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

- 姓名:吴晗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义乌县苦竹塘村人
- 出生日期:1909年8月11日
- 逝世日期:1969年10月17日
- 民族族群: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当代作家,著名历史学家,教授。原名吴春晗,曾用笔名刘勉之、赵彦等。浙江省义乌县苦竹塘村人。自幼勤奋好学,十一岁就通读过《资治通鉴》。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衰落,于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31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继续半工半读。大学期间,专攻明史,并先后在《清华季刊》、《燕京大学学报》、《中央历史学刊》、天津《大公报·史学》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并担任《大公报·史学》副刊第一任编辑。1934年8月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任母校历史系助教,一年后,便升任讲师。1937年,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聘他为该校文学系教授。从1940年起,先后担任过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主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监察委员会主任,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副主席及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等职。他一生坚持正义,刚直不阿。在抗日战争后期,与著名民族战士闻一多并肩战斗,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集会游行,并经常发表文章和演说,抨击反动政府专制独裁,成为昆明青年学生普遍敬重的著名民主教授和反蒋民主运动的坚强斗士。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用业余时间,继续从事史学研究和写作。1961年应《前线》杂志之约,和邓拓、廖沫沙为《三家村札记》专栏写杂文。1959年至1961年春,在写作论述清官海瑞的文章之余,应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等人的要求,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剧中描写了海瑞同以退休宰相徐阶为代表的乡官权宦进行斗争,为松江农民洪阿兰一家平反冤狱,因而被诬罢官的情景,表现了海瑞不畏强权,秉公执法,除强梁、平民愤的斗争精神。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把该剧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骇人听闻的“三家村”文字冤狱迫害下家破人亡。1978年党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昭雪,《海瑞罢官》也由北京京剧院重新搬上舞台。《三家村札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他主编、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也陆续出版。他的其他著作还有:《朱元璋传》、《读史记》、《投枪集》(1959年,作家出版社)、《春天集》、《灯下集》、《学习集》、《史事与人物》和《海瑞的故事》等。
猜你喜欢的书
剑桥中国秦汉史
《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卷16章,分别执笔的学者大都对章节论述的范围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国和秦帝国》的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教授卜德,30年代即已出版《中国的第一个统一者》一书;第3章《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毕汉斯,著有《汉朝的中兴》;第6章《汉朝的对外关系》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著有《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9章《秦汉法律》的作者荷兰莱顿大学退休教授何四维,著有《秦法律残简》、《汉法律残简》;第7章《政府的结构与活动》、第12章《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鲁惟一博士,著有《汉代的行政记录》、《通往仙境之路》等书,诸如此类,不遑枚举。还有的学者,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戴密微、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阵容在西方学术界可称极一时之选,这部书也可谓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结晶。
代议制政府
有关议会民主制的经典著作。约·穆勒著。1861年在英国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中译本根据英国伦敦登特父子有限公司1925年版本译出,汪瑄译。本书共18章和一个前言,中译本约22万字。主要研究了代议制政府的诸方面问题,认为理想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第1章提出政府的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是个选择问题。第2、3章论述了好的政府形式应是代议制政府,并提出了好的政府形式(代议制政府)所具有的标准。第4—6章进而分析了代议制政府实现的条件和容易产生的弊端与危险。第7—10章阐述了在代议制政府下选举和投票的原则和技术上的一些问题。第11—13章着重论述了议会的权限问题。第14—18章分别阐述了代议制政府中的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代议制政府有关的民族问题以及自由国家对附属国的统治。本书特点不在于论述政府理论的抽象原则,而在于提出并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各种问题,西方国家把它看作是研究议会制政府的必读书。对于研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重要的参考书。
云林县采访册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学塾、风俗、物产、人物、兵事、灾祥、艺文等目分述,但目名和序列不尽相同。其中以斗六堡、沙连堡的资料最丰富。积方一目,详载田园等则、粮银数目和堡内村舍户口,有分计、合计。山川目详列名称、方位、流经、走向。水利目载各陂、圳流灌田亩数。风俗、物产二目包括婚、丧、嫁、娶、衣、 食、住、行、 农、工、商、学,各类物产详载名称、形状、用途。灾祥目记道光至光绪间旱涝十一次、暴风五次、山崩三次、地震五次。多系原始资料,研究价值较大。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江汉渔歌
京剧剧本,44场,田汉著。1938年10月作于武汉,原名《渔父报国》,10月10日首演于汉口大舞台;1939年6月于桂林改编为大型作品,更名《江汉渔歌》,7月,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1939年12月、1940年1月连载于重庆《抗战文艺》第5卷第2、3期合刊和第4、5期合刊,后又多次修改。1940年4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50年代被改编成通俗小说,60年代被改编成连环画。故事是得自《汉阳志》。宋时金兵南犯,汉阳空虚,太守曹彦约起用民间豪杰许卨、赵观、党仲升等,联络江汉渔民数万,大破金兵,汉阳赖以转危为安。作为抗战救亡之剧,在阐扬:“今日吾人欲取得胜利必须全国男女老幼各尽其岗位报效国家。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用处,妇女有妇女应尽能尽的责任。”
诗人玉屑
诗话集。南宋魏庆之编著。二十一卷。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未详。不屑科第,种菊千丛,日与骚人逸士觞咏其间。此编成书于南宋之末。分类辑录宋人诗话,有诗话总集性质。此编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齐名,胡氏辑录北宋诸家诗话,本书着重编录南宋诸家诗话。以类分卷,编录两宋诸家诗话论诗之短札、谈片,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体例相类。但胡著多录北宋诸家诗话,本书则着重编录南宋诸家诗话。其书一至十一卷论诗歌体裁、格律、表现手法,十二卷以后评论两汉以后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
五代史纂误
北宋史学家吴缜著,原书5卷。原名《五代史记纂误》,是一部专门考据《新五代史》疏漏的著作,对研究《新五代史》具有重要作用。但这部著作从出世伊始就命运多舛,其作者吴缜被众人攻击创作动机不纯,故因人废书,流传不广,以致近乎失传,到清乾隆时才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佚出来,但《五代史纂误》原书已不可见,遗失近半。《郡斋读书志》:《五代史纂误》五卷,皇朝吴缜撰。凡二百余事,皆欧阳永叔《新五代史》抵牾舛讹也。按《通鉴考异》证欧阳史差误,如庄宗还三矢之类甚众。今此书皆不及之,特证其事之脱错而已。又善本未必皆然。