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全史

作者:稻叶君山
清朝全史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名》是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学术名著,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对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从它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被学者惠家作为权威性的引徵之据,在学界长期享有它应得的学术地位,梁启超将其列为嘹解清史的书,梁漱溟、萧公权等也都程引及之。作者有深厚的学养,以时间为经,以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为纬,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清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所记的史料十分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更为他书所罕见;所述文字,精细、形象、生动、绝无拖泥之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稻叶君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一百五十位天尊名号。世人上香祝启三清上圣等众神,至心归命一百五十位天尊及四大真人,躬身忏谢,祈求诸神「校罪玄司之日,罪逐冰消;行灾紫府之时,灾随雾扫」。故名「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秋怀诗十一首

秋怀诗十一首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人生观。这种使他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东坡书传 [四库本]

东坡书传 [四库本]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王安石《书》说多所驳议。王书不传,难考苏、王之同异。苏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且长于议论,其书主要内容以阐释《尚书》义理为主,于兴衰治乱之理多所揭示,分析精辟;对名物制度也有所考据,句读也有独到之处。该书问世之后,在当时影响颇大,林之奇作《尚书全解》、蔡沈作《书集传》,于此书皆有所取。朱熹评价此书,以为是当时诸家《尚书》说解中最好的一种(见《朱子语录》)。唯该书考核水道,附益之以味别之说,颇遭后人非议。该书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明刻《两苏经解》本,明朱墨印本,《津逮秘书》零本,清顺治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无趣老人语录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 (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晓本”。成为明临安东天目昭明寺沙门。辞世有偈云:“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所撰 《无趣老人语录》,详载生平学法心得言断。对了解如空法学言行很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宝梦堂刊本。

摩诃僧祇律

摩诃僧祇律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羯磨,及日常衣食住等规律制条之随类解说。比丘尼戒法则列举二百七十七戒及杂跋渠法。本书乃大众部所传之广律,与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共称古来四广律。与其他三律比较之,则其特色甚多,包括:(一)四波罗夷制定之年份,被推定为自佛成道后第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第六年冬分第四半月期间。(二)于所记七百结集律藏中,不举十事非法,却提及制限净等之五净法,且跋耆子等否认之主张亦未提及。(三)内中并载有四十余种本生谭,援引二十余种之本生经。据本书卷三十二‘五百比丘集法藏’条载,本书系优波离受摩诃迦叶之命所诵出者,其次并记有陀娑婆罗、树提陀娑、耆哆等二十七人之相承,是乃本律传承之记录。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一卷,失译,佛就涅槃而梦国王十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