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

- 姓名:慧琳
- 俗姓:裴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
- 出生日期:736
- 逝世日期:820
- 民族族群:
慧琳(736—820),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人。唐代佛教学者。据宋代赞宁《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记载: “唐京师西明寺僧,姓裴氏,疏勒国人。始事不空三藏,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尝引《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 (又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方得绝笔,贮其本于两明藏中,以元和十五年(820)庚子卒于住所,春秋八十有四。大中五年(851)有奏请入藏流行,近高丽国偏尚释门,周显德中,遣使赉金入浙中求慧琳《音义》。”由此可知,其影响之大。陈垣先生在所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一书中,当谈到《一切经音义》时指出:慧琳“博通梵汉,纵贯玄儒,在唐代西北耆旧中,当首屈一指。宣统初纂《新疆图志》,其人物传绝不闻有此类之人,殊可诧也。传中有可注意者,贞元四年始撰《音义》时,琳五十二矣,至元和五载书成,琳已七十四,中间凡二十三年,老而不倦,为可敬也。”慧琳的《音义》,在唐宋时期,因战乱而不知去向。辽代咸雍八年(1072)传入朝鲜。至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始见《法宝勘同总录》中著录有慧琳《音义》。明代天顺二年(1458)从朝鲜传入日本。清代乾隆二年(1737)日本翻刻《音义》,直到光绪初年,中国复得慧琳《音义》于日本。民国元年(1912),频伽精舍复印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外人士之所以如此关注这部书,不仅在于它是研究佛学的经典,还在于它有着重大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我国考古学家罗振玉就是凭借《音义》,补缀了从敦煌发现的慧超著述的《五天竺国传》的首尾残缺。此外,还有人参照它校正了《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惠敏高僧传之舛误。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还记载有佛教诸国的风情习俗,如卷四十对苏莫遮帽的解释: “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域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混水沾洒行人, 或持羂索, 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 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 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此类记述, 对于后人研究隋唐时期的西域, 堪称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历史文献。
猜你喜欢的书
巴尔内特私家侦探事务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公共舆论因为对这些案件的一知半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互为矛盾的说法,使这些案件变得更加具有轰动效果。这个名叫吉姆·巴尔内特的怪人,以最有趣的方式介入侦破那些最荒唐离奇的案件,他究竟是什么人呢?神秘莫测的巴尔内特私家侦探事务所,其存在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要安全有效地吸引委托人不断地砸钱,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无名氏作。《也是园书目》著录。今存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剧写番兵将领耶律万户屡次侵犯宋朝边境,宋朝大臣韩琦与范仲淹等八府宰相商议对策,御史唐介保举女真人延寿马,葛监军不服,吕夷简遂建议延寿马为先锋,葛监军为合后。延寿马正歇马云州,陈尧佐奉命前去宣召,命他星夜赴京。延寿马到京,范仲淹宣读皇命,令延寿马、葛监军统领人马,在雁门关取齐,又命参谋李信领兵截杀。葛监军领军先到,意欲争功,不等延寿马会合,即与番兵接战,失败退走。此时延寿马同李信率军马来到,杀退番兵,并一箭射死耶律万户。延寿马得胜回京时,正逢端午蕤宾节,范仲淹奉皇帝命,在御园中设太平宴会,一来犒军,二来会集众官庆贺蕤宾节令,举行打毬射柳之戏。葛监军先到,向范仲淹谎言他射死耶律万户,并说延寿马不知去向,范不信。延寿马来到,范仲淹命他与葛监军比赛射柳打毬。葛监军射柳不中的,打毬不过门,延寿马则射箭中柳,打毬过门。葛监军被革职,延寿马加封兵马大元帅。本剧末折写射柳打毬,题名作“阀阅舞”和“蕤丸”,两者如何联系,尚难索解。近人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谓“蕤丸”系“捶丸”之误,存疑待考。
海东逸史
撰人不详。原题翁洲老民手稿。十八卷。纪传体。记南明鲁王政权事迹。前两卷为鲁监国纪,卷三为家人传,记监国诸妃,卷四至十三为诸臣列传,卷十四至十七为忠义传,卷十八为遗民传。称郑成功先后奉监国驻金门、澎湖,为他书所不载。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读诗私记
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着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所释大抵多从毛、郑。毛、郑难通之处,则参之吕氏《读诗记》、严氏《诗缉》诸书。其自序曰,“文公谓小序不得《小雅》之说,一举而归之刺。马端临谓文公不得郑卫之风,一举而归之淫。胥有然否,不自揣量,折中其间”云云。所释不专主一家,故其议论平和,无门户之见。如说《郑风·子衿》,仍从学校之义,则不取宋学。谓《国风》《小雅》,初无变正之名,则不从汉说。至《楚茨》、《南山》等四篇,则小序与《集传》之说并存,不置可否。虽援据不广,时有缺略,要其大纲,与穿凿臆撰者不同。朱彝尊《经义考》载先芳有《毛诗考正》,不列总数。
金刚经采微
金刚经采微,二卷,宋昙应述。
隆兴编年通论
亦称《隆兴佛运通论》。佛教史书。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二十九卷(含目录一卷)。编年体。记述上自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凡八百九十四年的佛教史实。按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进行编录。每一朝代之前间有“叙”文,略述朝代兴废简史;每一事件后有作者的“论”。所采资料除僧传、灯录及历代正史外,还包括大量的碑铭、诏令、表文及序记等。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