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宗元

- 姓名:诸宗元
- 别名:字贞壮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32
- 民族族群:
诸宗元(1875~1932),近代诗人。南社社员。字贞壮,又字贞长、真长,别号大至阁居士。10岁时即熟读《文统》。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忧国愤世,“慷慨言忧时,糠秕视六经”(《庚戌三十六岁生日赋示亲知》)。且服膺魏源(默深)、龚自珍(定盦)之学,故自题其居室为“默定书堂”。中年以后改为大至阁。清末充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瑞澂幕宾。入民国于1913年和1914年之间在北京做官。1923年在浙江为卢永祥幕僚。1925年曾应梁鸿志之邀赴北京,数月后又南下为人掌书记。曾在杭州西湖红桕山购置房屋数间,藏书画1万多卷,欲为终老之所。后遭大火,书画尽毁。1932年病死于上海。一生困顿,身后萧条。虽参加南社,但常与陈三立、郑孝胥、沈瑜庆、李宣龚等“同光体”诗人互相唱和,互相标榜。1914年在北京法源寺祭祀陈师道,表示对江西诗派的倾慕。其诗风以冲和淡远为基调,即使是对于国家大事的感慨亦尽量不露锋芒。如《感春》云:“残雪压檐晴亦雨,高城近水昼生寒。屈原幽隐韩孤愤,未敢题诗强自宽。”《晚望》云:“疏枝时堕乌,暗草忽惊萤。永念荷戈者,哀笳不可听。”这些篇什均写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都包含着作者对于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愤慨,但却出以淡远之语。其诗以朋友酬唱之作居多,社会内容比较狭窄,但也有一些诗内容充实,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早年作品《戊戌秋中寄东虚》、《感事·辛丑年作》和《窃愤》,均为戊戌变法和《辛丑条约》而作,感慨幽深,忧国忧民。晚年作品《闻奉天陷于日本》和《感事》反对日本侵略,抨击妥协退让者,均可称佳作。其诗之一部分结集为《大至阁诗》。
猜你喜欢的书
暗藏杀机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又译作:秘密对手、年轻冒险家、隐身魔鬼、密敌、布朗先生。战争年代平凡的人也会遇上不平常的事,做出很不平凡的事。1915年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酣,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 (RMS Lusitania) 巨轮在爱尔兰附近被德国鱼雷击中。船上的乘客纷纷逃命,甲板上一片混乱。就在一个美国少女正要登上救生艇之际,有位陌生的英国男人将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塞到她的手里。他一再强调这里面的文件关系到英美两国的前途,而且他怀疑自己已经被敌人跟踪上了。他请求她好好保护这个纸包,并告知脱险后的联系方式。短暂的接触后,两人各自逃生了。
花烛闲谈
笔记。清人于鬯(1854—1910)撰。一卷。鬯字醴尊,号香农。南汇(今属上海)人。曾举秀才,拔萃科,终生未仕。勤于撰述,著作颇多。是书为光绪间作者婚时所作,一夕即成,几万余字。内容专载古今婚俗礼仪,旁征博引,考证明晰。其论门包、酬媒、答辞诸条,驳陋俗,尤有功于当世。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资料。有《说库》本,《于香草遗书丛辑》本,《香艳丛书》本等。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 《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旧跋,及诸臣题记。其中古帖次序,均从旧刻。每卷都摹刻乾隆的论断,参取刘次庄、黄伯思、姜夔、施宿、顾从义、王澍等人的见解,并以大观太清楼诸帖,相互考校。凡篆、籀、行、草,都注释文于字旁,并各作订正,以辨正是非。乾隆四十三年 (1778),侍郎金简以石刻之,藏于内禁。后又录其释文,以聚诊版摹印。传本为“四库全书”本。
玉玦记
明代传奇剧本。郑若庸撰。《曲品》著录。写山东王商,上京应试,妻秦庆娘赠以玉玦,欲其决意早归。王商落第,留居临安,结识钱塘妓女李娟奴。金军掠山东,秦庆娘避难途中,被降金叛将张安国所虏,剪发毁容,誓死拒绝张安国的强婚。王商金尽被妓院逐出,得道士吕公帮助,暂寓庙中,发愤攻读。李娟奴复识富豪昝喜,待其资财罄尽,遂与鸨母毒杀之,投于江中。数年后,王商状元及第,奉命劳军,归途为金军所执,囚于金山寺,乘夜斩将,逃回都中,以功授京兆尹。李娟奴谋财害命案发,由王商审理,处以极刑。会元帅张浚破张安国军,送俘囚入都,王商发现庆娘,夫妻得以团聚。剧情与唐人小说《李娃传》有相似处,但作者一反同情妓女的立场,而是谴责她们无情无义,凶狠毒辣,以另一侧面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全剧头绪纷繁,显得芜杂。文辞典雅工丽,好用故事,上承《香囊》,下开《明珠》、《玉合》诸剧骈绮之风气。今存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另有《六十种曲》本,较为流行。
禅宗指掌
禅宗指掌,一卷,清行海述,天宁寺禅堂题记,天童弘法禅寺般若堂题记。
大方等陀罗尼经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恶梦应等种种事相。本经向以讲说菩萨之二十四重戒及阐明声闻之授记作佛而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