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民委员
〔布尔什维克如此彻底地为争取国家武装部队奠定了基础,以至他们实际上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就取得了11月7日的最后胜利。十月革命“易如反掌”——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一个团队起来保卫民主俄国。由于从前的警察部队已经分散,彼得格勒的克伦斯基政府实际上只有军校学生和非常没有经验的妇女营来抵抗布尔什维克职业革命家所指挥的武装工人、士兵和水兵。争夺占地球面积1/6的帝国的最高权力的斗争是在各省和两个都会在双方异常少的部队之间进行的。〕
〔文明的民主的西方已进入战争的第四年,它拒绝相信这个既成事实。在布尔什维克当权将近一周之后,克伦斯基真诚地对感到惊讶的世界肯定地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已不复存在,甚至在彼得格勒也是这样”。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的胜利比在莫斯科和各省较为容易和较为稳固。驻在彼得格勒的哥萨克是“中立的”——像大本营和一切公开的反动分子一样,不向临时政府提供援助,保留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行动的权利,与此同时,克拉斯诺夫将军带着数目不详的军队向首都进军。银行、各个部和差不多一切公共行政机关的官员和职员都罢工了。孟什维克领导的铁路、电话、电报和邮政工人工会扬言要罢工以使一切交通运输事业停顿,除非胜利者同意成立由各个社会党组成的,然而没有列宁和托洛茨基参加的联合政府。这个威胁在布尔什维克党本身的领导中产生了一个主要是表面的而不是真实的危机。〕
起义以后,由于布尔什维克右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的坚持,立即与孟什维克和民粹派举行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谈判。被起义所推翻的政党提出的条件之一是要求给它们一个数,尤其是要从政府中除掉列宁和我,因为这两人是对十月冒险负责的人。中央委员会的右派委员倾向于接受这个要求。中央委员会11月1日(14日)举行的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会议记录是这样说的:“有人建议把列宁和托洛茨基开除出党。这个建议是要使我们党失去领导,我们不接受。”中央委员会谴责右派甚至愿意实际上把权力交出去,认为这是“苏维埃多数害怕利用自己的多数”。布尔什维克并不拒绝与其他党派分享他们的权力,但是只能在苏维埃有适当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分享。列宁宣布,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谈判只有作为掩饰军事行动的一种幌子才是有意义的。〔对列宁来说,谈判不是认真的,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引诱物。〕
我提出的关于终止同妥协派的谈判的动议获得通过。斯大林没有参加辩论,但是他投票支持多数。右派代表退出了中央委员会和政府以示抗议。中央委员会的多数要求少数无条件地遵守党的纪律。这个最后通牒是由1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签字的:列宁、我、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人。关于这个文件的缘由,一位中央委员布勃诺夫说:“在写了这个文件以后,他(列宁)把每一个中央委员个别地请到他的办公室,让他们看看声明的全文,建议他们签字。”这个说法是令人发生兴趣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正确地估计签名的次序的意义。列宁首先把最后通牒给我看了,在得到我的签名以后,又召进了其他人,首先是斯大林。情况总是这样的,或者差不多总是这样的。如果这个文件不是针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他们的签名大概会在斯大林的签名之前。
培斯特柯夫斯基叙述说,在10月的日子里,“有必要从中央委员会当中选出起义的领导。被选出的是列宁、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让我们顺便指出,在把领导权委派给这3个人的时候,斯大林的合作者肯定地埋葬了列宁和我都不是其成员的那个实践“总部”。这次,在培斯特柯夫斯基的语词中有一点真实性。不是在起义的日子里,而是在起义在各个重要城市获胜以后然而是在建立任何稳定的政制之前,有必要建立一个巩固的党的参谋部,以便能够在当地执行一切必要的决定。正如记录所说,1917年11月29日(12月12日),“斯中央委员会为了解决迫切的问题选出4人组成的一个常务局:大林、列宁、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这4个人受权决定一切非常事务,但是有义务召请当时在斯莫尔尼的全体中央委员参加作出决定。”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李可夫由于他们有尖锐的不同意见,已经退出了中央委员会。这说明了为什么它是由上述4个人组成的。但是,斯维尔德洛夫忙于党的书记处的工作,忙于在集会上讲话和解决冲突,很少在斯莫尔尼。这4个人实际上变成3个人了。
〔1918年2月19—20日晚上,由布尔什维克和左翼社会革命党联合组成的人民委员会〕选出了一个由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普罗相和卡列林〔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它受权在人民委员会各次会议之间的时间内执行当前的一切工作。〔政府的这个执行委员会也是由这3个布尔什维克和两个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组成的。但是没有理由想象这3个人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中央委员会经常开会和决定一切重要的和特别是有争论的问题。为了作出有关各省起义的进程、关于克伦斯基进入彼得格勒的企图和对首都的粮食供应等不能推迟的实际决定,三人小组是必要的。这个三人小组至少在名义上只存在到政府转移到莫斯科为止。
伊雷马什维利抨击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以后的政策,他写道,“三人小组充满了不能平息的复杂情绪,开始以不人道的残酷消灭一切活的和死的东西”,等等。伊雷马什维利把列宁、我和斯大林包括在三人小组中。可以有把握地说,伊雷马什维利只是在很久以后即在斯大林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以后才有这个三人小组的想法。但是,在伊雷马什维利的这些话中有一点真实性——或者至少近似真实性。在谈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谈判时,列宁的“我要与斯大林商量后给你一个答复”这句话一再被人引述。问题是,这样一个三人小组在某些时候的确存在,虽然并不总是有斯大林参加。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同样提到了这个三人小组,虽然是以有点不同的语气和从不同的角度提到的:
甚至列宁在那个时期都感到如此需要斯大林,在布列斯特的托洛茨基发来电报,需要立即作出决定而斯大林又不在莫斯科的时候,列宁就通知托洛茨基说:“我希望首先同斯大林商量然后回答你的问题。”只是在3天以后,列宁就打电报说:“斯大林刚刚到达。我将同他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将立即向你提出我们的联合答复。”
中央委员会倾向于让第二集团军积极支持格鲁吉亚的起义和占领第比利斯,同时保持国际关系状态,条件是第二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在认真考虑一切事实后,对胜利完全有把握。我们通知你们,由于运输问题,我们现在饿着肚子坐在这里,因此将不能给你们一节火车或一辆汽车。我们不得不从高加索取得谷物和油。我们要求立即通过直通电报答复,电报要由第二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斯米尔加、西金、特里弗诺夫、弗鲁姆金签署。在我们未复上述诸人的电报之前,不要采取任何决定性行动。
这是中央委员会的命令。
〔无日期〕
克列斯廷斯基、斯克利扬斯基
(六)
斯克利扬斯基同志,请立即在你亲自监督下把此件摄影,极端谨慎地译成密码,发给斯米尔加,并要他亲自站在直通电报机前,亲自译出密码。(把此事告诉总司令,但不把此件给他看。)
斯大林自己会派奥尔忠尼启则去。
因此,要加倍和千万倍小心。你要负全责。
1921年2月14日
(列宁同志亲笔)
列宁
孟什维克的格鲁吉亚已无法支持下去。这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清楚的,然而,在实行苏维埃化的行动和方法上意见并不一致。我主张在格鲁吉亚内部进行一定准备时期的工作,以促进起义,然后再去援助。我认为,在同波兰达成和平并击败弗兰格尔之后,已没有来自格鲁吉亚的直接威胁,可以延期采取最后行动。奥尔忠尼启则在斯大林支持下,坚持要红军立即开进格鲁吉亚,估计那里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列宁倾向于站在中央委员会中这两个格鲁吉亚籍委员一边。这个问题政治局是在1921年2月14日决定的,当时我在乌拉尔。
军事干涉进行得很成功,如果不算资产阶级和第二国际的疯狂运动在内,并没有引起任何国际纠纷。然而,为了使格鲁吉亚苏维埃化而使用的那种方法在那以后数年中发生极大的影响。有些地区,劳动群众在革命前本来就在多数情况下支持布尔什维主义,他们把后来所遭受的苦难看做他们自己的事业的一部分;但在那些由红军实行苏维埃的较落后地区就不是这样。在那里,劳动群众认为,增加的困难是外面强加的政权的结果。在格鲁吉亚,过早的苏维埃化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孟什维克分子的地位,并且导致了1924年的广泛群众叛乱。斯大林自己承认,当时格鲁吉亚不得不“重耕一遍”。
* * *
[1] 《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38卷,中文第2版第266页——译者注
[2] 托洛茨基是1913年初在维也纳初次会晤斯大林的,那时斯大林正在写他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当时,托洛茨基不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的成员。——原编者注
[3]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85、287页。——译者注
[4]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85、287页。——译者注
[5]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议上关于对德和约问题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6页。——译者注
[6]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34卷,中文第2版27页。——译者注
[7] 人民委员。——原编者注
[8] 到1930年,斯大林的权力不再是可以反对的了。但是对他的正式的个人迷信那时刚刚开始建立。这样才能解释这一情况:在这些回忆录中,尽管语调一般是赞扬的,仍然可以听到一种亲切的调子,甚至允许有一点善良的讽刺。几年后,当清洗和处决建立了必要的疏远感时,关于斯大林如何藏在一个司令官的厨房里或如何在黑夜中占领住房的故事已经听来是不体面的,而使这项文件受到禁止。该作者可能由于违反了礼仪而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著者注
[9] 参看《不要忘记东方》。《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28页。——译者注
[10] 《乌克兰在解放中》。《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56—157页。——译者注
[11] 《两个阵营》。《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06—208页。——译者注
[12] 《两年以来》。《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16—217页。——译者注
[13] 《捷列克区域各族人民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52页。——译者注
[14] 参看《苏维埃政权对俄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13页。——译者注
[15] 参看《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21—123页。——译者注
[16] 参看《无产阶级专政的三年》。《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45—346页。——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