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阁词选 三
一九四四年作
谁种万莲朵 ① 。镵破一青天 ② 。天边看涌凉叶,云片各田田 ③ 。我挈横江鹤梦 ④ ,来觅藏身藕孔 ⑤ ,尘劫此何年。欠子一枝笛,离思满风烟。 千嶂顶,倘招手,有飞仙。笑予不肯轻举,未了几吟篇。唤起五峰浪语 ⑥ ,重对双鸾天柱 ⑦ ,掷笔复茫然。一笑愧禅老 ⑧ ,闭户已酣眠。
注释
①万莲朵:形容万山如莲花般高矗。
②镵破:凿破。
③天边两句:指云片连绵。
④横江鹤梦:东坡《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⑤藕孔:《法苑珠林》载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斗,大败,藏身藕孔。
⑥五峰:元代温州名宦李孝光号。
⑦双鸾:峰名,在灵岩寺旁。
⑧禅老:指成圆方丈。
此词传诵已久,真把灵岩夜景写到了出神入化的妙境。在月光朗照下,山峰似莲花万朵,白云似荷叶田田。自己像东坡道人,带着鹤梦到藕孔藏身。百转千回,不离莲花藕孔,见出构思之妙。过片词意一转,千峰顶上有天仙相约。而竟不往者,乃在吟缘未了。于是唤起古代的李五峰,再为灵山赋句。赋罢而茫然者,乃钦羡禅老不为尘累,已闭户酣眠了。如此结尾真奇气盈胸,无任高旷。
一九四四年作
自拂僧床支美睡,偶然梦亦灵奇。无名秋病莫惊疑。倦犹携铁笛,瘦恰称筇枝 ① 。 四海子由三日别 ② ,每逢佳处相思。相逢不必有前期 ③ 。心头诗几首,荡顶月圆时 ④ 。
注释
①瘦恰句:言病后体瘦,恰似筇杖之修长。
②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此以之比鹭山情同兄弟。
③前期:预约。
④荡顶:雁荡之顶。
清极而奇之佳作。上片自述近况,虽病毋惊。“自拂僧床支美睡”七字,何其精彩灵奇乃尔。下片招游。“心头诗几首,荡顶月圆时”,以对语作结,一片华严妙境,堪称绝唱。
一九四四年作
入画家山,撄人世网 ① 。白溪无日无乌榜 ② 。梦中伸脚万山青,何人吹笛同长往。 望岳长谣 ③ ,过江高唱。不如乞我还山杖 ④ 。人间无处觅秋光,龙湫白月千峰上。
①湛翁:马一浮号。马词原作:“吹皱一池春水,东风又换西风。村歌社鼓月明中,到处鱼惊荷动。 堤柳分来暗绿,湖波流尽残红。六时花外远闻钟,过眼轻尘如梦。”
②玉界:指明洁的秋波,如玉鉴晶然。
③喷:吹。
④大白:酒杯。
⑤惊霜句:谓虽有秋霜,红花仍盛。
⑥龟鱼:泛指水族。龟为水族之灵物。
词家唱和,名士高风。饮大白,赏千红,夜夜诗心飞动!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之心态,何其欢欣鼓舞。
一九五○年作
帘底双笙月一丸,闻声对影底温存 ① 。千生残日在阑干 ② 。 挑菜光阴无白堕 ③ ,闹花池馆欲黄昏 ④ 。与春有分是销魂。
注释
①双笙:二人相对吹笙。周邦彦《少年游》:“相对坐吹笙。”底:为何。
②千生:千世。犹言千世修来的缘分。
③挑菜光阴:指暖春时节。徐积诗:“雪消墙外逢挑菜,日暖门前见捕鱼。”白堕:酒名。
④闹花:春花怒放时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旖旎温馨的记情之作。上片回忆当日相对吹笙情景,吹笙对影,温存乃尔,何况又在黄昏时候。下片转写当下光景:面对无酒的春光、黄昏的池馆,便只剩有恼人的惆怅了。写怀人情绪,用笔欲落不落,可谓恰到好处。
皖北土改,夜行垓下阴陵大泽,息农舍作 ① 。
一九五一年作
谁泼围棋 ② ,幂夜野 ③ 、纵横星斗。想当日、大风歌里 ④ ,沙飞石走。逐鹿势成开楚汉 ⑤ ,拔山力尽分身首 ⑥ 。几村童、呼啸放牛还,翁招手。 童延客,忙箕帚。翁肃客 ⑦ ,罗浆酒。话翻身村史,灯光抖擞。九地蛟鼍移穴去 ⑧ ,千年奴隶当家后。送照天映海万红旗,风如吼。
注释
①垓下:在安徽灵璧县东南,刘邦围困项羽之地。阴陵:在垓下附近,项羽突围处。
②泼围棋:形容天上的星斗,如棋子泼出,罗布夜空。
③幂(mì):覆盖。
④大风歌:汉高祖刘邦作。
⑤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书》)此言刘、项争夺天下。
⑥拔山:项羽困垓下,作歌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⑦肃客:迎客。
⑧九地:九重地下。蛟鼍:指恶势力。
词写参加土改的感受。上片写夜经垓下的景色与联想。夜幕上星斗纵横,一场斗争曾在此展开。用笔老辣,惊心动魄。下片写翻身农民的喜悦。“九地蛟鼍移穴去,千年奴隶当家后”,恶与美对比写出,大开大合之笔,令人振奋。最后以照天映海的红旗作结,突显出时代的大变革与大欢乐。
一九五一年作
何处歌声,红旗下、秋涛怒吼 ① 。看工农、共挥热汗,同开笑口。画地能教豺虎伏 ② ,滔天敢纵蛟龙斗 ③ 。是独夫、旧曲莫重讴 ④ ,隋堤柳。 漴潼合,沱浍鬭 ⑤ 。波一石,泥三斗 ⑥ 。有炊香万灶,登秋千亩。他日赓歌传酒客 ⑦ ,今朝鞭石驱山手。问诗翁、击壤颂丰年 ⑧ ,重来否?
注释
①秋涛:形容歌声如钱塘江之秋天壮潮。
②画地句:画地为牢,能伏猛兽。
③滔天:洪水。
④独夫、旧曲:指隋炀帝开河时传唱的歌曲。
⑤漴、潼、沱、浍:五河县的四条水名。鬭:字今简化为“斗”,遇合之义。(此为区别,暂不用简字)
⑥波一石,泥三斗:《汉书·沟洫志》:“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意谓水肥土美,可获丰收。
⑦赓歌:连续唱歌。
⑧击壤:尧时老人所唱的太平歌曲。见《帝王世纪》。
淮河洪涝频仍,为害甚烈。1950年中央成立了治淮机构,大举治淮。此词所反映的就是这一工程的浩荡场面。怒涛般的劳动号子,斗天斗地的无穷干劲,都一一纳入词人笔下,为旧体诗词表现沸腾生活开了一个好头。下片展望未来:炊香万灶,登秋千亩;赓歌传酒,鞭石驱山,是何等壮伟欢欣。不愧为“旧瓶装新酒”的典范佳作。
一九五一年作
淮泗名都 ① ,惊打面、风沙漠漠。问赤手 ② 、何人敢犯,蛟龙牙角。百战徒夸天设险,千年共怨邻为壑 ③ 。幸同君、洗眼见河清,今非昨。 昨相吊 ④ ,绕枝鹊 ⑤ 。今不羡,乘风鹤 ⑥ 。有川原还我,秋收春作。已挈鲸涛归澥渤 ⑦ ,更开雁碛营京洛 ⑧ 。是走千走万此家山 ⑨ ,归田乐。
注释
①淮泗:淮河泗县为安徽属地。
②赤手:空手。
③邻为壑:《孟子》:“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居当作大水坑,嫁祸于人之意。
④相吊:安慰之意。
⑤绕枝鹊: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指灾民流离失所,无处可居。
⑥乘风鹤:乘鹤高飞,得意之举。谚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语。
⑦鲸涛:海涛。澥渤:海之别支曰渤澥。
⑧雁碛:雁宿之沙漠地带。京洛,长安洛阳,繁华都会。
⑨走千走万:淮上民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黄河清,出圣人”,这是千百年来的夙愿。“洗眼见河清”,终于亲眼见到了河清海晏的太平景象。“是走千走万此家山,归田乐”,巧引民谣,以表现农家的新貌,顺手拈来,皆成妙谛。
一九五一年作
豪兴千笺复万笺,泼墨短檠前 ② 。为谁十丈扫风烟,下应有,藕如船。 烟波窗槛,琉璃砚匣 ③ ,清事了三年 ④ 。昨宵骑鹤看湖烟,一圆绿 ⑤ ,似荷钱。
注释
①湖楼:指西湖罗苑寓所。遣暑:指画荷以消暑日。
②短檠:矮灯。檠,灯架。
③琉璃:指明澈的湖波。
④三年:似指移家罗苑已过三年。
⑤圆绿:指西湖。
夏公闲时偶泼墨作扇面,索者时有之。居京时,耿鉴庭先生嘱余代求。用墨偏重,笑曰:“手生,不佳,似张飞妹妹。”此亦似写扇面之作。灯下泼墨,却豪气如虹。扫出十丈风烟,下有如船大藕,奇想入神如此。结拍“昨宵骑鹤看湖烟”三句,万顷西湖,小得似一枚小小的荷钱。纳须弥于芥子,令人有神观飞越之快。
中秋夕,风雨中渡长江,过徐州乃见月。
一九五三年作
对酒不须劝,听我浩歌声。百年能几今夕,一笑大江横。天上本无风雨,扫却人间云雾,万象自空明。散发照江水,此兴冠平生。 二三子 ① ,歌慷慨,兴飞腾。当年击楫豪气 ② ,醉里共谈兵。指点白鸥起处,想象红旗无数,万舸夜南征 ③ 。回首卅年事 ④ ,烽火满彭城。
注释
①二三子:此指同行之友生。
②击楫句:《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万舸句:此指1949年解放军渡江战役。
④卅年事:1923年赴西安任中学教职,曾路过徐州(彭城),距此时已30年。
1953年中秋,作者离杭赴京参加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风雪中轮渡至长江北岸,感而赋此。是年教育改革,浙大中文系划归新成立的浙江师范学院。此次北上乃规划全国师范教育,重任在肩。面对如此壮丽江山,老诗人更是激起满怀豪情。指点江山,吟兴勃发,乃有“一笑大江横”“此兴冠平生”之快句。过片以后,拈出祖逖辈击楫中游的豪言壮语,联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伟业,更是兴不可遏。最后对比今昔,更突出新时代的万丈豪情。诗词是个人化的艺术,须有切身感受,才能打动读者。
一九五四年作
卵色天光鸭绿溪 ① ,画成团扇欲贻谁 ② ?风帆侧影疑蝴蝶,钓叟浮家伴鹭鸶。 同俯首,礼横眉 ③ 。垂天大翼破空飞 ④ 。筇边谁会苍茫意,禹迹桥头浩唱归 ⑤ 。
注释
①卵色天光:谓天青似卵色。“相逢卵色五湖天。”(苏轼诗句)
②团扇:陆游诗:“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③同俯首二句:鲁迅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垂天大翼: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⑤禹迹:绍兴有禹迹寺。
歌颂伟人,不须句句叮紧。如从其周边环境入手,更能顾盼生姿,增加意趣之美。此词先从青色天光、绿色溪水切入。风帆如蝴蝶,渔船上鹭鸶翩飞,便将读者导入一种诗情画意的天地。下片“俯首”“横眉”皆鲁迅原句,继之以“垂天大翼破空飞”挺接,则迅翁之人格、精神毕现无余了。再以筇边会意,浩唱归来,写出自己的钦仰之情,既庄严又灵动,为我们开示了别样的法门。
一九五六年作
拥上旭轮高,云阵万旗同色。动地飙车过处,起鸽翎似雪。
花枝如海沸歌来,花底笑涡活。看取国家朝气,在学童双颊 ① 。
注释
①学童双颊:指游行队伍中的红领巾少年。
短调而写大典。命题造句,都有深意。“云阵万旗同色”,谓如云的队伍中成千上万面旗帜都与旭轮同样红艳。句炼而意深,很见功力。“看取国家朝气,在学童双颊”则着重突出儿童以表现未来。千锤百炼,一字不苟,乃此词之特色。
自广州北归,湘赣道中月色甚美,作此寄寅恪诸公。
一九五七年作
何处唤黄鹄,昨梦驾天风。罗浮峰顶俯瞰 ① ,十万碧芙蓉。过岭浮湘前度,此地倘逢坡老 ② ,今古转头中。有客擅谈马 ③ ,笑我鬻雕虫 ④ 。 芳菲国 ⑤ ,吟啸侣,羡诸公。单衣花下试酒,佳兴四时同。待酌西江一勺,伴唱后村三曲,洗出两青瞳 ⑥ 。我亦欲投老 ⑦ ,后约荔枝红。
注释
①罗浮:在广东博罗县境,著名胜地,有山水泉瀑、人文历史之胜。
②坡老:东坡,曾贬广东惠州,路经湘赣,后渡海再贬海南儋州。
③谈马:见前《水调歌头》(有客擅谈马)。
④鬻雕虫:炫耀雕虫小技。
⑤芳菲国:指广州。
⑥后村三曲:刘克庄号后村,有词屡及失明之事。青瞳:旧传瞳子有青光,能见幽隐。此言希望寅恪翁能复明。
⑦投老:归隐。
此词作于离广州北归途中。在湘赣月色朗照下,诗兴大发。回味与中大寅恪诸公高会之乐,乃作此词。上片唤黄鹄,驾天风,罗浮俯瞰,皆掷笔虚处,极言此行之美,俨如神游八表,逸兴遄飞。下片写广州乐事:与诸公花下行吟,单衣试酒,佳致无限。最后归结到对寅恪翁健康的祝颂,并表示了归老广州的愿望。词笔迅利,寄情恳挚,大家手笔,果然不凡。
一九五七年作
一
吟未就,双鸟忽先还。云气黑沉千嶂雨,夕阳红漏数州山。欲画比诗难。
二
烟海外,残月尚纤纤。欲叱千山鳞甲起 ② ,兜罗棉里看龙潜 ③ 。头角几峰尖。
三
支筇去,万象塔山前。解道夕阳无限好,衔山奇彩忽弥天。相顾几华颠。
四
三伏里,秋意已刁骚 ④ 。布地幂天皆竹影 ⑤ ,翻江倒海是松涛。人比月轮高 ⑥ 。
注释
①莫干山:在浙江德清县境,为天目山余脉。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来此铸剑而得名。山多竹泉云海,为消暑胜地。
②千山鳞甲: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此言山势夭矫如龙。
③兜罗棉:即木棉。此指云海。
④刁骚:萧骚,指凉风。
⑤幂(mì)天:蔽天。
⑥人比月轮高句:月轮山,在钱塘江边。此句言莫干山高过月轮山。
刻画风景,极为精彩。“云气黑沉千嶂雨,夕阳红漏数州山”,将黑沉的云雨与红漏的晚霞对比写出,宛然一幅惊心怵目的油彩画面。“欲叱千山鳞甲起,兜罗棉里看龙潜”,雷雨闪烁中的连绵山势,被活灵活现地绘出来了,极富动感与气势之美。“衔山奇彩忽弥天”同写暮年光景,比“已是近黄昏”的凄凉,可谓截然两样,甚至也比“余霞尚满天”更为积极而富于进取精神。“人比月轮高”语意双关。除了海拔高低以外,还寓示着欲与日月山河比试高低之壮心烈抱在内,可说是当时精神面貌之剪影吧。
一九五九年作
五十九年非 ① ,猛悔如何改 ② ?试上层楼望晚江,西日多奇彩。
昨岁约飞空 ③ ,何日真横海?戏与儿童画字看,拄杖将成乃 ④ 。
注释
①五十九年非:“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淮南子·原道训》)此活用其意。
②猛悔:大悔。
③飞空:指御风之神游。
④成乃:谓老人弓腰拄杖,形如“乃”字。
此词作于“拔白旗”“放卫星”的“大跃进”中。“猛悔”当是有感而发。夏公该年有赠同游学生之诗云:“云山高处记幽寻,一语相开胜苦吟。我爱青年似青竹,凌云气概要虚心。”可与此对参。结句“拄杖将成乃”,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老态。生新雅谑,令人捧腹。
一九五九年作
千林霜锦谁渲点?千滩雪练谁拖染 ② ?谁与唤扁舟,千诗酬艳秋 ③ ? 老农谈干劲,胜我夸吟兴:“锄耙代刀枪,月光当太阳。”
注释
①桐君公社:在浙江桐庐县。
②千滩雪练:指桐江。
③千诗句:指1958年全国开展的采风运动。
这是反映“大跃进”中的词作。在举国亢奋,高喊“一天等于二十年”口号时,老词人是如何思考与创作的呢?此词中可见出一些端倪来。首先是写大美:如山铺红锦、江翻雪浪之类,其次是向民歌学习。如此词的下片纯用民谣口语,“老农谈干劲”“月光当太阳”等,尽量用质朴而凝练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读这样的作品,使人想起“八仙桌下打太极拳”的功夫。这是特殊环境的产物,老词人放下身段创作了与以前风格不同的词作,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一笔特殊的记录,也弥足珍贵。
一九六○年作
安得鲁戈真在手 ① ,重挥夕日行东。书城要策晚年功。江山支枕看,千丈海霞红。 自插梅花占易象 ② ,如何报答春工。儿童休笑嗫嚅翁 ③ 。新词哦几首,鼻息起长风 ④ 。
注释
①鲁戈:《淮南子》载,鲁阳公与韩战,挥戈,反日三舍,继续战斗不已。
②梅花占易象:宋邵雍有《梅花易数》,以占卜人事之吉凶休咎。此言作者从梅花中感受到春天之喜悦。
③嗫嚅翁:《旧唐书·窦巩传》:“巩性温雅,多不能持论,士友言议之际,吻动而不发,白居易等目为嗫嚅翁。”此为夏公自指。
④鼻息句:鼻息如风,极言体气康强。
此词言年已六十,斗志未衰,仍要挥戈奋斗,创造暮年的辉煌。“江山支枕看,千丈海霞红”,以小形大,铺垫入妙,极具笔力。下片“自插”二句,高古通神。末言休笑嗫嚅老叟,尚能鼻息如虹。语奇而境阔,令人耳目一新。
一九六一年作
万象入横放 ② ,一舸独趋东。眼前涛飞岳走,独立我为峰。昨梦相逢坡老 ③ ,伴我送江入海,咳唾满天风 ④ 。脱手得奇句,脚底起蛟龙。 琼儋笔 ⑤ ,扫星宿,落心胸。憾事铜琶铁板,海国 笙钟 ⑥ 。坡笑兹游奇绝,百世几人一遇,此事付诸公。相顾拭吟眼,红旭正曈昽。
注释
①吴淞:江名,由上海入海。
②万象句:言天地万象,拥到目前。
③坡老:指东坡。
④咳唾句:犹言开口发声如珠玉滚滚。
⑤琼儋:东坡晚年,贬谪琼州、儋州。
⑥ 笙钟: ,闭。笙钟:音乐。此句言东坡在海南没有写词。
此词气象宏阔,妙于联想。作者从吴淞泛海见到涛飞岳走的壮观景象,联想到东坡南渡琼州海峡的琼儋之贬,以及他“咳唾生珠玉,随风落九天”的奇章妙句。“脱手得奇句,脚底起蛟龙”,极写东坡渡海诗作之神奇不凡。下片则从东坡渡海无词这一点生发出一段梦中对话:“坡笑兹游奇绝”“此事付诸公”。“此事”即指写词。最后以“相顾拭吟眼,红旭正曈昽”之光明壮景作结。有挥斥万象的气概。
亮夫告诉我:秋光之美,世界名胜奥区无及杭州西湖者。今年九月自杭赴沪,夜车中作此词。时施华滋先生自柏林来书,即以为报 ① 。
一九六一年作
秋水不能画,西子有明眸。醉人千顷波碧,临镜欲横流 ② 。待续坡翁俊语,宜雨宜晴而后,谁识更宜秋。三月碧桃水,且莫酿春愁。
攀斗柄 ③ ,探月窟 ④ ,壮哉游。故人相望何处?万里海西头 ⑤ 。争似断桥吹笛,携得波光西子,招手落双鸥。让汝广寒阙,容我占湖楼。
注释
①亮夫:姜亮夫,杭州大学教授。施华滋:德国汉学家,曾来杭州大学做访问学者。
②欲横流:指西子动人的眼光,溢出镜外。
③斗柄:北斗七星之前四星组成斗形,后三星则成柄状,故云。
④探月窟:时美国载人火箭已登上月球。
⑤海西头:古书称大秦为海西。此指德国。
此词写西湖秋光之美,可说尽态极妍,有无上妙谛,为夏公代表性作品。词的上片作者拈出了“醉人千顷波碧,临镜欲横流”之特美,作为东坡的“宜雨宜晴”的补充,可谓占尽风流的发现。下片则把它与升天探月的壮举加以对比。在作者看来,断桥吹笛、湖上招鸥的人文游赏,要胜过对广寒宫殿的造访。这是人文情怀与科学技术,也是形象思维与科学实证的差异问题,俨然是濠上观鱼的庄惠之辩之现代翻版了。
一九六一年作
坟头万马回旋 ② ,一筇来领群山拜 ③ 。长星落处,夜深犹见,金门光怪 ④ 。化鹤何归,来孙难问 ⑤ ,长城谁坏 ⑥ 。料放翁同甫,相逢气短,平戎业,论成败! 莫恨沂蒙事去 ⑦ ,恨平生驰驱江介 ⑧ 。词源倒峡 ⑨ ,何心更恋,长湖似带?试听新吟,烟花万叠,山河两戒 ⑩ 。待明年来仰,祁连高冢 ,兀云峰外。
注释
①辛稼轩:辛弃疾之号。稼轩墓在江西上饶铅山。
②坟头万马:指坟头山势如万马回旋。
③一筇句:指作者扶筇至此观赏群山环墓之形势。
④金门:江西上饶之别称。光怪:指神奇气象。
⑤来孙:后代子孙。
⑥长城谁坏:南朝刘宋诛杀檀道济,道济脱帽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⑦沂蒙事去:稼轩随耿京起义兵反金,在沂蒙一带。
⑧江介:江间,长江两岸。
⑨词源倒峡:“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诗句。形容文思浩荡。
⑩山河两戒:古书言我国山脉有南戒、北戒两条龙脉。
祁连高冢:汉武帝为霍去病筑坟,仿祁连山。此言上饶地方政府欲为稼轩营建新坟。
谒墓词中极品。一起五句,通过万马回旋的群山以及光怪陆离的气象,烘托稼轩的事业、性格与贡献,可谓形神俱旺。“一筇来领”的“领”字下得重若千钧,出人意外。“恨平生驰驱江介”以下三句,犹言奋战江干的英雄,纵有倒峡的文才,又哪能安心归隐带湖呢?句曲而意刚。“试听新吟”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新貌。结尾三句是说人民正拟新修高耸入云的大墓,以纪念这位爱国伟人。通篇大气磅礴,精光万丈,令人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