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借剑杀人宫中施毒计 含沙射影枕上进谗言

却说燕广听得他的夫人的话,满心欢喜道:“贤妻能助我一臂之力,那就好极了!”谷琦忙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何况此等谋为不轨的逆臣呢?”她说罢,磨墨拂几,铺下雪浪笺,不一刻,洋洋洒洒立成千言。

她用外套封好,对燕广说道:“我们既去告发他们。料想他和我们必不甘休的。此地也难住了,不如妾身和你一同长安去罢!”燕广大喜道:“是极是极!我也是这样的想,事不宜迟,今晚就走。”谷琦道:“我们就是晚上动身,也不能明显形迹的。”他两个打定了主意,等到天晚,收拾细软,腾云价地直向长安而来,一路无话。

到了长安,即行诣阙告变,弹劾楚王刘英,说他与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谋为不轨等语。明帝得书,发交有司查复。

有司派员查明,当即复奏上去,略称楚王刘英招集奸猾,捏造图识,擅置诸侯王公二千石,大逆不道,应处死刑。明帝总算格外施恩,只将刘英的王爵夺去,徙居丹阳泾县,又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乐人奴婢妓士鼓吹送行。刘英仍得高车怒马,带领卫士,迁到丹阳泾县。不过那个心爱的人儿,却随道慧逃得不知去向了。至于那一班同谋的王平、颜忠等,均先后入狱,且待慢表。

再说刘英到泾县之后,那一种野心仍然一分没有改去,还是聚众造谣,妄想吞夺汉室的江山。不料事机不密,早有人去报与大司徒虞延。谁知虞延以为刘英系天潢宫戚,未敢遽尔上疏。隔了数日,仍是燕广上奏。明帝大怒,便召遽延上朝,切实申斥。遽延惶恐无地,深怕明帝诛及九族,不如自尽了罢。

他回到府中,吞金自荆这事传到刘英的耳朵里,惊惧万分,暗想:“大司徒尚且这样,我还想活么?”他也服毒而亡。明帝闻报,一面命将刘英按礼葬祭,一面抄查。锦衣尉奉命前往,隔了一月,回来交旨,献上刘英亲笔写的一本册子。明帝细细一看,不禁天颜震怒,忙交与军马司,命昭册拘拿。原来那本册子是刘英在时亲自写的,上面俱有名人巨卿的名字。但是他写这本册子,究竟是什么用意呢,小子的鄙见,他不过钦慕众人巨卿,想他们扶助,成其大事罢了。可是这班名人巨卿,是否认得刘英,与刘英究竟有往来没有,我可说一句,连认得还不认得呢。

军马司得了圣旨,便按着册子去挨次拘拿下狱。未到三天,竟拘禁有五千余人。三台严加询问,可怜他们名人巨卿,无辜的陡然蒙此不白之冤,谁也不肯承认和刘英通同作弊的。淹留日久,审问得毫无头绪,三台官也未免着了忙,惨毒的五刑,只好拿来施用了。这样的一来,将那些无辜的贵卿,害得皮肤溃烂,大半致死。有些未曾死的,奄奄一息,终无异词。

日又一日,仍然毫无头绪,将京都内外的大小官员,弄得人人自危,如坐针毡上一样,这事马皇后知道了,便劝明帝从宽发落。明帝说道:“梓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须知这些俱是刘英的党羽,若不趁此将他们铲除,将来为害定然不小呢!”马皇后对明帝又劝道:“妾幼阅经史,殊未见有五千余人同时入狱的。纵有一二不肖之徒,与刘英谋为不轨,也是意中事,但是如有许名人贵卿,万岁久知肝胆,难道他们一个个俱变了心么?依妾的愚见,请万岁亲幸洛阳,理直一趟,方可令无辜的得见天日,便是死了也就瞑目了。”

明帝听马娘娘这番话,不禁大动恻隐之心,便于次日亲幸洛阳,开狱大审,理出未死者一千八百余人。那时正当天旱,谁知连夜即遍降甘霖。明帝大为动容,便越发从宽发落,于是多半赦免复职。只有王平、颜忠二人,铁案已定,而且为谋叛的渠魁,罪无可逭,命斩首示众。明帝将狱事理查清楚,便转驾回京。这一来,万民的信仰登时又增加几倍了。从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康。

略眨眨眼已到永平十八年的八月间了。有一日上朝以后,明帝忽然患病不起。未到十天,竟在东宫前殿御驾告崩。群臣以马娘娘没有生育,只得将贾贵人所生的刘炟扶登正位,是为章帝。奉葬先帝于节陵,庙名显宗,谥曰孝明皇帝,尊马娘娘为太后,迁太尉赵熹为太傅,司空牟融为太尉,调蜀郡太守第五伦升补司空。到了建初二年,将泚阳公主所生二女选入宫中,册封为贵人。

原来这泚阳公主乃东海王刘疆的女儿,嫁与安丰侯窦勋。

所以小子向后就要称为大窦、小窦了。但是她们姐妹两个,生得本来是倾国倾城,风鬟雾鬓,又兼那一双摄魂的秋水,举动可人。不要说章帝是个风流天子,见了爱得不可形容,即是随便何人见了这种的天生尤物,都要说一句我见犹怜呢。

但是自从她们姐妹入宫以后,真个是品冠群芳,百花无色,谁知她们虽然得宠专夕,可是秀而不实,却未宜男,倒是宋贵人反得一子,取名为庆。章帝急欲立储,遂将庆立为太子。这事大窦、小窦心中大不满意,暗自商议道:“如今万岁已经将那宋贵人的儿子立为太子,眼见这正宫的一把交椅,还不是那个贱人稳坐了去么?”小窦说:“可不是么?如今急急要想出一条妙计来,笼络万岁的心,将这皇后的位置先夺了过来,以后再慢慢地施展手段,将这条孽根铲除,你道如何?”大窦点头称是。至此她们各展媚惑手腕来迷溺章帝。尤其是大窦极意逢迎,百般温存,将一个章帝颠倒得神昏志迷,百依百顺。

到了第二年的三月间,不幸马太后也驾崩了。章帝越发放荡无忌,镇日与大小二窦胡缠瞎混,一些儿也不问政事。大窦见机会已到,便在章帝面前撒娇撒痴的一回。章帝哪知就里,便毅然册立大窦为万民之母了。小窦留在静穆宫同样的受宠,不过名目上稍欠一点罢。这时六宫专宠的窦娘娘大权到手,真是如虎添翼,为所欲为了。

有一天,趁章帝早朝的时候,便将小窦召进宫来,共同商议铲除宋贵人母子的方法。小窦首先说道:“现在你的大权已经到手,要怎么,便怎么,还愁什么呢?”窦娘娘摇手说道:“贤妹,这句话太没有见地,须知万岁既然册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可见与她的感情谅非浅鲜了。如今我忽然在他的面前说她的坏话,万岁一定是不肯相信的,不独不能铲除她,恐怕与自己也有些不利呢。”

小窦听得这番话,沉吟了片晌,然后说道:“我想要铲除,就要铲除,千万不能再缓了!万一那贱人在万岁的面前,进了我们的谗言,那就不对了。我们失了宠,你这皇后的位置恐怕也要发生变化了。”窦娘娘听罢,蛾眉紧蹙,一筹莫展,停了一会,开口说道:“你的话,何曾不是?无奈那个贱人,无疵可寻,这倒是第一层不容易下手之处。”小窦笑道:“只要将良心昧起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窦娘娘点头道是。

小窦又道:“要想去寻她的短处,非要先派一个人,在她那里刺探究竟,一得凭证,便好下手了。”窦娘娘答道:“现在的人心难测,除了你我姐妹,更有谁人是我们的心腹呢?若是派错了人,走漏风声,如何是好?”小窦听了,也费踌躇,又停了半天,猛地跳起来,对窦娘娘笑道:“有了有了,我这条计包管百发百中,叫她死无葬身之地!”

窦娘娘忙问道:“是什么妙计?”她不慌不忙地对她说道:“现在那贱人不是病了吗?”窦娘娘点头笑道:“是的。”

她道:“京里不是有许多太医么?明天假传一道旨意,将那吴化召来,教两个小宫女将他引到她的宫中,一面教万岁去探探她的病势,那时碰了头,岂不是要起疑惑么?只要万岁起了疑心,这事便好着手办了。”窦娘娘拍手道:“绝好,就是这样的办法。但是召太医,还是在晚上的好,容易惹起万岁疑心。”

小窦道:“当然是晚上。”

她两个正自商议,忽然有个宫女来报道:“万岁回来了!”

窦娘娘带着小窦一齐出来迎接。章帝见她们一对姐妹双双出来接驾,不禁满面春风,忙一弯腰伸出两手,将她们姐妹两个从地下搀了起来,笑道:“下次见孤,用不着这些俗礼了,一概可以从免。”

窦娘娘谢恩答道:“这虽是万岁的天恩,但是宫闱之内,如果不按礼施行,何能压服众人呢?”章帝笑道:“娘娘这话,十分有理,但是孤家的意思,并不是要一律免礼的。”说着,她们忙将章帝扶进宫中,分位就坐。

章帝笑嘻嘻地向小窦说道:“爱卿!今天什么风吹到这里来的?你的姐姐常常要到你那边去,怎奈宫内的闲事太多,所以总未能得一些空子。孤家前天已经对你说过了。这几天孤家身体不大好,所以也没有到你那里,心中很是抱歉,正要过去向你告罪,不想你竟来了。孤王顺便对你说明,省得你又要误会。”小窦听得这番话,双颊绯红,斜乜着星眼向章帝一瞟,展开宫袖,掩口笑道:“万岁爷不用这样的客气罢,我们这些人,哪里能当得你去告罪,不要折杀贱妾了。我今天听说万岁的龙体欠安,特地前来拜望的。”章帝听了,便情不自禁地将她搂到怀中,捧着粉颊,吻了几吻,笑道:“想不到爱妃竟有这样的好心,无怪孤王将你当着心肝儿看待了。”

她微微地笑道:“万岁爷,请尊重一些!被宫女们看见,像个什么样子呢。”章帝笑道:“夫妇恩爱,人之大伦,谁敢来说孤家的不是呢?”这时,窦娘娘早将宫袖一展,一班宫女早就退出去了。

她对章帝笑道:“万岁,你用不着去听她花言巧语的了,你知道她今天来做什么呢?”章帝笑道:“还问怎的?她方才不是说过了吗?她今天来拜望孤家的。”她笑道:“不是不是,她见万岁这几天没有到她那里,她今天是来寻万岁责问的,请万岁就去罢,不然她的性子怄起,大兴问罪之师,那样一来,连我还不得过身呢!”

小窦倒在章帝怀中,仰起粉脖对章帝笑道:“万岁听见么?还亏她是一位皇皇的国母呢!这两句话就像她说的么?你不问,我却要和她交涉了。”章帝笑道:“好在你们是姐妹,她拿你开心取笑,也不要紧,你拿她开心取笑,也没有关系,自古道,清官难断家里事。我虽然是个九五之尊,但是你们的事情,我却不敢干预的。”

小窦笑道:“我晓得了,用不着万岁爷再说了,这无非是万岁爷怕她。”说到这里,掩着嘴,眼看着大窦,只是吃吃地笑个不止。

窦娘娘笑着问道:“怕什么?快些说出来!”她笑道:“用不着说了,万岁爷是个明白人,说出来反觉不大好听,不如不说罢。”窦后一叠叠地催道:“他明白,我不明白,务要你说出来!如果不说,光向万岁爷说,我可将我的威风摆出来了。”章帝笑道:“那可使不得,孤王替她说了罢,千怕万怕,大不过怕老婆罢了。”大家戏谑了一阵子,小窦便告辞走了。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小窦便命两个心腹的内监,去请吴化。

不一会,果然请到宫中。小窦便命两个小宫女,将他送到宋贵人的宫中。宋贵人的病已经好了,正坐在窗前观看经史,瞥见外面一个宫女进来报道:“吴太医来了。”宋贵人只当是万岁的旨意,教他来的呢,忙命宫女请他进来。宋贵人便向他说道:“太医,今天来有什么事的?”吴化被她这一问,倒弄得不知其所以,讪讪地答道:“万岁的旨意,着微臣来替娘娘诊视的。”宋贵人不觉诧异地说道:“我不过前天偶然感着一点风寒,原没有什么要紧,昨天就好了,现在用不着诊视了。”吴化听了答道:“这是万岁的旨意,教微臣来的,但是娘娘贵恙之后,也要加些调理才是。”宋贵人接着说道:“好好的一个人,又何苦去寻药石来吃,做什么呢?”

不表他们在这里谈话,再说小窦将吴化送去之后,又着人去到窦娘娘那里报信,她得着这个消息,赶紧对章帝说道:“万岁,前天臣妾听说宋妹妹的身体欠安,现在不知好一些么?”

章帝忙问道:“她难道生病了么?”窦娘娘答道:“正是呀,我请万岁还是去望望她,究竟是什么病?也该去请一个太医来诊视诊视才好呢。”章帝忙道:“是极是极,还是娘娘想得到,我倒将她忘记了。前天有一个宫女曾对我说起,不料孤家竟未留心,今天难得你提起,我便望望她罢。”他说罢,便起身径向淑德宫而来。

他一个人走进去,瞥见宋贵人的对面坐着一个男子,不禁一怔。忙走进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吴化,不禁顿起疑云。

宋贵人见他进来,慌忙站起接驾,吴化随后俯伏地下,奏道:“微臣奉旨前来,娘娘的玉体,已经大安了,不须再用药石了,请旨定夺!”

章帝听了这话,不禁十分诧异,暗道:“这话从何说起,我几时有旨意传他呢!”章帝想到这里,猛地省悟了,暗道:“这个贱人,竟做出这样的事来,好好好!”他想到这里,也不答话,忙唤道:“武士何在?”话犹未了,早拥进许多武士。

章帝忙命将吴化拿下。

一群武士,如虎扑羊羔般地就地将吴化抓起来。慌得吴化满口呼冤向章帝呼道:“万岁爷!臣有何罪,请示明白,微臣就是死也瞑目了。”章帝忙命掌嘴。不由分说,他的两颊上劈劈拍拍地早打了几下。

章帝又命将宋贵人囚入冷宫,听候发落。众内监不敢怠慢,登时将宋贵人禁入冷宫,可怜一位极贤德的宋贵人,到了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为着怎么一回事,将她囚入冷宫呢,但是一点也不怨恨章帝昏暴,自叹自己命苦罢了。

目下暂且将她搁起,再说吴化囚入天牢,约在明日午时三刻,就要处以极刑了,这个消息传到众大臣的耳朵里,没有一个不大为骇异,均众口异词,莫衷一是。

到了第二天的早朝,众大臣挨次上本保奏。章帝一概不准。

这时却恼动了大司空第五伦越班出来,俯伏金阶奏道:“臣闻盗贼处以极刑,当亦有证据,今天太医吴化身犯何罪,陛下未曾宣布,便欲施以极刑,岂不令天下之士有异议么?微臣冒死上渎天颜,无论如何,总请万岁将吴化的罪状,先行露布,然后杀之未晚。”

章帝忙道:“这事孤家自有道理,请卿家不要多问。”第五伦又俯伏奏道:“这并非是微臣多事,不过先帝曾有遗言:赏罚务明,功罪必布。现在万岁这样的做法,岂不令朝中人人自危,而且失万民的崇仰么?”

章帝也没话可说,停了半天,才开口说道:“他未得孤家的旨意,擅自进宫,这罪还可赦么?”第五伦奏道:“吴化乃是先帝的遗臣,一举一动,未曾稍失礼仪,难道他未曾奉旨,竟敢擅自闯入内宫了么?我想这事,定有冤情,还请陛下详察究竟,然后再治罪不迟。”

章帝听得,便觉这话也很有理,便将赐死的旨意收回。不想窦娘娘在帘后听第五伦这番辩论,竟将吴化的死罪赦掉,她不禁暗暗地怀恨道:“颇耐这个匹夫,他竟来和我作对了。好好!管教你认得我的手段便了。”

不说她暗自发恨,再说章帝龙袖一拂,卷帘退朝,和窦娘娘一同向坤仪宫而来。半路上有人报道:“宋贵人服毒身亡。”

章帝听说这话,一点也不悲感,气冲冲说道:“她死了便死了,要你们这班狗头来大惊小怪的做什么呢?”那些内侍臣吓得俯伏地上,头也不敢抬,等圣驾走过去,才从地上爬起来,抱头鼠窜地走了。可是窦娘娘听说宋贵人已死,真个是化子拾黄金,说不出来的欢喜。

到了晚上,章帝自然是在她的宫里,晚膳已毕,章帝因为多吃了几杯酒,又因为病后,那个老调儿许多时未弄了,便来不及地和她同入罗帐,一场鏖战。等到云收雨散之后。她便偎着粉脸,对章帝劝启朱唇,说了一番话来。这正是:荡妇阴谋信可畏,遇姬长舌实非虚。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

TaU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