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

作者:曹禺
冬夜

独幕悲剧。1929年根据Neith Boyc的同名独幕剧改译。同年12月发表于《南大周刊》第77期,署名小石。一个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农场主家中,弟弟阿贤去世,哥哥阿光与弟媳阿慈送葬回来。随着剧情的展开,往事一一展示在读者眼前。阿光青年时也曾有过事业心,后来一度沉沦,只是因为偷偷爱上了弟媳阿慈,才改掉了酗酒的恶习,抑制住内心的苦闷,在这个枯燥、沉默的家中默默地呆下去。女主人公阿慈,原也是个有独立精神、事业心强的女性,但当被迫嫁给与自己毫无感情的农场主阿贤后,她的愿望也破灭了。她逆来顺受,将内心的痛苦压在心底,只是忠顺地陪侍长年卧病的丈夫,细心地照料家务。就这样做了22年的主妇和贤妻。阿光和阿慈都在这个监狱般的家庭中,消磨了青春年华而步入中年。现在阿贤病死了,两人都有解脱之感,但他们想法各异,造成了感情的纠葛。就在送葬回来的当晚,阿光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向阿慈表白了爱情,却遭到阿慈的严词拒绝。阿光痛不欲生,跑出门外用猎枪自杀了。阿慈见状惊呆了,昏倒在地。深受包办婚姻之害和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阿慈、自己树起了传统道德的屏障,不仅使阿光碰得头破血流,也摧毁了自己通往幸福的道路。为了适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改译采用了“中国化”的方法。曹禺对北方冬天的山野景色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鲜花盛开的森林

鲜花盛开的森林

三岛由纪夫生前亲自编选的短篇小说集。13个短篇故事,13种末路人生。收录三岛由纪夫悲歌高亢的晚年作品《忧国》、川端康成盛赞作品《旦角》。三岛由纪夫:“这些作品坦诚地选取了我自己感到满意的篇章。”关三岛由纪夫一生的文学主题和现实问题的萌芽都蕴含其中。包括写于16岁的成名之作《鲜花盛开的森林》,美学极致之作《远游会》《海和晚霞》,川端康成最喜欢的《旦角》,以及展现武士精神的、悲歌高亢的晚年作品《忧国》,呈现了三岛由纪夫创作生涯各个时期的作品形态,结构精妙,经典耐读,彰显日本文学及三岛由纪夫的独特美学。

果堂集

果堂集

诗文别集。清沈彤(1688—1752)撰。十二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后收入《果堂全集》。又《四库全书》本。阮元收入《皇清经解》者仅1卷,只收关于经义诸条。沈彤(1688—1752),字冠云,清吴江(今江苏)人。师事何焯,而淹贯群籍,精于考据,实出何焯上。当时全祖望、惠栋,都极叹服。著有《周官禄田考》、《三经小义》等。本书12卷,以阐发经义为主,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提要》称其“皆援据典核,考证精密”。又如《释骨》1篇,《四库全书总目》单独收入子部医家存目,《提要》称其“考证皆极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并可以纠针砭之谬。”后来学者如孙星衍作《释人》,任大椿作《释缯》,洪亮吉作《释舟》等,都导源于沈氏《释骨》。沈氏治学,不存门户之见,既长于名物训诂,也不废宋人理学,本书《述先师仪封张公训》一篇,可以窥见其志趣。沈氏平生于礼学用力最勤,曾与修《三礼》,因而本书中关于《周官》典制、《仪礼》丧服的考证,最为精到。总之,本书对古代典章制度、名物训诂及医学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阃外春秋

阃外春秋

李筌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阃外春秋》十卷。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年上。”据罗振玉说:“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即卷四、卷五),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影片存卷一及卷二之上半。卷首《进书表》末署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李筌上表。”这确切地证明陈振孙的著录属实。据陈振孙的《解题》,可知这是一部研究战史、战争经验的兵书。李筌固注意战史,从《太白阴经》可见,他是运用了若干战史实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他的《孙子注》首开用战例来注释孙武的原理,既高于前人,又为后人研究《孙子兵法》开创了一条新路。进书表云:“《阃外春秋》者,记将军阃外之事也。”“起周十有三年武王胜殷,终于大唐武德四年(621)太宗文武圣皇帝擒窦建德,凡一千七百四十载,真伪四十九国。”末署“天宝二年(743)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荃上表”。按,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殆亡于宋以后。

霍渭厓家训

霍渭厓家训

蒙规
家之兴由子弟之贤,子弟之贤由乎蒙养。蒙养以正,岂曰保家,亦以作圣。叙蒙规三篇,第十二。

化书译注

化书译注

道教经书。五代道士谭峭撰。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该书为唐五代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著述,全书分“道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6卷,凡110章。“道化”、“术化”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余四篇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其书以“化”为名,从万物变化之道立论。谓“人无常心,物无常性”(卷二),万物皆变化无间,循环无穷。而皆出之于道,以虚无为体 《道化篇》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成而万物所塞也。”乃至老枫可化为羽人,朽木可化为蝴蝶,贤女可化为贞石,山蚯可化为百合,有情无情皆可相互转化,而忽略其转化之条件。修道之要唯在体无志虚,无心合道,以神使形,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一内外,无实无虚,可与道俱(卷一)。如此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蜕五行,脱三光,召阴阳,役五行,乃至别构天地,重作日月,无所不化。其论政道,以道德仁义为本,不尚奇智,不依赏罚。力主尚俭均食,谓食为民之本,民之急。又谓“守一之道莫过乎俭”(卷六)。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纯朴以言俭化。主要发挥于老庄。为五代哲学、思想史上重要著作。收入《道藏·太玄部》,《道藏辑要》中有明道士王一清《化书》注。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