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外史
作者:陈墨香
30回。陈墨香、潘镜芙著,张褚、王云鹏校点。此书大部分是陈墨香所作,写于1920~1930年间,有北京京华印书局1925年印制单行本,仅12回,署名“作剧先生”“观剧道人”。书前有䏁公、包丹庭、曹心泉、陈墨香、陈两石、荀慧生所写6篇序。又有天津百城书局1930年出版上、下册本,共30回,署“吴县潘镜芙、安陆陈墨香合著”,书前有吴梅、李释戡所写两篇序,及壶园主人(万萸翁)所写《读〈梨园外史〉漫笔》。宝文堂书店1989年6月版,书前收录上述两版本所有序及漫笔。《梨园外史》以清末名伶、票友的生活为素材,反映了他们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心态和生活遭遇。书中所描写的名伶如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余紫云、郝兰田、刘赶三、余三胜、米喜子、沈小庆、王瑶卿、曹春山等,都是中国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其中不少人都是京剧流派的创始人,为京剧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记述了他们擅长的剧目和艺术特长,以及有关他们的趣闻逸事。涵盖的生活面较广,如对王小玉、孙大个从军的经过及其军旅生活的描述,以及对清朝官吏及其家属的生活、命运的描写。书中还涉及不少北京的民俗,尤其是戏曲界一些独特的习俗。书中人物语言生动,演员的言语都是地道的北京方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吃清茶放懷談戲劇 游勝地無意得奇書
- 第二回 米喜子初隸四喜 方松齡重噪和春
- 第三回 賽松齡一曲擅清歌 劉趕三片言興大獄
- 第四回 頭角崢嶸小叫天出世 衣冠傾倒大老闆登場
- 第五回 有酒學仙名伶機智 借花獻佛豪俠心腸
- 第六回 遇同心燈下聽書 杼孤憤獄中編戲
- 第七回 錯裡錯劉趕三蒙賞 俠中俠徐小香焚券
- 第八回 論果報塵世泄天機 發慈悲活人饒鬼命
- 第九回 李按察虎帳論功 王千總軍營談戲
- 第十回 王小玉拼命成功 孫大個報喪被打
- 第十一回 孫大個立志做優人 沈芷秋熱心薦票友
- 第十二回 郝德寶暢談戲曲 胡喜祿盡掃鉛華
- 第十三回 福興居酒餘談往事 安義堂燈下聽清歌
- 第十四回 用機謀毓四賺腳本 施毒計德海殺伶人
- 第十五回 敬子齋片言解訟 侯老兒決意罷婚
- 第十六回 酒店主有心尋釁隙 花媒婆無意泄機關
- 第十七回 逞雄心劫妻成婚 施譎計拐友偕遁
- 第十八回 郝蘭田捨短用長 餘三勝能文善武
- 第十九回 延樹楠暢談《因果報》 李香萍情賦《彩菱篇》
- 第二十回 膺寄托美優伶仗義 嚴禁例老中堂敬神
- 第二十一回 梅巧玲筵上獻新詞 李香萍廟中聞後果
- 第二十二回 顯色相美伶裸體 爭戲曲文士揮拳
- 第二十三回 評花選名士風流 說戲文樞臣寡陋
- 第二十四回 曹春山輕財全戚誼 梅巧玲焚券見交情
- 第二十五回 曹春山議翻舊曲 明侍郎講說佚聞
- 第二十六回 李州牧義釋譚金福 惇親王怒打劉趕三
- 第二十七回 沈天喜發心皈淨土 楊月樓避難入京都
- 第二十八回 悟真空脫離苦海 感孽果墮落冥途
- 第二十九回 大臣展才評戲曲 名將發怒哄歌樓
- 第三十回 延尚書講論周德清 蘆台子稱揚祁舄藻
陈墨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奥诺丽纳
最初于一八四三年三月十七至二十九日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四年由波泰书屋出单行本,划分为四十章,各章都有标题。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四卷时,取消了分章和标题,编排在《莫黛斯特·米尼翁》与《入世之初》之间。后作者又将本篇调到《被遗弃的女人》之后,《贝阿特丽克丝》之前,纳入“不如意的爱情”系列中。在这一系列作品里,作者不仅提出了家庭、婚姻、爱情问题,也提出了道德、法律、宗教问题。奥诺丽纳不满于自己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追求独立、自由和激动人心的爱情。她抛弃了财产和丈夫,随情人出走,却又因失去财产而遭到遗弃。
禽经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书内精要列述约近40种以上鸟类,首说神鸟凤凰:以下叙及乌、鵰、雉、雁、鹤、鹊、鸥、鸢、鸠、鹬、杜鹃、黄鹂、布谷、鹧鸪、白鹭、鹇鹭,等等,分别指出各鸟不同特征、形状、毛色、生活习性、饮食、繁殖生育、鸣叫特点。兼及异名、彩羽用途。
宴会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格外炎热起来。从各人口里喷出来的纸烟的云雾流出低矮的门框,发散在另一间房子里,使那里正在流着汗吃饭的人也感觉到了格外的炎热。
赤嵌集
四卷。清孙元衡 (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元衡,字湘南,桐城 (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台湾同知,终至东昌府知府。本集是元衡为台湾同知时所作,因该地有赤嵌城,故以为集名。集中多记海外风土物产,颇具才气,而未能尽规于律诗。是集由王士祯点定。王士祯赞其“追踪建安,蹑迹长公”,似乎言过其实。该书 《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地道建立
宝无畏王大师(1728-1791)造。“地道”一词分别指大乘地小乘地与五道之义。在论中即提到,就像草木山林等一切动不动法皆是依于大地而生;世出世间无量功德亦皆从三乘所生,故称为“地”。“道”则指由于修行现观即能开辟前往解脱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以此立名。此书即主要阐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摄三士道之大纲。透由此书,能令学人系统性的研习各乘地道之差别与性相支分,并种种不同的断证功德,建立对修道基础的认识。
谤佛经
全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与竺法护译之决定总持经为同本异译。内容叙述师子游戏菩萨等十大菩萨,已修七年陀罗尼,虽精进修业,然不得成就种种妙果,因而对佛法生疑惑,乃舍戒还俗,作鄙劣行为。时阿阇世王设大施会,十大菩萨在其会座,不畏行菩萨即请问佛陀十大菩萨之事,佛为彼等明示过去世谤佛之因缘,且说消灭恶业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