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王著作集
宋文别集。 王蘋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卷,宝祐年间其曾孙王思文刊于吴学,卢钺为之作序。明代弘治中,其十一世孙王观重编为8卷本。其卷1为传道支派图,卷2为札子、杂文等18篇,卷3至8为像赞、题跋及门人私志的语录之类。此集与陈振孙所记相比,虽然卷数增加一倍,但王蘋的遗文实则不过1卷而已。可见其著作已大都散佚,此本不过捃拾残丛,另加附录而成。此集卷首列卢钺宝祐四年(1256)序、祝允明弘治三年(1490)序及杜启序。集中卷3所录袁万跋,称王蘋之文章“皆温醇平实,沉潜蕴藉,蔼然有馀味。”而汪悫跋则说:“玩其议论,想其辞气,雍容切当,自有奕奕映照简编者”。本集全称为《宋著作王先生文集》,其弘治刊本现已不见于图书馆及藏书家书目,但北京图书馆等均藏有清抄本。另有清抄本将王蘋著作编作1卷,另编附录1卷(今藏上海图书馆)。
国文教学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以国文教学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论文集。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45年4月出版。收朱自清的八篇论文:《部颁大学“中国文学系科目表”商榷》、《论大学国文选目》、《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论教本与写作》、《论朗读》、《剪裁一得》和《写作杂谈》。这些文章内容涉及到国文教学的目的、教材、教法和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集中论述教学的技术方面。著者认为:“五四”以后的国文教学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地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文教学的质量。该书以他们多年教学的切身经验和潜心研究的丰富成果对国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版时的一则广告评论其“各篇中有谈原则的,有谈方法的,都根据他们的经验而写下来,绝没有漫无实用的浮辞。……他们谈教学,是双方兼顾的,关于教的该怎样教,学的该怎样学,都有论及,也不象有些人那样老站在老师的立场说话。因此,不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帮助。”由于深广地论述了语文教育问题,该书历来受到语文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视,可称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丽情集
宋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北宋张君房纂辑。是书专录“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今已佚。《类说》、 《绀珠集》均收有此书,但均为摘引片断, 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与《绀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据后书转录。今人程毅中撰《〈丽情集〉考》, (刊《文史》十一辑),以《类说》本为基础,广征宋、元、明人著作,辑考此书的篇目、本事、作者及出处等,共得三十八篇。
词论
宋李清照著。她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与词的关系。苏轼主张“词为诗裔”,偏于以文学观点立论。而李清照和他不同,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强调“尊体”,主张词“别是一家”。她要求词要“协律”、“铺叙”、“典重”、“文雅”、“故实”,又要求“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注重词的“可歌”性,音乐美。在诸多要求中,“协律”是《词论》的总纲。她对“不协音律”之词予以批评,对“能协律”者予以肯定。
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略称《十住心论》。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年)著,淳和天皇敕撰,大概成书于天长7年(830年)。此为空海的代表作,又是天长“六本宗书”之一。此书基于《大日经·住心品》的思想,把真言菩提心的展开分10个阶段加以说明。第一到第三是异生羝羊住心(凡夫贪欲如牡羊)、愚童持斋住心(相信世间道德说教,如愚童一样检点自己的言行)、婴童无畏住心(信仰死后可升天,因而如婴童无所畏惧,心安理得地生活),此三者为世间三住心。第四、第五是唯蕴无我住心(领悟一切皆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无实我存在)、拔业因种住心(决心拔除生死轮回的惑业因种,观悟十二因缘之理),此二者为声闻、缘觉小乘二住心。第六到第九是他缘大乘住心(以绝对慈悲心拯救众生)、觉心不生住心(认识到连心也是无生空寂的)、一道无为住心(认识到本来实有的“绝对真理”)、极无自性住心(认识到万有皆无自性,只是真如随缘显现),此四者分别相当于大乘中的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四宗。最后第十,是秘密庄严(曼荼罗)住心,为众生心内先天所具有,此即指真言宗密教。十住心论对人间政治、道德以及佛教各宗理论分类分层批判,最终论证真言宗最优秀,是最高深秘之教。此书既是比较宗教理论书,又成一综合性思想体系之书。十住心论又称广论,与此相对,其略论为《密藏宝钥》。
佛说百佛名经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舍利弗问,佛唱百名,敕令夜三,昼三,各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