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封信

【内容提要】pge中华典藏网

从纯粹的物质状态到审美游戏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的最原始状态只满足最低的需要;不久,他就开始要求有剩余,最初是要求物质的剩余,随后要求物质的剩余之外还要有审美的附加物。不论人还是动物,如果他们活动的动力是为了维持生存,他们就是在工作(或劳动);但如果是过剩的生命刺激他们活动,他们就是在游戏。不过,这种游戏还是物质性的,人还属于动物的范围。从物质游戏到审美游戏是一个飞跃(Sprung),这时人必须解脱一切物质的束缚,因而他的整个感觉方式必须发生一场彻底革命,他对审美假象必须自由地、无利害关系地加以估价。pge中华典藏网

即使审美游戏已经开始,感性冲动还有足够的力量,不断进行干扰,因而最初的审美游戏冲动与感性冲动还难以区分。审美游戏本身也还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最初以外界事物为乐,最后以自己为乐,而这又分为两步:开始是通过属于人的东西,最后是通过人本身。审美游戏到了高级阶段,美本身就成为人追求的对象,这时就建立起美的假象王国(Reich des schönen Scheins)。这个王国不同于以感性为基础的力的可怕王国(furchtbares Reich der Kräfte),也不同于以理性为基础的法则的神圣王国(heiliges Reich der Gesetze);在这里,人摆脱了一切(包括物质的与道德的)强制,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它的基本法则,平等的理想得到实现。这样的审美国家实际上只存在于个别卓越出众的人当中。pge中华典藏网

假使我在前面几封信里提出的关于审美假象的崇高概念具有普遍意义,您就用不着为实在和真理担心了。只要人还没有足够的教养,他就要滥用这个概念,因而它也就不会有普遍的意义。要使这个概念具有普遍意义,只能通过一种文明来实现,这种文明将同时使任何对这一概念的滥用都不可能发生。人要追求自主的假象,比之他不得不把自己局限于实在,需要有更大的抽象力、更多的心胸自由、更大的意识潜能。要想达到自主的假象,人必须先经过实在。因此,如果以为走通向理想的道路是为了免得走通向现实的道路,那就大错特错了!(1)我们不必过多地担心,这里所谈的假象会对现实有什么危害;我们更应当担心的是现实对假象的危害。长期以来人被束缚在物质上面,他一向只是让假象为他的目的服务,一直到他承认假象在理想的艺术中有自己的人格(2)为止。而要做到这一点,在人的整个感觉方式中需要发生一场彻底的革命,不然的话,他甚至连通向理想的道路也找不到。因此,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有对纯粹假象(3)做无利害关系的自由评价的痕迹,我们就能推断出那里人的天性已发生了这样一场变革,人身上的人性已真正开始。实际上,在人为美化他的生存而进行的最初的、初级的尝试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这类痕迹,他这样做,甚至是冒着因此会使他生存的感性内容恶化的危险。只要人真的开始重形象甚于重材料,并敢于为了假象(不过他必须认出这是假象来)而牺牲实在,他的动物性的轮环就立刻被打开,他就置身于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4)。pge中华典藏网

但是,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美的假象国家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按照需要,它存在于任何一个心绪高尚的灵魂之中;而按照实际,就像纯粹的教会或共和国一样,人们大概只能在个别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在那里,指导行为的,不是对外来习俗的愚蠢的摹仿,而是自己的美的天性;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天真、质朴和宁静的纯洁无邪来对付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既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就得伤害别人的自由,也不必为了显示优美就得抛弃自己的尊严。pge中华典藏网

* * *pge中华典藏网

(1) 席勒认为,假象与实在,理想与现实是不能偏颇的,他既反对没有理想专注现实的务实精神,也反对脱离现实空想理想的幻想(可参见第九封信第五段)。因此,要达到理想必须通过现实,而不能避开现实。pge中华典藏网

(2) 所谓“人格”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它自己是自己存在的基础,自己是自己的目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假象在理想的艺术中有它的独立性,它不为任何目的服务,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pge中华典藏网

(3) 即审美假象。pge中华典藏网

(4) 席勒把动物的生活比作一个“轮环”(der Kreis),它永远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即实在)进行无穷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把精神生活比作一条无穷的直线。pge中华典藏网

(5) 即为了满足最低的需求。pge中华典藏网

(6) 原文是arbeiten,亦可译为“劳动”。pge中华典藏网

(7) 按照席勒的理解,想象力的特点是,在游戏中保持它对法则的自由,因而它同形象亦即法则不发生关系,它有它的自主性,并以此为乐。pge中华典藏网

(8)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绝大多数游戏,不是完全依靠这种对观念的自由交替的感觉,就是从这种感觉中借取最大的魅力。尽管这本身并不证明已有了更高的天性,而且正是最怠惰的灵魂才喜欢沉溺于这种自由形象流之中,但是,幻想的这种不依赖于外界印象的独立性至少说是幻想的创造功能的消极条件。创造力只有脱离了现实,才会提高到理想;想象必须首先在它的再现方式中摆脱了外来的法则,然后才能在它的创造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法则行事。当然,从完全没有法则到独立地内在立法,还必须走很大一步,而且还得有一种全新的力即观念的功能掺入游戏之中——但是,这种力的发展比起以前已经容易多了,因为感性是不反抗它的,未予规定的事物至少说从否定方面已同无限衔接。——作者原注pge中华典藏网

(9) 即用“观念联想”的法则就可说明。pge中华典藏网

(10) 参见荷马的《伊利亚特》第三篇。pge中华典藏网

(11) 在此之前形体与整个感性世界紧紧结合在一起,感性世界通过欲求使人处于奴役状态。这时形体与感性世界分离,因而用眼睛就能看到它。pge中华典藏网

(12) 即通过凶残的暴力或卑劣的引诱而得到的好处。pge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