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锥指

作者:胡渭
禹贡锥指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猜你喜欢的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文字学著作。汉许慎撰。15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部次分明、推本求源的文字学巨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文14篇,叙目1篇,后人以其篇帙繁重,每篇厘为上下,成30卷,今通行大徐本即如此。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字头和重文用古籀篆,解说用隶书。设540部首,始一终亥,据字形的相近排次;每部所收字,据字义的关联引申排次。每部终了,合计文数、重文数;每篇完了,总计全篇部首、文、重文、解说数,加以标明。解说,先释义,次释形,后释音;于形音义不明瞭者,则标以“阙”字待考。此书首创部首统字法,至今编纂字典还在承用;保留了1万多古字,可资研究汉字历史以及考求甲骨金文;首次为六书发凡起例,开形音义互求先河;保留大量古音、古训,古制材料,于训诂学、音韵学、考古学必不可少。不足之处:说解形义均有失误,有时带有封建色彩,编排体制和部首设立不够严密。《说文》书成后,即为著名学者郑玄、应劭等称引,历代研习不断,至清达到全盛,专家数十人,专书数百种,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称为“《说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辑录研究著作二百余种,成《说文解字诂林》,有此一编,诸家之说皆得披览。近世研究《说文》,多以甲骨金文互证,取得新的进展。许书原本久佚,今日得见最早之本为唐写残本,通行完本为二徐本。小徐本以道光间祁㝦藻刻本为精,大徐本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好。孙刻保留宋本旧式,但眉目不清,讹误仍旧。清同治间陈昌治据孙刻改为一篆一行本,又加校录,才使全书眉目清晰,开卷了然。1963年中华书局据此缩印,并于篆首填加楷体,卷末附新编检字,方便读者,流布颇广。

靖江宝卷

靖江宝卷

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宝卷至今还在农村讲唱、传承的“活化石”。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之一,靖江宝卷具有近三百年历史,分为“圣卷”、“草卷”和“科仪卷”三类。靖江宝卷亦圣亦俗、亦庄亦谐,韵散结合、词曲互映,依存于延生做会的宗教民俗活动,并在民间信仰的氛围下表达乐生入世的生活主题。如已经收集整理出版的《圣卷选本》收有三茅宝卷、大圣宝卷、香山观世音宝卷、花灯缘(《梓潼宝卷》节选);《草卷选本》收有张四姐大闹东京(《月宫宝卷》)、血汗衫记(《土地宝卷》)、九殿卖药、十把穿金扇(上、下)、江阴要塞起义记。同时,靖江宝卷艺术性强,其情节曲折,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有主线、副线,人物形象丰满,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特色。此外,创作宝卷的民间艺人还善于以一件事件为由头,衍生出许许多多故事,给听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很显然,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演唱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传统性。

水浒忠义志传

水浒忠义志传

简本《水浒传》,二十五卷,一百十五回。施耐庵编辑,明崇祯刘兴我刊本。全称《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此本是现存简本水浒中较完整的版本,但年代上并不算太早(然而,早期的要么是残本,要么比较不完善)。此本可以暂时作为简本水浒的较标准版本阅读。

瓜分惨祸预言记

瓜分惨祸预言记

长篇小说。假托“日本女士中江笃济藏本,中国男儿轩辕正裔译述”,实为郑权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独社初版铅印本。1904年上海独社出版。商业士子曾子兴留学回国后办了一所自立学校。他不满列强瓜分中国,四处奔走演讲,呼唤同胞起义。知县获悉后,派兵捉拿曾子兴,被群众阻止,知县衙门也被砸毁。自立学校发函,呼吁大家起来同抗外兵。热心英雄华永年与夏震欧同来参加。华在自立学校演讲称,为不受满人统治,不受洋人欺压,必须建立文明的地方自治。此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次日洋兵进攻,华永年带兵在要隘埋伏,杀败洋兵。夏震欧得悉华永年获胜,便号召众人把知县赶跑。他起草文书告天下,并制了一面独立旗帜,定了国号;为立华兴邦还定了官制、宪法。文书发表后,美、法、德与意大利等国表示承认。官府获悉便派兵镇压。华永年为让中国保住一片免受瓜分之祸的土地,把兵马拉到了璇潭;而曾群鉴却在抗击官兵时牺牲。

鸳鸯梦

鸳鸯梦

叶小纨撰。《重订曲海目》及《今乐考证》著录。《曲考》、《曲目表》、《曲录》亦著录,但均误为叶小鸾撰。叶小纨(1613—1657),字蕙绸。江苏吴江县人。工部郎中叶绍袁次女。为著名戏曲理论家及戏曲作家沈璟之孙沈永祯之妻。34岁而寡。善制曲。诗极多,晚年汰存二十之一,名《存馀草》。情词黯淡,过于姐妹二人。此剧作于明崇祯九年(1636)前后,凡4折1楔子。题目正名曰: “三仙子吟赏凤凰台,吕真人点破鸳鸯梦”。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著。1938年初刊,1987年岳麓书社重印。该书中国近代史部分分为4章,抓住重大事件和人物,以点带线,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前的历史,为近代中国勾画了一个基本轮廓。研究方法独特,体裁亦较新颖,在旧中国流行较广。《中国近代史》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在第一章《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分七节讲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没有在工业革命大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在第二章,作者以《洪秀全与曾国藩》为题讲内忧内患,批评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王朝。在曾国藩领导湘军与洪秀全太平军交战的时候,中国又遇到了一次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依然无法战而胜之,只好受尽屈辱后开始一个新的历程,向西方学习。在第三章,作者专讲《自强及其失败》,实际上就是描绘从1860年开始的三十年洋务新政的全景。第四章即最后一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中,用六节篇幅讲述1895年之后至1930年初期的中国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