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动
楚国有个渔夫,捉到一只鼋(yuán),一种形状像鳖的动物,去献给郑灵公。鼋在当时是算食物中的珍品的。
那时恰巧郑国的两个公子——公子宋和公子归生,有事要进见灵公。他们走到宫门外,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一抖一抖,自己跳动起来。他便一面伸手叫公子归生看这食指跳动的样子,一面夸口说道:“我这食指最灵验,往常它跳动一回,我总会品尝到一次特别的味道。今天它又跳动了,我一定又有什么特别的美味可以尝到了。”
两人进见灵公,正在商量事情,厨房里的人来回灵公道:“那渔夫送来的鼋,你说今晚要分享群臣,现在可以割开来烹饪了吧?”公子宋和公子归生,想起刚才门口的事情,不禁相视而笑——你看着我笑笑,我也看着你笑笑。
灵公倒弄得莫明其妙,问他们为什么笑。公子归生便把公子宋食指跳动非常灵验的话,告诉了灵公。
灵公却有点儿不信,说道:“天下哪有这等奇事?恐怕未必灵验吧!”
傍晚时分,那鼋烹好了,盛在鼎里。灵公便召集群臣,把鼋肉分给他们,使大家共同品尝。但灵公故意同公子宋开玩笑,要让他的话不灵验,所以虽然也召了他来,却不分鼋肉给他吃。
公子宋气得面色铁青,竟自己走上前去,染指于鼎,尝了鼋肉的味道,就直趋而出。
灵公见公子宋如此无礼,便决意要杀死他。公子宋也知道灵公容不得自己,便和公子归生商量,要趁灵公没有动手的时候,先行发难,杀死灵公。
公子归生不答应,说道:“他已经年老了,活不得几时了,让他好好死吧!老牛老羊我们尚且不忍杀,何况国君呢?”
公子宋见公子归生不肯帮他,便反而到灵公面前说公子归生的坏话:“他想做国君,要谋害你。”灵公信以为真,很忌恨公子归生。
公子归生慌起来了,便帮着公子宋,两人合伙作乱,将灵公杀死了。
水边的鼋
【博闻馆】
《随园食单》
文中的鼋被视为珍馐,甚至因为这只鼋,灵公引来杀身之祸。古人很注重吃,孔子虽说“君子远庖厨”,只是说君子不亲自下厨做东西,但是对食物本身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孔子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清代才子袁枚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对吃很有研究。他写了一部书叫《随园食单》,系统讲述了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系的特点和做法。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更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一两则:
王太守八宝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箸。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御膳房费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
绍兴酒: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常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
读《随园食单》这样的书,不仅可以学到如何烹饪,还能感受到烹饪背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