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

方东美
  • 姓名:方东美
  • 别名:名珣,字东美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桐城人
  • 出生日期:1899年2月9日
  • 逝世日期:1977年7月13日
  • 民族族群:

方东美(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现代哲学家,新儒学代表之一。安徽桐城人。名珣,字东美,曾用笔名东英,以字行世。其幼承庭训,读中国古代文学,受儒家思想熏陶,又喜《庄子》。1913年考入桐城中学,1917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哲学。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大学攻读西方哲学,以论《柏格森生命哲学之评述》和《英美唯实主义的比较研究》分获硕士、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于武昌高等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担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开设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人生等课。1947年赴台后,执教于台湾大学。讲授西方哲学、中国哲学。1973年退休后受聘于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其终生以教学、著述为己任。治学大致分三阶段:1936年前,从受东方文化熏陶转向追求西方哲学。代表作为《生命情调与美感》、《科学哲学与人生》等,表达了他的生命哲学与宇宙观。第二阶段约至1966年夏,其渐由西学返回东方文化,代表作有:《哲学三慧》、《中国人生哲学》等。分析希腊、欧洲、印度和中国文化的特征,以“生生之德”揭示中国民族生命,强调《周易》的创造精神,宣扬儒道墨三家的宇宙观、心性论、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此后第三阶段其自1966年秋起,“放下一切西洋哲学的课程,改教中国哲学”(《原始儒家道家哲学》)。躬行宏扬儒学大志。代表著作有:《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等。其治学主旨,以儒家(尤以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为本,融合中西哲学,统摄百家,以建立新儒学体系。他与其他新儒家之别是,他把“生命”作为超越的“宇宙真象”,作为宇宙的“究极之本体”(《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旨在追求以科学为基础,以哲学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理想文化。强调文化的内在整体结构,侧重精神文明。认为唯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形态,中国文化的内核表现为艺术情操与哲学智慧的有机统一。其传统观点不同,他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得中国文化正统之传。认为由于道家视文化为导致人之本性丧失的祸根而疏于正统地位。孔子担负起整理周代文化典籍的使命,故讲中国文化传统的源流,“应自儒学说起”(《原始儒家道家哲学》)。他强调中国文化发展中,公元前246年以前一段,“是为中国哲学上创造力最旺盛时期”;而往后至公元960年,是中国哲学“漫长的酝酿、吸收与再创期”;从公元960年至今为中国哲学的“再生期”(《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坚信遇到机缘,“中国一定会再有高度的哲学智慧”(《原始儒家道家哲学》)。认为“中国哲人集体代表一种‘诗人、圣贤、先智’三种复合之理想人格典型”(《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主张应从儒道释各家的思想会通处把握中国文化的不朽价值。著述颇丰,门人编有《方东美先生全集》。

方东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酸甜苦辣咸

酸甜苦辣咸

散文集。唐鲁孙著。1980年11月台北大地出版社出版。本书除序和后语外,收入《鸡蛋炒饭》、《红豆芸豆·豆腐丝·烂蚕豆》、《蜂糖糕和翡翠烧卖》、《打滷面》等38篇作品。内容都是谈南北口味,东西小吃的烹调与特色,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酸甜苦辣咸》这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书中所及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不仅有在行的品评高论,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殷殷怀旧之情洇显纸面。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本书对南北口味烹调有极细致的描写,看得你流口水……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北宋真宗时王钦若奉敕编集。《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作三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云笈七签》本及《四库全书》本。此书为「翊圣」传记,据称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有神仙显灵于陕西周至县道士张守真家,自称为玉帝辅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宋皇朝。其后宋太宗在陕西终南镇建上清太平宫供奉此神,并诏封为「翊圣将军」。宋真宗又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并命宰臣王钦若编撰本书。书中详记翊圣真君降世经历及宋朝供奉真君之事。又载翊圣真君显灵,驱邪斩妖,告诫世人积善去恶,行忠孝仁义等等、又附录宋真宗御制序文、王钦若进表、宋真宗批答等等。

周易总义

周易总义

二十卷,宋易祓著。前有门人陈章序称:“祓侍经筵日,尝以是经进讲”;又称:“祓别有《易学举偶》四卷,裒象与数为之图说。”此书说《易》兼通理、数,采集众论,予以折衷。论每卦,先列总论,复于六爻之下各为诠解。对经义多所发明。《四库全书》本。易祓曾以谄事苏师旦而擢官,后师旦败遭贬死,其人品颇为世所议,然此书解《易》则笃实可取,多有创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祓人不足重,其书世亦不甚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

敲爻歌

敲爻歌

气功著作,相传为吕洞宾撰。本书是敲着八卦爻辞板为节拍演唱的宣传气功基本理论、功法的歌诀。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进行气功养生的宜忌,要节制性欲、戒酒色,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第二部分指出行气功法时,要保持精神活动的高度集中,如“性要空,意要专”书中主要论述气功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指出习练气功养生法要节制性欲,排除杂念,放松形体,逍遥自在,保持心境的平静愉快。

辛丙秘苑

辛丙秘苑

《辛丙秘苑》,是中华民国初期的“小报之王”所发掘出来的独家新闻,由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写,于1919年成书,有10万字。袁克文的《辛丙秘苑》分22期连载于1920年的上海《晶报》三日刊上,专门记载从1911年至1915年这一时期内北京政坛上的人事秘闻。除去《启》和《序》之外,共有篇目30篇,记述的内容包括重大事件的内幕、袁世凯集团一些重要人物的秘闻及对他们的评述、袁家内部的一些事件等,在内容上十分丰富。由于作者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写作时较多地掺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使得本书的内容除了具有材料上的第一手性之外,同时还被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得本书面貌显得愈发的复杂与多样。而本书原本欲写二三十万字,但由于作者与《晶报》主编张丹翁因交换古玩闹翻以致中断连载,最终仅仅完成数万字,故此书又可被称为一部腰斩之作。

风俗通义校注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81年初版。以《四部丛刊》影印元代大德本应劭《风俗通义》为底本,校以宋丁黼刊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是正清人辑而非佚者、割裂未当者,并依宋人苏颂《校风俗通义题序》中所言篇目,略为类聚。采用互见、互证之法,取应氏《汉官仪》印证书中说时王典制者,又从其《汉书集解》中采录可与本书相发明者,为证切要。正文十卷后,列有“佚文”、“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