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占经
作者:瞿昙悉达
《开元占经》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它是印度后裔天文学家瞿昙悉达于唐开元二年(714)主持编纂的,历经十年左右。全书120卷,这部书事关占星,因而唐以后各代政府均秘而不传,藏于宫闱。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安徽道士程明善在古佛籍中发现了一个传抄本,于是它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清收入《四库全书》。《开元占经》辑录现已失传的古代天文、占星著作77种,纬书82种,是座大型的历史文献宝库。书中收有大量关于天文星象及各种物象变化的占语。亦搜集到古代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的占经资料,保存了不少古代天文占候方面的文献。书中还介绍了印度的《九执历》,对中国的天文学、星占术都有很大的影响。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开元占经 卷一
- 开元占经 卷二
- 开元占经 卷三
- 开元占经 卷四
- 开元占经 卷五
- 开元占经 卷六
- 开元占经 卷七
- 开元占经 卷八
- 开元占经 卷九
- 开元占经 卷十
- 开元占经 卷十一
- 开元占经 卷十二
- 开元占经 卷十三
- 开元占经 卷十四
- 开元占经 卷十五
- 开元占经 卷十六
- 开元占经 卷十七
- 开元占经 卷十八
- 开元占经 卷十九
- 开元占经 卷二十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一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二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三
- 开元占经 卷二十四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五
- 开元占经 卷二十六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七
- 开元占经 卷二十八
- 开元占经 卷二十九
- 开元占经 卷三十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一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二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三
- 开元占经 卷三十四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五
- 开元占经 卷三十六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七
- 开元占经 卷三十八
- 开元占经 卷三十九
- 开元占经 卷四十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一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二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三
- 开元占经 卷四十四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五
- 开元占经 卷四十六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七
- 开元占经 卷四十八
- 开元占经 卷四十九
- 开元占经 卷五十
- 开元占经 卷五十一
- 开元占经卷五十二
- 开元占经卷五十三
- 开元占经卷五十四
- 开元占经卷五十五
- 开元占经卷五十六
- 开元占经卷五十七
- 开元占经卷五十八
- 开元占经卷五十九
- 开元占经卷六十
- 开元占经卷六十一
- 开元占经卷六十二
- 开元占经卷六十三
- 开元占经卷六十四
- 开元占经卷六十五
- 开元占经卷六十六
- 开元占经卷六十七
- 开元占经卷六十八
- 开元占经卷六十九
- 开元占经 卷七十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一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二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三
- 开元占经 卷七十四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五
- 开元占经 卷七十六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七
- 开元占经 卷七十八
- 开元占经 卷七十九
- 开元占经 卷八十
- 开元占经 卷八十一
- 开元占经 卷八十二
- 开元占经 卷八十三
- 开元占经 卷八十四
- 开元占经卷八十五
- 开元占经卷八十六
- 开元占经卷八十七
- 开元占经卷八十八
- 开元占经卷八十九
- 开元占经卷九十
- 开元占经卷九十一
- 开元占经卷九十二
- 开元占经卷九十三
- 开元占经卷九十四
- 开元占经卷九十五
- 开元占经卷九十六
- 开元占经卷九十七
- 开元占经卷九十八
- 开元占经卷九十九
- 开元占经卷一百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一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二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三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四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五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六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七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八
- 开元占经卷一百零九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一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二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三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四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五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六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七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八
- 开元占经卷一百一十九
- 开元占经卷一百二
瞿昙悉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是一部导读性的伦理学著作。与时下的以说教为主的规范伦理学相异,本书追根溯源,从史的角度探讨了“伦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问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终根据。对于时下浮云蔽日的道德精神时空,本书不啻为一剂祛除迷雾的清新剂。
人面兽心
又名《衣冠禽兽》,1890年出版,《人面兽心》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丛书中故事性和可读性较强的一卷,类似侦破小说或公案作品。左拉撰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想来证明他的一种观点:「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冲动、情爱和金钱。由爱情发展到嫉妒。」左拉想用遗传学来解释书中凶杀现象的原因。这部小说反映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在心理上所造成的失调影响。《人面兽心》出版之后,评论界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首远古时代的史诗,也有人说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人面兽心》故事曲折惊险,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当年就印刷了五万五千册。至一九七二年,总印数已达六十六万八千万册……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
又名《高皇帝御制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本集的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即《四库全书》本)为姚士观等校刊,全书分十八类,即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其中存诗共二卷(卷一九、卷二○),是较富文学意味的内容。其诗以气势阔大见长,其文多有以白话写就的,但不少篇显然为文臣修饰过。除上述版本,尚有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及万历十年、二十四年等刻本行世。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平斋文集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为八册,均注残缺。其书传世不广。《四库全书》所收的《平斋文集》,虽为三十二卷,然无诗;卷一至六为讲义,卷七至八为故事,其馀各卷收各体文四百五十多篇。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洪氏晦木斋为校勘刊行之,并附录《拾遗》,计收赋一篇,诗四十八首、词四十三首,各体文三十四篇。然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仍在,国内亦有影宋抄本(残),藏瞿氏铁琴铜剑楼。1934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影印问世,收入《四部丛刊》续篇。《丛刊》本卷一为赋,凡四篇;卷二至卷八,为编年诗,凡一千零四十多首,卷九至卷三二收各体文八百六十多篇。以《四部丛刊》本较《四库全书》本,可见后者“编次分卷,颠倒脱漏”(张元济跋),《丛刊》本远胜四库本。然晦木斋本辑佚诗文,亦间有出《丛刊》本之外者。
中国小说史
古典文学史著。郭箴一著。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9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较早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作,分上下两册,所收材料更为详尽,论述更加周密、系统。探索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中国小说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一章是长篇绪论,分别阐述“小说与社会”、“中国社会的轮廓”、“中国小说的演变”。作者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史“应阐明在社会发达之各阶段上,小说生产之形式及小说家创作地位,如何依支配底经济组织而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小说的发生、发展、灭亡并不是与其依存的社会的发生、发展、灭亡“步调整齐、息息相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者考察了从上古神话直至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中国历代社会环境下,小说的发生、兴盛和灭亡过程。正是着眼于小说与它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关系,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进而指出,“《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作者大声疾呼:“像这样的堕落的古老的社会,实在不值得再生存下去了;难道便不曾有一个时候的到来,用青年们的红血把那些最龌龊的陈年的积垢,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是一部富有理想精神,斗争性鲜明的著作。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更集中表现在最后一章有关新文学的描述上。作者站在进步作家阵营,提倡“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国防文学”甚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公孙龙子
是战国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所撰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又名《守白论》。《汉书·艺文志》著录14篇,后多散佚。今仅存《迹府》、《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等6篇。其首篇《迹府》是后人辑录公孙龙事迹而成的传记,其余5篇均为探讨哲学和逻辑学问题的著作:《指物论》论述“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提出共相并非具体事物,但可概括许多特殊事物的观点;《白马论》论证白马非马、白马非白,严格区别事物的差别性;《坚白论》强调坚、白同时分离,可以独立自藏;《名实论》要求名实相符,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固定性,强调立辞不得自相矛盾。这些,对我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但其诡辩和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却不可取。该书持论诡诙,辩说奇特,是研究公孙龙名辩思想的可靠资料,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自唐以来,注释本书者甚多,以宋谢希深《公孙龙子注》较为有名。另有近人陈柱《公孙龙子集解》、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庞朴《公孙龙子译注》等注释本。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d/file/books/d2402b55f831633cfb68348dee88ff8f.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