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二十八朝演义

作者:徐哲身
汉宫二十八朝演义

长篇小说。徐哲身著。1928年2月上海五权书社初版。《汉代宫廷艳史》即《汉宫二十八朝演义》,它以宫廷为中心,以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朝臣阉竖之间的纠葛争斗为主线,旁涉广取,把当朝重要史事都引入其中。它细节描摹方面不无夸饰,但大事上基本忠于史实。尤其是在趣味性和可读性上,超过了其他史传类著作。

章节列表

升序↑

徐哲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密庵集

密庵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 《国史经籍志》、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 《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益。故采掇编次,厘为八卷。戴良 《序》说: “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纪行之诗,可谓盛矣”。现有 《永乐大典》本存世。

医学举要

医学举要

内科著作。清徐玉台撰。六卷。玉台名镛,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清代医家。撰有《儒门游艺》等。本书成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卷一六经合论,论述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泻心汤、五苓散等方剂应用。卷二时邪合论,论述四时感症、时疫、霍乱等病。卷三杂证合论,论述偏枯、咳嗽、反胃等内科杂证。卷四治法合论,论述脏腑经络病的治则。卷五古今方补注,对苍术白虎汤、玉女煎等三十二方加以注解。卷六玉台医案,介绍常见病的治验。本书内容丰富,论证析理多采张仲景、李东垣等历代名家之说,并有徐氏卓见,所附医案且能发人深省,足资临床参考。有《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百字碑注

百字碑注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

宋元魔妖

宋元魔妖

本册故事选取宋元时期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到了宋朝,位重才高的人重视史学,坎坷拓落之士喜读话本,短篇志怪小说的创作便处于低潮。《太平广记》 可谓宏篇巨帙,然而多是搜集前朝之作。于是,《夷坚志》便以作者洪迈的名声之盛和篇目之多而成为这一时期的最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稽神录》、《睽车志》、《异闻总录》等等。元王朝经过一番征战统一了中国,人民生活尚不安定,除杂剧以外,文坛冷落,志怪一类小说也便寥寥无几了。

虚斋乐府

虚斋乐府

二卷。词别集。宋赵以夫著。以夫号虚斋,因以名集。陶湘《涉园续刻宋金元明本词》有黄丕烈士礼居旧藏《虚斋乐府》上下两卷,词六十七首。前有淳祐九年(1249)赵以夫自序。序谓:“唐以诗鸣者千馀家,词自《花间集》外不多见,而慢词尤不多。我朝太平盛时,柳耆卿、周美成羡为新谱,诸家又增益之,腔调备矣。后之倚其声者,语工则音未必谐,音谐则语未必工,斯其难也。余平时不敢强辑,友朋间相勉属和,随辄弃去。奚子偶于故书中得断稿,又于黄玉泉处传录数十阕,共为一编。余笑曰:文章小技耳,况长短句哉,今老矣,不能为也。”此本末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解元书籍铺刊行”一行,并有顾广圻跋及黄丕烈二跋。陶湘叙录谓:“南宋行都书籍铺,如二陈、尹氏之属,刻唐宋诗及小种说部为多。一时文士虽孙花翁辈改业为词,而未闻雕版。伯宛所刻石屏、梅屋二家外,独此种耳。”另有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江标《宋元名家词》本。丁氏善本书室藏鲍以文点勘明钞本。《全宋词》据陶氏涉园景宋本入录。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共遍智译,金刚手菩萨,说圣者无动心,及立印,结界,护摩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