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之境北极鄜[1]延,由鄜延而西为庆环,而银夏[2]实树之障;甘之境北极银夏,迤[3]银夏而东且南为平庆,而灵武实当其冲。盖朔郡[4]统属有五,灵邑独限大河,具喉唇襟带[5]之势,故选吏常重于他处。vLW中华典藏网

嘉庆戊午秋,长白丰公岐东以边俸报满[6]来此署篆[7],余时适主讲是邦,课士之暇,间与余语曰:“灵邑为近塞要区,地势极为廓远[8],今欲稽核旧章[9],厘剔庶务[10],而典文散佚,志迹不存,某窃惜之。且夫监成宪、整纲维[11],政之大体也。至于簿书期会[12],以次振举要[13],皆在所后焉而已。今天子圣德覃敷[14],拓疆万里之外,凡新造小邑,尚莫不抉幽阐隐[15],以纪一方之政教。矧[16]灵邑自汉初建置,至今几二千载,昔人之经画详矣,顾乃听其荒废湮没而弗顾,则岂特官斯土者之责,亦是方荐绅[17]、先生之耻也。搜罗补缀,勒成一书,某有志焉,愿为我成之。”余曰:“斯事体大而关系尤重,缘非著令[18]之所督,故人率置焉不讲。今公之莅斯土也,百务丛冗,蚓结猬集[19],而先以整纲维、监成宪为事,岂不真知轻重、识大体哉!”vLW中华典藏网

先是,梁溪[20]杨公蓉裳官是邑,有心是事,勤加搜辑,嘱余补订之。未及成书,而杨公去任,是事旋废。今复承公之命,幸旧本犹在,遂取而整齐之,删其烦复,益其疏漏,按《文献通考》体例分为十八门类,类以小序冠之,俾览者提纲挈领,豁然心目。凡再易稿,而书始成。vLW中华典藏网

既又复于公曰:“夫事创之难,成之尤难。昔之典文散佚、荒废湮没者,非杨公创之于前,则考稽诚无由也。创之矣,使逾数载而无人焉以成之,亦仍归于湮没荒废而已,其与夫未创之先相去几何?今公能毅然任其所难,使一州之文物经制[21]历汉初至今几二千载者,一旦于公之手而焕然大备[22],不惟州人士庶引领以仰庶政之维新[23],而后之官兹土者,稽核旧章,厘剔庶务,俱于是乎赖,则公之举坠修废[24],为功甚巨,余故曰公诚知轻重、识大体者也。若夫核订之未精,裁取之未当,此则余之谫陋[25],而无所辞其责也夫。”vLW中华典藏网

时嘉庆三年,岁次戊午[26],嘉平[27]月谷旦[28]。vLW中华典藏网

赐进士出身、候铨[29]知县、武威郭楷[30]雪庄氏敬叙。vLW中华典藏网

【译文】vLW中华典藏网

vLW中华典藏网

陕西的边境北到鄜县、延安,由鄜县、延安向西则为(甘肃)庆阳、环县,而银州、夏州(银州、夏州特指宁夏)就是竖起的屏障;甘肃省界北极银州、夏州,自银州、夏州逶迤而向东南则为平凉、庆阳,而灵武确实地处冲要。宁夏府共统属五个州县,唯独灵州受黄河天险的阻隔,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所以选任官吏通常要比其他地方慎重。vLW中华典藏网

嘉庆三年(1798)秋季,长白丰延泰公(字岐东)在边疆官期任满,来此代理灵州知州,我当时正在这里主持书院,丰公在考核士子学业的余暇,间或对我说:“灵州为近塞要区,地势极为辽阔,现在想查核昔日的典章,整理修订各类政策,而典籍散佚,没有方志可资参考,我暗中深为惋惜。况且督查执行法律规章制度、整顿社会秩序,是为政的纲领大要。至于推行官署文书的实施,以此体现官府的主旨大略,则是次要的问题了。今天天子圣德广布四方,拓疆万里之外,凡新设置的小县,也在剖析奥秘,阐发隐微,以记录一方的政治教化。何况灵州从汉初设置,到现在近两千年,前人的经营筹划已很详备了,反而任其荒废湮没而不管,这不止是任职官员的责任,也是本地缙绅、读书人的耻辱啊。搜罗补缀,编成一书,这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为我完成。”我说:“修志涉及面广而关系尤为重要,本来并非朝廷明令要求的事情,所以人们都弃置不顾。现在您莅临这片土地,百务丛冗,政务繁杂,而先以督查执行法律规章制度、整顿社会秩序为要务,岂不真是知轻重、识大体的长官啊!”vLW中华典藏网

在此之前,无锡杨芳灿公(字蓉裳)任知州,有心编撰灵州方志,勤加搜辑,嘱托我补充修订。还没有成书,杨公离任他就,这件事也就此作罢。现在又承奉丰公的指示,幸好旧底本还在,遂取而修订整理,删除繁复,增益疏漏,据《文献通考》体例分为十八门类,每个门类前加写小序,以便读者提纲挈领,开卷豁然。凡再三修改,书稿终于完成。vLW中华典藏网

办成了这件事,我又对丰公说:“大凡开创一件事难,彻底办成就更难。旧时散佚、荒废湮没的文献典籍,如果不是杨公在此之前收集起来,那么查考核校文献则无从着手。即使已经开了头,过了数年而没有人续成其事,也仍归于湮没荒废而已,这与没有开头之前没什么区别。现在您毅然任其所难,使从汉初到现在近乎二千年岁月积累的灵州地理、礼乐、典章制度和治国文献,已然在您的手中焕然完备,不只能引领本州官绅、平民仰望各种政务推陈出新,就是今后到这块土地上任职的官员,查核昔日的典章,整理修订各类政策,都要依赖这部志书。如此说来您起衰微、兴废业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说您确实是知轻重、识大体者。至于文献核订不精审,材料裁取不妥当,这是我的浅薄鄙陋所致,无可推卸责任。”vLW中华典藏网

时在嘉庆三年(1798),年次是戊午年,腊月吉日。vLW中华典藏网

赐进士出身、候选知县、甘肃武威郭楷(号雪庄)敬叙。vLW中华典藏网

【注释】vLW中华典藏网

[1]鄜:地名,在今陕西富县。《史记·司马贞索隐》:“鄜,地名,后为县,属冯翊。”vLW中华典藏网

[2]银夏:银州、夏州。银州,北周保定三年(563)置,治所在今陕西横山县东,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米脂、佳县以北地。唐天宝元年(742)改为银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银州。唐末为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所有。夏州,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都之。431年,北魏灭其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隋改置朔方郡于此,唐复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专指甘肃省宁夏府。vLW中华典藏网

[3]迤: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vLW中华典藏网

[4]朔郡:朔方郡。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此处引申为甘肃省宁夏府。《旧唐书·关内道》:夏州都督府,隋朔方郡。贞观二年(628),讨平梁师都,改为夏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朔方郡。vLW中华典藏网

[5]喉唇襟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喉唇,喻指宫廷中与帝王亲近的重要职位,这里引申为要害之地。襟带,衣襟和腰带,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vLW中华典藏网

[6]边俸报满:边俸,边地官员的俸禄;报满,指官员任期已满,由所在部院堂官或所在地方督抚咨报吏部、兵部等,等候升转或调补。vLW中华典藏网

[7]署篆: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vLW中华典藏网

[8]廓(kuò)远:广大,空阔。vLW中华典藏网

[9]稽核旧章:稽核,查核、查考;旧章,昔日的典章、古代的文献篇章。vLW中华典藏网

[10]厘剔庶务:厘剔,清理剔除,革除,整理修订;庶务,各种政务,各种事务。vLW中华典藏网

[11]监成宪、整纲维:监,督查;成宪,原有的法律、规章制度。整,整理、整治;纲维,事物的总要、法度。引申为符合法度。vLW中华典藏网

[12]簿书期会:谓官署文书的实施。vLW中华典藏网

[13]举要:举其大要,陈其主旨大略。按:此句“振”“举”二字间疑脱一字。vLW中华典藏网

[14]覃敷:广施。覃,延及;敷,布、施。vLW中华典藏网

[15]抉幽阐隐:剖析奥秘,阐发隐微。vLW中华典藏网

[16]矧(shēn):况且,何况。vLW中华典藏网

[17]荐绅:荐,通“搢”,插;绅,大带。也作搢绅、缙绅。古代仕宦者搢笏重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vLW中华典藏网

[18]缘非著令:缘非,本来并非;著令,书面制定的规章制度。vLW中华典藏网

[19]蚓结猬集:像蚯蚓那样屈曲、像刺猬身上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非常繁杂。vLW中华典藏网

[20]梁溪:水名,为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源出于无锡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历史上为无锡的别称。vLW中华典藏网

[21]文物经制: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经制,治国的制度,经理节制。vLW中华典藏网

[22]大备:一切具备;完备。vLW中华典藏网

[23]维新:维,语助词;维新即新。后称变旧法而行新政为“维新”。vLW中华典藏网

[24]举坠修废:举坠,擎起衰微;修废,兴复废业。vLW中华典藏网

[25]谫(jiǎn)陋:浅薄。vLW中华典藏网

[26]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十二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十二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vLW中华典藏网

[27]嘉平:腊月的别称。vLW中华典藏网

[28]谷旦:晴朗美好的日子。吉日的代称。vLW中华典藏网

[29]候铨(quán):听候选授官职,犹言候选或铨选。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凡京官郎中、外官道员以下,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须到吏部听候铨选。vLW中华典藏网

[30]郭楷(1760—1840):字仲仪,号雪庄,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进士。清代教育家、文学家。曾任河南原武县知县,在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县民称颂。但因不愿曲意奉上,愤而辞官归里。从此,绝于仕进,设帐授徒,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奎文书院、凉州天梯书院山长。郭楷任奎文书院山长时,曾和灵州知州杨芳灿唱和,交谊深厚,他以西汉教育家文翁为榜样,决心办好奎文书院,辛勤教读,以期灵州能像“修鳞”“翙凤”的潜在人才赶快兴起。同时,与杨芳灿合作,修成灵州州志一部,嘉庆三年(1798),由新署知州丰延泰捐资刊行,名为《灵州志迹》。这部四卷本的志书是灵武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它从汉唐一直写到清嘉庆初,使一州地里、人文、经制备载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梦雪草堂诗稿》八卷、《梦雪草堂续稿》三卷传世,另有《梦雪草堂读〈诗〉录》《梦雪草堂读〈易〉录》等著述散佚。vL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