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阁词选 四
一九六一年作
七十未华颠,浩荡春风桃李前。唤起吴兴张子野 ② ,翩翩。老有童心即地仙。 门巷断桥边,眉月初三正上弦。笑指孟光妆镜底 ③ ,湖天。同看青春五百年。
注释
①晓沧:郑宗海,字晓沧。
②张子野: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寿逾八十。
③孟光:梁鸿之妻。此指郑之夫人。
寿词易落套,此则不然。从历史古贤切入,体既尊而境又阔。两结最佳,“老有童心即地仙”与“同看青春五百年”,妙于比喻,通体皆超,而无一点俗气。
一九六一年作
一片西湖紫复红,安排心绪费春工。赓酬燕语无新曲 ① ,牵引杨枝有好风。 馀梦寐,得从容。似闻天语在星空。何须更作花间语 ② ,身在金风玉露中 ③ 。
注释
①赓酬:报答。
②花间:唐五代词派名。此派语多 艳隐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③金风玉露:爽朗之秋高气象。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此为西湖之赞歌。红紫百重的西湖,是春工刻意安排的杰作。呢喃的燕语无多新意,婀娜的杨枝却带来了无尽的好风。面对欣欣向荣的景物,词翁似乎从造化中获得了一种感悟:如果置身金风玉露的秋光中,真应该弹奏出不同于花间情调的词曲来。表现出新的审美价值观,值得从容玩味。
一九六一年作
三条弦上平沙谱 ① ,历落盘心珠与露 ② 。低空乍有盖头云,碍一晌秋塘荷语 ③ 。 谁浮春水摇柔橹,学作吴娘歌暮雨 ④ 。依稀卵色五湖天 ⑤ ,度百丈风头高絮 ⑥ 。
注释
①平沙谱:古琴曲有《平沙落雁》。
②珠与露: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盖头云:陆游诗:“似盖微云才障日。”碍一晌:耽误片刻(晌)之意。
④学作吴娘句:白居易诗:“吴娘暮雨潇潇曲。”
⑤卵色:青色。
⑥度:度曲,弹奏出。
此词声调高亢,有硬语盘空之气势。“低空”二句与“度百丈风头高絮”尤其如此,当是特意要与“吴娘暮雨”作一区割。“碍一晌”“度百丈”不仅语硬,而且句式的安排也戛轧不凡,充分体现出夏词清刚劲健的特色。
永康访陈龙川遗迹,过五峰书院遇雨 ① 。
一九六三年作
听秋客岁鹅湖寺 ② ,诗在滩声里。今秋一路永康山,为有水心同甫、便忘还 ③ 。 早年口熟笺天语 ④ ,衰白惭章句 ⑤ 。五峰云气走崔嵬,犹有排阊馀愤、作风雷 ⑥ 。
注释
①五峰书院:在浙东永康。南宋淳熙间朱熹、叶适、陈亮、吕祖谦于此讲学,为浙东学派发祥地。
②鹅湖寺:在江西上饶。陈亮、辛弃疾曾于此商议大事。
③水心同甫:叶适字水心,陈亮字同甫。
④笺天语:指呈奏皇帝之文字。龙川中状元之试卷中有“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
⑤衰白:作者自言衰老。
⑥排阊:推开宫门直陈政见。
此词高度赞美陈亮的文章事业。词意略云:去年走访鹅湖,在滩声里聆听了他与稼轩的诗词作品。今秋造访五峰书院,见到叶适、陈亮的遗踪,便徘徊流连,忘了回去。你的笺天高论令我钦佩难忘。眼前的风雨雷电,不正是你排阊英气的体现吗?结句气冲牛斗,令人惊叹。
北京看节日焰火,次日乘飞机南归,歌和一浮、无量两翁 ① 。
一九六三年作
归来枕席馀奇彩,龙喷鲸呿呈百态 ② 。欲招千载汉唐人,同俯一城歌吹海。 天心月胁行无碍 ③ ,一夜神游周九塞。明朝虹背和翁吟,应有风雷生謦欬。
注释
①一浮、无量:马一浮、谢无量,皆政协委员,一同应邀出席国庆观礼。
②喷:吹气。呿:张口。
③天心月胁:周益公跋杨万里集,谓杨文有“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胁”之语。
从王献唐的红叶秋景画作联想到万籁商声与千佛烟景以及短筇双屐的游踪,可谓工于想象。“照眼”二句,则从画图引发紫霞秋色的家山之梦。虚空着色,故故动人如此。
一九七五年作
碧浪船迎樊榭翁 ① ,谪仙楼阁啸长风 ② 。两番梦境记初逢。 欲吊离魂何处去,六和塔顶晚霞红 ③ 。越山终古浪花中。
注释
①樊榭翁:厉鹗的别名。樊娶姬人于湖州碧浪湖上,达夫有小说纪其事。
②谪仙句:安徽当涂有李白墓与谪仙楼,达夫有《采石矶》小说。
③六和塔句:作者与达夫20世纪30年代同任教之江大学,该校与钱塘江边之六和塔相邻。
上片写达夫的诗词情怀:曾为厉鹗与李白写小说传记,可谓梦寐不离诗词。后片写作者与达夫的情谊,曾同执教之江大学,徜徉于钱塘江六和塔边。结句以万古不消的越山波浪隐喻达夫的历史地位,有节短韵长之叹。
一九七六年作
西湖杯底见 ① ,杯覆了,见何乡?正万叶秋声,五更风雨,吹绕宫墙。老孀 ② ,高寒住厌,可知道下界有欃枪 ③ ?试抚石鲸鳞甲 ④ ,彩虹犹映斜阳。 红桑 ⑤ ,回数劫茫茫。高冢瓮山旁 ⑥ 。记长髯长计 ⑦ ,曾教缓放,万野牛羊。胡床,天龙坐稳,便从心四向射天狼 ⑧ 。但怪书城倦客,为谁误赋投湘 ⑨ ?
注释
①杯底见:形容西湖水浅。“见”通“现”,显露。
②老孀:指慈禧。孀,老年寡妇。
③欃枪:慧星的别名。古人以为其出现则有刀兵之灾。
④石鲸鳞甲:汉武帝修昆明池,中有石鲸,此借指颐和园昆明湖。
⑤红桑:劫难名。
⑥高冢:耶律楚材墓在昆明湖侧甕山之下。
⑦记长髯句:楚材长髯,曾谏阻元太祖以汉人田地放马之策。
⑧天龙坐稳二句:言元太祖坐稳宝座,再四出征战。
⑨但怪二句:指王国维1927年自沉于昆明湖。
夏公泛舟昆明湖,竟引发了偌大的历史感喟。这是一首信息密集、感喟苍茫的怀古之作。上片着重批判慈禧高高在上,不知人世的疮痍与战乱,导致国脉垂危、民生凋敝之惨局。下片上溯到蒙古入主中原以来的红桑劫数,包括蒙古贵族如何想将汉人的田地改为牧放牛羊的场所而被楚材谏止等。最后则为王国维自沉事深表嗟悼。登临湖山而致深慨,俯仰今昔而发怀古之幽情,令人读后有无穷之感慨。
一九七六年作
君学书耶?盍偕我、神游九垓 ① ?展百丈、青天作纸,净扫纤埃。腕底风云来泰岱 ② ,盆中日月见江淮。诵谢翱 ③ 、奇句好同君,临石斋。 寄千纸,题荡台 ④ 。携百束,上邛崃 ⑤ 。羡几年先我,紫塞金台 ⑥ 。待唤文箫骑虎去 ⑦ ,好同函谷跨牛来 ⑧ 。听何人、笔阵挽河声,如怒雷。
注释
①盍:何不。九垓:九州外荒远之地。
②腕底句:明书法家黄石斋有《登泰岱诗帖》。
③谢翱:宋末诗人谢翱诗:“闺中玻璃盆,贮水看落月。看月复看日……疑此一掬水,中涵济与淮。”
④荡台:天台山、雁荡山,均在浙江。
⑤邛崃:山名,在四川。
⑥紫塞:《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金台:黄金台,在北京。此泛指内蒙古、北京一带。
⑦文箫:相传唐进士文箫与妻吴彩鸾居钟陵,彩鸾日写《唐韵》一部,售之为生。历十年,各骑一虎仙去。
⑧函谷跨牛:老子骑牛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劝其写《道德经》。
吴无闻师母与其兄天五先生皆习石斋体,卓然成家,作字与夏公酷似。此词写二老学书之乐,将学者的襟抱与诗家的灵心合为一体,既浓郁顿挫,又飞扬灵动,乃气象襟怀、妙造毫巅之作。
一九七六年作
谁曳双筇得得来,海山劫后我重回 ② ,流莺软语问衔杯。 造物有烦吾辈事,小词能劝野芳开。光风一夜满池台 ③ 。
注释
①枚生之发:汉枚乘著《七发》,欲以文章疗疾。岩石(彭靖)先生时亦有疾,夏公作词问疾,故云。
②海山劫:谓唐山地震。
③光风:王逸注《楚辞》云:“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此谓春风能吹开花木。
词中“流莺软语问衔杯”“光风一夜满池台”充满衮衮天机。以词疗病,词中别格。“造物有烦吾辈事,小词能劝野芳开”,用朱熹《探梅》诗“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着诗催”意,却更为清新俊迈,有出蓝之妙。
一九七六年作
楚兰满握殷勤授 ② ,犹记楼灯红似酒。临觞一笑勿沉吟,插帽双花期耐久。 东风百尺江潭柳,岁岁华予词几首 ③ 。雕虫千古亦才难 ④ ,莫袖屠鲸横海手 ⑤ 。
注释
①晓川:周笃文字。
②楚兰:沅芷澧兰,见屈原楚辞。香草美人比喻佳士。笃文为湖南人,故云。
③华予:屈原《山鬼》:“岁既晏兮孰华予。”使自己得到快乐,免除寂寞之意。
④雕虫:“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扬雄之语。朱彊村则云:“雕虫事,千古亦才难。”此用其意,谓文章大业所系,不得轻视。
⑤横海:谓笃文曾参加抗美援朝。
此词作于1976年2月。时随夏师侍读,颇有词作呈教。翁以孺子尚属可教,遂书此勉之。
一九七六年作
昨宵海岳都惊,拿云千丈长松倒。当胸红旭,当年同画 ① ,山河杲杲 ② 。一代伟人,千秋公论,六洲此老 ③ 。记西泠高会 ④ ,灯边梦境,还制泪 ⑤ ,温言笑。 百万工农素缟,耐霜风学童翁媪。九关豺虎 ⑥ ,重阍魑魅 ⑦ ,公心了了。大地江河,送公归去,神游八表。但云端一哂 ⑧ ,祁连高冢 ⑨ ,任长风扫 ⑩ 。
注释
①同画:一同计划制定治国方略。
②杲杲:光明貌。
③六洲:犹言全中国。
④西泠高会:1956年5月,周恩来总理陪伏洛希洛夫访西湖,曾请马一浮、夏承焘诸老陪宴。
⑤制泪:止住眼泪。
⑥九关豺虎:《楚辞》:“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⑦魑魅:鬼怪。
⑧一哂:一笑。
⑨祁连高冢:汉武帝为霍去病筑墓,仿祁连山,以显其平定匈奴之功。
⑩长风扫:此指“四人帮”中伤之词,无碍总理之伟大。
上片以山河大地、长松海岳状总理崇高品德、盖世功勋,可谓庄严伟丽,精准生动。下片写百万工农齐缟素、八表同悲的感人场面,皆笔力千钧,气壮山河。
诸友好惠和柴市谒文山祠堂词,重有启迪,再作此阕。
一九七六年作
烈日长虹,正气贯、九重绛霄 ① 。瞻遗象,是真男子 ② ,能慑天骄。此地胡儿曾驻马。枕边笳角沸秋宵。对劝降来使只摇头 ③ ,心不摇。 几朝士,歌董逃 ④ 。万义士,殉陈陶 ⑤ 。诵《零丁》诗句 ⑥ ,星月争高。自古危邦多节烈,郁孤拳石俯奔涛 ⑦ 。听儿曹、高唱大风歌,风怒号。
注释
①绛霄:道书所言“九霄”之一。此指布满彩云的天空。
②真男子:忽必烈赞文天祥语。
③劝降来使:南宋降帝赵昺、降相刘梦炎均来劝降,文不屈。
④董逃:乐府歌曲名。后指董卓乱起,百姓逃亡。此用其义。
⑤陈陶:唐至德元年宰相房琯率兵讨伐安史叛军,四万将士全部战死。杜甫有《悲陈陶》诗。
⑥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郁孤:台名,在江西。文天祥与元军激战之地。
此为歌颂文天祥爱国高节、宣扬正能量的一篇重头词作。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意象壮烈雄奇。一起四句用白虹贯日、正气干霄与真男子能慑天骄诸语增色添彩,便将文丞相的形象最大化地凸现出来了。下片辅之以与星月争高的《零丁》诗句,俯镇狂涛的郁孤拳石,重笔刻勒,越发显示出气冲霄汉、义薄云天的精神力量。二是声情鞺鞑动人。平韵满江红,始于姜白石之巢湖送神曲,而大成于夏公北京诸作。此调以八平声押韵,结尾二字为去平、平平、上平、去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去平。以平声与上、去相配,便有戛玉敲金之特美。能于入声韵外,创出一种集慷慨悲凉与流利动听于一体的声情,为词坛辟一新境。
丙辰正月生朝,与无闻谈五十年前秦关旧游。
一九七六年作
马背秋光,讶扑面、千丈翠岚 ① 。雁声送、大河东下,似谱哀弹。欲乞仙人绿玉杖,莲花瓣顶俯崤函 ② 。恨十年、客鬓染兵尘 ③ ,清梦阑。 星如雨,夜向残。鸡咿喔,满江关。看朝暾捧出,杲杲人寰。五岳何时同蜡屐 ④ ,二灵如画是家山 ⑤ 。好归邀、造化小儿嬉,糖担间 ⑥ 。
注释
①翠岚:绿色的山光。
②莲花瓣:华山形似莲花,故名。
③十年:作者自1921年离家赴北京、西安任教到1931年回到杭州,约略十年。
④蜡屐:晋阮孚常自蜡屐(以蜡涂屐上),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
⑤二灵:雁荡山的灵峰、灵岩。
⑥糖担间:明人王季重游记云:“雁荡山是造化小儿时所作者,事事俱糖担中物。”
词写秦中旧游,重点在华山。“马背秋光,讶扑面、千丈翠岚”,极写华山岚光之耸动心目。中间插入河间传来哀鸣的雁声,与纷争的兵象,笔势沉郁。然后挺接“莲花瓣顶俯崤函”,词情为之一振。下片以“星如雨”诸短语串过,别饶姿色。最后归结到“二灵如画是家山。好归邀、造化小儿嬉,糖担间”。可谓掷笔天外、颠倒众生的神来之笔。
一九七六年作
一笑相逢,万人海、赓歌北征 ② 。初排闼 ③ 、皓然须鬓,握手同惊。且对扶桑伸脚睡,懒寻碣石看天横 ④ 。记十年、梦路海涛楼 ⑤ ,望夜灯。 呼小舸,学泛萍。浮大白,劝长庚。喜蓟门秋树,树树诗声。湖海才名鱼肚白 ⑥ ,家乡山影佛头青 ⑦ 。携谢家大句问苍穹 ⑧ ,谁共听?
注释
①甡(shēn)翁:词赋家黄君坦号。
②赓歌:诗歌唱和。北征:谓自杭州定居北京。杜甫有《北征》诗。
③排闼:推门而入。
④碣石:河北昌黎的地名。“天横碣石来”,明李梦阳诗句。
⑤海涛楼:甡翁青岛旧居名。
⑥鱼肚白:明末金陵名士余澹心、杜茶村、白仲调,人称“鱼肚白”。
⑦佛头青:雁荡山灵峰壁上有观音洞,亦称佛头青。
⑧谢家大句:相传谢灵运有游雁荡诗作。
君坦先生为词赋名家、吟坛大老。他早年与其兄黄公渚驰名赋坛。晚年二老北京相遇,有天风海雨之快。此词写相逢之喜。“且对”以下四句极写升天跨海从游之乐,可谓开径自行之妙笔。下片“湖海才名鱼肚白,家乡山影佛头青”,前指黄翁之青岛,后指作者之雁山。“鱼肚白”与“佛头青”妙对无双,堪称绝配。
忆定庵《能令公少年行》,作梦游太湖词 ① 。
一九七六年作
问我何归?梦之子、手拈素蕖 ② 。重逢地、垂虹环碧 ③ ,烟景都殊。与我周旋忘我齿,令公年少揽公须。享凉风、万斛好船窗,浮具区 ④ 。 楼百尺,书五车。鸱夷子 ⑤ ,定轩渠 ⑥ 。盍同歌越调,伴唱吴趋 ⑦ 。照夜堂头寻六客 ⑧ ,闹红花顶认双趺 ⑨ 。待招邀、三十一娉婷 ⑩ ,迎大苏 。
注释
①定庵:龚自珍别号。龚有《能令公少年行》诗。
②之子:此子,指定庵。素蕖:白莲。
③垂虹环碧:垂虹桥在吴江,环碧桥在西湖。
④具区:太湖别名。
⑤鸱夷子:范蠡灭吴后携西子泛舟太湖,号鸱夷子。
⑥轩渠:笑貌。
⑦吴趋:江苏民歌。
⑧照夜堂:东坡词:“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指与张子野等六客夜宴吴兴之事。
⑨闹红:指赏荷花。双趺:指采莲女之赤足。
⑩三十一娉婷:国内名西湖者三十有一。
大苏:东坡排行第一,曰大苏。
梦游之作,最宜抒发想象,突破时空的限制以营构灵境,表现奇情。如此作上片,梦见定庵手持白莲,邀作者坐万斛艟艨而畅游太湖,好一派神奇的灵境。下片则写登百尺楼晤范蠡、西子,相与笑乐歌舞。然后过六客堂,携白石,遍游西湖以迎东坡。八旬词老兴致之高翥,神思之旷远,词笔之精妙,皆令人叹服。真可颉颃李白《梦游天姥》、苏学士《永遇乐·燕子楼》之作了。
丙辰清明后七日,承北京词友邀为大觉寺之游,以病不偕,越日,晓川兄惠折杏。
一九七六年作
樱边醉嚼,长羡诗翁双铁脚 ① 。携屐提壶,要写春游第几图 ② ?
胆瓶新杏,折供瞿昙浑不称 ③ 。招手鸾皇 ④ ,昨梦飞筇上太行 ⑤ 。
注释
①诗翁:指伯驹诗老。伯老曾与傅增湘于大觉寺建北梅、倚云二亭,以赏杏花。
②春游图:伯驹先生旧藏隋展子虔《游春图》。
③瞿昙:本为释迦之姓。此为自指,夏公别称瞿禅。
④鸾皇:鸾与凤。比喻贤良游伴。
⑤太行:山西山脉名。大觉寺所处阳台山为太行余脉。
清明大觉寺赏玉兰、杏花,为京中盛事。伯驹翁每岁必往,尽招文友作嬉春之游。瞿师以病不赴,作此词以报。上片称颂伯老铁腿健游,“携屐提壶,要写春游第几图”,文采风流,难能可贵。下片用“招手鸾皇,昨梦飞筇上太行”句,将一片向往之心,表现得如此精彩,真有掷杖成龙、神游八极之快。
承丛翁邀赏牡丹,以病未赴 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