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香

陈墨香
  • 姓名:陈墨香
  • 别名:字敬余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北安陆人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43
  • 民族族群:

陈墨香(1884一1943) ,字敬余,自号观剧道人。湖北安陆人。幼拜父亲门人高熙哲为师,攻读经史,兼习编剧技法,尝试改编《桃花扇》、《牡丹亭》等剧。1920年前后写成《秦良玉》、《哭秦廷》。曾随王瑶卿学戏,熟谙京剧,兼通昆腔和梆子,能演青衣、花旦、刀马旦,以票友身份与余玉琴、路三宝、李顺亭、刘春喜等合作,演出《儿女英雄传》、《虹霓关》、《马上缘》、《法门寺》、《破洪州》、《湘江会》等剧。1924年结识荀慧生,为其编排剧本,起斋名“小留香馆”。与荀慧生致力于改革创新,如在二黄中插入[快板],突破旦角行当程式,依剧情将青衣、花旦、闺门旦融于一体,形成荀(慧生)派艺术。到1935年止,先后为荀编写剧本50余部,其中《玉堂春》、《钗头凤》、《丹青引》、《埋香幻》、《柳如是》、《绣襦记》、《香罗带》等成为荀派主要代表剧目。此外,也为程砚秋、尚小云、王玉蓉、章遏云等编剧。曾任中国(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戏曲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墨香一生改编、创作剧本100余部,题材主要源于古典小说、戏曲,剧中人物以妇女为主。唱词不固袭旧套,不堆砌词藻。主要作品还有《杜十娘》、《白蛇传》、《荆钗记》、《元宵谜》、《荀灌娘》、《勘玉钏》、《鱼藻宫》、《艳云亭》、《霍小玉》、《红楼二尤》、《金玉奴》、《孔雀东南飞》、《儿女英雄传》等。著有戏曲史论《墨香剧话》、《墨香随笔》、《寒香亭剧话》、《活人大戏》、《梨园岁时记》以及《梨园外史》(与潘镜芙合编)等。

陈墨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二笑

十二笑

白话短篇小说集。不分卷,共收十二篇故事,今存一至六回写刻本。封面识语云“墨憨斋著述”,且于书名上冠以“墨憨斋新编”,正文前又有引言一篇,署墨憨斋主人。然识语后章曰“子犹后人”,可见书实非墨憨斋冯梦龙所编,而为冯姓梦龙的崇拜者所为。其《昧心友赚昧心朋》一则提及“明末时有一个人姓巫名杏”云云,显然是清人口气。此书不如一般明人短篇笑话,每篇篇幅较长,有头有尾,开头均有大段说教,阐明一理,然后演绎一至二则故事,观点陈陋,时涉秽笔,因冀悦俗人耳目,难免流入下品。每回后有评语。题“亦卧庐生评,天许闲人校”。其评校者与作者恐为一人。从评语来看,作者也较注意性格的刻画和作品的教育作用。如第一回评曰:“写痴处真正痴,写愚处真正愚,写像泥人处真似泥人。虽是笑语,却是真话。因下一转语云:君今若悟言非假,笑里机峰亦度人。”应该说这些话并非全虚,然由于作者本身的思想品格不高,故其评者的意见、作者的愿望和作品的客观实际,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题程昭撰,当出於宋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洞渊天尊所说,用于消除瘟疫。内称下界生民遭遇瘟疫,皆因不敬三宝,呵天骂地,心行谄曲,为非造罪。又称五帝使者奉持天符文牒,行于诸般疾疫。患者应低声下气,礼谢辞遣。于家中建立道场,焚香诵经,即可消灾。

童溪易传

童溪易传

南宋王宗传撰。30卷。王宗传字景孟,宁德(今福建宁德县)人,一说临安(今浙江临安县)人。其书唯凭心悟,力斥象数之弊,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其说力斥象数,而宗王弼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学“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并认为此书与杨简书是“以禅言《易》”的最早代表作。朱彝尊《经义考》据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语,断王氏为宁德人无疑,其说可从。宗传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举进士,登第之三年官韶州教授,越二年而书成,大书其影曰“三十之卷易书,自谓无愧三圣。” (林《序》) 其自信如此。收入《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鸳鸯宝带

鸳鸯宝带

民国小说家冯玉奇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十回。单行本初版由上海正华书局于1946年出版。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因赵药枫假传白犹龙死讯,其未婚妻柳小萍悲痛欲绝,在莲花庵欲出家为尼。而江家庄少爷江剑锋和赵药枫二人合谋绑架了小萍欲行不轨,却被江剑锋之妹江静波用法术戏弄,救下了小萍。小萍感激不尽,以如意石为信物,和静波结拜姊妹,当夜随金光老母上山学艺。柳家人寻人不得,教训了找上门来的江剑锋二人。身在巴县地界的白犹龙突然得知父亲被官府逮捕的消息,骑一匹滚江龙往江南来。途中,白犹龙救下了被黑和尚侮辱的酒家店主陈氏,自己也被毒镖所伤,后陈氏在金罗汉帮助下将其救活。紧随其后的罗小蛟兄妹也遇到了陈氏,知晓了白犹龙的去向。路上偶遇白犹龙之妹白小娟,小娟被妖物所迷,小蛟斩妖救下了小娟。二人情投意合,一同上路追寻白犹龙。 五人于昆明相会后,在毛哥儿口中得知因张廷标贪恋白母静娟美色,设计污蔑白父为贼首,将其逮捕入狱。不料,被下药的静娟在张家惊醒,和张廷标厮打时被婢女红杏杀死。与此同时,日父在狱中被狱卒打死。罗小蛟杀了张廷标妻子,得知张廷标现在京城。白犹龙兄妹二人收殓祭拜父母,杀了狱卒,欲进京报仇。白犹龙不愿妹妹随自己漂泊,托小燕说媒,将其嫁与罗小蛟,自己一人上路为父报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佛经名。一卷。“心”喻为核心、纲要、精华。该经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有七种汉译本,其中以译者不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现题“后秦鸠摩罗什译”)和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有名。此经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自性本空的道理,而证悟无所得的境界。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 故称《心经》。仅二百余字,便于持诵, 在佛教中极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