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封信
【内容提要】
感性冲动的对象是最广义的生命,形式冲动的对象是本义和转义的形象(Gestalt),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lebendige Gestalt),亦即最广义的美。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之间的集合体(Gemeinschaft),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这样的美是理性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当人游戏时才能完成。所以,人同美只是游戏,人只是同美游戏;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在一条并不十分令人振奋的小径上我引您走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已越来越近了。请您赐恩,再跟我往前走几步,这样,一个更加自由的视野就会展现出来,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远景也许会酬报行路的艰辛。
感性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就是最广义的生命,这个概念指一切物质存在以及一切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形式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就是本义的和转义的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事物的一切形式特性以及事物对思维的一切关系。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说法来表示,可以叫作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一言以蔽之,用以表示最广义的美。(1)
依据上述说明——如果算是一种说明的话——美既不扩张到生物界的全部领域,也不仅限于这个领域。一块大理石虽然是而且永远是无生命的,但通过建筑师和雕刻家的手同样可以变成活的形象;而一个人尽管有生命,有形象,但并不因此就是活的形象。要成为活的形象,就需要他的形象是生活,他的生活是形象。在我们仅仅思考他的形象时,他的形象没有生活,是纯粹的抽象;在我们仅仅感觉他的生活时,他的生活没有形象,是纯粹的感觉。只有当他的形式在我们的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活在我们的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2);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判断他是美的,情况总是这样。
我们知道,人既不仅仅是物质,也不仅仅是精神。因此,美作为人性的完满实现,既不可能是绝对纯粹的生活,就像那些敏锐的观察家所主张的那样(时代的趣味很乐于把美降低到这种地步),他们过于死板地依靠经验的证据;也不可能是绝对纯粹的形象,就像抽象推理的哲人和进行哲学思考的艺术家所判断的那样,他们中的前者过于脱离经验,后者在解释美时过于被艺术的需要所指引。(6)美是两个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语言的用法完全证明这个名称是正确的,因为它通常用“游戏”这个词来表示一切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非偶然的,但又既不从内在方面也不从外在方面进行强制的东西。在美的观照中,心情处在法则与需要之间的一种恰到好处的中间位置,正因为它分身于二者之间,所以它既脱开了法则的强迫,也脱开了需要的强迫。它对于物质冲动和形式冲动的要求都是严肃的,因为在认识时前者与事实的现实性有关,后者与事物的必然性有关,在行动时前者以维持生命为目标,后者以保持尊严为目标,二者都以真实与完善为目标。但是尊严一掺了进来,生命就变得无关紧要,一旦爱好在吸引,义务就不再强制;同样,一旦事物的现实性即物质的真实性同形式的真实性即必然的法则相契合,心情就会比较自由地、平静地接受事物的现实性,即物质的真实性,只要直接的观照伴随着抽象,心情就不会再由于抽象而感到紧张。一句话,当心情与观念相结合时,一切现实的东西都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因为它变小了;当心情与感觉相遇合时,一切必然的东西就放弃了它的严肃性,因为它变得轻松了。
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13);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这个道理此刻看来也许有点似是而非,不过如果等到把它运用到义务和命运这双重的严肃上面去的时候(14),它就会获得巨大而深刻的意义。我可以向您保证,这个道理将承担起审美艺术以及更为艰难的生活艺术的整个大厦。其实,也只是在科学中这个命题才令人感到意外,而在艺术中以及在艺术最高贵的大师希腊人的感情中它早已存在并起着作用,只不过希腊人把在地上应该做的事情移到奥林匹斯山上罢了。(15)以这一命题的真理为指导,希腊人既让使凡人的面颊皱纹纵横的严肃和劳作,也让使空空的脸面露出光泽的无聊的快乐,都从幸福的群神的额头消失,他们使永远知足者摆脱任何目的、任何义务、任何忧虑的枷锁,使闲散与淡泊成为值得羡慕的神境的运命(运命只是为了表示最自由、最崇高的存在而用的一个更合人性的名称)。不管是自然法则的物质压迫,还是伦理法则的精神压迫,都由于希腊人对必然有更高的概念而消失了,这个概念同时包括两个世界,而希腊人的真正自由就是来自这两个世界的必然性之间的统一。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希腊人在他们理想的面部表情中既不让人看到爱慕之情,同时也抹去了一切意志的痕迹,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两者都无法辨认,因为他们懂得把这二者在最内在的联系中结合在一起。朱诺雕像那张壮丽的脸要向我们说的,既不是优美也不是尊严,不是二者中哪一个,因为她同时是二者。在女神要求我们崇敬的同时,神一般的女子又点燃了我们的爱;但是,当我们沉浸于天上的娇丽时,天上的那种无所求的精神又吓得我们竭力回避。这个完整的形体就静息和居住在它自身之中,是一个完全不可分割的创造,仿佛是在空间的彼岸。既不退让也不反抗;这里没有与众力相争的力,没有时间能够侵入的空隙。我们一方面不由自主地被女性的优美所感动、所吸引,另一方面又由于神的尊严而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处于同时是最平静和最激动的状态,这样就产生了那种奇异的感触,对于这种感触知性没有概念,语言没有名称。
* * *
(1) 就是说,“美”并不是单指“美的形象”,而是指所有审美的现实。
(2) 生活与形象,内容与形式,本来是相分离的;只有当它们彼此统一,相互转化,成为“充满内容的形式”和“变成形式的内容”,才会成为“活的形象”,才会产生美。
(3) 席勒认为,审美印象或美,是有限的(即感性的)生活与无限的(即精神的)形象之间相互作用(Wechselwirkung)的产物,但是,美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即美的渊源是无法说明的,因而他不去研究这个问题。
(4) 在路德维希·伯勒曼(Ludwig Bellermann)编的《席勒文集》中没有这句话,而在其他的版本,如柏林建设出版社编的《席勒文集》中有。
(5) 即是说,人性概念的完满实现就是美。
(6) 伯克(7)在他的《对崇高观念和优美观念之起源的哲学探究》中把美当作纯粹的生活。而据我所知,教条派(8)的所有信徒们又把美当作纯粹的形象,他们对这个对象各自表白了自己的信条,在艺术家当中拉斐尔·门各斯(9)在他的《关于绘画中趣味的断想》中就是这么做的,至于其他人就不必提了。所以像在一切领域一样,批判哲学在这个领域也为经验回到原则、抽象推理回到经验开辟了道路。——作者原注
(7) 伯克(Edmund Burke,1728—1797),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他的这部著作在18世纪的德国有很大影响,他认为美是感性的特性,通过它美引起爱或其他类似的激情。
(8) 指德国美学家鲍姆嘉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及其他理性主义美学家。
(9) 门各斯(Raphael Mengs,1728—1779),德国画家兼艺术理论家,他的那部著作的全名应是《关于美以及绘画中的趣味的断想》(Gedanken über die Schönheit und über den Geschmack in der Malerei,1762),他认为美是“物质的灵魂”。
(10) 即狮子,罗马的角斗士与狮子决斗,人们以此来取乐。
(11) 朱诺(Juno)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朱庇特的妻子。因她的地位和职能与希腊神话中的赫拉(Hera)相同,常被当作赫拉。这里席勒实际指的是赫拉。
(12) 如果我们(就近代世界而言)把伦敦的赛马、马德里的斗牛、昔日巴黎的马戏、威尼斯的赛船、维也纳的赛兽以及罗马乘车游览等愉快而美好的生活加以比较,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民族的趣味彼此各有细微的差别。可是也表明,这些不同国家的民间游戏远不像这些国家上流社会的游戏那样单调,这是很容易解释的。——作者原注
(13) 这里所说的“游戏”,就是同时摆脱来自感性的物质强制和理性的道德强制的人的自由活动。
(14) 什么地方单纯是义务的严肃和命运的重压在支配人,那里的人就不可能愉快。而美对这种严肃和重压起着溶解的作用,因而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就是完全的人,因为他不再感到义务的严肃和命运的重压。
(15) 参见第六封信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