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上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1]。
[1]注见中卷。
* * *
赠赵协律晳[2]
俱识孙公与谢公[3],二年歌哭处还同[4]。
已叨邹马声华末[5],更共刘卢族望通[6]。
南省恩深宾馆在[7],东山事往妓楼空[8]。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2]《唐六典》:“隋太常协律郎二人,皇朝因之。”《旧唐书·王质传》:“质在宣城,辟崔珦、刘蕡、裴夷直、赵晳为从事,皆一代名流。”本集有《为安平公兖州奏赵晳充观察判官状》。
[3]《晋书》:“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除著作佐郎,袭爵长乐侯。”谢公,谢安也。
[4]还,一作“皆”。
[5]邹阳、司马相如俱为梁孝王宾客。
[6]原注:“愚与赵俱出今吏部相公门下,又同为故尚书安平公所知,复皆是安平公表侄。”〇刘卢,注见中卷。
[7]陆游《笔记》:“唐人本以尚书省在大明宫之南,故谓之南省。”
[8]《谢安传》:“安常住临安山中,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钱龙惕笺:太和七年,令狐楚入为吏部尚书,仍检校右仆射,故诗注称吏部相公也。孙公、谢公,指安平与彭阳也。义山《樊南甲集序》云:“樊南生十六能(置)〔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公卿间。为郓相国、华太守所怜。”郓相国即彭阳,华太守即安平也。岁暮相逢,河梁送别,追感宾馆妓楼之事,诗所以黯然而作也。
* * *
摇落
摇落伤年日,羇留念远心。
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
人闲始遥夜[9],地迥更清砧。
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10]。
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
滩激黄牛暮[11],云屯白帝阴[12]。
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13]。
[9]《楚词》:“靓杪秋之遥夜。”
[10]谢庄《月赋》:“端忧多暇。”
[11]《水经》:“江水又东径黄牛山。”注:“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宜都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馀里。”
[12]屯,音谆。〇《郡国志》:“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号鱼复为白帝城。”
[13]杜甫诗:“不堪垂老鬓,还对欲分襟。”
* * *
滞雨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 * *
偶题二首
小亭闲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
水文簟上琥珀枕[14],傍有堕钗双翠翘[15]。
[14]《东宫旧事》有乌韬赤花双文簟。琥珀枕,注见上卷。
[15]《七启》:“扬翠羽之双翘。”
清月依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逄迎。
春丛定是饶栖鸟[16],饮罢莫持红烛行。
[16]鸟,一作“夜”。
* * *
月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 * *
夜冷
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17],一夜将愁向败荷。
[17]《左传》:“楚子翠被豹舄。”《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 * *
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
虎威狐更假[310],隼击鸟逾喧[311]。
徒欲心存阙[312],终遭耳属垣[313]。
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有女悲初寡,无男泣过门[314]。
朝争屈原草[315],庙馁莫敖魂[316]。
迥阁伤神峻,长江极望翻。
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园[317]。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分以忘年契,情犹锡类敦。
公先真帝子[318],我系本王孙[319]。
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
秋吟小山桂[320],春醉后堂萱。
自叹离通籍[321],何尝忘叫阍[322]。
不成穿圹入[323],终拟上书论[324]。
多士还鱼贯,云谁正骏奔。
暂能诛儵忽[325],长与问乾坤。
蚁漏三泉路[326],螀啼百草根[327]。
始知同泰讲[328],徼福是虚言。
[308]《唐书》:“遂州遂宁郡,属山南东道。”《旧书》:“太和九年六月,京兆尹杨虞卿坐妖言得罪,人皆以为冤诬。宰相李宗闵于上前极言论列,上怒,数宗闵之罪,叱出之,贬明州刺史,再贬虔州长史。贬吏部侍郎李汉为邠州刺史,刑部侍郎萧澣为遂州刺史。”澣,《通鉴》作“瀚”。
[309]《唐六典》:“龙朔三年,改刑部尚书为司刑太常伯。”
[310]《战国策》:“虎得狐,狐曰:‘无啖我,天帝令我长百兽。我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能无走乎?’虎随狐而行,百兽皆走。虎不知百兽畏己,反以为畏狐也。”
[311]《月令》:“立秋日,鹰隼始击。”
[312]《文子》:“身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
[313]《诗》:“耳属于垣。”
[314]原注:“公止裴氏一女,结褵之明年,(人)〔又〕丧良人。”
[315]《史记》:“屈原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王使原造为宪令,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原不与,因谗之。”
[316]莫,一作“若”。〇《左传》:“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317]原注:“余初谒于郑舍。”〇按《旧唐书》:“太和七年,萧澣为郑州刺史。”义山有居在郑州,故曰“故园”。
[318]萧氏乃萧梁之后。
[319]注见上卷。
[320]《文选》注:“淮南王安好士,八公之徒分造诗赋,或称大山、小山,犹《诗》有《大雅》、《小雅》也。”《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321]《汉纪注》:“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及名字物色,悬之宫门,相应乃得入也。”
[322]忘,去声。〇《甘泉赋》:“选巫威兮叫帝阍。”
[323]《史记》:“田横与二客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自杀,以王礼葬。二客穿冢旁,皆自刎,下从之。”
[324]终,一作“然”。
[325]《庄子》:“南海之帝曰儵,北海之帝曰忽。”
[326]《三辅故事》:“始皇葬骊山,起坟高五十丈,下周三泉,周回七百步。”
[327]《玉篇》:“螀,寒蝉属。”
[328]《梁书》:“武帝听览馀闲,即于同泰寺讲说《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馀人。”
钱龙惕笺:澣坐宗闵、虞卿牵累,本当时党魁,故曰“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也。时李训、郑注窃弄威权,凡不附己者目为宗闵、德裕党,贬逐无虚日,中外震骇,连月阴晦,人情不安,故曰“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也。澣没于遂宁,故曰“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也。训、注诛后,文宗始大赦,量移贬谪诸臣,故曰“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也。义山至开成二年始登第,故曰“自叹离通籍,何尝忘叫阍”也。因澣为梁武后裔,故引同泰徼福之事,以为虚语伤之之深也。
* * *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329]
照席琼枝秀[330],当年紫绶荣[331]。
班资古直阁[332],勋伐旧西京。
在昔王纲紊,因谁国步清?
如无一战霸[333],安有大横庚[334]?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335]。
中台终恶直,上将更要盟[336]。
丹陛祥烟灭,皇闱杀气横。
喧阗众狙怒[337],容易八蛮惊。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338]。
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舍鲁真非策[339],居邠未有名[340]。
曾无力牧御[341],宁待雨师迎[342]。
火箭侵乘石[343],云桥逼禁营[344]。
何时绝刁斗?不夜见欃枪[345]。
屡亦闻投鼠[346],谁其敢射鲸[347]?
世情休念乱,物议笑轻生。
大卤思龙跃[348],苍梧失象耕[349]。
灵衣沾愧汗[350],仪马困阴兵[351]。
别馆兰熏酷,深宫蜡焰明[352]。
黄山遮舞态[353],黑水断歌声[354]。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355]?
空拳转斗地[356],数板不沉城[357]。
且欲凭神算,无因计力争。
幽囚苏武节[358],弃市仲由缨[359]。
下殿言终验[360],增埤事早萌[361]。
蒸鸡殊减膳[362],屑麹异和羹[363]。
否极时还泰,屯馀运果亨。
流离几南度,仓卒得西平[364]。
神鬼收昏黑,奸凶首满盈[365]。
官非督护贵[366],师以丈人贞[367]。
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
马前烹莽卓,坛上揖韩彭[368]。
扈跸三才正,回军六合晴[369]。
此时惟短剑,仍世尽双旌[370]。
顾我由群从[371],逢君叹老成。
庆流归嫡长[372],贻厥在名卿[373]。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趋朝排玉座,出位泣金茎。
幸藉梁园赋[374],叨蒙许氏评[375]。
中郎推贵婿[376],定远重时英[377]。
政已标三尚[378],人今伫一鸣[379]。
长刀悬月魄[380],快马骇星精[381]。
披豁惭深眷,暌离动素诚。
蕙留春晼晚,松待岁峥嵘[382]。
异县期回雁[383],登时已饭鲭[384]。
去程风剌剌[385],别夜漏丁丁。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弦危中妇瑟[386],甲冷想夫筝[387]。
会与秦楼凤[388],俱听汉苑莺。
洛川迷曲沼,烟月两心倾。
[329]《通典》:“千牛,刀名。后魏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因以名职。显庆五年,置左右千牛府,后改为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各一人以副之。”〇详诗语,李千牛乃李晟之孙。
[330]《离骚》:“折琼枝而继佩。”
[331]《汉官仪》:“公侯皆紫绶传龟。”《旧唐书·舆服志》:“侍中、中书令加貂蝉,佩紫绶。”按,兴元元年,李晟加中书令,故云“紫绶荣”。
[332]阁,一作“閤”。〇《通典》:“梁天监六年,置左右骁骑,领朱衣直阁,给仪从。隋置备身府,即其职。”
[333]《左传》:“一战而霸。”
[334]《汉文帝本纪》:“大臣使人迎代王,王卜之,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予为天王。’”注曰:“兆筮曰卦,卜以荆灼,文正横也。庚庚,横貌。”
[335]《淮南子》:“大将受命已,则设明衣,剪指爪,凿凶门而出。”
[336]按《唐书》:代宗时,宦官程元振谮杀来瑱,河北叛镇率以借口,所谓“内竖依凭切”也。诸节度使各置监军,兵柄不一,所谓“凶门责望轻”也。宰相张镒忠直,为德宗所重,卢忌之,出之于凤翔,所谓“中台终恶直”也。朱滔拒命,赐爵通义王,冀以安之,滔反谋益急,所谓“上将更要盟”也。
[337]注见前。
[338]《家语》:“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戮而杀之,其骨专车。”
[339]《礼记》:“我舍鲁,奚适矣。”
[340]居邠,见《孟子》。〇《通鉴》:“大历中,朱泚入朝,留京师。建中元年,令镇凤翔。三年,朱滔以蜡书约泚同反,马燧获之,以闻上,召泚慰勉之,赐予甚厚,泚怏怏思乱。”《旧唐书》:“建中四年十月丙午,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救哥舒曜。泾原军出京城,至浐水,倒戈谋叛,令言不能禁。上令载缯彩二车,遣晋王往慰谕之。乱兵已阵于丹凤阙下,促神策军拒之,无一人至者。上乃与太子、诸王、(妃)〔公〕主百馀人出苑北门,其夕至咸阳,饭数匕而过。令言率乱兵奉朱泚为主,戊申上至奉天。”
[341]《圣贤群辅录》:“风后受金法,力墨受准尺。”宋均曰:“力墨或作力牧,黄帝辅之二。”《帝王世纪》:“黄帝得风后于海隅,力牧于大泽。”
[342]《风俗通》:“玄冥,雨师也。”《广雅》:“雨师曰屏翳。”《韩非子》:“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风伯进扫,雨师洒道。”
[343]《尸子》:“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践东宫,履乘石,祀明堂,假为天子七年。”注:“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也。”
[344]云桥,即云梯。
[345]《尔雅》:“彗星为欃枪。”注:“亦谓之孛。”《天文录》:“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
[346]屡,浪遇切。〇《汉书》:“投鼠忌器。”
[347]《旧唐书》:“泚自将侵逼奉天,军势颇盛,于奉天东三里下营,大修攻具。十一月乙亥,杜希全与贼战于漠谷,官军不利,贼攻城益急,矢石雨下,人心危惧。戊子,贼造云桥攻城东北隅,兵仗不能及,城中震恐,相顾失色。浑瑊预为地道,命纵火焚之,贼乃退。”
[348]《说文》:“卤,西方咸地也。”《左传》:“晋荀吴败狄于大卤。”注:“大卤,太原晋阳地。”一行《并州起义堂颂》:“我高祖龙跃晋水,凤翔太原。”《册府元龟》:“太宗生时,有二龙戏于门外井中,经三日,乃冲天而去。”
[349]象耕,注见中卷。
[350]《楚词》:“灵衣兮披披。”
[351]道源注:“仪马,庙中木马也。《甘泽谣》:‘许云封因乘仪马入长安。’”〇按,高宗葬乾陵,在奉天县。《旧唐书》:“朱泚据乾陵作乐,下瞰城中,辞多侮慢。”《通鉴》:“自贼攻城,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泚移帐于乾陵,下视城中,动静皆见之。”“苍梧失象耕”,言贼惊陵寝也。灵衣、仪马,皆陵庙中物,“困阴兵”,似暗用昭陵石马汗流事。
[352]《旧唐书》:“姚令言迎泚于晋昌里第。泚乘马拥从北向,烛炬星罗,观者万计。明日,入居含元殿,徙居白华殿。”
[353]《汉书》:“武帝微行,北至池阳,西至黄山。”晋灼曰:“黄山,宫名,在槐里。”《长安志》:“右扶风槐里县有黄山宫,惠帝三年起。”
[354]《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
[355]《史记》:“武安君白起大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馀万。”
[356]拳,当作“弮”。〇司马迁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注:“弮,弩弓也。”
[357]《史记》:“智伯与韩、魏攻赵晋阳,引汾水灌之,城不浸者三板。”〇《通鉴》:“贼并兵攻城东北隅,贼已有登城者。上与浑瑊对泣。时士卒冻馁,又无甲胄,瑊激以忠义,力战败之。入夜,泚复来攻城,矢及御前三步而坠。”
[358]事见《汉书》。〇《通鉴》:“大理卿蒋沇诣行在,为贼所得沇绝食称病,潜窜得免。”
[359]事见《史记》。〇《通鉴》:“司农卿段秀实与刘海宾、何明礼、岐灵岳密谋诛泚。泚召秀实等议称帝事,秀实勃然起,夺源休象笏,唾泚面大骂,因以笏击之,才中其额,溅血满地。贼众争前杀之。海宾等相次死。”
[360]下殿,注见中卷。
[361]原注:“先时桑道茂请修奉天城。”〇《通鉴》:“建中元年六月,术士桑道茂言:‘陛下不出数年,暂有离宫之厄。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辛丑,命筑奉天城。”
[362]《左传》:“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御者知之,去其肉而以其洎馈。”注:“洎,肉汁也。饔人、御者欲使诸大夫怨庆氏减其膳。盖卢蒲癸、王何之谋。”
[363]《晋·愍帝纪》:“永嘉四年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太仓有麹数千饼,麹允屑为粥,以供帝。”〇《唐书》:“奉天围久,食且尽,以芦秣帝马,大官粝米止二斛。围解,父老争上壶飱饼饵。”《通鉴》:“时供御止有粝米二斛。每伺贼休息,夜缒人于城外,采芜菁根而进之。”
[364]《唐书》:“李怀光与朱泚通谋。兴元元年二月,上南幸梁州。是年八月,李晟改封西平郡王。”
[365]首,去声。
[366]《通典》:“汉置西域都护。晋、宋以后有督护之官,亦其任也。”《齐书》:“广州西南有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征讨之。”
[367]见《易》。
[368]《旧唐书》:“神策将李晟自定州率师赴难,军于渭桥。兴元元年五月,移军光泰门外。贼来薄我军,奋击,大破之。追击至白华门,朱泚、姚令言率众遁去。晟收复京城。浑瑊、戴休颜、韩游瓌亦破贼于咸阳。泚走至彭原西城屯,韩旻斩之,传首行在。姚令言投泾州,源休、李子平走凤翔,寻并斩获。”
[369]《旧唐书》:“七月壬午,车驾至自兴元。浑瑊、韩游瓌以其众扈从。李晟、骆元光、尚可孤以其众奉迎,步骑十馀万,旌旗数十里。”
[370]《唐书》:“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按,晟子愿、愬、听、宪皆为节度使。
[371]《唐书》:“元和四年,诏以晟配飨德宗庙廷,其家编附属籍。”义山本宗室,故云“犹群从”。
[372]《旧唐书》:“晟十五子,长子侗,无禄早世。”此云“嫡长”,岂千牛乃侗之子欤?
[373]《诗》:“贻厥孙谋。”
[374]注见前。
[375]《后汉书》:“许劭论乡党人物,每月朔辄更品题,故汝南有月旦评。”
[376]道源注:“《世说》:谢中郎万是王蓝田女婿。”
[377]《后汉书》:“班超封定远侯。”
[378]三尚,未详。或曰即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
[379]《淳于髠传》:“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80]古乐府:“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吴竞《解题》:“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铙)〔镜〕飞上天,言月半缺,当还也。”
[381]《天文志》:“房为天府,曰天驷,其阴右骖。”《白帖》:“马为房星之精。”
[382]鲍照赋:“岁峥嵘而催暮。”
[383]古乐府:“他乡复异县。”回雁,谓雁书。
[384]《字林》:“鲭,杂肴也。”道源注:“《西京杂记》:娄君卿历游五侯之门。每旦,五侯遗饷之君卿,合为鲭,世传五侯鲭。”
[385]剌,七迹切。
[386]古乐府:“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387]杜甫诗:“银甲弹筝用。”道源注:“唐乐府有《相府莲》,后语讹为《想夫怜》。”《乐苑》曰:“《想夫怜》,羽调曲也。”
[388]与,去声。
* * *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389]
年鬓日堪悲,衡茅益自嗤。
攻文枯若木[390],处世钝如鎚[391]。
敢忘垂堂戒[392],宁将暗室欺[393]。
悬头曾苦学[394],折臂反成医[395]。
仆御嫌夫懦[396],孩童笑叔痴[397]。
小男方嗜栗[398],幼女漫忧葵[399]。
遇炙谁先噉[400],逢韲即便吹[401]。
官衔同画饼[402],面貌乏凝脂[403]。
典籍将蠡测[404],文章若管窥[405]。
图形翻类狗[406],入梦肯非罴[407]。
自哂成书簏[408],终当咒酒卮[409]。
懒沾襟上血[410],羞镊镜中丝[411]。
槖钥言方喻[412],樗蒱齿讵知[413]。
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414]。
曲艺垂麟角[415],浮名状虎皮[416]。
乘轩宁见宠[417],巢幕更逢危[418]。
礼俗拘稽喜[419],侯王忻戴逵[420]。
途穷方结舌,静胜但搘颐[421]。
粝食空弹剑[422],亨衢讵置锥[423]。
柏台成口号[424],芸阁暂肩随[425]。
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426]。
瓮间眠太率[427],床下隐何卑[428]。
奋迹登弘阁[429],摧心对董帷[430]。
校雠如有暇,松竹一相思。
[389]《魏略》:“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〇义山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故有旧僚。
[390]郭象《庄子注》:“与枯木同其不华。”
[391]《晋书》:“祖约谓梅陶、锺雅曰:‘君汝颖之士利如椎,我幽冀之士钝如鎚。’”
[392]忘,去声。〇《汉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393]《梁简文帝纪》:“不欺暗室,岂况三光?”
[394]《楚国先贤传》:“孙敬在太学,编柳为简以写经,睡则悬头于梁。”
[395]《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词》:“九折臂而成医兮,吾今而知其然。”
[396]懦,乳兖切。〇《韵会》:“《汉书》‘公卿选愞’,劣弱也。或作‘懦’。”
[397]《晋书》:“王湛初有隐德,皆以为痴。兄子济轻之,尝诣湛,湛谈《易》,玄理微妙,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武帝见济,曰:‘卿家痴叔死未?’曰:‘臣叔殊不痴。’”
[398]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399]《列女传》:“鲁漆室女倚柱而啸,邻妇曰:‘欲嫁乎?’曰:‘我忧鲁君老,太子少也。’妇曰:‘此鲁大夫之忧。’女曰:‘昔晋客舍我家,系马于园,马佚,践我园葵,使我终岁不厌葵味。’”
[400]炙,一作“䏑”。〇《语林》:“王右军年十一,周顗异之。时绝重牛心炙,座客(来)未噉,先割啖右军,乃知名。”
[401]便,一作“更”。〇《楚词》:“惩于羹者吹韲。”王逸注:“言人歠羹而热,中心惩之,见韲即恐而吹也。”
[402]道源注:“《魏志》:‘名士如画地为饼,不可啖食。’”
[403]《世说》:“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404]《东方朔传》:“以蠡测海。”张晏曰:“瓠,瓢也。”
[405]《王献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406]《马援传》:“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407]《六韬》:“文王将田,卜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乃伯王之辅。’果遇太公于渭阳。”
[408]《晋书》:“傅迪广读书而不解其义,刘柳惟读《老子》而已。迪每轻柳,柳曰:‘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唐书》:“李善淹贯古今,不能属辞,号为书簏。”
[409]《晋书》:“刘伶求酒于妻,妻谏曰:‘非养生之道,宜断之。’伶曰:‘善,当祝鬼神自誓耳。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伶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于是饮酒御肉,块然复醉。”《韵会》:“祝,或作咒。”
[410]《琴操》:“卞和抱玉而哭,昼夜不止,涕尽,继之以血。”
[411]《齐书》:“高帝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镊白发者乎?’”
[412]《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413]马融《樗蒱赋》:“排五木,散九齿。”《葛洪别传》:“洪少好读书,至不知(基)〔棋〕局几道,不识樗蒱几齿。”
[414]《晋书》:“何充与弟凖俱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何佞佛。’”
[415]《北史·文苑传》:“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骆宾王启:“业成麟角,引茅茹而弹冠。”
[416]注见前。
[417]《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注:“轩,大夫车也。”
[418]《左传》:“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玄燕之巢幕。”
[419]《晋书》:“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420]《晋书》:“戴逵字安道,性高洁,以礼度自处,累征为散骑常侍,不至。太元二十年,太子太傅会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事王珣上疏曰:‘逵执操贞厉,含味独游。年在耆老,清风弥劭。东宫虚德,式延事外。宜加旌命,以参僚侍。’会病卒。”
[421]搘,“支”通。〇王维诗:“支颐问樵客。”
[422]《孟尝君传》:“冯驩蒯缑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423]《庄子》:“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424]《三辅黄图》:“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帝尝置酒于其上,诏群臣二千石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
[425]秘阁掌秘书图籍,故称芸阁。《礼记》:“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426]《晋书》:“王导在扬州,辟顾和为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427]《晋书》:“毕卓为吏部郎,比舍郎酒熟,卓夜至其瓮间盗饮之,醉卧其下,为掌酒者所缚。”
[428]道源注:“《唐书》:‘王维私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
[429]阁,一作“閤”。〇公孙弘东閤,见前。
[430]《汉书》:“董仲舒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转相授业,莫见其面。”
* * *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大道谅无外,会越自登真。
丹元子何索[431],在己莫问邻[432]。
蒨璨玉琳华[433],翱翔九真君[434]。
戏掷万里火[435],聊召六甲旬[436]。
瑶简被灵诰[437],持符开七门[438]。
金铃摄群魔[439],绛节何兟兟[440]。
吟弄东海若[441],笑倚扶桑春。
三山诚迥视[442],九州扬一尘[443]。
我本玄元胄[444],禀华由上津[445]。
中迷鬼道乐[446],沉为下土民[447]。
托质属太阴,炼形复为人[448]。
誓将覆宫泽[449],安此真与神[450]。
龟山有慰荐[451],南真为弥纶[452]。
玉管会玄圃[453],火枣承天姻[454]。
科车遏故气[455],侍香传灵氛[456]。
飘飖被青霓[457],婀娜佩紫纹[458]。
林洞何其微,下仙不与群[459]。
丹泥因未控[460],万劫犹逡巡。
荆芜既以薙,舟壑永无湮[461]。
相期保妙命[462],腾景侍帝宸[463]。
[431]《黄庭经》:“心神丹元字守灵。”
[432]道源注:“《内景经》:‘真人在己莫问邻。’”
[433]《黄庭经》:“赤珠灵裙华蒨璨。”《真诰》:“上元夫人腰垂凤文琳华之绶,执流黄挥精之剑。”
[434]《太上正法经》:“九真者,九天之阴气凝而成也。”《神仙传》:“得仙者有九品,第一上仙,号九天真王。”
[435]《神仙感遇传》:“玄宗与张果、叶法善棋,召罗公远齿坐。剑南有果初进,名为日熟子。张叶以术取,每过午必至。其日继夜都不到,相顾曰:‘莫是罗君否?’时天寒围炉,公远笑于火中树一筯,及此除之,遂至。叶诘使者云:‘欲到京,焰火亘天,无路可过,值火歇方得度。’”道源注:“《度人经》:‘掷火万里,流金八冲。’”
[436]《汉武内传》:“上元夫人授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可以召山灵,朝地神。”《真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西溪丛语》:“古以甲子数日,故谓之旬,如今阴阳家所云甲子旬中、甲午旬中之类。”
[437]瑶简,玉简也。《太上八素经》:“司命著籍,玉简丹书。”沈约《华山馆营功德》诗:“玉简黄金编。”《真诰》:“许长史云:‘钦愿崇荣,欣想灵诰。’”
[438]开,一作“关”。〇《黄庭经》:“负甲持符开七门。”注:“谓七窍。”《云笈七签》:“五色焕耀,升入七门。”
[439]《真诰》:“老君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云笈七签》:“左佩玉瑞,右腰金铃。”
[440]兟,音精。〇绛节,注见中卷。《说文》:“兟,进也。”〇《夫子庙堂碑》:“兟兟让席。”
[441]《楚词》:“令海若兮舞冯夷。”
[442]迥,一作“回”。
[443]海外更有九州。扬尘,用麻姑语。
[444]胄,一作“胤”。〇《封演见闻记》:“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宗乾封元年,还自岱岳,过真源,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
[445]《韵会》:“津,气液也。”曹毘诗:“体炼五灵妙,气含云露津。”
[446]佛经:“六道中有鬼道。”
[447]《汉武内传》:“帝下席叩头曰:‘彻下土浊民。’”
[448]《神仙传》:“仙家有太阴炼形之法,能令日中无影。”《集仙录》:“七魄营侍,三魂守宅者,或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三年,当血肉再生,复质成形,必胜于未死之容。此名炼形太阴,易貌三官之仙也。“
[449]覆,芳六切。〇宫,一作“官”。
[450]道源注:“覆,还也。还元辰本宫之泽,以安此真神也。”
[451]《集仙传》:“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咸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
[452]《南岳魏夫人传》:“夫人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诸真君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陶贞白《真诰》所呼南真,即夫人也。”
[453]《大戴礼》:“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管。”《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西,曰玄圃台。”
[454]《真诰》:“紫微王夫人谓许长史曰:‘交梨火枣,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君心中荆棘相杂,是以二树不见。’”《酉阳杂俎》:“祁连山上有仙树,其实如枣,以竹刀剖则苦,以木刀剖则酸,以芦刀剖则辛,以金刀剖则甘。或曰:此即仙经所谓火枣。”
[455]道源注:“《王母传》:‘科车天马,霓旌羽幢,千乘万骑,光耀宫阙。’《云笈七签》:‘存日如鸡子在泥丸中,毕,乃吐出一气,存气为黑色,名之尸气。次吐二气,为日色,名之故气。次吐三气,存气为苍色,名之死气。’《真诰》:‘人卧室宇,当令洁盛,则受灵气,否则受故气。’注:‘谓尘浊不正之气。’”
[456]氛,一作“芬”。〇《真诰》:“仙官有侍香之职。”《说文》:“氛,祥气也。”
[457]司马彪诗:“上凌青云霓。”李贺《绿封章事》:“青霓叩额呼宫神。”
[458]《真诰》:“仙道十七条,在灵书紫文中,并琅玕药之所变化也。”紫纹,疑作“文”。
[459]道书有上仙、中仙、下仙。
[460]《抱朴子》:“《李公丹法》:‘用真丹及五石之水各一升,和合如泥。’”《上清经真丹秘诀》:“先以黄丹三五斤,渐筑令实,约厚五寸。更下丹轻筑,都大令实,取鼎为度。不计斤数,然后以六一泥泥鼎。”《丹房须知·药泥十四》(日):“黄土、蚌粉、石灰、赤石脂、食盐六味各一两,为末,水调用之,名六一泥。”
[461]舟,一作“丹”,误。湮,一作“因”。〇《庄子》:“藏舟于壑,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趋。”〇言人心稠浊如荆榛之芜秽,能剪薙之,斯清净可守,永无壑舟之移矣。
[462]《真诰》:“有保命君。”《云笈七签》:“太乙保命,固神定生。”
[463]道源注:“《真诰》:‘侍帝宸有八人,如世之侍中,王子乔、郭世幹皆为之。’”云林右英王夫人诗:“相携侍帝宸。”
* * *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464]
冰雾怨何穷[465],秦丝娇未已[466]。
寒空烟霞高,白日一万里。
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
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467]。
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468]。
回首苍梧深,女萝闭山鬼[469]。
荒郊白鳞断[470],别浦晴霞委。
长彴压河心[471],白道连地尾[472]。
秦人昔富家[473],绿窗闻妙旨。
鸿惊雁背飞,象床殊故里。
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474]。
斗粟配新声[475],娣侄徒纤指[476]。
风流大堤上[477],怅望白门里[478]。
蠧粉实雌弦[479],灯光冷如水。
羌管促蛮柱[480],从醉吴宫耳。
满内不扫眉,君王对西子[481]。
初花惨朝露,冷臂凄愁髓。
一曲送连钱[482],远别长于死[483]。
玉砌衔红兰,妆窗结碧绮。
九门十二关,清晨禁桃李[484]。
[464]《北梦琐言》:“郑愚,广州人,擢进士第,敭历清要。”《旧唐书》:“咸通三年,充岭南西道节度使。”《唐书》:“让皇帝子琎,开元中封汝阳王。”
[465]冰,一作“水”。
[466]秦丝,注见前。
[467]四句言筝妓之丽。
[468]《九歌》:“辛夷楣兮药房。”注:“药,白芷也”
[469]《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杜甫诗:“山鬼闭门中。”〇四句言筝声之哀。
[470]鱼书难寄。
[471]彴,职略切。〇《说文》:“彴,水上横木,所以渡者。”
[472]地尾,地尽处。〇四句言所思之人不可即。
[473]家,一作“责”。
[474]《集韵》:“秦人薄义,有父子争瑟者,各入其半,故当时名为筝。古以竹为之。”
[475]《汉书》:“淮南王长死,民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476]《说文》:“娣,女弟也。”又:“娣姒,妯娌也。”“侄,兄之女也。”〇按,筝本父子争瑟而起,此诗上云“鸿惊雁背飞”,下云“斗粟配新声”,似作兄弟事用,岂所传有不同耶?
[477]《清商曲·襄阳乐》:“朝发襄阳城,莫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478]白门,注见中卷。
[479]《说文》:“蠧,水中虫也。”又,衣书中虫,俗呼蠧鱼,其粉鳞手触则落,碎之如银。《汉书》:“黄帝制十二筩,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〇此句之义未详。
[480]羌管,笛也。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按《晋书》:“桓伊令奴吹笛,伊抚筝而歌怨诗。”促蛮柱,竹与丝合也。
[481]道源注:“西子擅宠,故宫内不复扫眉。言筝妓同之。”
[482]《横吹曲·紫骝马》:“长安美少年,金络饰连钱。”《尔雅》:“青骊驎曰驒。”注:“色斑驳如鱼鳞,今连钱骢也。”
[483]言弹入送远别离之曲,益增惨凄。
[484]道源注:“言筝妓所处华邃,桃李之容不可得窥。”
* * *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
忆雪
爱景人方乐,同云候稍愆。
徒闻《周雅》什[485],愿赋《朔风》篇[486]。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487]。
咏留飞絮后[488],歌唱《落梅》前[489]。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
瑞邀盈尺日[490],丰待两岐年[491]。
预约延枚酒[492],虚乘访戴船[493]。
映书孤志业[494],披氅阻神仙[495]。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
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485]《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其)〔雰〕雰。”
[486]《卫风》:“北风其凉,雨雪其滂。”《雪赋》:“咏《南山》于《周雅》,歌《北风》于《卫诗》。”
[487]《韩诗外传》:“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488]注见上卷。
[489]梁简文帝《雪朝》诗:“落梅飞四注。”
[490]《雪赋》:“盈尺则呈瑞于丰年。”
[491]《后汉书》:“张堪为渔阳太守,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诗传》:“丰年之冬,必有积雪。”《汜胜之书》:“雪是五谷精。”
[492]用“兔园”事,见前。
[493]《语林》:“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时戴在剡溪,便乘轻船就之。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94]《谈薮》:“齐太原孙伯翳家贫,常映雪读书。与王亮、范云为莫逆交。”
[495]《晋书》:“王恭乘高舆,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叹曰:‘真神仙中人也!’”
残雪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496]。
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
刻兽摧盐虎[497],为山倒玉人[498]。
珠还犹照魏[499],璧碎尚留秦[500]。
落日惊侵昼,馀光娱惜春。
檐冰滴鹅管[501],屋瓦镂鱼鳞[502]。
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503]。
拥林愁拂尽,着砌恐行频。
焦寝忻无患[504],梁园去有因[505]。
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496]何逊《雪》诗:“时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497]《左传》:“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盐虎形以献功。’”
[498]《世说》:“嵇叔夜醉如玉山之将颓。”
[499]用“照乘珠”事,见上卷。
[500]《史记》:“秦王得赵璧,无意偿城,蔺相如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因持璧却立,曰:‘王必欲急臣,臣头与璧俱碎矣!’”
[501]李贺诗:“王子吹笙鹅管长。”
[502]庾信赋:“秦王馀石,仍为雁齿之阶;汉后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503]顾愔《新罗国记》:“松树大连抱有五粒子,形如桃仁而稍小,皮硬,浸酒疗风。”《酉阳杂俎》:“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鬛,五粒松皮不鳞。”李贺有《五粒小松歌》。
[504]《高士传》:“焦(光)〔先〕野火烧庐,因露寝,遭大雪,(光)〔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505]雪霁故去。
* * *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506]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507]。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508]。
不忧悬磬乏[509],乍喜覆盂安[510]。
甑破宁回顾[511],舟沉岂暇看[512]。
脱身离虎口[513],移疾就猪肝[514]。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
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515],清香披蕙兰。
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
[506]大卤,注见前。《唐书》:“会昌四年正月,河东都将杨弁逐节度使李石,据军府应刘稹。三月,李义忠克太原,生擒弁,尽诛乱卒。”
[507]《上林赋》:“过鳷鹊,望露寒。”注:“观名,在云阳甘泉宫。”按太原,唐北都,故得用之。
[508]《汉书》:“逢萌解冠挂东都城门。”《梁书》:“陶弘景挂冠神武门。”
[509]《国语》:“室如悬磬。”
[510]《东方朔传》:“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
[511]《后汉书》:“孟敏荷甑堕地,不顾而去。郭泰问其故,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512]《豫章记》:“聂友夜射白鹿,寻踪不见,乃见箭着一梓树,伐之,取二板为牂牁。后友船行遇风作,皆没,惟友船独全。寻看,乃向梓板夹扶其船。”
[513]《庄子》:“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514]《后汉书》:“太原闵仲叔征博士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安邑令闻之,敕吏常给。仲叔曰:‘岂可以口腹累安邑?’遂去。”
[515]《陈涉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