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翠屏集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张以宁著。计4卷。初刻于宣德三年(1428),陈琏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再刻于成化十六年(1480),为其嗣孙淮所刊。卷内题:“前国子博士门人淮南石光霁编次,德庆州儒学训导嗣孙张淮续编,德庆州儒学学正后学莆田黄纪订定,德庆州判官后学闽泉庄楷校正。”宋濂、刘三吾、陈琏、陈南宾各序皆冠之于前。收入《四库全书》者以此刻为底本。《翠屏集》尚有数种抄本行世。张以宁文学的成就和缺点,四库馆臣的评价较为全面、公允:“其文神锋隽利,稍乏浑涵深厚之气。其诗五言古体,意境清远。七言古体,亦遒警。惟《倦绣篇》、《洗衣回》等数章,稍未脱元季绮靡之习。近体皆清新,间有涉于纤仄者,如《次李宗烈韵》诗: ‘浮生万古有万古,浊酒一杯复一杯’之类,然偶一见之,不为全体之累也。”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元始天尊劝斋戒修善,以报父母劬劳。本经当出自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之后。
地理辨惑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所以敢为伪术以欺世者,不过以枯骨无言,纳棺入土,即受谢而去,至於祸发之速,近者期年半载,远者十数岁方见,彼则夸其地力,当在三五十以欺罔,举世之孝子慈孙,死丧破败,为害之酷,笔不胜书,间有偶中,则自诩其真知灼见,若可通神,其实确有据者,百无一人。
入菩萨行论广解
《入菩萨行论》(Bodhisattvacaryavatara,梵),印度後期大乘佛教经典。古印度着名佛教学者寂天(Sāntideva,梵)着。寂天为後期大乘佛教瑜伽中观派的主要理论家,约生活於公元八世纪左右。本论全由偈颂组成,共十品,言简意赅,从劝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後期大乘关於菩萨修心的主要理论,是一部重要的着作。 本论在北宋曾由天息灾自梵文译出,称《菩提行经》,谓是龙树所造,仅八品。但西藏的藏文大藏经中保存有全本,且有杰操大师所撰对该论的「广解」。「广解」精深简要,对阅读该论有较大帮助。 隆莲法师於五十年代初将本记连同「广解」自藏文译出,定名为《入菩萨行论广解》,并承能海法师审定。九十年代,本译本曾油印为四川尼众佛学院教材,其後又曾由陕西省佛教协会弘法利生委员会印刷流通。此次主要依据油印本重新标点校订。标点校订者为吉祥、方广錩、苏军、华方田。
八大菩萨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或书写读诵讲说,则不堕于恶趣、下贱中,能生长寿天,免于五浊、三灾、八难等,能成就最上道。本经名八大菩萨,乃取经首所列八大菩萨之名(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而立。
佛说阿阇世王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与《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