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作者:钱穆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猜你喜欢的书

园丁集

园丁集

印度诗集。泰戈尔作。1913年出版。中译本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诗集共收入85首诗。诗集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爱情。诗人热情地讴歌爱情,细腻地刻画了处于特别情绪之中的女主人公的独特心境,表达了她们爱情的强烈与内心的羞涩的统一,并且还展示了爱情的无限神秘与莫可名状的暗示。如《园丁集》——12,就是表现了爱之丰富的最壮丽的诗篇,在这里,情人的心被比做湖水,他的情妇被邀来装载她的水壶,湖水依恋地环抱她的双足,汩汩地诉说心中的秘密,形象地表现了淹没一切其他感情的强烈爱情。《园丁集》——28,则通过一个男子的自白,讲述了爱情的神秘;它是那么深沉,一切言语和表情都是无从表达的。一个情妇要完全了解她的情人,正如月亮要探测大海的深浅。除爱情外,诗集中还表现了诗人肯定现实、执著现实、反对解脱的生活态度,为诗集增加了不少的乐观与欢快。诗集中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抒情诗、寓言诗、哲理诗、宗教诗等。诗的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使诗集立意新颖,构思奇妙,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金镜内台方议

金镜内台方议

伤寒类著作。明许宏撰集,清程永培校订。十二卷。宏字道宗,建安(福建建瓯) 人。精于医,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撰有 《通元录》 等。本书成于永乐二十二年 (1422)年,于清乾隆十四年(1794)经程永培校订。许氏将原书一百一十三方归纳为汤、散、丸三类。每类按主方和从方以及主治功能等原则分列卷目。卷一载桂枝汤及由之加减变化而成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十九首。卷二载麻黄汤、麻黄杏子石膏汤等六首。卷三载大、小青龙汤等七首。卷四载小柴胡汤及由之加减变化而成大柴胡汤等七首。卷五载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八首。卷六载大黄、黄连、附子、半夏、生姜、甘草五泻心汤等九首。卷七载四逆汤等十三首。卷八载栀子豉汤等十九首。卷九载甘草附子汤等十首。卷十载桃花汤等十一首。卷十一载五苓散等七首。十二卷载理中丸等五首。末附“内台用药性品制” 、“用药加减法”,以及“论分雨”,论述《伤寒论》诸药性能、临证加减以及古今计量。并对每方主治、药物组成、服法、方义、戒忌等加以论述。对《伤寒论》 理论探讨、方药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 程永培校刊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温大雅撰。大约在唐武德九年 (626) 前写成此书,凡3卷。记述李渊父子创建唐王朝的经过。第一卷记他们起兵至发引48日之事。中卷记他们自太原攻克长安126日之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日之事。叙述了李渊打败历山飞、智胜突厥、又长驱直入长安,一路纪律严明,赈济穷困,选任贤能,清理狱讼,以及宇文化及发动宫廷政变、勒死隋炀帝,直至宇文化及失败,李渊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武德等事。书中多次提到李密、称颂他 “恭俭自励,布衣蔬食,所居之室,积书而已,子女珍玩,一无所取,赈贷贫乏,敬礼宾客”。书中并与一般唐代史书多只记二郎,而删去大郎不同,多次将建成与世民并提。作者温大雅,曾随李渊起兵,任记室参军,专掌章表书记文檄。所记多为亲身经历。又在秦王任太子之前写成此书,因此得以如实反映历史实际。《秘册汇函》、《津逮秘书》、《唐宋丛书》、《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原》、《藕香零拾》、《山右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 均收此书。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李季平、李钖厚的点校本。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宋金履祥撰。凡17卷。包括《论语集注考证》10卷,《孟子集注考证》7卷。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又立言简奥,词约意广,故读者难以领会其精义。金氏此书,于人物事迹、名物典故考证甚详。又宋、元诸儒注《四书》大多不详及地理,金氏独于此有功。清阎百诗著《四书释地》,引此书十余条,甚为推崇。履祥于《四书》文义详明者不复赘言,但仿《经典释文》之例,摘其疑难者疏之。朱子持论有未定抵牾者,履祥皆折衷归一。对集注中的错误,金氏有所订正,但有的集注不误,如公刘为后稷之曾孙条,金氏定为误,此其暇疵。论孟集注考证合刻,为十七卷,卷首有许谦序,后有吕迟跋。传世版本有《率祖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浙江馆等有藏。

论语

论语

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本书汉代有余文《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后两者已佚。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混合各本遗存编集而成。注本以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见重于时,何“解”邢“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今人杨伯峻有《论语译注》。孔子的思想完整地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表现形式是“礼”。“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行为的仪则,是孔子用以调整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的工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该名副其实。他提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不相信鬼神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主张“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客观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勤学敬业的高尚精神。《论语》一书已有多种外文版本,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灿夺目的珠玑。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