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下
河阳诗
黄河摇溶天上来[1],王楼影近中天台[2]。
龙头泻酒客寿杯[3],主人浅笑红玫瑰[4]。
梓泽东来七十里[5],长沟复堑埋云子[6]。
可惜秋眸一脔光[7],汉陵走马黄尘起。
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8]。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蛟丝裁小卓[9],蛱蝶飞回木棉薄。
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10]。
楚丝微觉《竹枝》高[11],半曲新辞写绵纸。
巴陵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12]。
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
玉湾不钓三千年[13],莲房暗被蛟龙惜。
湿银注镜井口平[14],鸾钗映月寒铮铮[15]。
不知桂树在何处[16],仙人不下双金茎[17]。
百尺相风插重屋[18],侧近嫣红伴柔绿。
百劳不识对月郎[19],湘竹千条为一束[20]。
[1]溶,一作“落”。
[2]玉楼、中天台,注俱见上卷。
[3]道源注:“酒器刻作龙形,广州有龙铛。”李贺诗:“龙头泻酒邀酒星。”
[4]《子虚赋》:“其石则赤王玫瑰。”晋灼曰:“玫瑰,火齐珠也。”
[5]戴延之《西征记》:“梓泽去洛阳六十里。梓泽,金谷也,中朝贤达所集,赋诗犹存,是石崇居处。”
[6]此云子似谓如云之女子,与杜诗所用不同。
[7]秋眸,注见中卷。
[91]《汉书》:“扬雄作《广骚》。又旁《惜诵》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注:“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
[92]夜杵,捣衣杵也。
[93]若,一作“石”。〇《广雅》:“若榴,石榴也。”
[94]幰网,言床幔为网户纹。
[95]道源注:“《集韵》:‘帖,床前帷也。’以薄犀为帖,钉于窗栊。”
[96]道源注:“陆机《与弟云书》:‘洛阳仁寿殿前有大方镜,高五尺馀,广三尺二寸,暗着庭中,向之,便写人形体。’”
[97]武平一诗:“令节重遨游,分镳戏彩球。”按,打球即蹴鞠,本寒食事。又唐时清明有斗鸡之戏。陈仓乃暗用宝鸡事也。
[98]《拾遗记》:“孙和悦邓夫人,尝着膝上。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
[99]道源注:“《洛阳伽蓝记》:‘魏高阳王雍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为《明妃出塞》之曲。后为将军原士康侧室,徐鼓箜篌而歌,其声入云,行者俄而成市。’”
[100]张正见诗:“影间莲花出,光涵濯锦流。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
[101]溅裙,注见前。《楚词》:“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102]《唐书·车服志》:“一品至六品以玉金饰剑,给随身鱼。”
[103]《西京杂记》:“汉元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后地。’乃合之,遂复还合。及为后,尝置玺笥中。”
[104]《神女赋》:“頩薄怒以自持兮。”
[105]道源注:“李季兰诗:‘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106]蜡泪,注见上卷。
[107]《甘泉赋》:“璧马犀之璘㻞。”注:“作马及犀牛为璧饰也。”
[108]吴均《古意》:“莲花衔青雀,宝粟钿金虫。”李贺诗:“坡陀簪碧凤,腰袅带金虫。”或曰:“金虫,簪饰也。”
[109]白居易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自注:“严尚书《与于驸马》诗云:‘莫损歌喉一串珠。’”
[110]《洛神赋》:“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注:“川后,河伯也。”
[111]《乐府·丁都护歌》:“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容斋随笔》:“石邮,打头逆风也。唐人诗多用之。”“邮”与“尤”同。《诗》:“不知其邮。”
[112]注见上卷。
[113]《列仙传》:“江妃二女出游汉江湄,逢郑交甫,挑之,不知其神人。也女遂解佩与之,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114]《洛神赋》:“凌波微步。”
[115]道源注:“《古诗十九首》其九首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洛神赋》:‘咏牵牛之独处。’”
* * *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116]
辰象森罗正,勾陈翊卫宽[117]。
鱼龙排百戏[118],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
月轮移枍诣[119],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120],将陈寿酒欢。
金星压芒角[121],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122],羲和上屈盘[123]。
凤皇传诏旨[124],獬廌冠朝端[125]。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126]。
[116]《西都赋》:“玉阶彤庭。”注:“帝居也。”
[117]勾陈,注见中卷。
[118]汉武帝为鱼龙曼延之戏,详上卷。
[119]枍,乌诣切。〇《关中记》:“建章宫中有馺娑、骀荡、枍诣、承光四殿。”《三辅黄图》:“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
[120]《月令》:“仲春玄鸟至日,天子以太牢祠于高禖。”注:“求子之祭。”
[121]《天官占》:“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径一百里,角摇则兵起。”《史记》注:“角,芒角也。”
[122]王母降汉宫,详上卷。
[123]李贺诗:“金窠篆字红屈盘。”
[124]用木凤衔书事。
[125]廌,俗作“豸”。〇《唐书》:“法冠者,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之服也,一名獬廌冠。”
[126]《汉书·宣帝纪》:“行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㹪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匈奴传》:“单于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
* * *
烧香曲
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须[127]。
漳宫旧様博山炉[128],楚娇捧笑开芙蕖。
八蚕茧绵分小炷[129],兽焰微红隔云母[130]。
白天月泽寒未冰,金虎含秋向东吐[131]。
玉佩呵光铜照昏[132],帘波日暮冲斜门[133]。
西来欲上茂陵树,柏梁已失栽桃魂[134]。
露庭月井大红气[135],轻衫薄细当君意。
蜀殿琼人伴夜深[136],金銮不问残灯事[137]。
何当巧吹君怀度,襟灰为土填清露。
[127]王琰《冥祥记》:“费崇先尝以雀尾香炉置膝前。”齐刘绘《咏博山炉》诗:“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
[128]道源注:“《西京杂记》:‘丁谖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自然能动。’”《邺中记》:“石季龙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
[129]《吴都赋》:“乡贡八蚕之绵。”善曰:“刘欣期《交州记》:‘蚕一岁八育出日南。’”汉俞益期笺:“日南蚕八熟,茧软而薄。”又《永嘉记》:“永嘉有八辈蚕:蚖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初绩;蚖蚕,四月末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凡蚕再熟者谓之珍。”道源注:“以八蚕绵绳分炷炉火,取其易然也。”
[130]《晋朝杂记》:“洛下少炭,羊琇捣小炭为屑,以物和之,作兽形,用以温酒。”
[131]陆机诗:“望舒离金虎。”善曰:“《汉书》:西方,金也。”《尚书考灵曜》:“西方秋虎。”《孔传》:“昴,白虎中星,然西方七宿毕、昴之属俱白虎也。”〇言炉烟之暖,金虎亦回其秋令。
[132]铜照,谓镜也。
[133]冲,一作“依”。〇道源注:“《西京杂记》:‘汉陵寝皆以竹为帘,帘皆水文及龙凤之像。’帘波,水文也。或曰:香烟拂帘如波。斜门,宫中角门也。”
[134]《王母传》:“帝食桃,辄收其核。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135]道源注:“殿前广庭曰露庭。四周有屋,中空曰月井。”
[136]《拾遗记》:“蜀先主甘后玉质柔肌,先主置于白绡帐中,如月下聚雪。河南献玉人,置后侧,昼则讲说军谋,夕则拥后而玩玉人。后与玉人洁白齐润,宠者非惟妒后,亦妒玉人也。”
[137]銮,一作“鸾”。
* * *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138]
昔帝回冲眷,维皇恻上仁。
三灵迷赤气[139],万汇叫苍旻[140]。
刊木方隆禹[141],升陑始创殷[142]。
夏台曾圮闭[143],汜水敢逡巡[144]。
拯溺休规步[145],防虞要徙薪[146]。
蒸黎今得请,宇宙昨还淳。
缵祖功宜急,贻孙计甚勤。
降灾虽代有,稔恶不无因。
宫掖方为蛊[147],边隅忽遘迎。
献书秦逐客,间谍汉名臣[148]。
北伐将谁使,南征决此辰[149]。
中原重板荡,玄象失钩陈。
诘旦违清道,衔枚别紫宸。
兹行殊厌胜[150],故老遂分新[151]。
去异封于巩[152],来宁避处豳。
永嘉几失坠[153],宣政遽酸辛[154]。
元子当传启,皇孙合授询[155]。
时非三揖让,表请再陶钧[156]。
旧好盟还在[157],中枢策屡遵[158]。
苍黄传国玺,违远属车尘。
雏虎如凭怒[159],漦龙性漫驯[160]。
封崇自何等,流落乃斯民。
逗挠官军乱,优容败将频。
早朝披草莽,夜缒达丝纶[161]。
忘战追无及,长驱气益振。
妇言终未易[162],庙算况非神。
日驭难淹蜀,星旄要定秦[163]。
人心诚未去,天道亦无亲。
锦水湔云浪[164],黄山扫地春[165]。
斯文虚梦鸟[166],吾道欲悲麟。
断续殊乡泪,存亡满席珍[167]。
魂销季羔窦[168],衣化子张绅。
建议庸何所,通班昔滥臻。
浮生见开泰,独得咏汀蘋[169]。
[138]按,此题重见。又全诗都咏禄山乱后事,与题无干,必有脱误。〇诗内有“锦水湔云浪”之句,当是作于成都。
[139]《皇览》:“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尝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一匹绛,名为蚩尤旗。”
[140]《尔雅》:“春为苍天,秋为旻天。”
[141]《禹贡》:“随山刊木。”
[142]《书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注:“陑在河南之曲。”
[143]《史记》:“桀囚汤于夏台。”
[144]《汉书》:“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张晏曰:“在济阴界。”
[145]《文选注》:“苏子曰:‘行务应规,步虑投矩。’”
[146]《汉书》:“曲突徙薪无恩泽。”
[147]以下言玄宗幸蜀本末。
[148]谓陈平也。〇二语未详何指。
[149]谓玄宗幸蜀。
[150]《汉·匈奴传》:“上以太岁厌胜所在。”
[151]《唐书》:“上将发马嵬,父老遮道请留。上按辔久之,命太子于后宣慰父老。父老因曰:‘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率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
[152]《史记》:“周考王封其弟桓公于河南。至孙惠公,封少子于巩,号东周惠公。”
[153]《晋书》:“怀帝永嘉五年为汉刘聪所执。”
[154]《春明退朝录》:“唐制,日御宣政殿。”《五代史》:“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閤。”
[155]《汉书》:“宣帝,武帝曾孙,名病已,霍光与诸大臣迎立之,后更名询。”〇元子谓肃宗,皇孙谓代宗也。
[156]肃宗迎上皇归京师,再表始允。
[157]谓修好回纥,借兵讨贼。
[158]唐自李辅国以后,宦官多典兵,为枢密使。〇以下又似杂言肃代时事。
[159]《左传》:“今君奋焉,震电凭怒。”
[160]《史记》:“昔夏后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帝卜杀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龙亡而漦在。自夏至殷至周,莫敢发。至厉王发之,漦流于庭。后宫童妾遭之而孕,生子,弃之。有卖檿弧箕服者逃于道,见而收之,奔于褒,是为褒姒。”
[161]缒,直类切。〇夜缒,缒城而出也。
[162]似指肃宗张皇后。
[163]《甘泉赋》:“流星旄而电烛。”
[164]《华阳国志》:“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
[165]黄山,注见前。
[166]道源注:“《幽明录》:桂阳罗君章不属意学问,常昼寝,梦得一鸟,五色杂耀,不似人间物。梦中因取吞之,遂勤学读九经,以清才称。”〇以下自序。
[167]《礼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168]《家语》:“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门者谓曰:‘彼有缺。’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羔曰:‘君子不窦。’”
[169]柳恽诗:“汀洲采白蘋。”
* * *
晋昌晚归马上赠
勇多侵路去,恨有碍灯还。
嗅自微微白[170],看成沓沓殷[171]。
坐来疑物外[172],归去有帘间。
君问伤春句,千辞不可删。
[170]《楞严经》:“观鼻中气,出入如烟,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171]殷,乌闲切。
[172]来疑,一作“疑忘”。
* * *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173]
汉网疏仍漏[174],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175]。
中宪方外易[176],尹京终就拘[177]。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178]。
巧有凝脂密[179],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180],几迫季冬诛[181]。
叫帝青天阔[182],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183],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184],过赵受钳奴[185]。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186]。
甘心亲垤蚁[187],旋踵戮城狐[188]。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189],便望救焦枯[190]。
[173]《唐书》:“杨虞卿字师皋。太和中,牛僧孺、李宗闵辅政,引为给事中。七年,宗闵罢,李德裕知政事,出为常州刺史。八年,宗闵复入相,召为工部侍郎。九年,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注颇不自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因约李训奏曰:‘语出虞卿家。’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比,因传左端倪。上大怒,收虞卿下狱。于是子弟八人皆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还私第。翌日,贬虔州司马,再贬司户,卒于贬所。”
[174]《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75]《汉书》:“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注:“弛,释也。若今徒解钳釱赭衣,置任输作也。”〇二语谓宗闵。
[176]《史记》:“商鞅多左建外易。”《索隐》:“左建,谓左道建立威权也;外易,在外革易君命。”〇此语谓固言。
[177]谓虞卿。
[178]二语谓郑注。
[179]《盐铁论》:“昔秦法繁于秋荼,而密于凝脂。”
[180]《周勃传》:“吾常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181]司马迁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注:“迫季冬,言将刑也。”
[182]《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183]《左传》:“哀公诔孔子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
[184]《史记》:“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郄,告聂政。政仗剑至韩,直入上阶,刺杀侠累。”
[185]《史记》:“豫让事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灭智伯,让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欲刺襄子。”钳奴,刑人也。《汉书》:“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乃髠钳布置广柳车中。”〇言念其恩知,欲报以聂政、豫让之事。
[186]《十道志》:“邙山在洛阳北十里。”杨佺期《洛城记》:“邙山,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
[187]《说文》:“垤,蚁封也。”《岭南异物志》:“蚁封者,蚁子聚土为台也。”
[188]原注:“是冬,舒、李伏易。”〇《晋·谢鲲传》:“刘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通鉴》:“秋七月,李训召舒元舆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鞫杨虞卿狱。九月,元舆、训并同平章事。十月,有甘露之变,元舆训俱族诛。”
[189]《诗》:“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190]《唐书》:“开成二年旱,自四月至七月不雨。”
* * *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191]
隋舰临淮甸[192],唐旗出井陉[193]。
断鳌搘四柱[194],卓马济三灵[195]。
祖业隆盘古,孙谋复大庭[196]。
从来师俊杰,可以焕丹青[197]。
旧族开东岳[198],雄图奋北溟[199]。
邪同獬廌触[200],乐伴凤凰听[201]。
酣战仍挥日[202],降妖亦斗霆[203]。
将军功不伐,叔舅德惟馨[204]。
鸡塞谁生事[205],狼烟不暂停[206]。
拟填沧海鸟[207],敢竞太阳萤[208]。
内草才传诏,前茅已勒铭[209]。
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210]。
德水萦长带[211],阴山绕画屏[212]。
只忧非綮肯,未觉有膻腥。
保佐资冲漠,扶持在杳冥。
乃心防暗室,华发称明廷[213]。
按甲神初静,挥戈思欲醒。
羲之当妙选[214],孝若近归宁[215]。
月色来侵幌,诗成有转棂[216]。
罗含黄菊宅,柳恽白蘋汀[217]。
神物龟酬孔[218],仙才鹤姓丁[219]。
西山童子药[220],南极老人星[221]。
自顷徒窥管[222],于今愧挈瓶[223]。
何由叨末席,还得叩玄扃。
庄叟虚悲雁[224],终童漫识鼮[225]。
幕中虽策画,剑外且伶俜[226]。
俣俣行忘止[227],鳏鳏卧不瞑。
身应瘠于鲁[228],泪欲溢为荥[229]。
禹贡思金鼎[230],尧图忆土铏[231]。
公乎来入相,王欲驾云亭[232]。
[191]《唐书》:“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徙京兆蓝田。举进士第。太和中,累迁给事中。开成元年冬,擢岭南节度使,时称廉洁。会昌初,迁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领昭义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宣宗即位,改吏部尚书,授宣武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四年,入为太子太师。六年,充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年,召为左仆射。十一年九月,拜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懿宗初,以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七。”
[192]《隋书》:“大业二年八月,帝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里。”
[193]《唐书》:“井陉县属镇州。”又:“获鹿县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括地志》:“井陉故关在并州石艾县。陉东十八里即井陉口也。”柳芳《唐历》:“大业十三年,高祖为太原留守,起义兵。明年四月,受隋禅。”
[194]《列子》:“断鳌足以立四极。”
[195]道源注:“卓马,犹云立马也。《真诰》:‘卓灵虚之骏。’”
[196]《庄子》:“昔容成氏、大庭氏结绳而用之。若此时,则至治也。”《古史考》:“大庭氏,姜姓,以火德王,号曰炎帝。”
[197]《汉·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198]《唐书·世系表》:“卢氏出自姜姓,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
[199]《庄子》:“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200]《唐书》:“钧迁监察御史,争宋申锡知名。”
[201]《汉·律历志》:“黄帝取竹嶰谷,制十二筩以听凤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202]《淮南子》:“鲁阳公与韩酣战,日暮,援戈麾之,日反三舍。”
[203]《北齐书》:“神武尝阅马于北牧,道逢暴雨,大雷电震地。前有浮图一所,神武令薛孤延视之,孤延乃驰马按矟直前。未至三十步,震烧浮图。孤延唱杀,绕浮图走,火遂灭。孤延还,眉须及马鬃尾皆焦。神武叹其勇决,曰:‘薛孤延乃能与霹雳斗!’”
[204]《礼记》:“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白帖》:“长曰伯舅,少曰叔舅。”
[205]《后汉书》:“窦宪将万骑出朔方鸡鹿塞。”
[206]《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207]用精卫事,见上卷。
[208]道源注:“《易略例》:‘萤磷争耀于太阳。’”
[209]《左传》:“前茅虑无。”注:“军行前有斥堠蹹伏,备虑有无。茅,明也。或曰:时楚以茅为旌识。”勒铭,用班固事。
[210]《山海经》有《大荒东》、《西》、《南》、《北》、《中经》。
[211]《汉·郊祀志》:“秦文公获黑龙,此水德之瑞。于是更名河曰德水。”《功臣表》:“黄河如带。”
[212]《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为安北都护府。”
[213]《唐书》:“钧宿齿,数外迁,而后来者多至宰相。”
[214]原注:“小弟羲叟早蒙眷以嘉姻。”
[215]原注:“三十五丈明府高科来归膝下。”〇《晋书》:“夏侯湛字孝若,官散骑常侍,卒。潘岳称其文非徒温雅,乃别是孝弟之性。”
[216]棂,窗棂也。
[217]注俱见上卷。
[218]《会稽后贤传》:“孔愉字敬康,尝至吴兴县馀不亭,见人笼龟于路,愉求买,放之溪中。龟行至水,反顾愉。及封,此亭侯铸印,龟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愉悟,乃取而佩焉。”《唐书》:“太和四年,钧封范阳郡开国公。”
[219]丁令威事,见上卷。《尚书故实》:“卢元公钧奉道,暇日,与宾友话言,必及神仙之事。”
[220]魏文帝诗:“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曜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道源注:“《拾遗记》:相州栖霞谷,昔有桥、顺二子于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故魏文帝诗云云。”[1]
[1]按,道源注引,今《拾遗记》未见,见《述异记》。
[221]《隋·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
[222]注见前。
[223]《左传》:“虽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注:“挈瓶汲者喻小智。”
[224]《庄子》:“庄子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令竖子杀一雁而烹之。竖子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225]注见前。
[226]俜,一作“聘”。
[227]《诗》:“硕人俣俣。”
[228]道源注:“《左传》:‘何必齐鲁以肥杞。’”
[229]《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
[230]《左传》:“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231]《史记》:“尧舜饭土簋,啜土硎。”注:“瓦器也。”
[232]《史记》:“黄帝封太山,禅亭亭;颛顼封太山,禅云云。”
钱龙惕笺:钧为北都留守,义山时在东川,作此寄之。“隋舰临淮甸”以下,因太原为高祖兴王之地,故特述之,美其功著丹青而承家世之盛也。“酣战仍挥日”以下,序其为镇将之功也。武宗讨刘稹,以钧宽厚得众,诏节度昭义军。令乘驿往。钧次高平,稹将白惟信献款。俄而遣潞卒戍代北,卒饮醉为乱,钧选牙兵尽斩之于太平驿。及镇河东,奏韦宙为副使,禁唐民侵掠虏境,杂虏遂安。“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盖以诸葛比之也。“羲之当妙选”以下,叙姻娅之谊,以及寄诗之情也。钧别墅在城南,晚岁被召,谢病遨游,故有“黄菊”、“白蘋”之句。其再为司空,年逾大耋,故有“西山”、“南极”之祝也。钧累朝耆硕,公望所归,故终愿其入相而告成功于封禅也。
* * *
安平公诗[233]
丈人博陵王名家[234],怜我总角称才华。
华州留语晓至暮[235],高声喝吏放两衙。
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236],面如白玉欹乌纱。
其弟炳章犹两丱[237],瑶林琼树含奇花。
陈留阮家诸侄秀[238],逦迤出拜何骈罗。
府中从事杜与李[239],麟角虎翅相过摩[240]。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
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241]。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
公时载酒领从事,踊跃鞍马来相过。
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242]。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
一百八句在贝叶[243],三十三天长雨花[244]。
长者子来辄献盖[245],辟支佛去空留靴[246]。
公时受诏镇东鲁[247],遣我草诏随车牙[248]。
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249]。
呜嘑大贤苦不寿[250],时世方士无灵砂[251]。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252]。
明年徒步吊京国,宅破子毁哀如何[253]。
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已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涙如黄河[254]。
沥胆咒愿天有眼[255],君子之泽方滂沱。
[233]原注:“故赠尚书讳氏。”〇崔戎也。注见中卷。
[234]《旧唐书》:“戎高伯祖玄暐,神龙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
[235]戎拜给事中,驳奏为当时所称。太和七年七月,改华州刺史。
[236]延,一作“廷”。〇延岳,或云崔雍也。按《唐书》,雍字顺中。
[237]炳章,崔衮也。
[238]一作“璠玙并列诸姓秀”。〇《晋书》:“阮籍,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子浑、侄咸、咸子瞻、瞻弟孚、咸从子修、孚族弟放、放弟裕皆知名。”《唐书·世系表》:“戎侄有庾、序、福、裕、(原)〔厚〕、朗诸人。”
[239]杜胜、李潘,见中卷。
[240]麟角、虎翅,注俱见前。
[241]阳坡,坡之向日者。杜甫诗:“阳坡可种瓜。”
[242]《水经注》:“康泰《扶南传》曰:恒水之源,出昆仑山中,有五大源,诸水分流皆由此。枝扈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故《西域志》有恒曲之目。”《楞严经》:“恒河从阿耨达池师子口流出,周围四十里,其中沙细如麺,亦云金沙河也。”《维摩经》:“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
[243]道源注:“《楞伽经》有不生句生句等一百八句。佛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贝叶,注见上卷。
[244]道源注:“三十三天,欲天也。天主曰忉利,居须弥山顶。四方各八,独帝释忉利居中。《楞严经》:‘世尊座天雨百宝莲花,青黄赤白,间杂纷糅。’”
[245]道源注:“《维摩经》:‘毘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佛之威力,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
[246]道源注:“《释氏要览》:‘辟支,梵云辟勒支底迦,唐言独行,此有二,谓部行,麟喻也。’《水经注》:‘于阗国城一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酉阳杂俎》:‘于阗国赞摩寺有辟支佛靴,非皮非彩,岁久不烂。’”
[247]《旧唐书》:“太和八年三月丙子,戎迁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等使。华民恋惜遮道,至有解靴断者。”
[248]诏,疑作“奏”。〇道源注:“建牙旗于车前,故曰车牙。”
[249]《庄子》:“惠子多方,其书五车。”
[250]嘑,“呼”同。
[251]《本草》有太清服炼灵砂法。
[252]《旧唐书》:“戎理兖一年,太和八年五月卒。”《新书》:“年五十五。”按《旧纪》“戎以八年六月卒”,与此诗合,本传误。
[253]子毁是哀毁之毁。有谓戎子雍赐死宣州者,非也。雍赐死在咸通九年。
[254]《世说》:“顾长康哭桓宣武,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255]《楞严经》:“时心怀欢喜,谓得天眼。”
* * *
赤壁[256]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56]此诗见《杜牧集》。〇以下四首一本阙。
* * *
垂柳
垂柳碧鬅茸[257],楼昏雨带容。
思量成夜梦,束久废春慵。
梳洗凭张敞[258],乘骑笑稚恭[259]。
碧虚随辅笠,红烛近高舂[260]。
怨目明秋水[261],愁眉淡远峰[262]。
小阑花尽蝶,静院醉醒蛩[263]。
旧作琴台凤[264],今为药店龙[265]。
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266]。
[257]鬅,一作“髯”。
[258]注见上卷。
[259]《晋书》:“庾翼字稚恭。”《世说》:“庾小征西尝出未还,妇母阮与女上安陵城楼。俄顷翼归,阮语女:‘闻庾郎能骑,我何由得见?’妇告翼,翼便于道盘马,始两转,坠马堕地,意气自若。”
[260]《淮南子》:“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261]即秋眸也。见中卷。
[262]《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263]醒,疑作“闻”。
[264]《益部耆旧传》:“相如宅在少城中笮桥下,百许步有琴台在焉。”相如《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265]《乐府·(独)〔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则为汝。”李贺诗:“骨出似飞龙。”
[266]注见上卷。
* * *
清夜怨
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
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 * *
定子[267]
檀槽一抹《广陵春》[268],定子初开睡脸新。
却笑吃虚隋炀帝[269],破家亡国为何人。
[267]此诗亦见《杜牧外集》,题作《隋苑》,注一云:“定子,牛相小青。”
[268]《谭宾录》:“开元中,有中官使蜀回,得琵琶以献,其槽逻皆桫檀为之,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杨妃每抱是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如云外。虢国以下竞为贵妃琵琶弟子。每受曲毕,皆广有进献。”
[269]去声。《韵会》收漾韵。〇《西溪丛语》:“《北里志》:刘泰娘门有樗树,赠诗云:‘寻常凡木最轻樗,今日寻樗桂不如。汉高新破咸阳后,莫使奔波遂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