所编译之大宝积经全经一二○卷之释论,而仅是第四十三会普明菩萨会(即‘古宝积经’)之注疏。本论内容初揭出归敬偈二颂,其次论释‘宝积’之名义,盖宝积一经摄尽一切大乘法中,如来为诸菩萨所说各种邪行、正行等十六种相差别之说法,故称‘宝积’。其后就原经文,以问答体详释原经之文义。本论所论释之普明菩萨会另有三种异译本,于四种译本中,本论博采四本,而以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之普明菩萨会为主。本论另有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经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