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强

作者:曹禺
争强

3幕话剧。1929年由张彭春、曹禺根据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名剧《斗争》改译,曹禺执笔。这是曹禺从事编剧活动的第一次试笔。1930年4月,由曹禺负责编辑出版,作为“南开新剧团丛书” 之一发行。书前有曹禺以万家宝署名的序,并附首演剧照6幅,3幕布景设计3幅及即将新建的南开新礼堂建筑图3幅。书末附南开新剧团致国内各剧社 《通信》一则。原剧通过对伦敦一家铝板公司工人罢工运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无耻欺骗,寄托了剧作家对工人的深厚同情,对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憎恨。1929年曹禺执笔改译时,为了便于中国观众了解,剧情、人名、地名均加以 “中国化”。故事写大成铁矿工人罢工3个月,要求增加工资。董事会几次开会商洽,均无结果。董事长安敦一 “宁可公司破产,也不接受工人复工条件”,形成僵局。这时,工人队伍中也出现分歧意见,有些主张向资方让步,罢工领袖罗大为坚决不同意。结果双方让步,工人复工。两个个性刚强的人,安敦一和罗大为都被众人甩了,两人又互相握紧了手。

曹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嗣子之死

我先来介绍一下本案中的一个角儿。那人姓韩名承祖,是一个旧式商人,年纪已有五十五以外。他身上穿一件细夏布长衫,白纱袜,黑缎鞋,非常整洁朴素。他一手执一柄折扇,一手执一块白纱巾。面上灰白中带青,一双棕色眼珠满现着惊恐的神色。他坐在霍桑的对面,把那折扇紧紧地握着,似乎已忘掉了扇子的功用,只把他的回动的右手中执着的那块白巾不住地在他的额角上抹拭。那白巾己经湿透了,差不多绞滤得出水。霍桑仍闲散地躺在那张藤椅上,口中衔着一支纸烟,手里也拿一把折扇,缓缓地摇着。他早己叫施桂送了一杯冷水给来客。

近体乐府

又称《平园近体乐府》。词别集。宋周必大著。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系从其文集摘录而成,存词十二首。《四库全书》用毛本。《彊村丛书》本则从翻宋刊《平园集》录出,存词十三首,较毛本多《点绛唇》一首,字句亦略有不同。《全宋词》据晨风阁本《益公大全集·近体乐府》录入,并增补四首,共存词十七首。

陶渊明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陶渊明》孙毓修著。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初任江州祭酒,后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义熙初任彭泽令,不久弃官归隐。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其诗多描写田园生活与风光,往往寄寓其厌恶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风格兼有冲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散文、辞赋名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黄书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一卷,收入《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臣》、《离合》等七篇论文,并附《后序》。作于1656年,是作者早年的政论著作。通过评述历史阐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出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解释仁义为“以仁爱人,不授以制而尽其私。以义制我,不私所爱而厚其疑”。(《任官》)仁义的最高意义便是维护民族利益,“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若不能保护民族的利益,便失去了仁义的真髓。“今族类之不能自固,而何他仁义之云云也哉!”(《后序》)指出“天下之势,有合者,有分者,有张者,有翕者”(《古仪》),而没有万世一系的天下。强调天下不是一姓的私产,指责“秦私天下而力克举,宋私天下而力自诎”,是孤秦陋宋,导致了天下的祸乱。认为改朝换代是自然的事情,但不能容许他族入主华夏,“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原极》),高度重视“夷夏之防”。指出要永保民族的利益,就必须公天下,“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宰制》)。收入《船山遗书》。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此书与作者另一著作《噩梦》合编刊行。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五戒威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为同本异译。内容记述菩萨戒之戒相、持戒功德、忏悔法、自誓受法,及优婆塞所应具备?之威仪等。如明示依优婆塞五戒生活者,须远离身四恶、口五恶、五邪命、五事严饰与五事放逸等。所说摄于大乘律。

佛制比丘六物图

佛教律仪书。宋元丰三年(1080)元照撰。一卷。此书以文配图,述说比丘所用“六物”的形制和用途。比丘六物为: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衣(上衣)、安陀会(中衣)、钵多罗(应器)、尼师坛(坐褥)及漉水囊。此书国内失传,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